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债务风险
icon
搜索文档
国城矿业涨停,31亿巨资“买矿”!有色50ETF(159652)放量冲高,一度涨超2%!供给端挺价持续,铜价中枢有望上行!
搜狐财经· 2025-11-10 11:36
有色50ETF(159652)交易概况 - 2025年11月10日收盘价为1.523元,单日上涨0.66%(0.010元),开盘价1.528元,最高价1.551元,最低价1.517元,均价1.538元 [1] - 当日成交量为52.49万手,成交金额为8071.88万元,换手率为2.83% [1] - 截至2025年11月10日,该ETF过去5日涨幅为1.40%,过去60日涨幅为37.08%,过去250日涨幅为67.00% [1] - 当日IOPV(基金份额参考净值)为1.5242元,场内交易价格相对IOPV的折价率为-0.08% [1] 指数成分股表现与事件 - 截至2025年11月10日10:48分,有色50ETF标的指数成分股涨跌不一,其中国城矿业涨停,赣锋锂业和天齐锂业涨幅超过2%,中国铝业涨幅超过2% [1] - 国城矿业于2025年11月7日晚间公告,拟以现金31.68亿元收购控股股东持有的内蒙古国城实业有限公司60%股权,交易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公司将借此新增钼精矿采选业务 [2] - 指数前十大成分股中,紫金矿业权重为15.78%,北方稀土权重为6.31%,洛阳钼业权重为5.95% [2] 宏观与行业观点 - 10月FOMC会议后,多位美联储官员发言偏鹰,市场对12月降息的概率预期回落至66.9%,对1月降息的概率预期回落至28.2% [3] - 对于贵金属,观点认为降息预期回撤,需静待流动性拐点,但中长期看美国债务风险及全球货币体系重构下,黄金仍有持续表现机会 [4] - 对于工业金属,观点指出金融属性支撑弱化,但供给端挺价持续,特别是铜矿供应存在扰动,铝方面则因国内电解铝运行产能接近天花板,明年或出现短缺格局 [5] - 沪铝价格上周上涨1.74%至2.17万元/吨,电解铝毛利为5741元/吨,环比上涨3.66% [5] 有色50ETF(159652)产品优势 - 该ETF标的指数的“金铜含量”高达46%,其中铜含量为33%,金含量为13% [6] - 指数龙头集中度高,前五大成分股集中度(CR5)为38%,前十大成分股集中度(CR10)为54% [7] - 截至2025年10月31日,标的指数市盈率(PE)为23.74倍,相比5年前下降了61%,同期指数累计涨幅达131%,表明涨幅主要由盈利驱动 [8] - 2022年至今,该标的指数累计收益率在同类指数中表现领先,且最大回撤相对更低 [7]
国亮新材IPO临考:隐藏2.4亿债务,超产踩环保红线
中国能源网· 2025-11-06 17:23
IPO审核与募资计划 - 公司将于2025年11月7日接受北交所上市委审核,IPO进程已历时16个月 [1] - 公司计划通过IPO募集资金1.75亿元,用于滑板水口产线技术改造、年产5万吨镁碳砖智能制造、年产15万吨耐材用再生料生产线建设及补充流动资金 [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9.37亿元、9.84亿元和9.05亿元,同比变动5.00%和-8.09% [3]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4036.80万元、8379.83万元和7096.49万元,同比变动107.59%和-15.31% [3] - 2024年全年扣非后归母净利润预计为6011万元,同比下滑超过20% [3] - 