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天地一体
icon
搜索文档
三大运营商发力新场景 卫星通信业务商业化提速
证券时报· 2025-10-23 01:59
政策与行业准入 - 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近期获得工信部颁发的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许可,至此三大运营商均可依法开展手机直连卫星等业务 [1] - 工信部于今年8月印发《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10月又发布了《关于组织开展卫星物联网业务商用试验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政策密集出台推动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1] - 《指导意见》明确到2030年目标发展卫星通信用户超1000万,实现手机直连卫星等新模式新业态应用 [2] 运营商战略与布局 - 中国移动表示其“北斗+天通”双星卫星通信正式迈入商业化运营新阶段,已面向全国开展北斗短信服务,累计发展用户超49万,在网终端数超1600万部 [2][5][6] - 中国电信拥有4个卫星领域的全业务牌照,将持续扩大天通卫星优势,其天通卫星用户规模已超300万 [3][7] - 中国移动建立的星地深度融合组网技术体系,可使天地一体网所需的卫星数量缩减至卫星独立组网的一半,并使单星成本下降10% [5] - 中国电信已在全球率先实现手机直连卫星、汽车直连卫星等星地融合创新通信服务,支持“不换卡、不换号”使用 [6] 产业链发展与技术突破 - 通宇通讯发布Macro WiFi产品,可打通卫星网络与地面通信链路,单个设备实现两公里范围网络覆盖,容纳200名以上用户 [4] - *ST铖昌布局的多通道多波束幅相多功能芯片已在新一代低轨卫星及地面配套设备中获得应用 [4] - 海格通信与国电高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联合创新芯片、模组、终端等关键领域,打造全域卫星物联网解决方案 [4] - 中国电信已形成覆盖芯片研发、终端制造、网络建设等全链条自主可控的产业合作生态 [5] - 中国移动正联合华为、中信科、银河航天研制存量手机直连卫星“齐域”基站样机 [5] 应用场景与商业化进展 - 基于高轨卫星的短消息业务已在2024年11月正式商用,已有30万业务注册用户,26余款终端支持 [6] - 华为、荣耀、小米、OPPO等7家手机厂商已累计推出37款具备直连卫星功能手机,累计销量超2400万台 [7] - 中国电信与比亚迪、吉利、赛力斯、奇瑞等多家车企达成合作,直连卫星上市车型已达7款,预计2025年年底直连卫星车型销量将突破10万台 [7] - 卫星通信应用方向包括应急通信保障和对偏远山区、航空、海洋等地面网络覆盖盲区的补充 [6] - 未来产业将与低空、航空、车联网等场景融合,形成多应用场景迸发的新市场 [1][8]
三大运营商发力新场景卫星通信业务商业化提速
证券时报· 2025-10-23 01:26
政策与牌照进展 - 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近期获得工信部颁发的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许可,至此三大运营商均可依法开展手机直连卫星等业务 [1] - 工信部在8月印发《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10月又发布了《关于组织开展卫星物联网业务商用试验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政策密集出台推动产业发展 [1] - 《指导意见》明确到2030年目标发展卫星通信用户超1000万,实现手机直连卫星等新模式新业态应用 [2] 运营商战略与布局 - 中国移动表示其“北斗+天通”双星卫星通信正式迈入商业化运营新阶段,全面构建“天地一张网”智能通信新格局 [2] - 中国电信拥有4个卫星领域的全业务牌照,将持续扩大天通卫星优势,推动卫星通信由专业领域向大众领域快速普及延伸 [3] - 电信运营企业正围绕6G天地一体信息基础设施,从政策争取、技术攻关、商用推进等方面积极布局 [1] 技术突破与创新 - 中国移动建立星地深度融合组网技术体系,使天地一体网所需的卫星数量缩减至卫星独立组网的一半,并使单星成本下降10% [5] - 中国电信已突破卫星网络体制优化、芯片一体化小型化、天地一体融合运营等多项关键核心技术 [4] - 中国移动正联合华为、中信科、银河航天研制存量手机直连卫星“齐域”基站样机,让存量手机共享星地一体服务 [5] 产业链发展与合作 - 通宇通讯发布Macro