商旅文体融合
搜索文档
国庆中秋假期辽宁各地商圈人气旺消费活力足
新华网· 2025-10-11 09:22
假期消费整体表现 - 假期期间住宿业重点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7%,住宿人次同比增长10.3% [3] - 重点餐饮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3% [3] - 重点监测的步行街(商圈)客流量同比增长7.2% [3] 餐饮消费亮点 - 餐饮企业堂食消费金额同比增长14.9%,餐饮消费订单量同比增长14% [4] - 部分“老字号”商户销售额同比增长62.7%,订单量同比增长37.2% [4] - 行业通过创新主题场景促进消费,例如推出“父母优选”套餐和“孝心通道”服务 [4] 新兴消费业态与模式 - “情绪消费”成为热点,文创、玩偶“盲盒”、动漫周边、电竞比赛等新兴业态受青睐 [3] - 夜经济和电商直播成为促消费重点,例如主题夜经济活动拉动消费同比增长12% [5] - 通过直播大赛等形式挖掘电商达人,推广本土特色产品和旅游 [5] 商旅文体融合促消费 - 各地联动文旅、体育等部门,开展商旅文体融合的促消费活动 [4] - 打造沉浸式体验游玩购物新场景,将专业赛事、戏曲表演、汽车市集等多元业态植入商圈 [3] - 通过还原历史风貌街区、举办文化展演和民俗旅游等活动,带动餐饮和住宿消费显著增长 [4]
商圈人气旺 消费活力足
辽宁日报· 2025-10-10 08:59
假期消费总体表现 - 全省商务系统组织300余场促消费活动,有效激发消费活力[2] - 全省住宿业重点企业营业收入和住宿人次同比分别增长16.7%和10.3%[2] - 重点餐饮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3%[2] - 重点监测步行街(商圈)客流量同比增长7.2%[2] 新兴消费业态 - 沈阳老北市通过沉浸式体验、专业赛事、戏曲表演、汽车市集等多元业态吸引游客[2] - “情绪消费”成为热点,沈阳文创、玩偶“盲盒”及大连动漫嘉年华主题活动深受青睐[2] - 电商直播成为促消费重点,丹东举办首届直播大赛推广本地好物,本溪小市一庄通过网红直播等活动拉动消费同比增长12%[3] 餐饮消费增长 - 美团数据显示假期餐饮企业堂食消费同比增长14.9%,餐饮消费订单量同比增长14%[2] - “老字号”商户销售额同比增长62.7%,订单量同比增长37.2%[2] - 葫芦岛市创新主题场景,开展“带着父母品美食”活动并设计“父母优选”套餐[3] 商旅文体融合活动 - 各地联动文旅、体育等部门开展融合促消费活动[3] - 沈阳中街耳朵眼胡同还原老沈阳店铺样貌成为热门打卡地,大连举办“南山诗歌节”等特色活动[3] - 营口温泉场所举办文艺演出、文博展览带动餐饮住宿增长,丹东举办消费周推广柞蚕、服装等本土品牌[3] 夜经济与场景创新 - 抚顺市举办以麻辣拌为主题的夜经济促消费活动[3] - 本溪小市一庄组织千人荧光棒挑战、篝火晚会等夜间活动[3] - 各地围绕特色创新主题场景,如葫芦岛市开辟“孝心通道”服务[3]
体育产业活力加速释放
经济日报· 2025-10-10 06:18
行业宏观背景与政策支持 - 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体育产业发展根基日益牢固,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动力 [1]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旨在加快构建现代体育产业体系,增强体育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1] - “十四五”时期,体育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6%,2023年占GDP比重达1.15% [2] - 40个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在2020年至2023年间居民体育消费总额增长超千亿元 [2] 市场供给与消费潜力 - 