业绩波动与下游钢铁行业景气度高度相关 [3] 债务与应收账款状况 - 公司债务总额从2022年的2.15亿元变化至2025年上半年的2.30亿元,债务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短期债务从1.33亿元降至1.13亿元,长期债务从8184.33万元增至1.16亿元 [4] -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5.25%、52.12%、52.24%和49.79%,持续高于行业平均水平(44.10%、43.77%、43.66%和44.20%) [4] - 应收账款账面价值持续高企,报告期各期末分别为44,228.52万元、48,098.00万元、48,101.54万元和48,435.99万元,占流动资产比例均在40%以上 [4] 市场与区域集中风险 -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高度依赖河北省内市场,报告期内占比分别为77.35%、76.83%、79.96%和81.35%,且呈增长趋势 [5] - 2024年河北省粗钢产量同比下滑5.1%,比全国均值多跌1.3个百分点 [7] - 公司在华东地区等省外市场毛利率长期处于低位甚至为负 [7] - 公司面临北京利尔、濮耐股份等上市公司在河北市场的竞争挤压 [3][7] 产能与行业矛盾 - 报告期内,公司产能利用率分别为93.55%、86.81%、86.77%和96.41%,呈波动趋势 [7] - 公司计划通过IPO募资新增5万吨镁碳砖及15万吨耐材用再生料产能,但与行业趋势存在矛盾:2024年全国粗钢产量已由2020年的10.65亿吨降至10.05亿吨,钢企通过提升炉龄压缩耐材更换频次 [7] 环保与生产合规 - 2025年1-9月,公司镁碳砖车间实际产量8.5万吨,超过环评批复核定产能8万吨/年,超产比例6.31% [8] - 公司存在2025年度实际产量超过环评批复核定产能30%的风险 [8] - 公司于2025年10月31日修订《生产管理办法》,规定若全年累计产量超过环评核定产能的29%立即停产 [8] 公司治理与股权结构 - 实控人董国亮、赵素兰夫妇直接加间接控制公司80.22%的表决权 [9] - 实控人之子董金峰持有公司3.79%的股份且为一致行动人,但未被认定为实际控制人,北交所对此提出问询 [9] - 公司存在亲属任职情况,董事兼总经理及副总经理兼财务负责人均为实控人亲属 [9]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警告撒哈拉以南非洲债务风险上升
商务部网站· 2025-10-18 23:55
撒哈拉以南非洲政府融资趋势 - 各国政府越来越多地转向当地银行为其预算提供资金 [1] - 国内借贷成本高于国外借贷成本,给国内贷款机构带来新的压力 [1] 国内金融市场状况 - 整个地区的国内资本成本仍然很高 [1] - 许多地方金融市场不发达、分散、流动性不足,交易成本和贷款利差很高 [1] - 一些国家目前的国内新增借款远高于外部借款 [1] 对私营部门及银行的潜在影响 - 随着政府越来越依赖本地银行,融资成本不断上升,私营部门投资受到挤压 [1] - 国内银行持有的政府债务规模庞大,且增长速度快于世界其他地区 [1] - 紧张的公共财政可能破坏银行稳定性,进一步收紧信贷,加剧财政压力,形成恶性循环 [1] 非洲国家国际资本市场参与情况 - 由于借贷成本高昂和经济不确定性,多年来非洲国家一直被排除在全球资本市场之外 [1] - 自2024年以来,一些非洲国家已开始谨慎地重返国际债券市场,但许多国家仍担心再次陷入债务陷阱 [1]
多重催化剂引爆避险资产,黄金ETF基金(159937)年内涨幅超60%!