WiFi产品,能够打通卫星网络与地面通信的链路通道,单个设备可实现两公里范围网络覆盖,容纳200名以上用户 [3] - *ST铖昌的多通道多波束幅相多功能芯片已在新一代低轨卫星及地面配套设备中获得应用 [3] - 海格通信与国电高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覆盖“空天地海”的全域卫星物联网解决方案 [3] 用户规模与终端进展 - 天通卫星的用户规模已超300万,华为、荣耀、小米、OPPO等7家手机厂商已累计推出37款具备直连卫星功能手机,累计销量超2400万台 [7] - 基于高轨卫星的短消息业务已在2024年11月正式商用,已有30万业务注册用户,26余款终端支持 [6] - 中国电信与比亚迪、吉利、赛力斯、奇瑞等多家车企达成合作,直连卫星上市车型达7款,预计2025年年底直连卫星车型销量将突破10万台 [7] 应用场景拓展 - 手机直连卫星可实现“不换卡、不换号”拨打天通卫星电话、发送天通卫星短信,在极端环境或灾害时保障通信 [6] - 汽车直连卫星能够实现使用车载大屏拨打天通卫星电话、发送天通卫星短信,支持车主一键连接天通卫星并拨打卫星eCall至车企道路救援中心 [7] - 卫星通信将与低空、航空、车联网等场景相互融合,形成多应用场景迸发的新市场 [1][8] 未来市场展望 - 以手机直连卫星为切入点,与低空、航空、车联网等场景相互融合,将催生出多应用场景迸发的新市场 [8] - 随着手机直连卫星功能逐渐成为手机标配,卫星通信有望像4G/5G一样普及,成为人们日常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 [8] - 未来将形成电信运营商与卫星企业共建共享的图景,各方主体广泛参与的市场生态 [8]
李书福称AI技术推动汽车向智慧生命体进化
中国经营报· 2025-10-20 10:03
【吉利李书福:AI技术将推动汽车向"智慧生命体"进化】10月16日,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在北京 开幕。吉利控股集团(以下简称"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本届大会上表示,智能网联汽车已迈入技 术突破、场景应用的新阶段,"全域AI"与"天地一体"是公司目前推进智能网联变革的主战场。"公司已 初步构建起算力、算法、数据'三驾马车'驱动的全域AI技术底座,将AI技术深度融入架构、动力、底 盘、座舱等全链路,推动汽车从'功能机'向'智慧生命体'进化。"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全域AI"方面,目前吉利集团在座舱、动力、底盘、架构等领域的AI技术 成果已量产上车,全面赋能到整车架构、智能三电、人机交互、辅助驾驶、车载芯片等领域,实现了 AI智能体的上车普及,为用户带来创新的智能安全出行体验。 而在"天地一体"方面,吉利集团率先布局"地面+低空+低轨"无缝衔接的天地一体化科技生态,为智能网 联汽车发展构建全面立体的技术体系保障。吉利星座一期完成组网,实现民营商业航天突破;自研的卫 星通信芯片、车载卫星通信终端均已实现量产应用,并已陆续搭载在多个品牌车型上。沃飞长空AE200 产品成功下线,订单覆盖国内主要经济区 ...
吉利李书福:AI技术将推动汽车向“智慧生命体”进化
中国经营报· 2025-10-19 22:12
公司战略方向 - 公司将“全域AI”与“天地一体”视为推进智能网联变革的主战场 [3] - 公司致力于推动汽车从“功能机”向“智慧生命体”进化 [3] 全域AI技术进展 - 公司在座舱、动力、底盘、架构等领域的AI技术成果已实现量产上车 [1] - AI技术全面赋能整车架构、智能三电、人机交互、辅助驾驶、车载芯片等领域 [1] - 公司已初步构建起算力、算法、数据驱动的全域AI技术底座 [3] - 实现了AI智能体的上车普及 [1] 天地一体科技生态 - 公司布局“地面+低空+低轨”无缝衔接的天地一体化科技生态 [1] - 吉利星座一期完成组网,实现民营商业航天突破 [1] - 自研的卫星通信芯片、车载卫星通信终端均已实现量产应用,并搭载在多个品牌车型上 [1] - 沃飞长空AE200产品成功下线,订单覆盖国内主要经济区域 [1] 行业发展阶段 - 智能网联汽车已迈入技术突破、场景应用的新阶段 [3]
吉利李书福:“全域AI”与“天地一体”持续推动智能网联汽车进阶发展
环球网资讯· 2025-10-17 09:56