地方性体育赛事如“赣超”足球联赛、“浙BA”等火热开展,有效带动运动器材、个性装备销售额逐年递增 [2] - “浙BA”举办赛事280场,累计观赛人数近92万人次,带动体育及相关消费超10亿元 [4] - 商旅文体融合趋势显著,“跟着赛事去旅行”、“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等活动促进相关产业相互赋能 [2] - 2024年户外运动线上消费约2亿人次,消费总额超3000亿元 [4] 产业结构优化与细分领域增长 - 运动项目日益丰富,冰雪、山地、水上等户外运动产业总规模有望在“十四五”末突破3万亿元 [3] - 飞盘、滑雪、越野跑等小众潮流运动兴起,带动相关装备和培训市场火热 [4] - 体育制造业产品体系逐渐完备,专业体育展会成为衔接供需、促进资源对接的关键纽带 [4] - 行业融合、区域协调、数字赋能等创新举措将为体育消费扩容提质提供坚实基础 [3] 经营主体发展与格局 - 体育类相关企业超72万户,其中大部分为民营企业,民营企业数量从2012年的1085.7万户增长至2024年底的5650.1万户 [6] - 企业如Keep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推出创新产品以应对旺盛市场需求 [6] - 行业需推动形成大中型国有企业、龙头民营企业、小微特色企业齐头并进、优势互补的现代化格局 [6] - 建议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精准识别消费需求,提升产业整体效能 [7] 未来发展目标与路径 - 增强体育产业链供给能力,实现供需匹配,并围绕青少年、老年人、女性群体等创造有效体育需求 [5] - 随着政策举措落地见效,203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7万亿元的目标可期 [7]
“夜”态升级!淮海路双节消费盛宴“夜”来越嗨
搜狐财经· 2025-09-28 19:52
核心观点 - 淮海中路于9月26日启动国庆中秋双节消费旺季,通过亮灯仪式、消费券发放、系列主题营销活动,旨在推动商旅文体融合、激活夜间消费新动能 [1][9][31] 夜间经济与消费刺激举措 - 黄浦区发放“申夜深折 夜享黄浦”夜间专用消费券,使用范围覆盖淮海中路、南京路、豫园等重点商圈60余家线下零售门店,活动持续至10月16日 [14] - 消费券包含“满101元减100元”超值餐饮券、高德5折打车券(最高减10元)及黄浦夜生活百元券包,以提升夜间购物与出行体验 [14] - 淮海集团推出夜经济专属福利:每日21点后于老字号门店消费满额可获赠“光影节淮海路环彩流光手提袋”,活动持续至10月16日 [18] 老字号品牌创新与主题活动 - 淮海中路老字号品牌(如古今、天宝龙凤、老大昌、徐重道、培丽、奇美)联合推出“漫游黄浦·次元幻想季——幻境淮海路”主题活动,通过打卡集章、抽奖兑换等方式吸引游客体验创新业态 [16] - 活动以年轻化表达重构传统消费场景,为区域经济注入新动能 [16] 商圈假日活动与潮流体验 - 新天地东台里于9月29日开业之际推出“新天地玩车节”,融合经典汽车文化与潮流生活,打造汽车、户外、复古等多元体验场景 [20] - 巴黎春天淮海V店推出“GOODNEWS指定橙”和“小刘鸭翻车面包房”主题互动与美陈活动,营造假日打卡消费热点 [22] 文化艺术与展览活动 - 思南公馆于9月29日至10月2日推出“思南月圆生活节”,汇聚演艺、艺术、市集与音乐超百场活动,点亮夜间文化消费 [24] - K11艺术购物中心推出“芝麻街 奇妙艺境”55周年特展,通过艺术家创作重塑经典IP [26] - 淮海755于9月24日至10月12日推出“人也太好了吧”治愈系主题展,聚焦生活情感体验 [28] - TX淮海携手青年艺术家呈现“微笑公园”个展,宋洋美术馆推出“badgirl和她的朋友们”十九周年庆典,展出安迪·沃霍尔、徐悲鸿等跨界作品 [29] 城市景观与街区氛围营造 - 淮海中路通过树灯、建筑立面灯光与装饰灯饰亮化,打造“光影长廊”夜间景观,提升街区高雅时尚魅力 [6][12][31] - 亮灯仪式作为双节活动起点,涵盖时尚消费、互动娱乐、艺术展览与文化体验等多重维度 [12]
美团将在2025年世界乒乓球职业大联盟中国大满贯期间发放500万元优惠券
