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技术
搜索文档
“蔚小理”集体变阵,人事调整下的AI大模型之争
中国汽车报网· 2025-11-04 19:39
"蔚小理"如此密集进行大规模人事调整,在其各自的发展史上也不多见,这背后,折射出它们在智驾AI大模型竞争中的急迫。 "面对行业竞争和对智能驾驶的严格规范,'蔚小理'紧急'转向',希望通过换将,让智驾技术从传统模块化架构向AI大模型快速转型,从中挖掘生机。"北 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纪雪洪认为,今年年初,"智驾普及元年"的声量浩大,颇有"喜大普奔"之势,但上海车展前高速公路上一场事故, 令智驾"普及元年"成为"降温之年",传统架构中的技术瓶颈难以快速突破,复杂路况和场景无法应对,用户对智驾的新鲜感也屡屡被"功能受限"的提示逼 退,向AI大模型快速转型几乎成为惟一出路,换将则是在此背景下进行的。 的确,无论是新上任者的履历,还是官方声明,都证明了上述观点。小鹏汽车自动驾驶中心新任负责人刘先明,曾在Meta(原Facebook)、通用汽车自动 驾驶子公司Cruise从事前沿技术研究,2024年刚加入小鹏就负责世界基座模型。不难发现,这预示着小鹏汽车要在AI大模型上赌一把。 3位核心人物接连离职的同时,蔚来宣布调整架构,全力冲刺"世界模型2.0",以方便开发与交付。很少露面的蔚来副总裁任少卿,也站到了前台 ...
Momenta CEO曹旭东:中国AI正借智驾出海 服务全球玩家
中国汽车报网· 2025-10-20 09:04
中国AI智驾的全球化价值 - 中国AI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技术、产品与交付能力已成为全球车企智能化转型的关键解决方案 [3] - 通过与海外车企深度合作并进行本地化优化,中国智驾企业实现技术优势在更广泛场景中落地应用 [3] - 中国智驾出海是AI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重要路径,推动了全球汽车产业的技术升级和标准统一 [3] Momenta的业务进展与合作 - Momenta成功交付量产车型数从2022年1款快速跃升至2024年26款 [3] - 公司累计合作量产车型已超160款,合作范围覆盖全球众多头部车企 [3] - 公司能敲开BBA、大众、丰田等国际巨头大门,得益于过去几年在国内市场服务上汽、广汽等本土车企的磨炼 [4] 行业标准与安全体系 - 国家正在制定的智驾安全强标基于所有事故场景总结,包括极端复杂场景如"大雾天进出隧道时遇到事故车" [4] - 该标准有望弥补行业重大短板,使中国智能辅助标准成为全球最先进、最严格的标准 [4] - Momenta搭建多层安全护栏,包括FO自闭环、组内准出、组间准出、主线准出及客户项目端专项测试 [6] 市场竞争格局与发展阶段 - 智驾行业到明年格局基本已定,城市辅助领域全球可能仅三四家企业能留下来 [7] - 上半场指高阶辅助驾驶竞争结束,下半场是从辅助驾驶走向无人驾驶的新阶段 [7] - 行业马太效应明显,规模越大、数据越多则体验越优,能吸引更多合作摊薄成本 [7] 本土市场的基础作用 - 中国AI走向世界得益于本土市场充分练兵,合资车企培养人才积累技术 [6] - 新势力车企开拓了智驾市场,在用户心智教育方面作出贡献 [6] - 跨国车企有严苛流程,从技术验证到量产落地需五到七年,对功能安全要求达极致标准 [3]
创新如何驱动经济增长?2025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启示
高毅资产管理· 2025-10-17 15:04
文章核心观点 - 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三位得主关于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理论为中国经济面临的“内卷”困境提供了解决方案,其核心在于构建创新生态、把握适度竞争以及推动创造性破坏 [5][6][17] 莫基尔的启示:创新生态是反内卷的根基 - 莫基尔指出技术进步的先决条件是知识启蒙与制度保障构成的创新生态系统,这精准点破中国内卷的深层症结是知识积累不足与创新生态缺失 [9] - 17世纪“培根计划”通过扩大知识数量、增强知识可及性为技术突破奠基,这与2025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提出“投资于人”以通过人力资本积累筑牢创新根基的导向极为相似 [10] - 瓦特改良蒸汽机的成功离不开伯明翰金属工匠群体的精密加工技能支撑,而北京中关村、杭州科创企业集群等崛起印证了当高校知识输出、资本市场支持、政府服务保障形成合力,就能构建起创新生态 [10] - 专利制度通过降低技术信息获取成本加速技术扩散,中国民营经济促进法的颁布与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大提升了企业家创新信心,是打破“创新成果易被模仿”内卷痛点的关键 [11] 阿吉翁与豪伊特的答案:适度竞争是创新的“黄金平衡点” - 阿吉翁和豪伊特提出竞争与创新存在“倒U形关系”,即存在“黄金平衡点”:竞争不足缺乏创新动力,但过度竞争则会扼杀创新 [12] -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是例证,去年某车企限时促销引发A股汽车板块市值蒸发超千亿元,行业陷入“增收不增利”困境,这正是过度竞争导致企业利润被价格战吞噬、研发投入压缩的“熊彼特效应” [12] - 当前17家车企承诺“60天支付账期”的行业自律举措是向最优竞争区间回归的积极信号 [12] - 竞争对创新的影响存在“前沿差异”:前沿企业可通过创新“逃避”竞争,而非前沿企业更易在过度竞争中丧失动力,这解释了中国部分传统行业内卷严重的原因 [13] 创造性破坏:从“存量内卷”到“增量创新”的必由之路 - “创造性破坏”理论是通过创新淘汰旧产能、开辟新赛道以彻底跳出存量博弈的终极方案,与“以新质生产力破解内卷”的核心观点高度一致 [14] - 美国市值最大的十家企业有九家是科技创新型企业,而中国A股市值前十名企业中真正的科技型创新企业很少,这差距背后是“创造性破坏”机制的强弱之分 [15] - 推动“增量竞争”需从两方面着手:通过科技创新创造新需求(如智能驾驶技术打开新能源汽车新市场),以及通过模式创新开辟新空间(如胖东来以服务创新突破传统零售业内卷) [15] - 政策层面政府应扮演“规则守护者”,摒弃“补贴竞赛”等内卷式招商,聚焦创新生态建设,并通过法治化手段打击恶性竞争,这正是“制度赋能”的体现 [15]
2025诺贝尔经济学奖,告诉了中国什么?|宏观经济
清华金融评论· 2025-10-14 17:39
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理论与中国经济反内卷 - 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乔尔·莫基尔、菲利普·阿吉翁与彼得·豪伊特,以表彰他们对创新驱动型经济增长的阐释,该理论为中国经济如何打破内卷困境提供了理论框架 [5] 莫基尔理论:创新生态系统 - 莫基尔指出技术进步的先决条件是知识启蒙与制度保障构成的创新生态系统,这揭示了资源有限下企业陷入技术趋同、价格竞争和研发不足恶性循环的深层症结 [7] - 工业革命起源于"培根计划"推动的知识扩散,类似地,中国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投资于人",通过人力资本积累筑牢创新根基 [7] - 瓦特改良蒸汽机依赖伯明翰工匠技能集聚,而北京中关村、杭州科创集群等案例印证了高校知识输出、资本市场与政府服务合力构建创新生态的重要性 [8] - 专利制度降低技术信息获取成本,中国民营经济促进法与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大提升了企业家创新信心,缓解了创新成果易被模仿的内卷痛点 [8] 阿吉翁与豪伊特理论:竞争与创新的平衡 - 阿吉翁和豪伊特提出竞争与创新呈倒U形关系,存在"黄金平衡点":竞争不足缺乏创新动力,但过度竞争会扼杀创新 [10] -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去年因某车企限时促销导致A股汽车板块市值蒸发超千亿元,陷入"增收不增利"困境,体现了过度竞争压缩研发投入的熊彼特效应 [10] - 当前17家车企承诺"60天支付账期"的行业自律举措,是向最优竞争区间回归的积极信号 [10] - 竞争对创新的影响存在"前沿差异":前沿企业可通过创新逃避竞争,而非前沿企业更易在过度竞争中丧失动力,这解释了部分传统行业内卷严重的现象 [11] 创造性破坏:从存量内卷到增量创新 - 创造性破坏理论强调通过创新淘汰旧产能、开辟新赛道,与中国倡导的"以新质生产力破解内卷"高度契合 [13] - 美国市值前十企业中九家为科技创新型企业,而中国A股市值前十长期由贵州茅台、工农中建和"两桶油"主导,仅宁德时代为科技企业,反映了创造性破坏机制的强弱差距 [13] - 破解内卷需推动"增量竞争":智能驾驶技术创造新能源汽车新需求,胖东来以服务创新突破零售业内卷 [13] - 政策层面需避免"补贴竞赛"等内卷式招商,聚焦创新生态建设,并通过法治化手段打击恶性竞争,让制度引导竞争导向创新而非内卷 [13] 反内卷的核心路径 - 以制度筑生态,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与知识产权保护,让创新者敢投入、有回报 [15] - 以规范定边界,通过行业自律与政府监管将竞争控制在激发创新的最优区间,把握倒U形曲线平衡点 [15] - 以创新破困局,鼓励企业深耕技术研发与模式创新,从存量红海走向增量蓝海 [15]
共促产业跃升 2025武汉汽车制博会圆满收官
中国汽车报网· 2025-10-14 10:25