公司战略与技术布局 - 公司以“全域AI”与“天地一体”作为推进智能网联变革的主战场,构建算力、算法、数据驱动的全域AI技术底座 [3] - 公司将AI技术深度融入汽车架构、动力、底盘、座舱等全链路,推动汽车从“功能机”向“智慧生命体”进化 [3] - 公司率先布局“地面+低空+低轨”无缝衔接的天地一体化科技生态,构建“聪明的车 + 智慧的路 + 强大的云”体系 [4] 全域AI技术成果与应用 - 公司在座舱域、动力域、底盘域、架构域均实现AI技术成果并量产上车,包括Flyme Auto2 AI座舱操作系统、雷神AI电混2.0、AI数字底盘、AI智能架构 [3] - 驾驶域的千里浩瀚安全辅助驾驶系统是具备量产能力的L3级智能辅助驾驶解决方案,拥有行业最大软硬件带宽 [3] - 这些技术成果全面赋能整车架构、智能三电、人机交互、辅助驾驶、车载芯片等领域 [3] 天地一体生态建设进展 - 在低轨卫星领域,公司自主建设运营的吉利星座已完成一期组网部署,在轨卫星达64颗,是中国首个具备规模化应用能力的低轨卫星星座 [4] - 自研的卫星通信芯片、车载卫星通信终端已量产应用,并服务于多项大型活动交通保障 [4] - 在低空出行领域,旗下沃飞长空的AE200首架机成功下线,是国内大型载人垂直起降飞行器研发的重要里程碑,订单已覆盖国内主要经济区域 [5] 行业发展思考与方向 - 智能网联汽车发展需坚持用户价值与安全底线,技术需解决用户真实场景痛点 [6] - 技术自研是根基,开放协同是产业成长的必由之路,需构建开放共赢的良性生态 [6] - 需推动技术标准、安全规范建立,以智能网联汽车为纽带,推动与智慧城市、低空经济、低轨卫星等领域深度融合 [6] - 发展本质是制造业转型升级,参与者需尊重产业规律,以真创新、硬实力推动变革 [6] 行业前景与定位 - 中国作为全球智能网联汽车的重要市场和技术创新高地,将在全球汽车产业变革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7] - 智能网联的浪潮正重塑汽车产业 [7]
从“天地一体”到“万物智联” 央企重塑通信产业新格局
卫星通信业务发展 - 中国电信在全球率先推出手机直连卫星商用服务 覆盖华为、荣耀、小米、OPPO、vivo、三星等主流品牌共36款机型 并推出6款直连卫星汽车[2][4] - 中国联通获颁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许可 可面向全国用户开通手机直连业务 同时成功发射联通星系01星-04星四颗低轨卫星[4] - 中国移动正在申请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许可 将按照"以地强天、星地融合"发展思路拓展卫星固定宽带和手机直连等业务[1][7] 技术突破与创新 - 中国电信联合产业伙伴历时两年攻克八大关键技术 完成全国4万公里遍历测试 实现大众消费级手机直连卫星服务全球首发[2] - 中国移动发射全球首颗可验证5G天地一体和全球首颗6G架构验证星 在昌平6G实验室开展天地一体技术试验[7][9] - 中国联通主导制定125项国际标准 累计形成1200余项5G相关专利 大幅超越4G和3G时代[18] 5G网络建设与应用 - 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通过共建共享建成全球首个5G SA共享网络 基站规模超过150万站 实现规模翻倍、覆盖翻倍、速率翻倍[18] - 共建共享累计节省投资超过3800亿元 节约运营成本超440亿元/年 减少碳排放超1300万吨/年[18] - 中国联通累计实施5G应用项目5万多个 覆盖国民经济41个工业分类 打造5G工厂超过7500个[15] 物联网与连接规模 - 中国移动总连接数突破37亿 物联网卡连接数超14亿 全球率先实现"物超人"[10] - 在甘肃民勤部署5万余块智能水表 四年累计节水超20% 物联网耳标帮助村民定位放养山羊[10][12] - 5G-A网络在智慧城市、低空经济、工业智造、车联网等领域应用潜能巨大 已覆盖上海地铁18号线[12][14] eSIM技术发展 - eSIM作为隐形SIM卡可通过远程写入实现身份绑定与号码切换 为设备形态进化打开新空间[9] - eSIM推广将推动通信行业终端形态革新、服务模式重构和产业生态升级[9] - 苹果推出全球首款仅支持eSIM的超薄iPhone 契合万物智联发展趋势[9] 国产芯片研发 - 中国电子飞腾公司CPU累计应用突破1000万片 实现从"可用"向"好用"迈进[20] - 飞腾公司推进"通算+智算"双轮驱动发展战略 布局"CPU+XPU"产品组合为重大工程提供算力支撑[20] - 中国移动制定十万余字5G技术体制及40余本技术规范 加速5G中频段产业成熟[16]
三大运营商均获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许可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9-30 00:37
