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购增持再贷款

搜索文档
多家外资机构低吸高抛“国产奶粉第一股”贝因美,全程精准上演“隐身”大戏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4 20:06
控股股东变更与股权结构 - 法院裁定受理控股股东小贝大美控股的预重整申请 可能导致公司股东权益调整 该股东持有1.33亿股(占总股本12.28%) 其中98.85%被质押或冻结 [1][3] - 2023年12月至2024年8月期间 控股股东通过质押证券处置过户和执行法院裁定方式 累计减持6378.9万股(占总股本5.91%) 减持均价在4.096-4.23元/股 [3][4] - 控股股东及核心高管2025年4月收到浙江证监局罚单 涉及信息披露违规及2019-2022年非经营性占用公司资金合计4785.21万元 [6] 外资机构交易行为 - 2025年一季度 摩根士丹利、高盛、巴克莱、JP摩根、瑞银等外资机构新进成为前十大股东 合计增持778.64万股 [7][8] - 2025年4月外资机构集中减持 巴克莱减持11.25%持股 高盛减持49.75%持股 其他三家机构完全退出前十大股东 [9][10] - 外资机构操作期间(2025年一季度)股价区间3.8-5.6元 4月最高涨至7.89元(较2024年8月低点涨幅246%) 呈现精准低吸高抛特征 [7][12] 业绩表现与业务结构 - 2024年营业收入27.73亿元(同比+9.7%) 净利润1.03亿元(同比+116.92%) 2025年Q1营收7.28亿元(同比+1.01%) 净利润4279.61万元(同比+93.87%) [14] - ODM定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3.52% 但毛利率仅26.75% 低于其他业务模式 经销商数量减少230个(-11.53%) 但"其他地区"经销商逆增674.29% [14][15][16][17] - 公司解释ODM业务为产能利用 经销商减少因考核淘汰 但对"其他地区"增长原因未明确说明 [17] 行业与概念特征 - 乳制品行业自2021年9月进入下行周期 原奶价格连续下跌超3年 行业亏损面超80% [14] - 公司具有宠物经济、NFT、辅助生殖、跨境电商、DeepSeek、回购增持再贷款等热门概念 2024年8月至2025年4月股价最高涨幅达246% [7]
成功落地上市公司股票回购贷款
经济日报· 2025-07-03 06:24
政策响应与业务突破 - 中国工商银行聊城分行积极响应国家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政策,2025年6月为当地某龙头上市公司审批股票回购贷款1.8亿元,成功投放9000万元,实现山东省聊城地区此类业务零的突破 [1] - 该业务是落实国家"保持资本市场平稳运行"要求的具体实践,有助于稳定上市公司市值并增强地方资本市场信心 [1] 业务布局与执行 - 政策出台后,工商银行聊城分行迅速组织专题培训,全面梳理辖内上市公司信息,建立目标客户清单并制定"一户一策"服务方案,累计完成3笔上市公司股票回购业务审批 [1] - 通过深入调研和联合券商定制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公司展现专业投行服务能力,率先实现贷款投放 [1] 协同机制与效率 - 业务采用省分支三级联动模式,省行开辟绿色通道,分支行组建专班,通过平行作业和限时办结机制实现全流程高效衔接,从项目受理到资金落地仅用10个工作日 [2] 业务影响与未来规划 - 贷款发放有助于上市公司优化股权结构和稳定市场预期,体现工商银行服务国家战略的责任担当 [2] - 工商银行聊城分行计划持续扩大重点领域金融服务覆盖面,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进一步服务聊城经济高质量发展 [2]
年内402家公司披露回购增持贷款进展
证券日报· 2025-06-25 00:41
政策实施情况 - 自去年10月18日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政策设立以来,402家公司披露回购增持贷款事项进展,累计金额上限达882亿元 [1] - 回购占据较大比例,287个案例资金使用类型为股份回购,后续拟用于股权激励或注销等操作 [1] 政策影响 - 政策对市场产生多维度积极影响,有助于夯实上市公司长期发展基础并形成产融协同效应 [1] - 有效降低企业实施回购和股东增持的财务成本,通过金融机构定向投放资金显著改善市场流动性 [2] 参与主体特征 - 参与主体多元化,民营企业和中小市值公司参与度明显提升 [1] - 政策覆盖全面,惠及主板、科创板、创业板等多层次资本市场 [1] 资金运用规范 - 资金运用规范高效,上市公司需遵守"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原则 [2] - 需构建涵盖政策适配、合同管控、信息披露、风险隔离的全流程合规体系 [2] 政策建议 - 建议深化金融机构与企业战略合作,完善政策实施机制并优化审批流程 [2] - 建立资金使用跟踪机制,构建全流程监管体系,防范资金脱实向虚 [2] 案例说明 -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获得金融机构股票回购专项贷款承诺函,拟用于股权激励 [2]
A股增持回购再贷款破1300亿,市场活力加速回归
环球网· 2025-06-12 11:21
