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场景化应用
icon
搜索文档
浙江温州新增8家全省重点实验室
仪器信息网· 2025-06-27 12:17
科学仪器行业投融资趋势 - 2025年上半年国内科学仪器行业公开披露40起融资事件 与2024年同期基本持平 [1] - 投融资热点从"国产替代"和"关键技术突破"转向"场景化应用落地"的新趋势 [1] 浙江省重点实验室建设进展 - 2024年浙江省新认定重点实验室中 温州市8家实验室入选 总数达16家 位列全省第三 [2] - 2023年启动实验室重组计划 聚焦交叉学科团队建设 强化产学研联动 目标培育新质生产力 [2] - 温州市现有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超130家 未来将推动实验室产出国际级原创成果 [4] 温州市重点实验室领域分布 - 新晋8家实验室覆盖智能控制 新药创制 功能材料 双碳技术等五大领域 [3] - 5家由高校牵头建设 包括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的眼科药物研发实验室 [3] - 3家依托新型研发机构建设 涉及软物质生物医学材料 电子功能陶瓷 特种电池技术 [3] 实验室建设主体特征 - 高校主导型实验室占比62.5%(5/8) 均配备高层次科研团队 企业参与共建 [3] - 产业协同型实验室占比37.5%(3/8) 由国科温州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牵头 [3] - 温州医科大学与温州大学分别主导2家和3家实验室建设 [3]
40起融资、5亿单笔纪录!2025上半年科学仪器行业谁在吸金?
仪器信息网· 2025-06-26 14:01
科学仪器行业融资概况 - 2025年上半年国内科学仪器行业公开披露40起融资事件,与2024年同期基本持平 [1][3] - 半导体专用设备服务商通嘉宏瑞完成B轮5亿元融资,为期内单笔金额最高 [3][22] - 妙顺生物与楚光三维在半年内分别完成两轮融资,显示资本持续加码 [3][24][37] 地域与融资规模分布 - 长三角地区融资占比达48.72%,受益于科研基础、产业生态及政策资源集聚 [6] - 千万级以上融资项目占比20.51%(8家),超亿元项目占比43.59%(17家) [6] - 融资轮次以初创和成长期为主:早期阶段11起,中期21起,中后期6起,股权融资1起 [6] 色质谱赛道发展 - 艾捷博雅、华谱科仪等企业完成融资,国产替代从"单点突破"转向"系统化"推进 [8] - 华谱科仪获超亿元融资,重点投向下一代产品研发和全球渠道扩展 [8][27] - 依利特科技实现HPLC整机与色谱柱商业化量产,艾捷博雅聚焦多肽/核酸分离技术 [8] - 国科新智专注质谱仪"卡脖子"环节,高端液质联用、便携质谱成突破方向 [8][9] 生命科学仪器领域 - 2025年上半年15家企业获融资,覆盖蛋白组学、细胞分析等高增长赛道 [11] - 真迈生物C+轮融资2.8亿元,利德健康天使轮近亿元创三年早期融资纪录 [11][28][34] - 政策支持("十四五"规划、优先采购制度)加速技术验证向产品化落地 [11] 半导体检测与光学传感 - 半导体检测、光学测量领域融资超10起,通嘉宏瑞5亿元B轮融资用于真空系统研发 [13][22] - 芯片国产化推动本土检测设备需求,智能制造/医疗影像驱动高精度光学技术应用 [13] 行业趋势 - 投融资向"场景化应用落地"倾斜,AI驱动、自动化整合成创新引擎 [14] - 科学仪器行业从硬件主导转向软件、数据与服务深度融合 [14]
皮卡市场新能源增速飙升 吉利雷达开启纯电+插混双动力模式
经济观察报· 2025-05-11 19:07
新能源皮卡市场概况 - 中国皮卡市场总体销量为51.6万辆,占汽车总销量不足2%,而北美市场皮卡占有率约为20% [2] - 中国皮卡市场新能源渗透率仅6%,远低于卡车市场20%的渗透率,发展空间巨大 [3] - 2025年一季度新能源皮卡同比增长180%,其中3月增长220%,吉利雷达3月销量突破1200辆 [4] 皮卡动力技术路线 - 纯电皮卡适合城市道路驾驶,插电混动皮卡更适合户外越野场景 [3] - 插电混动皮卡成为新趋势,多家品牌推出相关车型如郑州日产Frontier Pro PHEV、长城山海炮Hi4-T等 [5] - 专家对技术路径存在分歧:增程技术被认为更高效,而插混因省油和智能化优势更受市场青睐 [6][7] 市场竞争格局 - 长城汽车占据国内皮卡市场48%份额,江淮、上汽大通等以传统柴油动力为主 [5] - 吉利雷达在新能源皮卡市场中位居第一,已推出纯电车型地平线、金刚,并计划上市插混新品 [5][10] 皮卡应用场景与产品开发 - 中国85%皮卡为工作类或商乘两用类,15%为玩具类,缺乏身份标签属性 [8] - 皮卡乘用化改造提升舒适度和智能化,载物空间和越野能力强化户外场景优势 [8] - 吉利雷达提出新能源皮卡三大定位:新能源驱动、场景化应用(如智慧能源平台)、数据链中心 [10] 海外市场拓展 - 吉利雷达在补能设施完善的地区主推纯电皮卡,如中南美、东盟国家 [10] - 中国皮卡在产业链和成本方面具备先发优势,未来海外市场潜力显著 [10] - 吉利雷达产品规划涵盖商乘两用、家用生活及户外探险三类车型 [10]
国网信通(600131):数字化业务节奏影响全年表现,电网AI需求蓄势向前