搜狐财经· 2025-10-17 11:17
黄金价格表现 - 10月17日周五早盘,黄金ETF基金(159937)上涨3%,最新报价9.503元 [1] - 现货黄金一度上涨逾50美元,刷新历史高点至4380.79美元/盎司,截至发稿报4337美元/盎司,涨幅0.26% [3] - COMEX黄金期货最新报价4341美元/盎司,涨幅0.85% [3] - 黄金ETF基金(159937)今年以来涨幅达60.27% [1] - 周生生、周大福、老庙黄金的足金饰品价格分别为1281元/克、1247元/克、1290元/克 [4] 市场交易与资金流向 - 黄金ETF基金(159937)盘中换手率6.24%,成交金额23.78亿元 [1] - 黄金ETF基金(159937)连续5日资金净流入29.18亿元 [1] - 全球最大的黄金ETF——黄金ETF-SPDR(GLD.US)涨2.34%,持仓周四增加12.02吨,为近一个月最大单日增持,至1034.62吨,创逾三年新高 [6] - iShares黄金信托(IAU.US)涨2.31%,夜盘延续强势表现 [6] 价格上涨驱动因素 - 美国地区多家中型银行爆出贷款欺诈事件,引发投资者对信贷质量和资产透明度的担忧,市场避险情绪激增 [5] - 美国74家最大银行市值单日蒸发逾1000亿美元,市场担忧区域银行体系的潜在风险 [5] - 市场对美联储年内再降息75个基点的预期升温(10月降息25个基点,12月降息50个基点) [6] - 美国政府继续停摆,国际贸易局势依然紧张 [6] - 地缘局势冲突、海外银行业风险重燃、贸易摩擦升级、美联储降息预期、美国政府关门等多重催化剂共振,催生避险需求 [9] 美联储政策预期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美国劳动力市场处于"低招聘、低解雇的停滞状态",被市场解读为"鸽派信号" [7] - 根据CME FedWatch工具,市场预计美联储10月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高达98%,12月再度降息的预期已完全被计价 [7] 地缘政治事件 - 美国总统特朗普称将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会面,探讨结束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冲突 [8] 黄金投资逻辑 - 短期催化明确:海外银行业风险重现与货币政策转向预期,强化黄金避险属性和货币属性双受益逻辑 [10] - 长期战略价值凸显:全球经济碎片化加速,黄金作为非主权信用资产的对冲价值持续提升 [11] - 全球央行连续18个月净购金,去美元化背景下官方需求提供坚实支撑 [11] - 全球政府债务规模创新高,黄金作为终极偿付手段的配置价值凸显 [11] - 美联储降息周期中,实际利率下行将显著提升黄金资产吸引力 [11] - 黄金ETF基金通过投资上海黄金交易所AU9999现货合约,实现与国内金价的高度拟合,具有低门槛、低成本和交易形式多样化等特点 [11]
每日机构分析:10月15日
搜狐财经· 2025-10-15 19:45
日本市场与政策 - 日本政治不确定性短期内可能对市场情绪产生提振作用,长期影响取决于其对经济基本面的实际影响[1] - 若政策不确定性长期化,则可能削弱市场对日本资产的信心[1] 美国货币政策与通胀 - 美联储在10月和12月议息会议上仍有可能降息,判断基于通胀压力的结构性变化[1] - 当前美国通胀上行压力主要来自关税、住房成本及公用事业价格等非货币因素[1] - 美联储可能因劳动力市场出现疲软迹象而降低继续收紧政策的必要性,存在空间放松货币政策以支持经济增长[1] 新加坡经济与制造业 - 新加坡第三季度GDP初值反映经济增长放缓,制造业表现疲软是主要拖累因素[2] - 新加坡8月电子产品产出由7月的扩张转为萎缩,显示行业形势快速转变[2] - 受电子与生物医药板块动能减弱影响,新加坡制造业2023年下半年或趋疲软,预计放缓趋势将延续[2] 美国消费者情绪与支出 - 德勤调查显示57%的美国消费者预计未来一年经济将走弱,为1997年以来最悲观[2] - 受关税推高物价预期影响,77%美国受访者认为假日季价格将上涨[2] - 美国消费者信心下滑导致节日支出计划同比减少10%,平均预算降至1595美元,年轻群体尤为谨慎[2] 美国财政状况与债务 - 美国债务已超37.8万亿美元,利息支出突破1.2万亿美元,债务/GDP比率高达99.9%,预计2026年将突破102%[3] - 美国当前赤字改善依赖高关税与无衰退假设,若最高法院裁定关税违宪或经济放缓,财政状况可能迅速恶化[3] - 政治决策变动可能成为危机催化剂,推高长期利率并压低美元[3] 美国ETF市场动态 - 2025年迄今美国ETF资金流入已超1万亿美元,逼近去年全年纪录[3] - 低费率与高流动性推动资金持续从共同基金转向ETF,共同基金已流出4810亿美元[3] - 美国ETF资金净流入已连续41个月,资产规模达12.7万亿美元[3] 美国利率市场 - 市场已定价明年中降息至3%,若无特朗普关税引发的恐慌,美债进一步下行空间有限[3] - 受鲍威尔降息与缩表结束暗示提振,10年期收益率逼近4%下方,为4月以来最低,2年期收益率接近三年低位[3]
银行三大货币渠道详解!现代信用货币体系如何平衡风险与增长路径?
