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音乐节
icon
搜索文档
已累计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广州南沙假期文旅市场火爆
南方都市报· 2025-10-05 22:29
"三个舞台之间来回转场,嗨到停不下来。""现场效果非常棒!活动结束后我们还会在南沙区继续游玩。"10月4 日,2025广州超级草莓音乐节在南沙音乐秀场顺利落下帷幕,南都N视频记者从南沙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获 悉,为期三天的音乐节活动共吸引近9万人次乐迷到场观演,其中有约半数的乐迷是从广州以外的城市赶来;19- 34岁青年群体占比近七成。 值得关注的是,为推动文商旅体深度融合,拉动假日经济,活动期间,通过音乐会票根联动辖区内的酒店、餐饮 企业,推出跨场景优惠,将音乐节的单次消费变为多场景消费体验。 跨城乐迷过半数 音乐节期间,陈粒、陈楚生、梁博、郭顶等唱作人,与万能青年旅店、梅卡德尔等摇滚乐队点燃了音乐节的首波 高潮。"粤语日特别企划"更是精彩纷呈,莫文蔚、杨千嬅、薛凯琪、草蜢等港乐明星引发经典回忆杀,全场大合 唱成为难忘瞬间。10月4日音乐节收官,主打"国际与潮流"阵容。日本HIPHOP/R&B女子团体XG全员回归草莓音 乐节,KK上北健、KYARY PAMYU PAMYU、luv乐团及泰国独立乐队Solitude Is Bliss等国际阵容加持,彰显了音 乐节的国际视野。 为一场音乐会奔赴一座城 音乐节活动 ...
流量艺人,“绑架”音乐节?
虎嗅· 2025-10-05 11:10
2025年的国庆,音乐节又火起来了。据不完全统计,国庆档将有超30场音乐节举行,但热闹背后,乱象 与争议也在不断发酵。 一边是粉丝的"夜排大战": 一、夜排六天六夜,只为抢第一排 "音乐节很苦,但下次还来。"谈及参与音乐节的经历,粉丝真真向"定焦One"如此感慨。 与演唱会的固定坐席不同,大部分音乐节仅划分VIP区与普通区,想要抢占VIP前排,"夜排"成为粉丝 的唯一选择。真真回忆,在最近一次音乐节中,她和她的追星搭子提前六天就开始排队了。 夜排,即粉丝为近距离接触偶像,在音乐节开场前便到场外排队守候,甚至通宵停留。如今这一现象愈 演愈烈,有些人会提前一周夜排,为了半小时的追星时刻,上演耗时七天的"持久战"。 如今夜排也早已不是个别场次的"特例":10月1日的南京咪豆音乐节,嘉宾阵容包含薛之谦、单依纯等 当红艺人,部分乐迷早在9月25日就扛着帐篷赶到场地,冒雨开启夜排。10月2日的常州太湖湾音乐节、 宝鸡银杏音乐节,以及10月5日泸州音乐节的场地外,都能看到提前一周就来占位的粉丝。帐篷连成的 队伍,成了音乐节场外的"特殊存在"。 面对夜排无规则、无组织、无保障的乱象,多场音乐节虽发声倡导禁止,却始终收效甚微。 ...