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政策效果 - 截至6月10日全市场涉及回购增持再贷款的公告达659份总金额突破1306.25亿元 [1] - 政策成效显现上市公司回购增持热情高涨市场信心得到有效提振 [1] 上市公司回购增持案例 - 中国化学工程控股股东获工行5.4亿元增持融资承诺 [2] - 京东方A获建行18亿元股票回购专项贷款 [2] - 龙佰集团获中信银行9亿元回购专项贷款 [2] - 嘉化能源获中行5.4亿元回购贷款支持 [2] 市场回购增持数据 - 自去年10月以来1359家上市公司实施股票回购总金额达962.68亿元 [2] - 今年前5个月回购金额达624.77亿元 [2] - 521家上市公司主要股东实现净增持规模合计604.60亿元 [2] 政策优化措施 - 人民银行将回购增持再贷款最长期限由1年延长至3年 [4] - 上市公司自有资金比例要求从30%降至10% [4] - 中国诚通、中国国新被纳入支持范围 [4] 政策影响与机构观点 - 回购增持再贷款为资本市场提供真金白银支持释放积极信号 [2] - 民生证券、国联证券认为该工具提升上市公司回购和股东增持积极性 [4] - 人民银行将探索常态化制度安排证监会将提升中长期资金入市规模 [4]
4月份以来超300家上市公司披露相关计划—— 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带动效应显著
经济日报· 2025-05-17 05:49
上市公司回购增持规模 - 4月份以来超300家上市公司披露回购增持计划 金额上限超1000亿元 [1] - 中国诚通和中国国新两家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拟使用1800亿元股票回购增持贷款资金 [1] - 截至2025年4月末 上市公司披露拟申请股票回购增持贷款金额上限超1100亿元 金融机构签订合同金额约2000亿元 [1] 货币政策工具创设与使用 - 中国人民银行创设两项货币政策工具 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首期额度5000亿元 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首期额度3000亿元 [1] - 互换便利工具已开展2次操作 总金额1050亿元 [2] - 超过500家上市公司及主要股东公告使用贷款回购增持股票 贷款总金额约3000亿元 [2] 政策工具优化调整 - 将两项工具额度合并使用 总额度8000亿元 [3] - 下调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0.25个百分点 各类专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降至1.5% [3] - 金融机构发放股票回购增持贷款利率基本在2%左右 低于上市公司平均股息率水平 [3] 市场影响与专家观点 - 上市公司密集回购增持有助于稳定股价 缓解市场波动 增强投资者信心 [2] - 回购增持专项贷款综合利率较低 可帮助公司以更低成本开展股权管理 优化股权结构 [2] - 两项工具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原则 有效提升上市公司和行业机构融资和投资能力 [2]
本周再添18家!四川长虹等多股披露回购增持再贷款计划,相关A股名单一览
新浪财经· 2025-05-10 18:39
上市公司回购增持动态 - 本周共有18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回购或增持计划,涉及行业包括消费电器、核电、光纤光缆、化工、汽车零部件等 [1] - 四川长虹拟以2.5亿-5亿元回购股份用于股权激励,回购价上限14元/股 [1] - 中国核电拟3亿-5亿元回购股份,已获中国银行4.5亿元专项贷款(占回购额90%) [2] - 长虹华意拟1.5亿-3亿元回购股份,工商银行提供2.7亿元专项贷款 [2] - 玲珑轮胎控股股东拟2亿-3亿元增持,工商银行提供2.7亿元贷款支持 [3] - 雪天盐业控股股东拟1.5亿-3亿元增持,建设银行提供2.7亿元贷款(占增持额90%) [3] 专项贷款支持情况 - 长飞光纤获交通银行2.88亿元专项贷款用于1.6亿-3.2亿元股票回购 [4] - 百傲化学获兴业银行3.6亿元专项贷款支持2亿-4亿元回购计划 [4] - 中铁工业控股股东中国中铁获中国银行3亿元贷款用于1.6亿-3亿元增持 [5] - 华鲁恒升获中国银行2.7亿元贷款支持2亿-3亿元回购计划 [5] 回购增持细节 - 致远新能拟回购150万-300万股,贷款额度不超过5000万元 [1] - 科大国创拟2000万-4000万元回购,贷款不超3600万元 [1] - 德迈仕拟5000万-1亿元回购,贷款不超9000万元 [1] - 永吉股份拟5000万-1亿元回购,贷款不超9000万元 [1] - 银轮股份拟5000万-1亿元回购,贷款不超9000万元 [1] - 钒钛股份控股股东拟5000万-1亿元增持,贷款不超9000万元 [1] - 富创精密大股东拟1.2亿-2.4亿元增持,贷款不超2亿元 [1]
央行首降结构性工具利率、增设新工具 权威专家:将挖掘新动能
贝壳财经· 2025-05-07 12:10
货币政策工具调整 - 央行首次全面下调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0.25个百分点,包括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从1.75%降至1.5%,抵押补充贷款利率从2.25%降至2% [2][3] -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余额达5.9万亿元,是央行重要的基础货币投放渠道 [4] - 下调利率有利于强化对商业银行的政策激励,引导信贷投向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3] 新设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 央行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服务消费与养老的信贷支持 [5][6] - 新工具是对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原额度400亿元)的扩容升级,支持领域更广且全国适用 [8][9] - 政策旨在激发服务消费潜力、支持养老产业发展,长期释放居民消费潜力 [7] 增加现有工具额度 - 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从5000亿元增至8000亿元,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首贷户与技术改造项目 [10][11][12] - 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增加3000亿元,合并管理后首次扩额以加大对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 [10][14] 优化资本市场支持工具 - 合并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与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两项工具,总额度8000亿元可灵活使用 [15][16] - 互换便利已操作1050亿元,超500家上市公司使用近3000亿元贷款回购增持股票 [17] - 工具优化后将持续发挥对资本市场的托底作用,未来可能进一步调整政策设计 [16][17]
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持续推动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政策落地见效
中国经济网· 2025-04-28 21:49
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政策落地情况 - 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推动政策落地见效 已与93家上市公司或主要股东达成合作意向 总金额186 5亿元 累计发放贷款54笔 总金额142亿元 贷款需求与落地金额较前一阶段明显提升 [1] - 政策对资本市场平稳运行发挥积极作用 企业与银行对接积极性较高 [1] 政策落实具体措施 - 跨部门协同联动 与北京证监局建立工作沟通机制 前置再贷款申报台账审核 提高效率 联合多部门组织银企对接会推动政策增量扩面 [2] - 加强政策宣传 通过官方公众号发布指引 预留金融机构联系方式 引导利用多种渠道扩大覆盖面和知晓度 [2] - 跟踪调度22家符合条件的银行机构 指导组建专门团队并建立绿色通道 优化审批流程 [2] 银行机构执行案例 - 工商银行北京分行公告10单回购增持业务 实际投放超100亿元 覆盖先进制造 绿色能源 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 在公告单数 金额和投放量均居首位 [3] - 中信银行北京分行为央企集团及两家上市公司提供专项贷款近8亿元 储备项目30余笔金额超200亿元 通过四维度措施引导民营上市公司参与 [3]
融资成本下行、支持资本市场 北京一季度社融增量超8425亿元
贝壳财经· 2025-04-28 14:53
金融总量与信贷增长 - 一季度北京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8425.5亿元,同比多增2712.3亿元,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1][3] - 3月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5.1%,两年几何平均增速8.7%,比年初增加4499.7亿元 [3] - 住户贷款余额同比增长5.0%,一季度增加438.6亿元,同比多增341.2亿元 [3] - 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同比增长6.9%,一季度增加4078.4亿元,同比多增1394.6亿元 [3] 信贷结构与重点领域支持 -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5.8%,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1.4% [4] - 房地产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2%,一季度增加497.7亿元,同比多增193.2亿元 [4] - 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1400.3亿元,占同期各项贷款增加额的30.6% [6] - 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4%,涉农贷款余额6083亿元,同比增长9.8% [7] - 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1.2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4.1% [6] 融资成本与政策工具 - 3月北京地区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49%,同比下降21个基点,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2.63%,同比下降34个基点 [4] - 科技创新再贷款累计支持银行投放贷款597亿元 [6] - 绿色贷款余额2.3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400.3亿元 [6] 资本市场支持 - 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政策累计发放142亿元,覆盖30家上市公司或主要股东 [2][8] - 银行与93家上市公司达成合作意向,总金额186.5亿元 [8] - 政策工具通过银企对接优化审批流程,提升贷款需求与落地金额 [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