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济

搜索文档
经济大省“盯上”足球
投中网· 2025-06-25 15:23
核心观点 - 足球赛事已成为经济大省激活城市消费、带动文旅产业增长的重要抓手,通过短期消费刺激和长期产业重构实现经济赋能 [8][9][18][19] - "苏超"联赛推动江苏文旅市场火爆,暑期预订量同比增长41%,端午假期主场城市出游人次最高增长45% [5][7][16] - 贵州"村超"现象级破圈带动县域经济全面升级,2024年旅游收入突破108亿元,衍生文创产品超200款 [11][12][18] 赛事经济效应 - **直接消费拉动**:杭州国足世预赛70588名观众带来5000万元门票收入,1:6比例带动当地3亿元消费 [18] - **文旅联动效应**:江苏端午假期6个主场城市银联异地文旅消费额增长14.63%,泰州/盐城/徐州出游人次同比增45%/27%/26% [16] - **产业延伸能力**:榕江"村超"带动农特产品销售超2.8亿元,新增就业岗位3000余个,开发蓝染文创产品200余款 [12][18][19] 省级战略布局 - **江苏**: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支持足球联赛,发放赛事奖金,"苏超"单场观众达36712人创纪录 [5][13][14] - **广东**:计划7月启动"粤超"联赛,允许港澳台球员参赛扩大辐射力 [8][19] - **四川**:筹备"川超"联赛借鉴苏超经验,2025年前5月社零总额达11734.5亿元(同比+5.6%) [8][19] 数据亮点 - 贵州榕江2023年旅游收入83.98亿元(同比+73.94%),夜间消费收入5.86亿元(同比+253.2%) [11] - 美团数据显示江苏暑期文旅预订量同比+41%,异地餐饮堂食订单量同比+49% [7] - 研究显示体育赛事直接消费对吃住行间接消费带动比例达1:13,2025年中国足球产业规模预计突破2万亿元 [8]
【财经分析】10块钱门票,万亿级家底!数据揭秘“苏超”刷屏真相
新华财经· 2025-06-09 13:15
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超")现象 - "苏超"赛事热度超越欧冠决赛 国内社交网络玩梗文化推动其成为新顶流 [1] - 赛事上座率达2.2-2.6万人/场 票价仅10-20元 主要由企业赞助和城市补贴支撑 年费用约千万元 [4] - 516名参赛球员中仅29名职业球员 其余来自学生、教师、程序员等职业群体 [1] 江苏省经济基础 - 2024年GDP突破13万亿元 增量全国第一 13个地级市GDP均超4500亿元 实现"城均破万亿" [5][8] - 经济均衡发展消解城市强弱对立 形成"江苏自信"的竞争氛围 [8] - 南通打造"616"产业体系 培育六大千亿级产业集群(船舶海工、高端纺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 [11][12][13] 重点城市产业格局 南通市 - 家纺产业链评分92分全国第一 拥有1.5万家企业 63家高新技术企业 罗莱家纺等上市公司 [15] - 船舶制造规模占全国1/10 海工制造占1/4 产业链评分90分 聚集中远海运川崎等龙头企业 [20] 南京市 - 电力自动化设备产业链评分90分 6个细分节点全国第一 江宁区智能电网产值1932.58亿元(+10.6%) [20][24] - 软件信息产业评分90.66分全国第6 拥有12万家企业 近三年年均专利申请超1.6万件 [27][29][33] 盐城市 - 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5.9倍 悦达起亚等企业形成产业集群 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4% [37][40] 镇江市 - 眼镜片年产量4亿副 占全国75% 全球50% 眼镜片模具等细分领域全国第一 [42][47] 宿迁市 - 白酒产业评分84.51分全国第13 产值占江苏近80% 拥有洋河股份等数十家酒企 [48][49][52] - 候车亭产业全国第一 聚集500多家企业形成完整产业链 [53] 徐州市 - 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年产值超2000亿元 全国市场占比超20% 相关企业超1万家 [56] 泰州市 - 船舶制造产业评分87.92分全国第4 造船完工量超千万载重吨 [61][63] 淮安市 - 岩盐储量1300亿吨世界第一 盐矿产业评分全国第一 [67] 连云港市 - 非金属矿产评分88.6分全国第一 水晶产业全国领先 5个石英细分领域第一 [68][71] 扬州市 - 杭集镇年产牙刷75亿支 全球市占率1/3 形成4000家企业集群 年销售300亿元 [78] 苏南三市产业优势 苏州市 - 2024年GDP达26726.98亿元 电子制造服务产业评分93.11分全国第一 产值1.43万亿元(+9.2%) [81][84][86] - "1030"产业体系覆盖10大集群30条产业链 生物医药等领域评分均超85分 [81][89] 无锡市 - 装备制造业十余个细分节点全国第一 2024年物联网产业规模超4000亿元 占全省50% [92][95] - 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超2000亿元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有望2025年破万亿 [95][100] 常州市 - 绿色能源产业评分88.36分全国第10 2024年产值7200亿元 聚集宁德时代等龙头企业 [100][102] - 碳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领先 蜂巢能源等本土企业走向全球 [100]
从麦田到仙人掌,10万乐迷点燃黄陂消费热潮!