搜狐财经· 2025-10-09 12:50
现代货币创造机制 - 现代央行创造基础货币并非无节制印钞,而是通过有资产抵押的交换进行,新资金常先滞留于金融机构账面,而非立即进入实体经济[2] - 资金传导存在差异,对资金敏感的资产市场(如股票、债券、房地产)会先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产生反应[2] - 货币创造主要依赖三条并行渠道:外汇占款、中期借贷便利以及在二级市场购买国债,每条渠道均有对应资产托底,共同导致央行资产负债表扩张[4][6][8] 外汇占款渠道 - 当企业将外汇收入结汇时,商业银行在银行间市场将外汇出售给央行,央行买入外汇形成外汇储备资产,同时向商业银行投放等额的基础货币[6] - 此过程导致央行资产端增加外汇储备,负债端增加商业银行准备金,基础货币的投放以硬资产外汇作为兜底[6] - 该渠道的货币投放力度取决于贸易顺差和资本流入情况,具有顺周期性[8] 中期借贷便利渠道 - 央行通过MLF向银行提供资金,例如一笔500亿元的操作,银行需提供国债等优质资产作为抵押并支付利息[6] - MLF利率是银行获取资金的关键成本,其下调会传导至银行贷款定价,进而影响房贷和企业贷款利率[6] - 此操作使央行资产端增加对银行的债权,负债端增加银行准备金,是有抵押的交易[6] - MLF渠道像定海神针,通过利率的细微调整影响整体贷款定价[8] 国债购买操作 - 央行不能在初级市场直接向财政部购买国债,只能在二级市场从商业银行手中购买,例如花费100亿元购买国债[8] - 该操作使央行资产端增加国债持有,负债端增加商业银行准备金[8] - 此制度设计旨在维护财政与货币的边界,防止政府随意通过印钱来支出,守住不滥发的底线[8] - 该操作在稳定金融体系和调整经济结构方面见效[8] 货币体系的历史演变 - 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美元与黄金脱钩,标志着全球货币体系从金本位转向国家信用本位[12] - 货币创造不再受限于金银储量,转而以国家信用为基础,央行得以使用外汇、国债等资产创造基础货币[12] - 商业银行通过贷款和存款创造派生货币,扩展出广义货币,货币从绑定金银变为绑定信用,灵活性大增但管理难度上升[12] 通胀传导机制 - 新创造的资金若停留在金融体系内,将推高股债等资产价格,但未必立即传导至CPI[14] - CPI中的构成如食品、衣着等对资金面的短期反应较慢,只有当居民和企业加杠杆推动需求时,物价才会明显上行[14] - 以奶茶公司为例,其结汇获得的70万元若仅作为存款,不用于扩大再生产,则不会推动相关商品价格上涨[16] 债务与风险 - 信用货币体系允许将未来收入提前使用,从而拉动短期经济,但债务累积会放大风险[18] -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是债务风险放大的典型案例,居民房贷违约通过金融产品传导至整个系统[18] - 债务在上行周期加速繁荣,在下行周期加深伤痛,货币工具可缓冲但无法消除周期[18] 黄金的角色演变 - 在信用货币体系下,黄金作为无违约资产,被视为对冲通胀和金融风险的避风港,其价格近期上行与此相关[19] - 各国央行增持黄金,旨在为信用货币体系提供一个稳定的“后手”或锚,以增强储备资产质量[19] 制度约束与政策节制 - 央行与财政的边界制度,如禁止直接向财政部购买国债,旨在防止财政主导货币和信用无限透支[20] - MLF利率的调整是综合衡量通胀、就业、汇率等变量后的结果,避免激进操作,其变化会传导至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影响居民和企业融资成本[20] - 外汇渠道的货币创造受国际收支影响,央行需在稳定与灵活之间取得平衡[20]
Western Alliance stock slides after report on risks from First Brands (WAL:NYSE)
