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收入群体
搜索文档
和社科院蔡昉聊透“十五五”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20 12:49
经济增长目标与路径 - 为实现2035年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约2.5-2.6万美元)的目标,"十五五"时期需维持年均4.8%左右的经济增速 [6] - 当前中国经济潜在增速区间为4.5%-4.8%,通过加大改革力度、释放新质生产力,上限可进一步提升 [6] - "十五五"时期经济增长挑战主要来自需求侧,需提高居民消费率以应对人口负增长和老龄化等制约因素 [7] 收入分配与中等收入群体 - 改善收入分配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关键,当前基尼系数为0.465,目标需降至0.4以下 [7] - 初次分配需聚焦劳动力市场,降低青年和常态化结构性失业率,通过职业培训提升就业质量 [10] - 二次分配需提高直接税比重和转移支付效率,政府社会性支出占GDP比重偏低,应更多"投资于人" [11][12][13] 人工智能与就业战略 - 人工智能需与"就业优先战略"对齐,重点提升劳动者能力而非简单替代岗位,实现人机协作 [14][15] - 应对结构性就业矛盾需加强非认知能力教育(如团队精神、同理心),并提供普惠社会保障兜底 [15] - 新就业形态需探索适合的社会保障方式,通过立法保障职工权益,提高就业正规化程度 [11] 城镇化与户籍改革 - 当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7%,但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有18个百分点差距,涉及2亿多人口 [16] - 深化户籍改革可稳定劳动力供给、提升技能和消费能力,对经济增长产生供给侧和需求侧贡献 [16] - 改革方向是淡化户籍身份关联的公共服务差异,通过提升中小城市和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 [17] 农业现代化与劳动力转移 - 中国农业劳动力占比22%,较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约20%)和高收入国家(约3%)有较大转移空间 [20] - 农业现代化需实现极高劳动生产率、大规模经营(如美国农场主模式)和广泛应用科学技术 [21] - 人工智能可赋能农业,例如通过基因编辑加速育种、精准施肥灌溉,打破资源限制提升效率 [22]
和社科院大专家蔡昉聊透“十五五”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8 21:23
记者丨周潇枭 编辑丨李博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 的建议》(下文简称《建议》),对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 "十五五"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五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一个 重要的标志性指标是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要求"十五五"时期经济发展保持适 当速度。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蔡昉,受访者供图) 中美必须交流与合作 《21世纪》: 2035年要实现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要求"十五五"时 期维持怎样的经济增速?如何推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为何要强调提高居民消费 率? 蔡昉: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十五五"规划建议,是从供需两侧来部署的。提高全要素 生产率是从供给侧提出的要求,通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提高生产率,确保实现潜在增 速,进而推动实现2035年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 按照世界银行的分类,高收入国家为发达国家,目前高收入国家的起点是人均GDP1.4万美 元,高的能达到十几万美元。将这些发达国家进行三等分,跨过中间这一档的门槛,就算是 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
21专访|和社科院大专家蔡昉聊透“十五五”:增速、消费、2亿人户籍改革红利与AI未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8 16:43
