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资产多策略投资

搜索文档
资管行业重磅报告发布,专家解读破解低利率时代挑战
环球网· 2025-06-11 15:10
宏观经济形势与资管行业发展 - 中国经济显著复苏,2023年四季度GDP增速达5.4%,2024年一季度增速达5.4%,高于上年同期、全年目标和市场预期[4] - 政策层面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推出"两重""两新"政策支持城市更新等项目[6] - 资管行业需把握高质量发展机遇,通过深化改革激发内生动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6] 资管市场现状与趋势 - 2024年末中国资管市场规模达154万亿元,同比增长10%[8] - 银行理财规模达30万亿元(增长12%),公募基金43万亿元(增长17%),保险资管33万亿元(增长10%),信托20万亿元(增长15%)[8] - 产品结构呈现稳健特征:银行理财固收类占比提升至73%,公募基金指数型产品增速超70%[8] - 渠道变化:银行理财代销机构数量增长,公募基金代销中券商和独立三方机构份额上升[8] 资管机构能力建设方向 - 四大核心能力:资产配置与组合优势、投资纪律性、金融科技创新、价值创造能力[7] - 应对低利率环境三大策略:打造综合化平台、提升多资产投资能力、抓住产品指数化机遇[10] - 多资产多策略投资成为重要方向,需平衡战略资产配置(SAA)和战术市场配置(TAA)[11][13] 光大理财战略布局 - 推出"光盈+"产品体系,通过组合投资布局引入中长期资金[7] - 升级品牌策略至"光大阳光理财,懂理财,更懂你",迭代"七彩阳光"产品体系至4.0版本[14][16] - 构建"产投研系统化投资架构"和"产销服一体化投资者服务体系"[16] - 首创数字人民币理财产品和公募REITs主题理财,年均为投资者创造300多亿元收益[16]
继续走低!4只新发行理财产品业绩基准跌破2%丨机警理财周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0 18:47
市场回顾 - 债市资金面收紧,短端收益率下行,长端小幅调整,5月16日DR007加权均价为1.64%,10年期国债收益率收至1.68% [2] - 股市方面,恒生指数、恒生科技、创业板指数周涨幅分别为2.09%、1.95%和1.38%,美容护理、非银金融、汽车板块涨幅居前 [2] 破净情况 - 理财公司存续公募理财产品23,379只,其中149只累计净值低于1,综合破净率0.64% [3] - 权益类、混合类理财破净率分别为52.63%和6.93%,固定收益类破净率0.19%,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破净率为0 [3] - 3年以上和2~3年期限固定收益类理财破净率分别为0.56%和0.57%,1个月以内产品破净率0.02% [3] 新发情况 - 31家理财公司上周发行356只理财产品,股份行理财公司发行量居前,华夏理财和兴银理财各发行32只 [4] - 新发产品以R2中低风险、封闭式净值型、固收类公募为主,混合类产品发行8只 [4] - 北银理财"京华汇盈秋系列瑞盈13M封闭式1号"采用多资产多策略,固收部分投资境内外债券,权益部分涵盖REITs、优先股等 [4] 新发产品定价 - 1年以上期限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延续下行,上周新发固收类产品均值2.69%,2年以上期限出现倒挂 [5] - 4款公募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低于2%,中银理财"ESG优享稳健直通车封闭式2025年31期"基准1.85%,投资期限183天 [5] 收益情况 - 固定收益类理财近一周平均净值增长率0.0879%,混合类、权益类、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分别为0.186%、0.4001%、0.7809% [6] - 3年以上期限固定收益类产品周收益率最高(0.1526%),1个月以内最低(0.0572%) [7] - 现金类理财人民币、美元、澳元七日年化收益率均值分别为1.495%、3.945%和3.08% [7] - 2.71%的人民币公募理财产品近一周收益为负,权益类负收益占比最高(36.11%) [7] 行业热点 - 上交所面向32家理财公司举办权益类资金入市培训,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及ETF布局 [8] - 银行理财规模站稳31万亿元,受益于债市利率下行、存款搬家效应,年内或达33万亿元 [9]
又降了!险守2%
中国基金报· 2025-04-27 17:54
银行理财产品业绩基准下滑 - 新发开放式理财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跌至2 04%,环比下跌0 04个百分点,封闭式产品平均业绩基准降至2 59%,环比下跌0 06个百分点 [1][2] - 2023年以来开放式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从4 01%降至2 04%,下滑近200个BP,封闭式产品从3 84%降至2 59%,下滑125个BP [2] - 十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为1 66%、一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为1 45%,债券收益率下行导致高回报率难度加大 [2] 业绩基准下滑原因分析 - 资产端债券收益率持续走低,负债端理财公司调整业绩比较基准以降低投资者预期 [2] - 监管部门强化信息披露和风险管理,禁止人为干预收益波动,业绩基准需真实反映市场波动 [3] - 降息预期或推动债券票息收益进一步走低,叠加30个BP综合费率扣除,未来业绩基准可能继续降低 [2] 开放式与封闭式产品差异 - 开放式和封闭式理财产品业绩基准差从32个BP扩大到55个BP [4] - 开放式产品中45%为日开型,同质化竞争激烈,基准可能进一步下降,封闭式产品中60%为1至3年期,反映管理人能力和信心 [4] - 开放式产品久期敏感且需预留流动性,收益空间压缩,封闭式产品资金稳定性高,可拉长久期或配置非标维持较高基准 [4] 行业应对策略 - 建议开展多资产、多策略投资,优化多元资产配置并开发绝对收益策略,注重回撤管理和净值波动控制 [6] - 需提升对短期收益波动的容忍度,加强中长期投研能力建设,放弃另类资产策略以精选市场机会 [6] - 可挖掘养老理财、绿色金融、科技金融等专项产品机会,利用数字化手段精准匹配客户风险特征 [7] 产品设计方向 - 需从投资者视角设计具有场景功能、普惠性的理财产品,服务居民财富管理需求 [6] - 投资者需平衡流动性、收益和风险关系,根据资金用途做好风险适配管理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