北京商报· 2025-09-23 21:57
商旅文体融合消费场景 - 商旅文体融合服务消费场景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增长点 [1] - 美团作为2025世界乒乓球职业大联盟中国大满贯官方供应商 搭建主题线上本地生活主会场 设置美食、旅行、消费、体验专题楼层 发放约500万元优惠券 [1] - 美团作为2025中国网球公开赛市场推广合作伙伴 推出体育+旅游、体育+美食活动 提供千万级别优惠 外地游客通过美团App搜索"中网免费看"可选择酒店套餐 每晚获2张中网欢享票 [1] 政府与平台联动促消费 - 湖北政府开展2025"惠购湖北"零售餐饮消费券活动 总金额达1亿元 消费券上线美团等平台 最高满减80元 发放三轮 第二轮9月26日报名 十一假期可用 [2] - 美团配套2000万元平台消费补贴 推出美团神会员红包等多重福利 可与政府消费券叠加使用 助力餐饮商家客流量和营业额提升 [2]
人民眼·提振消费丨培育消费新场景 激发消费新活力
人民日报· 2025-09-12 10:14
消费新场景政策支持 -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2024年6月出台《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提出培育带动性广、显示度高的消费新场景 [1] - 中办、国办2024年3月发布《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支持推广消费新业态新模式 [1] 空间更新创新 - 长春"这有山"室内文旅空间创新打造立体山城景观 将景区与街市体验结合 2019年开业后成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2][5][6] - 长春2024年新建改造消费新场景超过110个 包括楼顶摩天轮、室内河道等创新设计 [6] - 昆明大观篆新农贸市场2020年系统改造 优化布局700余个摊位 2024年11月以"社交感+烟火气"特色提升改造 2024年上半年吸引顾客830万人次 [7] - 重庆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2019年启动扩容更新 景区面积扩大19倍 改造近3万平方米背街小巷 增设艺术装置改变"主街热、支巷冷"状态 [8] 业态多元化发展 - 磁器口后巷引入咖啡茶饮、非遗手作、民宿酒店等39家复合型业态 游客人均游玩时长延长半天以上 2024年接待游客1843.5万人次同比增长12.44% [12] - "这有山"约六成顾客非单纯购物目的 通过引入手作工坊、文创店等延长停留时间 2024年日均客流量3万人次 全年销售额4.8亿元 [13][14] - 磁器口"猫儿面"新店开发手工甜品小吃 日营业额超3000元 节假日超6000元 [11] - "这有山"注重原创属性 连锁品牌减少 通过"云山集"市集发掘50多个特色摊位 如漆艺手作店半年盈利10万元 [13][14] 服务优化提升 - 昆明大观篆新农贸市场建立商户履约机制 实施食品安全监控和质量抽检 单日最高客流量达10万人次 [16][17] - 市场提供邮寄、现场加工、药材切片等精细化服务 商户通过微信群发展线上业务 大半收入转移至线上 [17] - 昆明市2024年对242个农贸市场实施环境秩序规范提升 兼顾市民平价蔬菜需求与游客体验需求 [17] 文化科技融合 - 磁器口"磁器长歌"沉浸式数字体验馆运用AR、VR、3D建模技术 游客平均停留时间延长近两倍 [18] - "这有山"举办非遗展示、大学生画展、音乐活动等文化类活动 2024年1-7月日均客流量和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6%和8% [20][21] - 建立校企合作机制 与吉林艺术学院、东北师范大学等高校合作 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基地 [20][21]
培育消费新场景 激发消费新活力
新华网· 2025-09-12 07:57