“十五五”时期经济增长目标与路径 - 为实现2035年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约2.5-2.6万美元)的目标,“十五五”时期年均经济增速需维持在4.8%左右,当前中国经济潜在增速区间为4.5%-4.8% [5] - 通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以确保实现潜在增速,若加大改革力度释放新质生产力,4.8%可能是潜在增速的下限,上限有望进一步提升 [5] - “十五五”时期将首次面临人口负增长、老龄化等制约需求的新形势,65岁以上人口比重预计在2032年超过21%,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经济增长的挑战更多来自需求侧 [6] 需求侧管理与消费提升 - 需求侧的核心是内需,内需的核心是消费,因此强调提高居民消费率以克服不利影响 [6] - 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是关键,尤其需提升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水平和“老有所为”的能力,措施包括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等 [6] - 改善收入分配至关重要,当前基尼系数为0.465,目标是将基尼系数降至0.4以下,通过使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更快、高收入群体增长缓和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从而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 [6]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与优化收入分配 -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应有之义,需从初次分配、二次分配、三次分配协同推进 [7] - 初次分配重点在劳动力市场,需降低常态化结构性失业和青年失业率,通过职业培训提升“一老一小”重点群体的就业能力 [7][8] - 二次分配中,税收和转移支付是主要手段,需提高具有累进性质的直接税比重,并增加政府的社会性支出以提供更均等普惠的基本公共服务 [9][10] - 政府支出需更多“投资于人”,调整投资于物与投资于人的平衡,提高社会性支出占GDP比重 [10] 人工智能与就业战略 - 人工智能可能加剧结构性就业矛盾,但也为提高劳动生产率、解决矛盾提供出路,需将其与“就业优先战略”对齐 [11][12] - 驾驭人工智能需做好三方面工作:确保技术开发者与应用者与就业优先对齐;加强教育中非认知能力(如团队精神、同理心)的培养以实现人机协作;提供更普惠的社会保障进行就业民生兜底 [12][13] - 需提升就业正规化程度,探索适合新就业形态的社会保障方式,加强立法以保障职工权益,提高就业质量 [9][11] 户籍制度改革与城镇化潜力 -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能带来真金白银的经济效应,当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7%,但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有18个百分点差距,对应2亿多人口 [15] - 若将这2亿多人口转为城市居民,将带来更稳定的劳动供给、更高的技能和收入,从而提升消费能力,从供需两侧贡献经济增长 [15] - 改革核心是两条路径:淡化户籍身份的公共服务含量,通过增加中小城市和农村的基本公共服务缩小地域差距;确保在城市稳定就业居住者获得与城市居民完全相同的公共服务 [16] 农业农村现代化与人工智能赋能 - 中国农业劳动力占比为22%,远高于高收入国家约3%的水平,劳动力继续从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可释放人口红利,提升社会劳动生产率 [17][18] - 现代化农业的基本特征包括极高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大的经营规模(如通过自愿土地集中实现规模化)、充分应用科学技术 [19][20] - 人工智能为农业现代化打开想象空间,可赋能生物技术育种(如利用AI和基因编辑加速试验)、实现精准施肥灌溉,打破土地和水等资源限制 [20]
服务消费有望进入发展快车道
搜狐财经· 2025-11-18 06:17
张锐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既强调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 供给创造新需求,扩大服务消费比重,也明确以放宽准入、业态融合为重点,提升服务消费活跃度。同 时突出品牌引领、标准升级、场景拓展与新技术应用的关键路径,推动服务消费的质量升级。因此,可 以预计,未来五年我国服务消费将进入扩量提质的快车道。 按照国际经验,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是服务消费占比快速提升与消费结构升级的关键节点。我国人均 GDP在2019年首次站上1万美元的新台阶,2024年上升到1.33万美元,其间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逐年增 长,至2024年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达到1.3万元。从服务消费占GDP的比值看,美国目前为68.5%,英国 为59.1%,日本为55.8%,韩国超过60%,而我国约为52%,横向对比,我国的提升空间很大。 服务消费扩容首先需足量人口的需求来拉动。在拥有14亿多人口巨大消费存量的基础上,未来10年我国 中等收入群体将超过8亿人,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不仅意味着有支付能力的消费人口增加,更意味着消 费结构的升级和消费品质的提升。"十五五"是我国人均GDP从1万美元到2万美元跨越的关键阶段,服务 ...
商务部:未来十多年中国中等收入群体将超过8亿
新京报· 2025-10-28 12:30