展会概况 - 2025中国国际机电产品博览会暨武汉国际工业博览会于10月11日至13日在武汉举办,同期举行武汉国际汽车制造技术暨智能装备博览会 [1] - 本届展会占地8万平方米,汇聚全球1200家展商 [3] - 展会覆盖机电产业、汽车制造及智能装备、新能源技术、工业自动化、机器人与具身智能、动力传动与流体机械、线束/线缆及连接器、绿色船舶、低空经济等核心领域 [3] 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创新发展大会 - 大会紧扣汽车产业前沿趋势,把握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与新模式的转型方向 [5] - 搭建集成果展示发布、技术协同敏捷开发、整零平台化垂直整合于一体的行业平台 [5] 武汉国际具身智能汽车论坛 - 论坛聚焦具身智能在汽车领域的应用与未来,为企业提供数智化转型指南 [7] - 讨论关键话题包括端到端智能驾驶技术、具身智能底盘技术与产业应用路径、有机硅车身座椅材料技术与产业化应用 [7] - 举办整零平台化垂直整合小组对接会,划分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底盘、无人车辆四个专项小组进行精准对接 [7] - 主机厂与零部件企业代表深入探讨智能驾驶算法优化、智能座舱人机交互体验升级、智能底盘性能提升及无人车辆技术落地 [7] 武汉国际新能源及充换电产业发展大会 - 大会聚焦政企协同、专家献策,为新能源及充换电产业指明创新之路 [9] - 圆桌论坛探讨商用车新能源化路径与补能模式,分析纯电动、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等技术路线的优劣与适用场景 [9] - 讨论补能模式创新与优化,涵盖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换电模式推广、加氢站布局等关键议题 [9] 武汉国际汽车车身系统与轻量化论坛 - 论坛聚焦汽车轻量化领域最新技术与趋势,涵盖汽车新材料技术与产业化应用、高强度钢技术、碳纤维增材制造、铝合金创新应用等前沿话题 [11] 武汉国际汽车投融资与AI数智化论坛 - 论坛围绕汽车产业投融资趋势与AI数智化转型展开,探讨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产业竞争力 [11] - 涉及反重力技术、汽车零部件并购趋势、AI驱动的企业转型等热点话题 [11] 武汉新能源三电技术创新发展大会 - 大会上午聚焦三电技术,助力汽车产业升级,下午关注电池技术,促进新能源产业转型 [13] - 展示新能源三电技术最新成果,为行业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13] 展会整体影响 - 展会以硬核展品和多元活动推动中国制造业向“新质生产力”跃迁 [13] - 涵盖工业母机极限精度、低空经济潜力、人形机器人场景落地、绿色船舶革命性突破等领域 [13] - 论坛达成的合作共识推动中国乃至全球工业迈向新高度,展示中国“智造”科技实力 [13]
资本引擎驱动汽车产业加速转型升级
证券日报· 2025-09-29 00:04
资本市场活动概况 - 奇瑞汽车以91.45亿港元募资规模完成年内港股最大车企IPO [1] - 岚图汽车计划通过介绍方式登陆港交所,赛力斯H股上市申请已获备案,阿维塔计划向港交所递表 [1] - 资本市场成为车企突破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发展瓶颈的战略依托 [1] 上市融资的核心目的 - 首要目的在于破解技术转型的资金困局,应对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研发所需的持续性巨额投入 [1] - 头部车企年均研发投入已突破百亿元,赛力斯在港股IPO计划中将70%募资净额用于研发投入 [1] - 形成“上市融资—技术突破—市场认可—再融资”的正向循环,推动在三电系统、智能座舱等领域形成全球竞争力 [1] 公司治理与运营机制优化 - 上市过程中的股权改革与信息披露要求能倒逼企业完成现代化转型 [2] - 通过实现股权全流通、引入战略投资者、实施股权激励等方式优化股权结构并激发团队活力 [2] - 治理升级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和在市场波动中的抗风险能力 [2] 全球化布局与行业整合 - 港交所等国际化平台打通跨境融资通道,助力车企实现“产品出海+资本出海” [3] - 吉利通过港股融资加速欧洲基地布局,奇瑞汽车借助上市资金拓展欧盟与东南亚市场 [3] - 比亚迪、长城等车企形成“A+H”上市集群,吸引全球资本,推动产业从规模竞争转向价值竞争 [3] 产业链协同效应 - 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供应链企业登陆资本市场,与整车厂形成产业链联动的上市格局 [4] - 集群效应使产业链各环节获得资金支持,促进技术标准协同与成本优化 [4] - 资本市场与汽车产业的深度融合正在书写中国制造业升级的新篇章 [4]
奔驰斥资13.4亿元入股千里科技 持股3%成第五大股东
中证网· 2025-09-26 15:20
股权交易 - 力帆控股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将持有的1.36亿股千里科技股份(占总股本3.00%)转让给奔驰数字技术 交易价格为9.87元/股 总对价约13.39亿元 [1] - 转让价格较协议签署日前一交易日收盘价折价25% 属于折价交易 [1] - 股份转让源于力帆控股与申万宏源证券、华创证券开展的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未能按约定完成 质权人通过协议转让处置质押股份 所得款项用于偿还相关债务 [1] 股东结构变化 - 交易完成后力帆控股持股比例降至10.68% 仍为第三大股东 奔驰数字技术以3%持股成为第五大股东 [2] - 