【财经早餐】2025.10.05星期日
搜狐财经· 2025-10-05 08:22
存储芯片行业 - 全球存储芯片价格在过去半年持续上涨,且最近一个月涨价消息越发密集 [3] - 在人工智能热潮下,摩根士丹利预测存储芯片行业预计迎来一个"超级周期" [3] - 多家存储芯片厂商股价持续刷新历史最高值 [3] 音乐演出市场 - 国庆前三天音乐节累计举办61场,累计票房超2.2亿元 [3] - 音乐节最高票价集中在501-800元区间的占比为14%,同比下降两成 [3] - 音乐节供给数量仍处高位,但演出票价正在回落 [3] 房地产市场 - 9月深圳一二手住宅网签总量为7633套,环比上涨20.7%,同比上涨38.3% [6] - 9月深圳一手住宅网签3087套,环比上涨43.5%,二手住宅网签4546套,环比上涨8.9% [6] - 9月以来北京新房供应量大幅增加,共计15个项目获批,入市房源超4600套 [5] - 楼市以"以价换量"为主,一线城市政策利好激活了部分刚需与改善需求 [6] 股票市场 - 三季度创业板指累计涨幅超过50% [7] - 9月沪深北三市合计成交约3.3万亿股,为史上月度第二高,合计成交额约53.2万亿元创月度历史新高 [7] - 境内ETF总规模约5.5万亿元,已超越日本成为亚洲最大ETF市场,其中沪市ETF规模占比超七成达3.9万亿元 [7] - "十四五"期间科技板块市值占比从19.86%跃升至28.60%,大幅超过银行、非银金融、房地产三大传统行业市值之和 [7] - 9月A股市场再融资完成总额406.16亿元,环比增加近30% [7] 汽车与新能源行业 - 鸿蒙智行全系车型国庆假期前三天累计大定达18500台,其中问界M7大定5800台 [11] - 2025年9月的纯电动乘用车续航里程在600公里以上的车型较多 [9] - 2025年汽车增程类车型202款,商用车的重卡类增程车型也大量推出 [9] - 截至7月底,云南省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546.54万千瓦/1093.08万千瓦时 [9] 消费与文旅市场 - 国庆假日前四天上海市共接待游客1511.75万人次,同比增长23.74% [9] - 截至10月4日,2025年国庆档总票房(含预售)突破11亿 [10] - 电影业存在"1:4.8"定律,即每1元电影票能拉动4.8元关联消费 [9] - 金融机构针对汽车等大额消费推出专项贴息通道,有消费者通过换车加国家补贴能省超2万元 [8] 科技与AI行业 - OpenAI的Sora将进行调整,赋予版权持有者对角色生成更精细的控制权,并通过视频生成功能实现盈利 [11] - 日本富士通扩大与英伟达的战略合作,将共同构建集成AI智能体的全栈AI基础设施 [11] - 预计"十四五"末的2025年,全国地理信息产业总产值将增长至近万亿元,比"十三五"末增长近30% [10] 金融与贸易 - 2024年银行业国际结算量12.75万亿美元,国内信用证结算量3.62万亿元人民币,均创历史新高 [14] - 国内保理业务量突破4万亿元,同比增长17.03% [14]
“音乐+文旅”引热潮!“一张票根”撬动县域假日消费新活力
央广网· 2025-10-03 13:36
央广网北京10月3日消息(记者郭佳丽)"没想到在家门口能看到这么棒的演出,过节氛围太足了!"10月2日,河北邯郸"美丽中国踏歌行·礼乐 成安音乐节"的现场,观众李月兴奋地对记者说。当日,不少观众从北京、河南、山西等全国多地赶来,素有"礼乐之乡"美誉的成安县,迎来 客流高峰。 如今,音乐节这类大型文体活动已不再是大城市的"专属盛宴",越来越多县域小城成为举办地。更值得关注的是,一张音乐节门票不仅能带来 视听享受,还能解锁周边景区半价、酒店折扣等消费优惠——票根串联起餐饮、购物、旅游等多元场景,成为国庆假期全国县域文旅消费热潮 的生动缩影。 乐迷与小城"双向奔赴" "以前追音乐节,周围的生活感和烟火气没这么足。这次夜排时吃喝都很方便,工作人员还会主动过来关心问候,秩序维护得特别好。"今年大 三的李晴是资深乐迷,她提前一天从北京来到成安。 漫步音乐节周边市集,平价地道的本地小吃让她印象深刻:"价格公道,味道也正宗。到了之后,我还去附近村子转了转,慢下来的节奏特别 舒服,像一场意外的乡村游。" 与李晴同行的河南郑州姑娘杨阳,是当天一位歌手的粉丝。"到邯郸东站后坐接驳车过来的,服务特别贴心,能感受到当地十足的诚意。"杨 ...