进博会规模与参与情况 - 第八届进博会将于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举办 参与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数量达155个 企业展面积超过36.7万平方米 美国企业参展面积连续7年保持第一 [1] - 进博会为来自37个最不发达国家的展商提供支持 推动当地特色产品进入中国市场 [1] 中国市场潜力与进口数据 - 中国已连续16年稳居全球第二大进口市场 "十四五"期间货物和服务进口额将超过15万亿美元 [1] - 未来十多年中国中等收入群体将超过8亿 超大规模市场潜力巨大 [1] 中国开放政策与合作方向 - 商务部表示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愿与各方共同做大全球市场蛋糕、做实共享发展机制、做活合作共赢方式 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2] - 本届进博会以实际行动为世界注入更多确定性 同期举办的虹桥论坛将围绕贸易重构、全球南方、多边主义等议题开展国际研讨 [1]
滕泰:资本市场牛市有望成为提振消费的放大器
搜狐财经· 2025-10-27 17:37
资本市场在“十五五”期间的核心作用 - 资本市场需在科技强国和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让“科技牛”成为产业升级的连接器 [1] - 资本市场长期牛市可支撑中国AI算力投资保持50%以上的年增长速度 [1] - 美国AI产业发展依托资本市场上市值扩张而非政府资金的经验可供借鉴 [1] 资本市场对居民财富与消费的影响 - 长期牛市将推动居民财产性收入快速增长,使中等收入群体突破“十四五”期间4亿人的平台 [1] - 资本市场将成为居民财富最重要的蓄水池 [1] - 若股市总市值从当前百万亿元增长至2030年两百万亿元以上,每年可带来几万亿元的新增消费规模,对扩大内需具有战略意义 [2] 资本市场对投资与民生的促进作用 - 依据托宾Q理论,股市持续上行能显著改善民间企业的投资能力和意愿,成为民间投资的加速器 [2] - 资本市场牛市是提振消费的放大器 [2] - 为将广义社会保障支出占GDP比例从不足10%提高至15%-20%,需依赖社保基金在资本市场获得更好投资回报或更大比例国有股权划转 [2]
宗馥莉已回娃哈哈上班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5 10:32
娃哈哈品牌与运营动态 - 宏胜系已下发通知,2026年将继续使用"娃哈哈"品牌,经销商被要求打款缴纳保证金以继续销售娃哈哈品牌产品[1] - 宗馥莉已返回工作岗位,以宏胜饮料集团总裁身份行事[1] - 河南经销商表示已与公司协商好,将继续售卖娃哈哈产品[1] - 宏胜饮料集团严学峰岗位恢复,担任生产中心总监兼讯尔公司总经理,祝丽丹岗位显示"待定",原职位为管理中心总监兼人力资源部部长[1] 宏观经济与市场数据 - 未来十多年中等收入群体规模预计将超过8亿[2] - 市场回购增持再贷款规模超过1500亿元[2]
山姆不适合大多数中国家庭
投资界· 2025-08-20 15:37
核心观点 - 山姆会员店的大包装模式与中国小家庭结构和消费习惯存在显著错位 大包装在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 却导致中国消费者面临食品浪费和非理性囤货问题 [5][7][9] - 山姆通过会员制精准筛选目标客群(家庭年收入20万以上城镇家庭) 但其实际目标市场仅占中国家庭总数的较小部分(约3320万户) 并非普适性消费模式 [10][11][12] - 门店选址郊区化、大包装设定高消费起点以及隐性用车门槛 共同推高消费者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 并刺激非计划性消费 [15][16][18] 商业模式分析 - 山姆采用仓储式会员制双核模式 通过大包装降低包装/营运/运输成本 并凭借大批量采购压降供应商价格维持低价优势 [7] - 大包装设计契合美国社会生态:家庭住宅面积中位数达213.58平方米(2022年) 具备充足仓储空间 且依赖低频次集中采购(如两周一次)[7][9] - 会员费机制筛选高消费力客群 2023年山姆会员年均消费达1.4万元 为阿里/京东/拼多多的1.55/2.8/4.7倍 [10][12] 中国市场适配性问题 - 中国家庭结构持续小型化:户均人口从2010年3.10人降至2020年2.62人 其中1人户和2人户占比显著提升(2020年1人户达1.25亿户 占全国家庭户1/4)[8] - 中国城市户均住房面积92.17平方米 缺乏美式囤货空间条件 且即时零售(30-60分钟配送)和密集商超网络削弱囤货必要性 [7][8] - 中国消费者偏好高频次采购(每天1次)追求食材新鲜度 与山姆低频大采购模式形成根本冲突 [9] 目标客群特征 - 核心目标为家庭年收入20万以上城镇家庭(参照胡润2018年标准) 该群体规模约3321万户 远低于国家发改委定义的中等收入群体(10-50万元收入家庭1.4亿个)[11][12] - 消费者看重山姆的标准化选品与买手店属性 包括全球选品/稳定品质/清晰配料表等可预期信任感 [12] - 社交平台营销成功吸引年轻人"踮脚"体验中产生活 催生三四线城市代购市场(分装销售大包装商品)[12] 消费行为影响 - 郊区门店选址(距市中心约10公里)与会员费(260元/680元)形成双重门槛 单次驾车耗时0.5-1小时 叠加油费/电费推高综合成本 [15][16][18] - 为"值回票价"心理导致非理性消费:线上订单免运费门槛299元 刺激消费者超额囤货(如20kg洗衣液)[18] - 食品类商品消耗困难:短保食品(如3天保质期牛角包)需日均消耗8个 长保食品开封后易浪费 [5][9] 市场表现与用户画像 - 山姆在中国拥有54家门店及550万+会员 会员续费率超80%(卓越会员达92%)[9][12] - 60%销售额来自食品区 但大包装设计与2-3人家庭结构不匹配 [9] - 门店拓展受限于地产条件:需周边50万潜在会员/9米层高/2万平米运营空间/充足停车场等刚性要求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