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审批改革
icon
搜索文档
我市积极开展“我陪企业跑流程”活动,推动“一件事”审批改革深化
南京日报· 2025-07-11 11:15
行政审批改革 - 江苏华智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通过"陪跑员"服务实现一趟办理两份环评批复 传统流程需分别编制两份报告经历两轮审批 往返市政务中心近100公里耗时20多个工作日[1] - 市生态环境局推行"我陪企业跑流程"活动 将环评排污许可等十余项高频事项纳入陪跑范围 采用企业点单+部门接单模式推动流程再造[1] 流程优化成效 - 改革后审批周期缩短50% 企业往返次数从4次降至1次 江苏华智项目提前落地抢占市场先机[2] - 市生态环境局实施环评审批"一件事"改革 同步推进一般环评与核辐射环评审查 通过部门协同实现文书直送企业[2] 企业服务升级 - 2025年"我陪企业跑流程"工作方案已制定 通过换位跑等形式解决跨区域办理标准不统一问题 当前企业审批流程知晓率达100%[3] - 未来将深化"一件事"审批改革 强化部门协同扩大改革覆盖面 持续优化环评领域政务服务[3]
赋能项目建设“提速换挡” 成都青白江区亮出审批改革“组合拳”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25 17:25
工程建设审批创新举措 - 成都市青白江区推出工程建设审批领域创新举措,推动政务服务从"坐等审批"向"主动破题"转变 [1] - 河北奥通电力设备研发制造基地项目总投资5亿元,旨在打造西南地区的生产、销售和安装维护工程总部 [1] - 项目方普遍面临建设报批事项繁杂、材料众多的烦恼 [1] 审批流程优化 - 青白江区提供《青白江区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集成申报手册》,将审批全周期细分为落地开工、加快建设、竣工验收三阶段,为50余项手续提供精准导航 [1] - 项目签约落地后,专员随即对接,企业按"路标"准备材料,部门提前联动预审,打破政企信息壁垒 [1] - 河北奥通项目已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申报材料正在预审中 [1] "开工一件事"联审联批服务模式 - 青白江区推出"开工一件事"联审联批服务模式,整合14个部门的审批力量,聚焦项目开工前高频审批事项 [2] - 该模式实现"大协同"与"大瘦身":形成覆盖全流程50余节点的统一申报指南,重大项目土地出让空窗期即启动多部门联合图纸与技术预审 [2] - 关键审批环节耗时从平均65个工作日锐减至10个工作日以内办结,效率提升84.6% [2] 服务成效与未来计划 - 青白江区已纳入"开工一件事"联审联批服务模式实施的产业化项目共计12个,发放《申报手册》100余份 [2] - 创新举措积极推动了冷链物流产业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2] - 青白江区将持续深化"工程建设全流程集成申报"及"开工一件事"联审联批模式,进一步优化流程、提升服务效能 [2]
高质量的环评报告是这样出炉的
中国环境报· 2025-06-25 09:44
广西环评审批权限调整 - 广西将火电、钢铁、有色金属冶炼、石化、煤化工、水泥、平板玻璃等"两高"项目及尾矿库、危险废物处置等重大环境影响项目的环评审批权限上收至省级生态环境部门 [1] - 此举旨在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避免基层技术力量薄弱导致的审查疏漏 [1] - 环评审批是项目获得环境准入的核心环节,直接影响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同 [1] 环评报告编制要求 - 高质量环评报告需遵循六大原则:分类管理名录、技术导则、区域环境特征、项目产污特点、审批原则及编制监督管理办法 [2] - 报告需深度融合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规划政策、技术工艺及项目特性,确保内容完整且措施可行 [2] - 明确区分环境影响报告书与报告表的编制标准,针对性制定污染防治方案 [2] 环评报告质量的重要性 - 建设单位存在审批层级认知偏差,实际审批通过率取决于报告质量而非审批层级 [3] - 高质量环评报告是环境许可的通行证,也是项目全生命周期环境管理的基础依据 [3] - 取得批复后需严格按环评要求执行排污许可、环保验收及运营管理,确保政策落地 [3]
自然资源部:为基层减负 服务“挑大梁”
新华社· 2025-06-20 21:51
自然资源部支持经济大省发展 - 自然资源部成立服务经济大省挑大梁工作组,部领导带队赴山东、上海、江苏、广东等12个经济大省开展包片服务 [1] - 选派48名优秀年轻干部赴经济大省开展为期半年的蹲点服务,推动重点难点问题解决 [1] - 各经济大省共提出293项诉求,已解决133项 [1] 重大项目用地审批改革 - 12个省份制定省级层面实施方案,15个省份采用联动审批方式批准项目958个 [1] - 联动审批减少报审材料5至19项、压减工作环节8至20个,平均审批时长压缩25%,部分项目时长压缩80% [1] - 审批时间较短的压缩到10天左右,时间较长的压缩50%左右 [1] 不动产登记服务优化 - 全国2663个县市区实施"互联网+不动产登记",2843个县市区实现预告登记、资料查询、抵押登记"跨省通办" [2] - 推行"综窗集成办""带押过户""交房即交证""水电燃气联动过户"等改革举措 [2] - 逐步推进转移登记等高频事项"跨省通办"全覆盖 [2] 国土调查与自然资源管理 - 优化国土调查流程,不再集中下发疑似变化图斑,依靠基层力量据实调查 [2] - 构建全系统遥感影像共享应用机制,加大高精度遥感影像供给 [2] - 建立林草湿荒调查监测与国土调查协同机制,形成统一的自然资源"一张底图" [2]
北京“两区”建设五年来,共推动17款创新药获批上市
新京报· 2025-06-19 22:13
生物医药创新成果 - 北京5年推动17款创新药和54款国家三类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上市 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1] - 全国首个干细胞治疗药物在北京获批 [1] - 建立创新药械重点品种清单 涵盖240余项从研发到应用各阶段品种 [1] 政策支持与机制创新 - 北京市实施《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实施方案》 提出5方面17项50条具体措施 [1] - 全国首创省级药品医疗器械创新服务站 [1] - 出台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进口"白名单"制度 [1] - 对创新药械实施包容审慎监管 [1] 临床急需药械保障 - 建立临床急需药械进口审批绿色通道 [2] - 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优化保障机制 推动"人等药"向"药等人"转变 [2] - 1年获批23个临床急需药品进口品规 含20款罕见病药品 惠及2000余名患者 [2] 审评审批改革 - 创新药临床试验审批时限从60日压缩至30日 [2] - 临床试验启动时间缩至12周内 最快18个工作日获批 [2] - 药品补充申请审评时限从200日压缩到60日 [2] - 26件企业申请中3个品种获批 最快19个工作日 [2] 药品通关检验效率 - 全国首创药品进口通关抽样一体化模式 24小时内完成通关抽样 [3] - 天竺口岸5年完成通关1.5万单 抽样5100批次 通关量逐年递增 [3] - 临床急需药械实现即收即检 [3] - 2024年1-5月进口药品检验613批 货值同比增加58% [3]
广西上收“两高”项目环评审批权限,透露出哪些深意?
