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家族化治理
icon
搜索文档
万辰集团跨界逆袭后遇挫,董事长被查引市值震荡
搜狐财经· 2025-08-29 07:27
核心观点 - 公司从食用菌业务跨界转型至量贩零食赛道 通过并购区域品牌实现营收爆发式增长 但面临家族治理危机 盈利质量低下及行业竞争加剧等多重挑战 [1][3][12] 业务转型与增长 - 公司2021年上市后受食用菌行业产能过剩影响 2021年净利润同比下滑74.74% 2022年陷入亏损 [1] - 通过并购"好想来""来优品"等品牌切入量贩零食赛道 2024年营收达323.29亿元 较2022年5.49亿元增长超57倍 门店数量突破万家 [1] - 2023年营收92.94亿元 2024年同比增247.86%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108.21亿元 同比增124.02% [6][15] 家族治理结构 - 家族通过一致行动人架构掌控制权 王泽宁持股28.12% 王丽卿持股15.36% 陈文柱持股8.78% 合计持股52.26% [3] - 董事会7名成员中家族占3席 独立董事仅2名且缺乏零售行业背景 [5] - 2025年3月董事长王健坤被留置调查 股价单日市值蒸发超13亿元 王丽卿接任董事长但市场对其能力存疑 [1][5] 财务表现与盈利质量 - 2023年亏损8293万元 2024年归母净利润8.67亿元 净利率仅2.68% 同期行业龙头净利率达15% [9] - 低价策略导致核心品牌客单价约35元 较行业龙头低27% 部分产品毛利率不足5% [7] - 2024年销售费用14.31亿元 同比增229.8% 管理费用9.81亿元 同比增120.33% 期间费用率7.64% 较行业龙头高4.44个百分点 [9] - 2024年资产减值损失2.13亿元 同比增189% 主因并购商誉减值 [7] 供应链与运营效率 - 采购成本占营收82.3% 较行业龙头高7.3个百分点 白牌商品占比65% 毛利率仅3%-5% [10] - 未整合供应链 各品牌独立采购 2024年因白牌坚果质量问题导致区域销售额下降15% [10]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2024年8.48亿元 同比减17.08% 2025年第一季度进一步降至2.1亿元 同比减28% [11] 行业竞争与战略转型 - 量贩零食行业从蓝海进入红海 同质化竞争加剧 [12] - 公司推出"来优品省钱超市"向全品类转型 但2024年末仅开业52家 远低于计划200家 缺乏日用品及生鲜供应链经验 [13] - 行业龙头自建供应链体系 自有品牌占比30% 毛利率25%-30% [11] 资本市场表现 - 董事长被查后市盈率(TTM)18倍 低于行业龙头25倍及同行22倍 估值折价明显 [15] - 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2.15亿元 同比增3344.13% 但净利率仅1.98% [15]
转战港股上市又失败?八马茶业:非未通过聆讯,系招股书失效
南方都市报· 2025-07-28 17:30
公司上市进展 - 八马茶业2025年1月17日递交的港股招股书因6个月有效期届满于2025年7月17日自动失效 公司可在3个月内更新财务数据后重新提交申请 [1] - 公司强调招股书失效是资本市场常见现象 近一个月内有近2000则类似新闻 属于上市正常流程 [1] - 证监会7月17日发布备案通知书 公司拟发行不超过2913 34万股境外普通股 106名股东拟将4398 6875股境内股份转为境外上市股份 [5] 财务与经营数据 - 2021-2023年营收分别为17 44亿元 18 18亿元 21 22亿元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 63亿元 1 66亿元 2 06亿元 [5] - 2024年前九个月收入同比增长0 98%至16 47亿元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2 6%至2 08亿元 [5]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共有3498家线下门店 其中直营店274家(2022-2024年累计减少136家) 加盟店3224家(同期累计增加1021家) [5] 商业模式与行业挑战 - 加盟模式发展乏力 门店数量增长和采购额下滑 下沉市场扩张受阻 全品类战略未形成核心竞争力 [4] - 家族化治理结构受质疑 王氏家族合计持股45 66% 与安踏 七匹狼等存在复杂关联交易 [3][4] - 行业层面 传统茶企普遍面临资本市场信心不足 澜沧古茶破发且股价持续下跌 中国茶叶曾终止IPO [3] 历史上市历程 - 2013年首次尝试深交所中小板上市未果 2015年新三板挂牌后于2018年摘牌 [4] - 2021年4月申请创业板上市 2022年5月撤回 同年8月转战深交所主板 2023年9月再次撤回 [4] - 2025年1月转战港股市场 为第四次冲击IPO [5]
天有为上市半月股价回落市值缩水:超五成收入绑现代汽车,家族控股下的绥化第一股能走多远
金融界· 2025-05-08 23:30
上市概况 - 公司于2025年4月24日以93 5元/股发行价登陆上交所主板 成为绥化市首家A股上市公司 首日股价最高冲至140元后回落至116元 截至5月8日收盘价进一步跌至98 51元 市值缩水至157 62亿元 [1] - 2024年公司营收达44 65亿元 净利润11 36亿元 主要受益于与现代汽车的绑定式合作 [1][2] 客户集中风险 - 2022-2024年前五大客户销售占比持续超80% 其中现代汽车收入贡献从53 03%升至55 56% 2024年上半年占比近六成 [1][2] - 现代汽车在华市场份额持续萎缩 主力车型第十一代索纳塔、途胜L销量未达预期 加剧订单不稳定性 [2] - 国内客户开发不足 比亚迪、长安等贡献份额不足10% [2] 研发投入短板 - 2024年研发费用率仅3 66% 低于德赛西威(9 05%)、华阳集团(8 49%)等行业标杆及6 91%的行业均值 [2][3] - 智能座舱等新业务拓展乏力 技术差异化优势未建立 [2] 家族治理问题 - 实控人王文博、吕冬芳夫妇直接持股86 14% 通过三家员工持股平台间接控制5 35%表决权 合计掌控超91%决策权 [3][4] - 王文博七位姐姐及其他亲属通过持股平台间接持股 部分亲属担任后勤、生产等管理职务 [3][4] - 2024年近半数员工未足额缴纳社保 部分岗位未签劳动合同 上市委质疑内控有效性 [4] 区域产业瓶颈 - 绥化当地产业链配套薄弱 核心供应商天晶光电产能与需求差距悬殊 关键零部件依赖长三角、珠三角供应 物流成本高企 [5] - 高端技术人才匮乏 研发团队规模小且多来自外地 稳定性存疑 [5] - 政府规划的汽车仪表产业集群进展缓慢 园区规模以上企业稀少 [5] 市场反应 - 上市首日机构抛售股票 反映投资者对区域产业链不完善及家族治理模式的担忧 [5] - 募资主要用于工厂扩建和研发中心建设 但区域产业基础薄弱可能制约效果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