Seeking Alpha· 2025-10-09 01:29
财务数据 - 公司当前牲畜数量为115头,前期为1857头 [1] - 公司非现金资产为1305,前期为11567 [1] - 公司非居民资产为1477,前期为1939 [1] - 公司个人资产为100,前期为4188 [1] - 公司投资活动现金流为-1141,前期为1881 [1] - 公司融资活动现金流为2278,前期为1000 [1] - 公司净收入为107 [1] - 公司总收入为1245 [2] - 公司净利润为126 [2] - 公司净利润率为23% [2] 市场表现 - Western Alliance Bancorporation股价在周三午后交易中下跌3.4% [3] - 股价下跌与公司对First Brands债务的风险敞口相关 [3] - First Brands为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已于9月申请破产 [3]
瑞·达利欧:我确信我们正面临一个历史反复上演的危险局面
首席商业评论· 2025-10-05 13:02
文章核心观点 - 存在一个可量化、可监测的长期债务周期,通常横跨约80年(上下浮动25年),这一周期与国家兴衰、内部政治冲突及国际地缘政治周期高度同步,共同构成"整体大周期" [3][9][11] - 当前全球正面临历史性危险局面,高企的政府债务与快速攀升的债务规模可能引发系统性失控,类似"经济心脏病发作",而技术进步等积极力量不足以压倒债务、冲突等逆风 [3][11][16] - 大周期的分析框架有助于理解当前看似混乱的全球局势,未来5-10年将是所有主要秩序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国家、公司及个人的命运将因此重塑 [13][16] 债务问题的核心议题 - 一个国家的债务及其增长存在极限,但当前部分人认为储备货币发行国可通过印钞偿债,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高债务水平预示重大危机 [5][6] - 长期债务周期未被充分认知,教科书及顶尖经济学家均缺乏相关研究,但该周期在过去500年的历史案例中反复出现,并催生重大债务泡沫及破裂 [6][9] 研究方法与基础 - 研究基于过去50多年全球宏观投资经验,涵盖过去100年所有重大债务周期及过去500年更多案例,建立了可追踪的债务周期模型 [8][9] - 研究采用案例分析法,类似医生研究病例,通过理解因果关系建立投资系统,并凭借该模型准确判断市场走向 [8][9] 整体大周期的构成 - 大周期包含五大相互关联的驱动力:大债务周期、国内政治和谐与冲突周期、国际地缘政治和谐与冲突周期、自然力量(如干旱、洪水、疫情)及重大技术突破 [11] - 这些力量的共同作用构成从"旧秩序"向"新秩序"的演进,货币体系、国内治理制度与国际治理体系的更迭往往同步发生 [11][12] 当前周期位置与未来展望 - 当前处于不确定性高点,特朗普政府上任40天可能改变货币、美国政治和地缘政治秩序,但变化仍可能遵循历史框架 [15] - 技术进步(如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的积极影响估计为过去30年的约150%,但不足以压倒债务、冲突、气候变化等逆风 [15][16] - 未来5-10年将是秩序巨变期,最佳应对策略是依据概率行事、进行多样化投资并坚持基本面原则 [16] 成功国家的关键特征 - 理想国家具备良好教育体系、稳健的国民收入报表与资产负债表(收入大于支出)、国内秩序井然、低国际战争风险及高抗自然灾害能力 [17] - 最重要的力量是人们如何彼此相处,若将问题视为共同挑战并合作解决,可能取得最佳结果,但当前派别主义严重,合作可能性较低 [17][18]
黄金白银,会走到什么位置?
