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
icon
搜索文档
凝聚全球青年生态保护智慧,华泰公益基金会支持NbS暑期学校
中金在线· 2025-07-03 14:37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暑期学校 - 华泰公益基金会支持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NbS亚洲中心、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和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共同举办NbS暑期学校,面向各国生态保护修复领域工作者,推广NbS全球标准知识和中国实践 [1] - 暑期学校旨在促进跨部门和跨学科的自然解决方案最佳实践交流,鼓励利用NbS应对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城市化及粮食安全等全球性挑战 [1] - 来自18个国家的政府部门、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的授课专家和学员参与为期10天的活动,围绕NbS核心理论、前沿技术、创新融资和本土应用等领域开展研讨 [1] - 活动包括实地考察上海、浙江、安徽等地 [1] 华泰公益基金会的环保项目 - 华泰公益基金会介绍了"益心华泰 一个长江"生态环境保护项目,该项目通过支持科学研究、开展社区保护行动、加强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资助可持续发展领域青年人才成长等工作,影响更多社会力量助力生物多样性主流化 [2] - 基金会以ESG为纽带引导上市公司、金融企业等主体开展保护行动,推动绿色转型 [2] - 基金会持续开展"涓流行动"、"跬步计划"和"一个长江"可持续发展人才研修项目,为可持续发展领域不同阶段青年人才提供资金、资源和能力建设支持 [6] NbS暑期学校的国际影响 - NbS暑期学校是华泰公益基金会支持的首个国际环保人才培养交流项目 [6] - 基金会计划为更多海内外环保人才搭建交流和成长平台,培育具有全球视野和本土实践能力的国际环保青年领导者 [6] - 活动旨在凝聚全球智慧探索解决全球生态环境挑战的创新之路,展示中国社会各界推动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平衡发展的多样化探索和实践 [6] 开班仪式及参与方 - NbS暑期学校开班仪式在上海举办,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海洋局局长孙书贤、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副总干事斯图尔特·马吉尼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李云卿、上海市杨浦区有关领导和学员代表出席并致辞 [4] -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副总干事斯图尔特·马吉尼斯为学员们讲授NbS导论 [6]
自然的复兴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7-02 11:42
全球NbS暑期学校及上海中心成立 - 全球首个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暑期学校于6月23日在上海复兴岛开班,同期全球首个NbS城市中心落户上海 [2][14] - 活动由自然资源部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联合主办,覆盖中国等18个国家的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及企业代表 [12][31] - 复兴岛作为上海市内陆人工岛,通过NbS模式实现产业转型与生态修复,未来规划为"数字智能岛"和可持续示范区 [21] NbS理念与国际合作进展 - IUCN定义NbS为通过保护、修复生态系统应对气候变化等挑战的综合方法,其全球标准2.0将于2023年10月发布 [3][20] - 自然资源部自2019年成为IUCN国家会员,2023年共建NbS亚洲中心,已开展生态修复指南编制等合作 [3][20] - 中国将NbS融入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国家林草局计划推出荒漠化防治等案例为全球提供中国方案 [18][20] 上海生态治理实践案例 - 上海创新黄浦江全流域修复模式:上游保育郊野湿地、中游贯通45公里滨水生态岸线、下游打造"超级生态堤岸" [26][27] - 崇明东滩重构潮汐湿地保护候鸟栖息地,漕泾郊野公园通过农田退水实现农林湿复合生态系统 [21][31] - 案例被IUCN评价为全球首个超大城市尺度生态综合治理方案,采用集成化修复方法 [22][27] 跨领域合作与技术应用 - 暑期学校促进金融、城市规划等领域跨学科交流,华为展示信息化技术在森林火灾预警等场景的应用 [12][37] - 世界银行等机构分享NbS融资经验,"一个长江"项目联动政企修复长江岸线超千公里 [37][38] - 葡萄牙专家提出NbS需结合本土智慧,日本、墨西哥等国代表分享生物多样性战略等经验 [37][38]
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海洋局局长孙书贤见证!全球首个NbS城市中心上海中心成立!