透过19个样本看垂类音乐节:亏损现实 VS 精神富足
36氪· 2025-08-26 11:49
行业现状与财务表现 - 垂类音乐节普遍处于亏损状态 接触的5个案例单届亏损在20万至50万元之间 部分单日亏损高达20万元 [1] - 行业生存周期较短 74%的音乐节创办时间不超过三年 仅26%运营超过3年 其中仅2个品牌超过10年 [3][4] - 成本控制成为关键生存命题 部分主办方因亏损调整举办频率和形式 [1] 音乐节规模与举办形式 - 户外音乐节占比32%(6/19) 室内占比68%(13/19) 室内场地以livehouse为主 容量介于500-1500人 [9] - 特殊案例"你和我"因场地限制无法售票 三年累计亏损近百万 年打赏收入仅3-4万元 [9] - 单日最高入场人数未破千 实验音乐节单日人数在300-900人区间 [12] 票价策略与收入模式 - 2025年15场已开票音乐节单日预售票价区间为100-420元 [5] - 超过半数音乐节预售定价落在200-300元区间 [7] - 最低票价案例为雲喃默音乐节 预售100元/早鸟80元 [7] 音乐风格分布 - 摇滚类占据主流(5/19) 电子与器乐类各占3席 实验类占2席 [12] - 其余风格高度垂直化 包括独立、后摇、硬核等 各仅有1个代表音乐节 [14] - 器乐摇滚风格号召力提升 CAN Festival等新兴品牌广受好评 [14] 阵容策略与国际合作 - 80%的品牌引入国际音乐人 通过多元融合提升现场体验 [15] - 部分品牌专注本土音乐人呈现 如雲喃默、BADHEAD和Cheezy音乐节 [19] - 本土头部乐队参与提升吸引力 Cheezy音乐节阵容包含Carsick Cars等具备专场实力的乐队 [19] 主办背景与运营模式 - 主要由独立音乐厂牌主导运作 少数由旅游景区投资主办(如太阳谷音乐节) [20] - 厂牌与音乐节品牌联动紧密 多个音乐节直接采用主办厂牌名称强化品牌认知 [20] - 活水等厂牌推行系统化运营 计划在多城市落地室内音乐节产品 [20] 行业发展趋势 - 垂类音乐节成为新晋主办方进入市场的重要方向 因投资风险低于大型户外音乐节 [22] - 乐迷群体审美水平和消费习惯成熟 为行业发展提供包容土壤 [22] - 行业呈现专业化、国际化趋势 通过口碑发酵培育品牌价值与IP影响力 [22]
阿那亚・虾米音乐节:不止是演出,更是年轻人的新生活方式
北京商报· 2025-08-15 08:53
行业趋势 - 全国大型营业性演出五一假期票房收入达12.12亿元 同比增长5.12% [3] - 音乐节呈现高线城市主导、地域下沉、边界外延趋势 [3] - 行业同质化问题日益凸显 [3] - 消费者从购买消费品转向经历体验 更看重差异化服务和稀缺资源 [12] - 演出市场向三四线城市下沉 票价整体向下调整 [15] 公司战略与定位 - 音乐节以温暖、陪伴、连接为精神主旨 打造喧嚣之外的生活新方式 [1] - 根本逻辑是根据地方特点定制策划 力求不重复别人亦不重复自己 [3][4] - 愿景是用5到10年时间成为世界级地标性音乐和艺术节 [5] - 采用娱乐+AI方式向现实娱乐世界迈进 [14] 演出内容设计 - 2023年邀请27组国内外音乐人 包含国际知名乐队和女性音乐力量 [3] - 2024年邀请28组音乐人 其中8组为国际音乐人 半数以上是中国首演 [4] - 2025年将呈现40余组国际化音乐人 新增outing舞台 [9] - 阵容设计注重风格多元与国际视野 涵盖电子民谣摇滚R&B等类型 [3][4] 场景体验创新 - 提出AnotherLife口号 融合音乐旅行艺术集市等生活方式元素 [7][8] - 2023年推出日出专场沉浸式音乐表演 [7] - 2024年设计艺术单元社区单元并发起环保倡议 [9] - 设置150个垃圾分类点 3天回收塑料瓶数十万个 吸引14万人次响应 [9] - 音乐节现场设置独立女性卫生间 [14] 用户特征与影响 - 18-29岁购票用户占比达55% 跨城观演比例达94% [13] - 品牌认知初步形成 成为年轻用户偏爱的音乐节形式 [13] - 通过人文社区连接呈现文学艺术内容 如音乐人综合展 [13] - 地标艺术建筑和人文生活空间成为乐迷重要生活方式选择 [13]