中国环境报· 2025-06-13 13:45
环评分级审批政策调整 - 广西修订环评分级审批管理办法,将火电、钢铁、有色金属冶炼、石化等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环评审批权限上收至省级生态环境厅[1] - 河北、青海等省份已先行实施类似政策,旨在平衡国家监管要求与地方承接能力[1] - 权限调整涉及行业包括火电、钢铁、有色金属冶炼、石化等大气污染物排放密集型领域[2] 政策驱动因素 - "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显示单位GDP能耗降低、碳排放降低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等4项指标滞后预期[2] - 两高项目盲目上马可能导致短期GDP增长,但加剧碳排放与能耗压力,背离双碳目标[2] - 省级审批可规避地方保护主义干扰,解决"未批先建""边批边建"等历史问题[3] 政策实施机制 - 配套制定审批标准清单和负面清单,明确生态红线同时保留地方合理发展空间[3] - 对环境影响较小的项目推进审批权限下放,需同步强化市县监管能力建设[4] - 通过定向培训、技术帮扶提升基层专业水平,并将环评质量纳入绩效考核[4] 行业影响分析 - 火电、钢铁等行业面临更严格省级审批,项目准入门槛实质性提高[1][3] - 审批权上收将抑制高耗能项目无序扩张,倒逼行业绿色转型[2][3] - 有色金属冶炼及石化行业新增产能审批周期可能延长[1][2] 系统性改革方向 - 构建"管得住、放得活、接得住"分级管理体系,避免权限调整简单化[4] - 需同步优化省级技术评估能力与基层执法效能,形成监管闭环[4] - 政策探索旨在平衡环境底线约束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3][4]
济宁市搭建项目审批“快速路”,助力工业经济加速跑
齐鲁晚报网· 2025-05-15 22:34
工业项目审批改革 - 济宁市推进工业项目审批"快速路"改革,强化跨部门系统整合和服务联动,创新全生命周期审批模式,助力实现"一个万亿"工业经济目标 [1] - 实施标签化管理,组建行政审批保障专班,推行"领导包保+专人导办"模式,优化工程审批系统项目标签化管理功能,实现精准识别和分类管理 [2] - 深化流程再造,推行11项工程建设领域"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一般工业项目审批用时压缩至28个工作日,缩减申请材料40%以上,缩短办理时间30%以上 [2] - 创新租赁土地办理工业项目手续,允许以"出租人同意书+土地租赁合同"办理全流程审批,解决租赁企业审批难题 [2] - 探索"工业厂房用途变更一件事"改革,制定"正面、负面清单"和"5年过渡期不变"政策,允许工业厂房兼容多种功能 [2] 产业链服务优化 - 济宁市拥有15条标志性产业链和36条重点产业链,覆盖38个工业行业门类 [3] - 推行"一链一策、项目易办"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编制"一链一策"涉企服务事项清单,打造定制化、套餐化服务场景 [3] - 构建产业链帮办服务机制,建立"产业链服务专员队伍",拓展线上线下帮办代办服务体系 [3] - 深化拓展增值化服务,设立企业诉求兜底服务专窗,建立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解决个性化需求 [3] 园区服务体系 - 依托"1+14+7"园区体系,推动涉企服务事项下沉园区,打造"15分钟政务圈" [4] - 升级园区企业服务站,设立企业服务中心或服务驿站,提供全方位服务 [4] - 搭建线上产业园区服务专区,集成各类政务服务事项在线申报和办理功能 [4] - 推行"园区事园区办",梳理个性化服务事项清单,编制涵盖6大类70份政策文件的审批手册 [4]
马健:以项目建设拉满弓 增强经济向好态势
河南日报· 2025-04-30 09:31
经济运行态势 - 全省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实现开门红 彰显经济大省担当 [1] - 下一步将着力稳就业 稳企业 稳市场 稳预期 持续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1] - 以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牵引 强化接二连三 为经济双过半提供支撑 [1] 投资管理措施 - 积极发挥投资综合管理部门作用 抢抓项目建设黄金期 跟踪国家增量政策 [1] - 最大限度争取资金切蛋糕 项目进盘子 强化招商推介 [1] - 滚动落地支撑足 带动强 效益优的大项目好项目 加强要素保障和协调服务 [1] 项目攻坚策略 - 深化重要项目集中攻坚 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 [2] - 推动形成更多实际投资量和实物工作量 建立政策性资金直达项目机制 [2] - 力争上半年实施设备更新项目1500个 将开发区作为招商引资主力军 [2] 基础设施投资 - 积极推进容缺办理 绿色通道等审批模式 解决征地拆迁等重点问题 [2] - 对百亿级项目按照一项目一专班 一项目一方案逐个攻坚 [2] - 力争上半年完成全口径基础设施投资2500亿元 [2] 民间资本激活 - 充分发挥促进民间投资资金和要素保障工作机制作用 [2] - 加大民间投资项目用地 用能 资金等要素保障力度 [2] - 确保符合条件的项目应保尽保 应贷尽贷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