搜狐财经· 2025-06-25 01:57
全球首个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暑期学校开班 - 全球首个NbS暑期学校于6月23日在上海开班,为期10天,来自18个国家的政府部门、国际组织、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的专家和学员参与研讨[2][4] - 自然资源部与IUCN续签谅解备忘录,发布NbS上海案例并为NbS上海中心揭牌[2] - 活动由自然资源部国际合作司、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浙江省自然资源厅指导,IUCN、NbS亚洲中心、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主办[3] NbS上海中心成立 - 全球首个NbS城市中心在上海正式揭牌成立,致力于开展NbS研究、本土化实践与国际合作,分享上海"生态之城"建设经验[5][7] - 中心将传播生态文明建设"中国方案",促进亚洲和全球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7] - 复兴岛作为中心成立的见证地,运用NbS理念将自然修复与城市发展有机融合,营造蓝绿交织、多元共生的生态空间[8] NbS上海案例发布 - 全球首发《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黄浦江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实践》上海案例,展示上海生态保护修复规划理念和实践成果[11] - 案例围绕"上海2035"总规确定的生态之城目标和"双环、九廊、十区"生态网络空间格局,将NbS作为实施生态之城的重要手段[11] - 案例重点分享上游"沪派江南"、中游世博文化公园和复兴岛生态共栖空间、下游韧性海岸带等生态保护修复实践[11][13][15][17] 上海生态建设实践 - 上游郊野地区开展沪派江南传承、郊野公园建设、湿地水乡营造等行动,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多样性[13] - 中游城镇地区贯通黄浦江45公里滨水生态岸线,建设滨水湿地生态缓冲带,营造都市生境花园[15] - 下游滨海地区打造"韧性生态堤",系统修复上海河口海岸线重要湿地生态空间节点[17]
人海和谐 共生共荣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6-12 14:29
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 锦州市大小凌河口湿地修复 - 清退养殖池1181公顷,疏通潮沟7684米,恢复盐沼植被1597公顷,激活碱蓬草生长[9] - 采用"退养还湿+潮沟连通+盐沼修复"模式,恢复区域生物多样性,提升防灾减灾功能[10] - 红海滩景观重现,实现生态、社会与经济多维度共赢[10] 唐山曹妃甸海草床修复 - 修复海草床面积938公顷,建立智能监视监测系统,生物多样性指数提升42.3%[14] - 形成"海底草原—生物廊道—海岸屏障"立体生态系统,入选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14] - 探索出"清、修、保"海草床修复体系,植被盖度、碳汇能力显著提升[14] 青岛蓝谷海岸带修复 - 修复43.9公里海岸线,打造"岸绿湾美、岛秀礁丽、城海相融"生态图景[17] - 采用"多规融合—陆海统筹—岛海互济—人海和谐"模式,提升岸线稳定性与防灾能力[17] - 崂山湾即墨段入选山东省美丽海湾优秀案例,推动生态与产业协同发展[17] 盐城世界自然遗产地修复 - 整治修复海岸1550公顷,修复岸线22.9千米,建设生态化海堤9.5千米[19] - 运用NbS理论构建三级生态屏障,获"国际湿地城市"等多项荣誉[19] - 发展"生态+N"模式,推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20] 台州大陈岛生态修复 - 修复砂质岸线908米,加固侵蚀岸线2500米,恢复海岛植被96.32公顷[24] - 实现"红色文化+蓝色经济+绿色生态"三色共富,旅游收入显著增长[24] - 获国家级"和美海岛"称号,蓝色循环项目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24] 舟山沈家门渔港转型 - 从传统渔港升级为多功能综合性港口,推动临海产业转型升级[27] - 实施港湾环境综合整治,探索"生态优先、陆海联动"发展路径[27] - 实现渔港文化、山海景观与生态修复深度融合[28] 宁波象山花岙岛修复 - 通过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改善生态系统功能,拓展亲海空间[32] - 获评国家级海洋公园和"和美海岛",实现"水清、岸绿、滩净"目标[32] - 整合生态、历史、人文资源,为海岛修复提供示范样板[33]
2025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发布
央视网· 2025-06-08 17:07