端午假期出游“新风尚”激发消费“新活力”
消费日报网· 2025-06-04 10:38
端午假期旅游市场概况 - 端午小长假期间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累计6.57亿人次,日均2.19亿人次,同比增长3.0% [1] - 短途游、周边游仍是主流,同时划龙舟和文化研学成为新兴旅游方式 [1] - 北京市公园接待游客449.21万人次,同比增长14.67%(2024年为391.74万人次) [3] - 北京游客量前三的公园:天坛公园30.48万人次、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28.7万人次、颐和园26.34万人次 [3] 文化体验活动表现 - 太行水镇推出六大主题活动与全天候沉浸式演艺,将传统民俗与现代时尚融合 [1] - 北京各市属公园推出科普游园会、艺趣游园会、文化游园会等系列特色活动 [3] - 2025千帆音乐季·奇遇海音乐节吸引近7万人到场,首次融合音乐、电竞、文旅 [8] - 音乐节共有19组音乐人和2支电竞战队参加,创新打造多元文化盛宴 [8] 龙舟运动发展情况 - 龙舟观赛最火爆城市:广州、佛山、杭州、岳阳、成都 [7] - 龙舟观赛人群中外地游客占比18%,境外游客规模较平日增长64% [7] - 广西(钦州)-东盟海上龙舟公开赛有16支国内外队伍参赛,包括东盟地区队伍 [7] - 俄罗斯交换生参与龙舟比赛,显示这项运动正在国际化 [7] 旅游消费新趋势 - 游客更倾向于穿着古装游览景区,体验历史文化 [3] - 太行水镇活动呈现"白昼市井烟火,星夜光影传奇"的沉浸式体验 [1] - 音乐节创新性地将电竞与文旅结合,吸引年轻消费群体 [8]
一个冷门赛道,悄然暴涨丨南财号联播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6 17:20
万达广场出售 - 王健林出售48家万达广场 交易金额或达500亿元 涉及北京 广州 成都等一二线城市 交易已获无条件批准 [1] 英伟达中国特供芯片 - 英伟达将为中国市场推出基于Blackwell架构的AI芯片 售价6500-8000美元 较H20芯片大幅降价 预计6月量产 [1] - 较低售价意味着芯片规格和制造工艺相对简化 [1] 机器人产业动态 - 机器人ETF(159770)连续4日净流入1.1亿元 中证机器人指数上涨0.10% 成交额突破1亿元 [1] - 人形机器人格斗大赛《CMG世界机器人大赛》在杭州举行 推动行业关注度提升 [1] 化工行业表现 - 化工板块成为A股表现最佳行业之一 化学制品和化学原料指数涨幅居前 [2] - 年内57只翻倍股中化工占10只 占比近20% 联合化学成为A股涨幅王 [2] - 行业上涨逻辑主要来自供求格局变化和价格上涨预期 [2] 存单利率走势 - 央行降准0.5个百分点后资金面边际收敛 存单利率上行 [2] - 影响因素包括政府债发行增加 税期及跨月压力 央行防止市场形成一致宽松预期等 [2] 音乐节商业化趋势 - 音乐节邀请流量明星 网红等跨界艺人 引发歌迷与粉丝冲突 [3] - 行业从小众走向大众 商业化压力增大 粉丝经济成为重要变现方式 [3] 男频剧市场复苏 - 《藏海传》凭借导演口碑 原著影响力和主演流量成为爆款 打破平台热度纪录 [4] - 2023年男频剧创作数量和阵容规模显著提升 迎来市场大年 [4]
音乐节不能只靠“卷阵容”
36氪· 2025-05-15 18:34