雪球· 2025-10-02 15:57
文章核心观点 - 强烈看好白银价格从40-45美元向45-50美元迈进,目前已达46美元,接近目标点位[3] - 黄金价格预期在年内达到3900美元/盎司,明年年中或升至4200美元/盎司[13] - 长期来看,若新兴市场央行增持黄金至发达经济体平均水平,金价可能超过1万美元/盎司[26] 宏观环境与货币政策 - 美国就业市场持续疲软,8月非农新增就业仅7.3万人,失业率趋势上行,导致美联储降息预期快速升温[6] - 当前联邦基准利率4-4.25%高于3%的中性利率,为刺激经济,明年降息幅度可能超预期[6] - 鲍威尔在杰克逊霍尔会议释放鸽派信号,美元指数在8月累计下跌2.2%,推动金银价格上行[6] 财政与债务风险 - 主要经济体财政处于扩张周期,国债收益率普遍攀升,反映市场对债务供给增加与通胀韧性的担忧[8] - 美国联邦债务规模屡创新高,赤字率处于上行区间,债务失控风险提升黄金需求[8] 投机资金与市场情绪 - 投机端头寸由降转升,市场投机情绪回暖,对金价作用从拖累转向拉动[12] - 2025年上半年白银ETP净流入9500万盎司,全球总持仓量升至11.3亿盎司,接近2021年峰值[37] - COMEX白银期货净多头头寸处于2021年以来最高水平,显示投机资金积极入场[37] 全球货币体系变革 - 新冠疫情以来,以美元为本位的货币体系受到挑战,美元不断走弱,黄金作为避险资产价格续创新高[15] - 20世纪70年代黄金与美元脱钩后,金价累计涨幅超过1800%[15] - 新世纪以来,经历互联网泡沫、次贷危机等事件,金价再次大幅上涨超500%[15] 央行购金趋势 - 2022-2024年全球央行黄金需求创新高,年购金均超1000吨[21] - 中国已连续8个月购金,但当前黄金储备比重仅6%,远低于西方主要经济体超50%和全球近22%的水平[24] - 发达经济体黄金储备占总储备比重为36.4%,而新兴市场仅为14.8%,增持空间较大[24] 去美元化浪潮 - 全球去美元化浪潮开启,叠加地缘冲突加剧,推动黄金成为央行增量储备主要配置资产[21][27] - 世界黄金协会2025年6月调查显示,多数央行将继续去美元化且程度加深,超过四分之三央行认为黄金比重将上升[30] - 机构如瑞银、摩根士丹利、高盛、德意志银行等均上调金价预期,建议对冲美元资产或增持黄金[28] 地缘政治风险 - 波兰关闭与白俄罗斯边境导致约300列中欧班列滞留,冲击亚欧陆路贸易,引发避险需求,白银受显著影响[32] - 英国、日本、新西兰升级对俄制裁,将俄罗斯原油价格上限降至47.60美元/桶,可能推高能源价格和全球通胀压力[33] 白银工业需求 - 2025年全球光伏装机量预计达655GW,同比增20%,光伏银浆耗银量占白银总需求25%,年需超5万吨[35] - N型电池技术渗透率突破95%,单GW耗银量维持在88吨高位,仅光伏领域全年缺口达1.25亿盎司[35] - AI算力中心(每GW需15吨白银)、人形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每辆耗银20-30克)等新兴需求持续扩张,工业需求占比突破65%[35] 白银供应端收缩 - 墨西哥Peñasquito矿场罢工、阿根廷Manantial Espejo矿山关闭导致2024年全球矿产银产量下降1.3%[36] - 银矿平均品位过去十年下降30%,开采成本激增[36] - 世界白银协会预测2025年全球白银供需缺口将达1.2亿盎司,创历史纪录[36] 白银市场情绪与价格驱动 - 深圳水贝市场银条单日销量突破50吨,光伏厂商四季度长单签订量同比激增55%,银浆企业库存周转天数降至7天[38] - 金银比一度突破100的历史极值,表明白银被低估,9月沪银主连涨3.9%显著超过沪金主连0.88%的涨幅,补涨效应明显[39][40]