文章核心观点 - 消费新场景作为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的系统集成,正通过空间更新、业态多元、服务优化和文化赋能等方式在中国多地涌现,对促进消费提质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1][2][6] 空间更新与场景创新 - 吉林长春“这有山”项目在室内打造立体“山城”景观,将景区与街市体验结合,自2019年开业后成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2024年日均客流量约3万人次,全年销售额约4.8亿元 [3][5][6][13] - 云南昆明大观篆新农贸市场通过优化布局、改善照明和硬件设施,并融入民族文化装饰,从传统菜市场转型为网红打卡点,2024年上半年吸引顾客约830万人次,单日最高客流量达10万人次 [7][17] - 重庆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通过扩容更新改造,景区面积扩大19倍,重点改造近3万平方米背街小巷,增设艺术装置,改变“主街热、支巷冷”的状态 [8] - 长春市2024年以来新建、改造的消费新场景超过110个 [6] 业态多元化与差异化 - 重庆磁器口后巷引入咖啡茶饮、非遗手作、民宿酒店等39家复合型业态,使游客人均游玩时长延长半天以上,2024年接待游客1843.5万人次,同比增长12.44% [11][12] - “这有山”项目约六成顾客非单纯为购物而来,项目通过引入手作工坊、文创店等体验式业态,并注重挖掘特色鲜明的主理人店铺,减少连锁品牌以规避同质化竞争 [12] - “这有山”门口的“云山集”文化文创市集为50多个小摊提供平台,成功孵化如“不尚贤居”等特色店铺,其中一摊主半年内盈利10万元并开设实体店 [12][13] 服务优化与消费体验 - 昆明大观篆新农贸市场管理方通过加装食品加工间监控、建立商户履约机制来确保食品安全和交易秩序,并提供特产邮寄、食材加工等精细化服务以兼顾游客与本地居民需求 [15][17] - 市场鼓励商户与游客互动,通过建立线上社群将部分店铺大半收入从线下转移至线上,增强客户黏性 [16][17] - 昆明市2024年对242个农贸市场实施环境秩序规范提升行动,以保障市民“菜篮子”并承载“菜市场游”的烟火气 [17] 文化科技赋能与消费黏性 - 重庆磁器口“磁器长歌”沉浸式数字体验馆运用AR、VR、3D建模等技术讲述历史文化,使游客平均停留时间延长近两倍,实现从“网红打卡”到“深度体验”的转变 [18] - “这有山”通过举办大学生画展、非遗展示、音乐活动等文化类活动,并建立校企合作机制,为商场注入艺术活力,2024年1至7月日均客流量和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6%和8% [19][20]
培育消费新场景 激发消费新活力(人民眼·提振消费)
人民日报· 2025-09-12 06:21
消费新场景政策支持 -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2024年6月出台《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提出培育带动性广、显示度高的消费新场景 [3] - 2024年3月中办、国办发布《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支持推广消费新业态新模式 [4] - 市场监管总局等5部门2025年2月印发《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提升实物消费质量和改善服务消费品质 [18] 空间更新案例与成效 - 长春"这有山"室内文旅空间以"山城"立体设计打造微度假场景 2019年开业后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2024年日均客流量约3万人次 全年销售额约4.8亿元 [5][8][16] - 昆明大观篆新农贸市场2020年系统改造后采用"四横两纵"通道布局 涵盖700余个摊位 2024年上半年吸引顾客约830万人次 单日最高客流量达10万人次 [9][19] - 