奔驰数字技术承诺自股份过户登记之日起12个月内不减持所持股份 [2] 公司背景与战略合作 - 千里科技前身为力帆股份 2020年经吉利控股参与重整后完成转型 2025年2月正式更名并聚焦"AI+车"业务 目前吉利控股为其主要股东之一 [2] - 奔驰数字技术为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 成立于2023年6月 主营业务涵盖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汽车零部件研发 [2] - 此次入股使得吉利与奔驰两大汽车集团实现间接合作 奔驰计划通过投资提升其在中国的软件实力 千里科技或有望为奔驰在华新车型提供智能驾驶技术支持 [2] 市场表现与交易进展 - 截至9月25日收盘 千里科技总市值已超过580亿元 [2] - 交易尚需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合规性确认 并完成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的股份过户手续 [2]
奇瑞汽车登陆港股,开盘涨超11%
扬子晚报网· 2025-09-25 16:28
上市概况 - 公司于9月25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码9973HK [1] - 上市定价为每股30.75港元,募资规模达91.4亿港元(约合83.76亿元人民币)[1] - 此次上市是2025年港股市场规模最大的车企IPO [1] 市场反应与财务表现 - 香港公开发售部分获得超300倍认购,市场反应热烈 [3] - 上市首日开盘价34.2港元/股,较发行价上涨11.22%,最高涨幅超13%,市值突破1900亿港元 [3] - 2024年公司营收达2698.97亿元,净利润143.34亿元 [3]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682.23亿元,净利润47.26亿元 [3] 行业地位与全球化布局 - 公司是中国汽车出口龙头企业,已连续22年位居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出口量第一 [3] - 2025年上半年出口54.6万辆,业务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3] - 海外收入占总营收比例达37.4% [3] 募资用途与战略方向 - 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新车型研发、先进技术攻关及海外市场拓展 [3] - 35%的募资将投向新能源车型研发 [3] - 25%的募资将投入智能驾驶等技术领域 [3] - 20%的募资将用于支撑全球化布局 [3]
索菱股份、得润电子等领涨,智驾概念早盘多股涨停
巨潮资讯· 2025-09-15 11:17
智能驾驶概念板块市场表现 - 9月15日早盘智能驾驶概念板块表现活跃 市场热情高涨[2] - 索菱股份(002766)涨停 涨幅10.06%至5.58元[2][3] - 山子高科(000981)涨停 涨幅10.11%至3.05元[2][3] - 得润电子(002055)涨停 涨幅10.00%至8.69元[2][3] - 浙江世宝(002703)涨停 涨幅10.02%至13.51元[2][3] - 豪恩汽电(301488)涨幅接近19%至187.55元[2][3] - 光峰科技(688007)涨7.65%至23.50元[3] - 华工科技(000988)涨6.75%至82.29元[3] - 慧翰股份(301600)涨6.70%至147.05元[3] - 路畅科技(002813)涨9.98%至26.77元[3] - 德赛西威(002920)涨6.48%至127.39元[3] - 万集科技(300552)涨6.13%至28.91元[3] 智能驾驶技术发展背景 - 智能驾驶技术正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 成为汽车行业重要发展趋势[3] - 技术涵盖人工智能 大数据 物联网等领域[3] - 在提升交通安全 提高交通效率 改善驾驶体验方面展现巨大潜力[4] - 从辅助驾驶功能普及到自动驾驶技术逐步落地[4] 政策与产业环境 - 多个地方政府出台支持智能驾驶产业发展政策[4] - 政策包括建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区 推动自动驾驶车辆商业化运营[4] - 智能驾驶产业链涵盖传感器 芯片 软件算法 整车制造等多个领域[4] - 产业链不断完善为技术落地提供坚实基础[4]
地平线与哈啰达成战略合作
证券时报网· 2025-09-11 22:52
合作概述 - 地平线与哈啰于9月11日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1] - 合作签署于2025 Inclusion 外滩大会 [1] 合作目标与技术重点 - 合作将基于Robotaxi运营场景和需求展开 [1] - 双方共同目标是打造极致低成本、高安全、高可靠、高可用的智能驾驶技术 [1] - 合作的最终目的是实现Robotaxi的商业成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