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寒蝉效应
icon
搜索文档
签证诚信费用吓跑目标客群,政策不确定性挡住游客脚步,“寒蝉效应”令大量游客绕开美国
环球时报· 2025-08-20 06:43
核心观点 - 美国旅游业面临国际游客数量显著下滑 主要受贸易政策 签证费用上涨及安全担忧等因素影响 导致消费下降和就业岗位减少 [1][2][4][5][6] 游客数量变化 - 拉斯维加斯上半年游客数量下降7.3% 减少150万人次 [1] - 澳大利亚赴美旅客量较2014-2015年减少25.3万人次 下降25% [2] - 7月海外赴美旅游人数下降3.1% 西欧游客同比下降4% 其中德国游客骤降14.7% [2] - 中国游客下降13.8% 瑞士下降12.7% 荷兰下降7.2% 印度下降5.5% [2] - 加拿大乘机赴美人数下降22% 驾车过境人数下降33% [4] - 十大海外市场中8个出现同比下降 仅日本和意大利增长 [4] 经济影响 - 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预测2025年美国国际游客消费可能下滑高达290亿美元 [4] - 新增250美元签证诚信费预计3年内造成110亿美元经济损失 包括94亿美元游客消费损失和13亿美元税收损失 [5] - 费用导致旅游业预计丧失1.5万个就业岗位 [5] - 印度2024年在美国消费约133亿美元 但费用政策可能阻碍其增长 [6] 影响因素 - 贸易战 严格边境管控和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导致国际游客绕开美国 [1] - 签证诚信费使5.4%国际游客却步 相当于每年减少近100万次访问 [5] - 安全担忧 歧视问题 枪支暴力和政治氛围影响游客选择 55%新加坡人访美兴趣下降 [5] - 关税政策 旅行禁令 煽动性言论及移民政策产生"寒蝉效应" [4] 行业趋势 - 游客减少导致消费降低 税收收入减少及就业岗位流失 形成负面连锁反应 [5] - 多数国家游客数量仍低于疫情前水平 但印度已超过2019年水平 [6] - 趋势预计持续至本届政府任期结束 国际游客消费额需数年才能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6]
关税大棒再挥舞,对加拿大关税提高至35%!
搜狐财经· 2025-08-02 05:11
关税政策调整 - 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将加拿大输美商品关税税率从25%提升至35% [1] - 白宫声明强调若加拿大企业将生产转移至美国本土可豁免关税 [2] - 白宫公布"对等关税清单"显示未被列入清单国家将统一适用10%税率通过第三地转运规避关税者将被征收40%惩罚性关税 [3] 市场反应 - 美元兑加元汇率短线飙升0.8%美国三大股指期货集体下挫标普500指数期货跌幅一度扩大至1.2% [4] - 摩根士丹利测算若关税持续6个月美国GDP增速可能被拖累0.5个百分点通胀率则将上升0.3% [4] - 加拿大是美国最大的钢铁、铝和能源供应国35%的关税将直接推高美国汽车、建筑和制造业成本 [4] 法律争议 - 美国联邦上诉法院多名法官质疑特朗普依据《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实施关税的合法性 [4] - 法院此前已裁定类似措施"越权" [4] - 行政权与司法权的角力或将使关税政策陷入"边打官司边执行"的尴尬境地 [4] 行业影响 - 加拿大贸易谈判代表团已紧急赴美磋商试图争取更广泛的豁免清单 [5] - 欧盟、日本等经济体纷纷加速推进供应链多元化东南亚国家成为制造业转移的新热点 [5] - 美国的"关税霸凌"正在催生全球贸易的"寒蝉效应" [5]
宏观经济点评报告:美国衰退观察Ⅱ,胀与滞的距离
国金证券· 2025-06-16 17:43
经济趋势 - 美国经济系统性缓慢走弱,非农下行风险或放大,单月增长可能下滑至5万左右甚至负增长[4][14][58] - 美国经济可能不会先胀后滞,胀和滞的距离变远,9月降息概率或明显提升[3][12][14][58] “胀”的情况 - 美国连续四个月CPI读数不及预期,核心通胀环比与联储目标更一致[15] - 对关税敏感细分项目无明显通胀,需求侧走弱使涨价约束力更强[18] - 可贸易CPI未走高,美国去通胀趋势未被明显扭转[24] “滞”的情况 - 其他劳动力数据出现裂痕,失业率上行,今年初至今上升约0.23%[27][32] - 永久失业人数占劳动力比重上升,接近200万人,比例约1.1%[35] 消费情况 - 5月美国汽车环比折年销量下滑,居民储蓄率持续走高,消费意愿下降[44] - 4月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量中70%来自政府社会福利[46] - 服务消费是经济敏感环节,部分数据已走弱,如ISM非制造业PMI跌破50 [51] 风险提示 - 中东局势不确定或推升油价带来通胀,特朗普内政政策有阻力或使财政刺激加码、联储超预期宽松,金融市场波动或引发美国深度衰退[5][61]
特朗普政府让步,恢复留学生身份,司法反转是喜是愁?
南方都市报· 2025-05-01 22:24
风波背景 - 2025年3月特朗普政府启动针对留学生的"犯罪筛查"行动 导致4700余名国际学生SEVIS记录被终止 失去合法身份或被吊销签证 [2] - 政策执行存在随意性 部分学生因NCIC数据库中的超速罚单等轻微违规记录被终止身份 但未实际定罪 [3] - 达特茅斯学院博士生刘晓天案例显示存在无辜牵连现象 凸显政策不合理性 [3] 留学生应对措施 - 留学生发起上百起诉讼 多数法官以"程序不正义"叫停遣返 [4] - 司法部律师4月25日宣布暂时恢复部分学生SEVIS记录 承诺不再仅依赖NCIC数据库 [4] - 但ICE仍保留因其他原因终止记录的权利 政策不确定性持续存在 [4][5] 高校与政府博弈 - 哈佛校长4月14日公开拒绝政府条款 强调学术独立性 [7] - 美国学院与大学协会获上百高校联署 批评政府越权行为危及高等教育 [7] - 副总统詹姆斯·万斯称学生签证持有者若被判定"不符合国家利益"仍面临驱逐 [7] 行业影响 - 部分留学生因恐惧离美 导致学业中断或职业发展受阻 [5] - 留学中介反映有学生放弃美国offer 教育部发布留学预警影响招生 [6] - 高校内政治社团活动成为"高危红线" 学生谨慎避免敏感词引发寒蝉效应 [4][6][7] 政策深层动因 - 事件符合特朗普打击非法移民的宏观叙事 被指带有政治表演色彩 [6] - 国务卿鲁比奥警告将严查参与亲巴勒斯坦游行等行为的国际学生 [7] - 程序正义与国家安全名义下的行政操作引发美国价值观争议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