长江证券· 2025-05-04 16:19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7][10]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2024年全年营收和利润下滑,2025年一季度营收和利润同比增长 [2][5] - 各业务线收入有增有减,毛利率有波动,费用率有变化,经营净现金流健康,订单有增长 [10] - 预计2025年收入增长,完成亿力科技收购后收入将大幅提升,强化措施并布局重大攻关专项,不考虑亿力科技并表2025年归母净利润可达约8.64亿元,对应PE约25倍 [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 - 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73.2亿元,同比-4.7%;归母净利润6.8亿元,同比-17.6%;扣非净利润6.9亿元,同比-11.6% [2][5] - 2024Q4营业收入35.7亿元,同比-4.4%;归母净利润3.8亿元,同比-20.8%;扣非净利润4.0亿元,同比-16.9% [2][5]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1.1亿元,同比+9.1%;归母净利润0.3亿元,同比+117.2%;扣非净利润0.3亿元,同比+116.2% [2][5] 收入端 - 2024年全年数字化基础设施收入33.65亿元,同比+1.56%;电力数字化收入22.54亿元,同比+7.45%;企业数字化收入8.77亿元,同比-20.2%;前沿技术创新收入5.06亿元,同比-33.3%;能源创新服务收入3.12亿元,同比-18.2% [10] 毛利端 - 2024年全年毛利率达20.17%,同比-1.39pct;2024Q4单季度毛利率达19.14%,同比-3.48pct [10] - 2025年一季度毛利率达20.08%,同比+2.32pct [10] 费用端 - 2024年全年四项费用率达11.49%,同比+0.43pct [10] - 2025Q1四项费用率达19.38%,同比+0.80pct [10] 订单方面 - 2024年末剩余未履约合同金额约为31.88亿元,同比+0.54%,其中约24.37亿元预计将于2025年度确认收入,同比+9.9% [10] 未来展望 - 预计2025年度收入为82.2亿元,同比+12.3%,完成亿力科技收购后收入将有较大幅度提升 [10] - 2025年强化项目外包压降、毛利率提升措施,加快布局人工智能场景化应用等重大攻关专项 [10] 财务报表及预测指标 - 给出2024A-2027E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及基本指标预测数据 [14]
3月深圳国资新媒体观察:头部账号优势扩大,尾部运营待突围
南方都市报· 2025-04-30 21:42
从2022年第一季度起,南都·湾财社对深圳市属国有企业及深圳国资控股或参股的上市公司 新媒体的信息发布情况进行测评,以阅读量为主要参考指标观察账号影响力,推出"深圳国 资国企新媒体信息发布观察榜"。对深圳国资国企新媒体优秀传播案例进行提炼和分析,总 结运营和传播经验,致力于促进深圳国资国企新媒体的蓬勃发展。 本月推出的是"2025年3 月深圳国资国企新媒体信息发布观察榜"(简称"深圳国资新媒体信息观察榜")。所有测评 公众号的数据收集至4月29日截止。测评对象一共有31个深圳国企一级账号,以及23个深圳 国资控股或参股的上市公司微信公众号,合计54个账号。其中,31个深圳国企一级账号中, 多家公司已上市。 国企一级账号活跃度回升: 发文量激增,头部账号持续领跑 | | 深圳国资国企新媒体信息发布观察榜 | | | --- | --- | --- | | | -级账号 | | | | 点赞量总数 | | | 序号 | 公众号 | 点赞总数 | | 1 | 深圳地铁 | 3649 | | 2 | 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 | 3541 | | 3 | 深圳巴士集团 | 2516 | | 4 | 深农投 | 2292 | ...
2025麦肯锡中国汽车消费者洞察:中国汽车市场迎来四大趋势
麦肯锡· 2025-04-17 13:20
创新驱动与价格竞争 - 中国汽车市场价格战对销量刺激效果微弱,消费者更青睐新车型和新技术,"价格战"不如"技术战"[1] - 家庭收入提升使消费者更愿意为领先创新技术买单,而非单纯价格竞争,车企应转向"稳价提质"策略[2] - 研发提速对消费者的刺激效果显著增强,表明技术创新是驱动消费决策的核心因素[2] 品牌格局重塑 - 中国品牌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品牌认知度与技术领先地位已获消费者高度认可[2] - 外资品牌在燃油车时代的豪华口碑难以转化为智能电动汽车时代的销售溢价[2] - 未来品牌重要性将随技术趋同而提升,强化技术实力与品牌认知是车企脱颖而出的关键[3] 电动化转型趋势 - 部分纯电车主因补能体验不佳考虑回归燃油车,但插混/增程车型因补能便利和缓解里程焦虑更受青睐[3] - 插混/增程的崛起为公共补能网络优化争取时间,并推动中国在全球电动汽车格局中的影响力[3] 智能化与技术平权 - 消费者对智能驾驶技术的认知显著提升,包括功能接触度、满意度及高阶功能期待[4] - "技术平权"浪潮推动"场景化"应用成为车企打造差异化产品的核心要素[4] - AI大模型发展将加速智能驾驶与智能座舱的底层贯通,智能座舱技术或成市场焦点[5] 市场对比与行业影响 - 中国车市呈现品牌至上与实用主义、消费降级与升级、纯电与插混/增程等多重对比[5] - 技术平权是"消费者严选"下的行业最优解,为个性化产品孵化提供基础[5] - 中国车企技术创新改变了消费者评估标准,为全球汽车市场变革提供指引[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