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搜索文档
中国研发人员总量世界第一 综合创新能力升至世界第十位
新华社· 2025-09-19 09:13
据新华社北京9月18日电(记者温竞华 胡喆)18日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 题新闻发布会介绍,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48%;研发投入强度达到 2.68%,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研发人员总量世界第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十四五"时期,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科技强国根基不断夯实。五年来,我国科技创新和产 业创新加速融合。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较"十三五"末增长42%;"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 18%。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超77%;高新技术企业超50万家,较2020年增加83%。从量子科技、生命科 学、物质科学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到"天宫"空间站转入常态化运营、"嫦娥六号"实现月背采 样返回,再到5G通信实现大规模应用、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稳居世界首位……五年来,我国科技发展取 得亮眼成绩。 与此同时,我国基础研究水平进一步提升,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不断壮大,区域科技创新呈现良好态 势,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 ...
“十四五”以来中央企业资产总额从不到70万亿元增至超过90万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7 21:31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新质生产力培育逐渐积厚成势。一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力度空 前,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领域打造了一批世界级产业集群。另一方面,产 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AI(人工智能)+"专项行动累计布局应用场景超过800个,数字化转型行动打 造智能工厂1854个,万元产值能耗、万元产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下降12.8%、13.9%,高端化、智能 化、绿色化正成为中央企业的鲜明特征。 深化改革展现新气象,现代新国企加速成长。聚焦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接续推进国企改革 三年行动和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效。布局结构不断优化,6组10家企业实施战略 性重组,9家新的中央企业组建成立,邮轮运营等领域的专业化整合扎实开展,有效提高国有资本的配 置和运行效率。 服务"国之大者"彰显新担当,对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贡献更加突出。"十四五"以来,中央企业累计上交 税费超过10万亿元,向社保基金划转国有股权1.2万亿元,有效保障煤电油气等基础产品供给和通信、 航空等基础网络运营。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9月17日上午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务院 ...
4所在澳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授牌
新华社· 2025-08-27 09:34
实验室重组与授牌 - 科技部向重组后的4所在澳全国重点实验室授牌 标志着实验室正式纳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管理序列 [1] - 实验室于2010年和2018年批准设立 2024年启动优化重组 今年初获科技部批准 [1] 实验室功能与成果 - 实验室立足澳门服务国家 在科学研发 科研成果转化 人才培养 国际合作等领域取得有目共睹的成果 [1] - 通过澳琴国际教育(大学)城和澳门科技研发产业园两大项目推动科技 人才 产业联动 [1] 发展方向与期望 - 强化使命担当 把握时代机遇 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1] - 营造良好氛围大力引才聚才 强化资源对接实现深度融合发展 [1]
《关于促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决定》将于9月1日在三省一市同步施行—— 立法协同,推动科创协同(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日报· 2025-08-14 07:09
长三角科技创新协同立法 - 长三角三省一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于8月初协同立法通过《关于促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决定》 将于9月1日施行 标志着区域科技创新协同进入法治化新阶段 [1] - 《决定》共19条 明确推动长三角成为国际创新网络枢纽和全球科技创新高地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 [1][3]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共建 - 长三角已布局上海光源、合肥先进光源、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等大科学装置 拥有上海张江和安徽合肥两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2] - 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开放28个大科学装置和5.1万台大型科学仪器 总价值超过610亿元 [2] - 通过平台实现创新券跨省通用 超过5000家企业申领 服务金额超过5.5亿元 覆盖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 [3] 协同创新机制探索 - 浙江省首创"先使用后付费"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全省8000多项科技成果纳入成果池 累计免费试用超过2500次 [4][5] - 《决定》吸收该机制 并优化企业出题、"揭榜挂帅"、跨区域建设中试平台等创新机制 [6][7] - 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研发的新型有机抗菌材料实现量产 研发到上市周期从3年缩短至18个月 [7] 创新产业集群建设 - 普陀区与南京、无锡等8个城市合作 共同服务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 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 [9] - 思必驰科技牵头成立长三角语言计算创新联合体 成果已应用于奇瑞汽车、吉利汽车等企业 [10][11] - 2024年起三省一市推动建设24家长三角创新联合体 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