搜狐财经· 2025-05-06 08:37
近期,武汉空港音乐广场成为了全国乐迷的聚集地,两期重磅音乐节——麦田音乐节和仙人掌音乐节相继举办,崔健、许巍、老狼、郑钧、赵 雷等顶流歌手纷纷登台,吸引了全国近10万乐迷热情奔赴,为江城武汉带来了一场集音乐、消费、文旅于一体的盛大狂欢。 音乐节的核心亮点在于其强大的顶流阵容和沉浸式体验,明星效应无疑是音乐节的最大流量密码。崔健的《花房姑娘》、许巍的《蓝莲花》、 老狼的《同桌的你》、郑钧的《赤裸裸》、赵雷的《我们的时光》等经典曲目,每一首都引发了现场乐迷的大合唱。 高铁轰鸣与乐迷呐喊相呼应 音乐节带来的不仅是音乐上的享受,更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据了解,音乐节期间,空港新城周边餐饮消费、住宿消费、交通消费大幅提 升。客流辐射效应亦十分明显,汉口北国际贸易进出口商品销量同比增长45%;木兰景区联动效应显著,假期首日当天超20万人游黄陂。 木兰景区人气火爆 值得一提的是,"空港+"联动模式在音乐节期间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了从空港音乐广场到汉口北市集,再到木兰天池等景区的旅游动线, 让乐迷们在享受音乐的同时,还能游览周边的美景。打卡空港麦田、观赏空港落日航班等创新联动模式,不仅丰富了乐迷们的体验,也为周边 产业带来 ...
2025年一季度万亿城市经济竞速:谁在领跑?
搜狐财经· 2025-04-30 23:10
2025年一季度中国经济"成绩单"陆续揭晓,万亿GDP城市阵营的竞争格局再度引发关注。截至4月30日,全国27个万亿城市中已有25城公布数据,呈现"头部 领跑、腰部竞速、尾部冲刺"的差异化发展态势。在这场城市经济"马拉松"中,谁在加速突围?谁又面临挑战? 上海、北京继续巩固经济"第一梯队"地位,一季度GDP双双突破1.2万亿元,增速分别为5.8%和5.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4%)。值得注意的是,北京科 技创新动能强劲,一季度新设科技型企业2.12万户,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长26.5%,成为重要增长极。 深圳则以8992亿元逼近9000亿大关,工业与外贸双重驱动下,其规上工业增速达8.2%,南山区更以"准万亿"规模向全国首个万亿级行政区冲刺。中西部"双 雄"重庆与广州的差距进一步缩小至42亿元,两地均在汽车、电子产业领域发力,重庆凭借成渝双城经济圈政策红利加速追赶。 在增速榜单上,烟台以6.9%的惊人增速领跑万亿城市,紧随其后的是常州(6.1%)、苏州与成都(均为6%)。烟台的成功得益于"济青烟"协同战略,其高 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产值均突破千亿。苏州、成都则依托8%以上的规上工业增速,巩固"最强地级 ...
首届“国网生活节”五一启幕
北京商报· 2025-04-27 13:43
活动概述 - 首届"国网生活节"将于2025年5月1日至5日在北京国家网球中心举办 [1] - 活动由中网公司联合多方策划 主题为"网球+美食+假期" [1] - 内容涵盖赛事竞技 潮流市集 AI网球互动 文化展览 [1] 赛事安排 - FILA KIDS钻石杯青少年网球挑战赛U10组别已于4月26日开赛 U12和U14组别将在5月1-2日进行 [4] - 首站赛事吸引逾百名青少年报名 优胜者可深度体验中网赛事 [4] - 赛事旨在为中国网球储备新生力量 [4] 美食活动 - "北京塔可节"将于5月3-4日在国家网球中心西广场举办 [4] - 活动汇聚30余家北京及上海人气塔可品牌 [4] - 现场提供玛格丽特等特调饮品 搭配多种风格音乐演出 [4] AI学练中心 - 国家网球中心"AI学练中心"将在生活节期间开放 [5] - 中心搭载全球首款网球垂直领域AI智能系统 提供20余项数据反馈 [5] - 推出分级训练课程体系 学员可通过小红书预约30分钟免费体验课 [5]
被楼市反噬!这个省会,难了!
城市财经· 2025-04-24 11:38
昆明人口与经济现状 - 昆明常住人口868.7万人,距离2025年千万目标差130万人,且2023年人口净流入仅4600人(扣除自然增长后)[3][4][6] - 同期贵阳人口增长强劲,2021-2024年累计增61.27万人,2024年增量19.96万人居全国第一[8][9] - 2024年昆明GDP增速4%(8275.22亿元),低于贵阳6%(5777.41亿元),经济增速与人口吸引力正相关[13][15] 房地产依赖与工业薄弱 - 昆明固投中房地产占比从1990年6.2%升至2021年60%,2019年土地出让收入915.7亿元峰值后连续暴跌,2023年仅46.28亿元[22][23][26][28] - 商品房销量从2019年1916万㎡降至2023年749万㎡(-60.9%),房地产投资增速2023年-40.2%拖累GDP[30][34] - 工业增加值2023年1704亿元,仅为深圳14.2%(1.2万亿),千亿产业仅1个(有色金属冶炼),不及昆山(2435亿元)等县级市[35][39][44][47] 债务与财政困境 - 2022年末昆明城投有息债务3577.5亿元,债务率550%超全国均值2.5倍,2023年地铁员工工资及五险一金拖欠[68][69][76] - 昆明轨交集团2023年净亏损22.9亿元(扣除23.8亿补贴),财政补贴延迟反映债务压力[78][79][82] - 云南省被国务院列入2024年限制新开工项目名单,债务问题制约经济复苏[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