行业政策与许可 - 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移动颁发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许可,允许其开展手机直连卫星等业务 [1] - 此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已于9月8日向中国联通颁发相同业务许可 [1] - 中国电信已具备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业务内容包括卫星移动通信业务 [1] - 三大通信运营商已全部获得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许可 [1] 中国移动业务布局 - 中国移动获得许可标志着其“北斗+天通”双星卫星通信正式迈入商业化运营新阶段 [1] - 在技术标准层面,公司牵头多项3GPP/ITU/CCSA等标准制定,形成星地深度融合组网技术体系和物联网非地面网络语音解决方案 [3] - 公司发射全球首颗6G架构验证星、首颗5G-A NTN再生技术验证星(中国移动01星)并完成在轨验证 [3] - 在业务应用层面,公司拓展卫星固定宽带、卫星物联网、手机直连等业务,发布北斗短信业务 [3] - 未来公司将面向6G天地一体,深化规划和布局,构建天地一体数字信息基础设施 [3] 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业务进展 - 中国联通已上线手机直连卫星业务,并于8月份成功发射联通星系01星—04星四颗低轨卫星 [4] - 中国电信于2023年9月在全球率先推出手机直连卫星服务,2024年推出“汽车直连卫星”服务,并于今年5月实现该业务“出海” [4] 行业市场前景 - 随着三大运营商获得许可,手机直连卫星、车载终端等场景有望放量 [2] - 长期伴随卫星发射成本下降及低轨卫星组网部署,万亿元量级卫星互联网市场有望逐步释放 [2] - 专家认为三大运营商获许可有助于依托现有通信服务体系加速商业化应用,降低推广成本和新系统建设投入 [4]
卫星互联网牌照发放在即,“天地一体”链动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8 20:10
政策导向 - 工信部发布指导意见支持电信运营商与卫星企业共建共享深入挖掘天通北斗等高轨卫星应用潜力推动手机等终端设备直连卫星加快推广应用 [1] - 指导意见鼓励电信运营商依托低轨卫星互联网在话音短消息业务基础上拓展高速数据服务促进信息基础设施天地融合发展 [1] - 政策目标到2030年发展卫星通信用户超千万推动卫星通信充分融入新发展格局 [2] - 卫星互联网牌照即将发放被视为卫星互联网加速建设的发令枪将推动我国卫星互联网商业运营迈出第一步 [2][4] - 牌照发放有助于市场主体推进合法合规低轨卫星组网占据稀缺卫星频轨资源需按ITU规则在2026年前完成大批卫星发射 [8] 市场反应与产业格局 - 政策利好下资本市场相关概念股大幅上涨博通集成一字涨停华力创通涨超9%中国卫星中国卫通等多家公司股价强劲上涨 [3] - 中国有两大卫星互联网计划分别是中国星网主导的GW星座和垣信卫星运营的千帆星座均规划超万颗低轨卫星对标SpaceX星链 [5] - 中国星网GW星座组网速度明显加快从01-05组星一到两个月发射间隔缩短到05-10组星3-5天发射间隔效率实现跨越式提升 [5] - 垣信卫星已启动千帆星座发射招标业务涉足卫星设计制造发射组网运营和商业服务全链条并积极对接国际市场 [6] - 三大电信运营商布局卫星互联网有先天优势中国电信运营天通一号高轨卫星系统中国移动与星网联合成立时空信息集团中国联通成立卫星通信子公司 [6] 技术发展与产业链 - 卫星直连终端服务正成为中国领先通信服务提供商竞争新领域预计中国卫星企业将率先拓展到国际市场 [7] - 国内低轨卫星制造主要企业包括长光卫星银河航天时空道宇等覆盖卫星平台研发到核心部件集成关键环节发挥低成本批量化快速迭代优势 [10] - 银河航天低轨07组卫星核心单机产品均实现自主研制采用面向批产的模块化设计支持多模块并行总装集成和测试结合机器人合舱工艺实现批量化并行测试 [10] - 制约我国低轨星座规模化入轨的主要短板在火箭发射能力可复用运载体系尚未规模化单次成本与周转周期偏高发射场与窗口资源紧张 [11] - 多家民营火箭公司计划2025年下半年进行中型运载火箭首飞测试包括天兵科技天龙三号星河动力智神星一号蓝箭航天朱雀三号中科宇航力箭二号 [11] - 蓝箭航天朱雀三号可重复使用液氧甲烷火箭对标SpaceX猎鹰9号计划2025年首飞并进行回收尝试 [12] -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二期项目新建三号四号两个发射工位年度发射能力均为16发年总发射能力有望达60发以上为大规模低轨星座连续入轨提供保障 [12] 全球对标与商业化 - SpaceX在2024年完成近150次轨道发射入轨1962颗星链卫星创下约4000亿美元估值领跑全球低轨卫星互联网市场 [9] - 国内卫星互联网从业者明确对标SpaceX参考其小步快跑和验证闭环研发模式以及更早一步的商业化实践 [9][10] - 牌照发放将直接拉动卫星通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长预期卫星互联网作为能带动全产业链发展的产业赋能千行百业协同发展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