音乐节行业现状 - 2024年音乐节场次减少30%-40%但整体营收维持不变 [1] - 行业投入越来越大 太湖湾每届成本增长30%但票价不变 [1] - 市场从爆发式增长过渡到理性回调阶段 头部音乐节形成口碑效应 [1] - 五一假期全国近30场音乐节同时举办 竞争激烈 [1] 太湖湾音乐节运营数据 - 第十届吸引13万观众 实现营收1.2亿元 [4] - 观众中30岁以下占比86.3% 外地观众达95% [4] - 带动当地6.5亿元周边消费 成为城市超级IP [4] - 从2019年300万元投入增长至现在每届上亿元 [2] 音乐节体验升级 - 采用双推台双系统模式 换场时间缩短至5分钟 [6] - 提供免费矿泉水 充气沙发充气站 接驳大巴等贴心服务 [6] - 佛山场次两天免费发放8万件雨衣应对突发天气 [6] - 引入阿黛尔同款LED屏和裸眼3D技术打造未来感舞台 [4] 银河左岸产品矩阵 - 2024年共举办16场音乐节 包括2场太湖湾和13场城市文旅合作场次 [8] - 形成三类产品线:头部艺人拉动型 品牌合作型 城市文旅型 [10][12][15] - 与鹿晗合作gapday音乐节吸引6-7万观众 实现破圈效应 [12] - 城市文旅型音乐节2025年将扩展至南昌 重庆等更多城市 [15] 行业竞争策略 - 80%购票行为由阵容驱动 20%由体验和内容决定 [21] - 跨界艺人参与成为趋势 需专业策划保证调性统一 [22] - 主办方需具备处理突发情况的能力 如演出延时等 [24] - 未来行业门槛将提高 专业化程度要求更高 [24] 艺人阵容布局 - 太湖湾囊括周深 薛之谦等头部歌手和痛仰等独立音乐人 [10] - 持续挖掘新人如黄子弘凡 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10] - 成龙 鹿晗等大牌艺人参与带来票房保障和行业影响力 [12] - 演员 综艺咖等跨界艺人开始进入音乐节市场 [19]
音乐节困于流量
36氪· 2025-05-15 17:32
音乐节市场现状 - 2025年第一季度国内共举办音乐节活动43个,与2023年同期28个、2024年同期44个相比波动不大,但5000人以上大型音乐节减少导致观众人数同比下降34%至74万人次 [7] - 2025年上半年已有近20场音乐节取消,包括北京无限音乐节、常德柳叶湖沙滩音乐节等,取消理由多为模糊表述如"因故"或"不可抗力" [7][9] - 2024年国内大型音乐节场次超540场,票房近24亿元,观演人次581万,74.5%观众年龄在29岁及以下,00后占比41.2% [2] 行业供需矛盾 - 音乐节成本结构中艺人费用占比50%-60%,场地设备等占20%-30%,票房收入占比50%-70%,门票销售不佳直接导致活动取消 [9] - 2024年广州星巢秘境音乐节门票仅售出不足3000张(原计划1万张),因无法覆盖成本而取消 [9] - 乐队资源严重同质化,二手玫瑰等头部乐队2025年五一期间连演5场,2019年300-400万元的乐队阵容到2023年后涨至1000万元以上 [17][19] 用户行为变化 - Z世代(1995-2009年出生)占观众比例超70%,社交媒体上"避雷"攻略盛行,吐槽阵容同质化、氛围商业化 [6][16] - 新晋乐迷因综艺《乐队的夏天》入圈但留存率低,资深乐迷对重复阵容产生审美疲劳,报复性消费后参与频次下降 [15][16] - 用户自发通过社交媒体预判活动取消风险,如赣州芒禾音乐节取消前乐队档期变动信息在乐迷群流传 [11] 商业模式探索 - 地方文旅政策支持显著,如东莞超级草莓音乐节吸引8万观众,拉动当地消费2.8亿元,赣州推出单张门票补贴100元政策 [19][21] - 跨界引流成新趋势,2025年常州太湖湾音乐节邀请岳云鹏、罗云熙等非音乐艺人,网红何秋亊(抖音1039万粉丝)参与演出 [22][24] - 票价理性回调,单日票从300-800元降至300元以下,部分取消VIP分级并推出100元左右早鸟票 [25] 市场分化与转型 - 迷笛等老牌音乐节坚守摇滚圈层保持口碑,草莓音乐节拓展海外市场拟在日本东京举办活动 [26] - 强行混合摇滚、流行、说唱等类型的音乐节遭用户抵制,如晋中艾斯音乐节被批"混到哪边都不讨好" [21] - 演员跨界引发争议,常州太湖湾音乐节因罗云熙超时影响周深演出设备调试,引发粉丝冲突并登上热搜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