重庆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2019年启动扩容更新 景区面积扩大19倍 改造近3万平方米背街小巷 2024年接待游客1843.5万人次 同比增长12.44% [10][14] 业态创新与运营数据 - 磁器口后巷引入咖啡茶饮、非遗手作等39家复合型业态 游客人均游玩时长延长半天以上 [14] - "这有山"通过减少连锁品牌占比 增加手作工坊、文创店等特色店铺 约六成顾客非单纯购物目的但停留时间更长 [15] - 大观篆新农贸市场商户通过线上微信群运营实现大半收入从线下转移至线上 [19] 文化科技融合应用 - 磁器口"磁器长歌"数字体验馆采用AR、VR、3D建模等技术 使游客平均停留时间延长近两倍 [20] - "这有山"举办非遗展示、大学生画展等文化活动 2024年1-7月日均客流量和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6%和8% [22][23] - 校企合作机制成为文化赋能重要途径 东北师范大学和吉林艺术学院学生参与商场策展及创意分享 [22][23]
夜间经济,让灯火更亮(大数据观察·暑期消费)
人民日报· 2025-08-05 06:39
核心观点 - 2025年全国暑期文化和旅游消费季期间 各地通过商旅文体融合与夜间经济创新 显著拉动文旅消费增长 多地客流量 收入及商业指标实现同比显著提升 [3][5][8][11] 夜间经济创新 - 重庆南岸区常态化无人机展演规模从2000架增至5000架 带动周边餐饮住宿客流增长30% 商场业绩提升20% 客单量同比增30% [5] - 南滨路重点餐饮企业节假日满客率超70% 重点酒店入住率超80% 同比均增长10个百分点以上 [6] - 青海西宁豹街商圈以"雪豹"主题IP打造沉浸式光影秀 开街至7月底累计接待325万人次 [11] - 西宁大新街夜市7月接待110万人次 收入5500万元 拥有上千摊位(小吃百个 百货800余个) [9][11] 体育赛事联动消费 - 江苏徐州借"苏超"联赛联动数十家景区及近150家企业 推出球迷优惠 5月10日至7月底银联文旅消费超64亿元 同比增长约30% [7][8] - 赛事带动主题夜市 商圈消费券及夜间活动(如无人机表演) 深化商旅文体融合 [7][9] 传统夜市升级 - 西宁老城区大新街夜市通过规范监管(亮证经营 食品安全)及融入文创商品(民族手饰 潮流服饰)焕发活力 [9][11] - 西宁全市已拥有省级示范步行街3条 特色步行街4条 夜间消费步行街33条 强化"文化味+烟火气"场景供给 [11]
多地创新业态和场景 夜间经济,让灯火更亮(大数据观察·暑期消费)
人民日报· 2025-08-05 05:57
夜间经济与文旅消费 - 2025年全国暑期文化和旅游消费季期间,各地围绕夜间消费、旅游度假、餐饮休闲推出多样化文旅新产品和新场景 [1] - 重庆、江苏徐州、青海西宁等地通过商旅文体融合激发暑期消费活力,夜间经济成为重要驱动力 [1] 重庆无人机展演带动消费 - 重庆南岸区常态化举办"新韵重庆"无人机灯光秀,无人机数量从2000架增至5000架,提升视觉效果 [2] - 无人机展演带动周边餐饮住宿业态发展,莺花渡火锅店包间利用率提升至1个包间接待3批客人,落日餐吧客流量增长30% [2] - 长嘉汇购物公园业绩增长20%,客单量同比提升30%,南滨路沿线重点餐饮企业满客率超70%,重点酒店入住率超80%,同比增长10个百分点以上 [2][3] 江苏徐州"苏超"赛事促进消费 - "苏超"联赛带动徐州奥体中心周边夜市和商圈消费,球迷凭票根可领取烧烤店消费券 [4] - 徐州乐园举办"苏超"主题夜间活动,数百架无人机表演吸引游客 [5] - 5月10日至7月底,徐州银联文旅消费超64亿元,同比增长约30% [5] 青海西宁夜市经济升级 - 西宁大新街夜市拥有上千个摊位,7月接待游客约110万人次,收入5500万元 [6] - 豹街商圈围绕"雪豹"主题IP打造沉浸式光影秀,5月1日至7月底累计接待游客325万人次 [7] - 西宁已拥有省级示范步行街3条、省级特色步行街4条、夜间消费步行街33条,持续开发"文化味"和"烟火气"并重的夜间文旅产品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