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 - 自然资源部发布2025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15个典型案例,涵盖河口、海湾、海岛等多种海洋生态单元,涉及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盐沼等典型生态系统 [1] - 辽宁省锦州市通过"退养还湿+潮沟连通+盐沼修复"模式实现海岸整体保护与系统修复 [1] - 河北省唐山市构建"海底草原+生物廊道+海岸屏障"立体生态系统,拥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海草床 [1] - 青岛蓝谷作为首个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形成"多规融合-陆海统筹-岛海互济-人海和谐"的生态修复模式 [1] - 江苏省盐城市在世界自然遗产地引入"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开展近自然化生态改造 [1] - 浙江省台州市大陈岛实现"生态保护+旅游开发+资金反哺"良性循环 [1] 海洋经济与生态修复创新模式 - 浙江省舟山市作为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采取截污处理、清淤筑岸等措施塑造"东方渔都"景观 [2] - 浙江省宁波市花岙岛协同推进海岛生态修复和宜居海岛建设,再现"海上仙子国" [2] - 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将生态修复与防灾减灾、文旅发展有机结合 [2] - 福建省莆田市综合运用系统修复、文化融合等手段塑造生态文明传播典范 [2] - 广东省珠海市采用"公益+旅游"模式引入社会资本探索无居民海岛保护利用新路径 [2] - 广东省广州市创新性融合红树林生态功能提升与生态景观带建设 [2] - 广东省湛江市形成红树林种植与生态养殖耦合模式 [2] 区域特色生态修复实践 - 广西防城港市通过修复红树林生态系统提升生物多样性 [3] - 广西北海市涠洲岛坚持立法保障、科技赋能等多措并举提升珊瑚礁生态系统质量 [3] - 海南省陵水县通过岸上岸下综合治理推动潟湖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3]
从雪山到实验室:贝泰妮用ESG实践擘画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中国方案”
新浪财经· 2025-05-22 08:21
公司战略与ESG实践 - 公司以ESG理念为行动框架,将生物多样性保护融入企业战略,核心原料青刺果的可持续开发利用验证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的可能性[1] - 公司植物研发哲学与"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高度契合,累计筛选6500多种云南药用植物,自主研发数十项功效性化妆品植物原料[5] - 公司构建"科技研发-生态修复-社区参与"的创新实践,参与制定国家标准6项、团体标准68项,包括《青刺果油皮肤功效评价规范》等13项2024年新标准[7] 核心原料与产品研发 - 青刺果种子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超70%,油酸与亚油酸占比达70%以上,公司通过亚临界低温流体萃取技术将其应用于敏感肌护肤品研发[4] - 公司以青刺果多糖、滇山茶提取物等为核心成分推出薇诺娜系列产品,并在In-Cosmetics Global 2025展示自研植物新原料[9] - 特色植物提取实验室拥有500多种云南特色植物样本,形成"产学研医"一体化研发模式[7] 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 - 公司在哈巴雪山实施多维度保护计划:配备26名巡护员装备,建成168㎡科普宣教中心和400㎡植物保育大棚,修复登山道路并开展农业技术培训[16] - 2024年启动哈巴雪山西坡生态修复项目,种植原生植物并建立保护样地[17] - 在丽江玉龙县新主植物园启动植被修复,建成2亩育苗温室与3亩炼苗基地,带动200余户农户发展替代产业[20] - 在老君山布设17台红外相机覆盖320平方公里监测滇金丝猴,2024年新增25台鸟类监测设备[21] 行业地位与未来规划 - 公司作为皮肤健康互联网+大健康产业集团,坚持"自然为本,科技为先"理念,连续发布四份ESG可持续发展报告[24] -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指出全球自然系统年贡献价值约125万亿美元,公司通过产品开发参与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9] - 未来将继续延伸"绿色蓝图",在科技、产业与生态领域展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决心[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