瑞·达利欧:我确信我们正面临一个历史反复上演的危险局面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9-30 12:02
核心观点 - 存在一个可量化、可监测的长期债务周期,即“大债务周期”,它驱动国家走向破产,并最终演变为系统性失控,如同“经济心脏病发作”[3] - 大债务周期是“整体大周期”中多个相互关联的驱动力之一,与国内政治周期、国际地缘政治周期、自然力量及重大技术突破共同作用,构成从旧秩序向新秩序的演进过程[11] - 当前正面临一个历史反复上演的危险局面,中央政府与中央银行可能陷入“破产”境地,并引发重大内部政治与地缘政治震荡[11] - 未来5~10年是所有主要秩序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许多现在处于上升期的国家、公司和个人将会衰落,而那些现在处于低谷的将会崛起[16] 必须回答却被忽视的问题 - 一个国家的债务及其增长是否存在极限,以及利率及其影响将如何变化[5] - 拥有主要储备货币的大国是否会破产,以及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5] - 是否存在可追踪的“大债务周期”,以判断何时应对债务问题感到担忧及应对之策[5] - 这些问题对投资人、政策制定者及大多数人的福祉和行动产生巨大影响,但目前不存在明确答案[6] 以宏观投资者的视角研究债务问题 - 研究基于过去50多年亲身经历多个国家的多次债务周期,并研究了过去100年中所有重大债务周期及过去500年中的更多案例[8] - 研究发现存在一种长期债务周期,这些周期无一例外地催生了重大债务泡沫及泡沫破裂[9] - 自1700年以来存在的约750个债务/货币市场中,仅有约20%得以存续,所有幸存市场都出现严重货币贬值[9] - 大债务周期以恒久一致的规律运作,尽管尚未被充分认知,但其重要性应得到重视[9] 什么是“整体大周期” - 长期债务周期通常横跨约80年,接近一个人的一生,导致难以通过亲身经历认知其规律[10] - 大债务周期与国内政治和谐与冲突周期高度同步,后者又与国际地缘政治和谐与冲突周期形成双向作用,并受自然力量和重大技术突破影响[11] - 大周期的演进本质是从一种秩序向另一种秩序的过渡,当秩序在重大危机中瓦解时,便是大周期终结之际[12] - 货币体系、国内治理制度与国际治理体系的演变周期往往同步,因为存在深刻的系统性联动[12] 债务大周期视角下当前所处境地 - 当前处于不确定性的最高点,因特朗普政府刚上任40天,其改变货币、美国政治和地缘政治世界秩序的重大举措刚刚开始[15] - 未来几年强大的技术进步可能不足以压倒来自债务、内部冲突、外部冲突、气候变化和人口结构等逆风[15] - 当今新技术的积极影响估计是过去30年的约150%,但粗略计算表明这种积极力量不足以压倒其他逆风[16] - 最佳应对方法是依据概率行事,进行良好的多样化投资,并坚持遵循合理的基本面原则[16] 未来趋势与关键因素 - 未来5~10年所有主要秩序将发生巨大变化,许多现在处于上升期的国家、公司和个人将会衰落[16] - 最有利的地方是那些能正确把握基本面的国家,包括良好教育、稳健国民收入报表和资产负债表、国内秩序井然、国际战争风险低、自然灾害风险低并能从技术变革中获益[17] - 最重大的力量是人们如何彼此相处,若将问题视为共同并致力于为整体争取最好结果,可能取得最好结果[17] - 合作共赢的可能性不大,因极端派别主义会带来致命后果[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