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优先投资政策
搜索文档
创投铁幕之后,再筑新墙
36氪· 2025-10-31 01:21
政策核心内容 - 特朗普签署《美国优先投资政策》备忘录,核心主题为美国投资者应投资美国的未来,而非其他国家[1] - 政策旨在限制美国对华投资,并加严中国赴美投资的安全审查,将中国列为"外国对手"[1] - 中方回应称该政策严重打击中国企业对美投资信心,破坏美国营商环境,并已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1] 受限行业与投资类型 - 限制范围从半导体、人工智能、量子计算三个敏感行业大幅扩张至生物技术、高超音速技术、航空航天、先进制造、定向能源及其他受中国"军民融合"战略影响的领域[1][3] - "先进制造"代表的范围很大,基本囊括中国目前已具优势或寻求突破的所有"硬科技"领域[3] - 受限投资类型包括私募股权、风险投资、绿地投资、企业扩张及公开证券交易[1][15] - 限制资金来源包括养老基金、大学捐赠基金和其他有限合伙投资者,此前Reverse CFIUS对于LP投资的豁免可能收缩[1][3] 对中概股的影响 - 上市过程中的中概股可能面临更严格的信息披露要求,导致上市时间更久、审核更长、不确定性更大[10] - 若PCAOB再次认为无法检查中概股审计底稿,上市后可能面临强制退市风险[10][13] - 政策明确将重点关注可变利益实体结构,中概股需对VIE架构采取更加谨慎的态度[10][14] - 政策要求审查所有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的可审计性、公司监管及是否存在刑事或民事欺诈行为[14] 对并购交易的影响 - 美国资方并购中国敏感行业企业会落入Reverse CFIUS制度范围,但收购100%股权本身有豁免[9] - 中国资方并购美国受限行业企业难度将上升,对行为性承诺措施接受可能性下降[9] - 中国也可能加强对美国企业收购中国受限企业交易的审查[9] 对投资行为的影响 - 政策可能限制美国人投资半导体、人工智能等敏感领域的上市公司证券[15] - 美元资本将大概率不会参与中概股的基石投资,寒蝉效应可能导致其主动选择不再投资A股或港股市场[15] - 对于不负有控制权、数据访问权的纯被动投资,政策仍表示欢迎态度[8] 历史背景与政策逻辑 - 政策变化的大背景是美国近年来对中国持续性扼制,试图阻碍中国尖端技术、战略行业发展[4] - 特朗普第一任期内的对华遏制措施,如加收关税、启动301调查、增强CFIUS审查等,在本次政策中得到体现[4] - "美国优先"具体表现为:美国人的钱投资于美国、吸引盟友投资美国尖端技术、不允许美国资本发展"对手"国家技术[6] 潜在长期影响 - 政策提及审查是否暂停或终止1984年中美税收协定,若暂停或取消将显著增加两国经济往来的税收成本[2][17] - 暂停税收协定将对两国之间的资本、人力、贸易和技术交流带来沉重打击[17] - 政策暂时不具备法律效力,但带来的信号意义已足以对创投市场未来产生巨浪[2]
特朗普挥棒,医药行业如何迎击100%关税冲击波?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6 16:57
美国药品关税政策 -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自10月1日起对进口专利及品牌药品加征100%关税,对未在美国建厂的企业成本影响显著 [1] - 关税政策战略目标明确,旨在推动药企将生产业务迁往美国,以降低对海外供应链的依赖并提振本土制造业 [2] - 政策豁免条件清晰,只有“已经动工或施工中”在美国建设制药厂的企业才能幸免 [1] 政策影响与市场反应 - 受关税声明影响,港股医药股早盘普遍承压,百济神州、康方生物、药明康德等股价下跌 [2] - 美国约80%的仿制药原料药和部分高附加值成品药依赖海外进口,政策将直接冲击美国药品市场定价体系 [2] - 对于依赖单一海外生产基地的药企,短期内需紧急评估替代方案,或加速在美建厂,或寻找其他非美产能 [3] 全球制药格局变化 - 美国关税政策恐加速全球分销网络转移,印度药企预计到2030年将占到全球仿制药收入的近50% [4] - 欧洲制药公司警告,美国关税将加速该行业从欧洲转向美国的趋势,可能引发欧洲制药业向美国“外流” [4] - 政策面临法律挑战等实施障碍,其落地成政策的可操作空间被认为有限 [5][11] 中国药企的机遇与挑战 - 此次关税事件对中国药企影响较小,主要涉及专利药,但企业需提升风险意识应对挑战 [5] - 中国在“从1到10”的药物研发转化和商业化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有望在全球新药研发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11]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创新药出海BD交易总额已飙升至455亿美元,全年有望创新高 [8] 资本市场与上市环境 - 港股市场对内地生物医药企业吸引力持续,年内已有10家18A生物科技公司在港上市,合计募资约80.50亿港元 [8] - 香港联交所推出“科企专线”并允许保密形式提交上市申请,自该规则五月实施以来约50%公司选择此路径 [8][9] - 中国生物科技公司赴美上市面临挑战,在时间表和交易确定性方面存在较大困难,港股目前更为主流 [7][8] 行业数据与前景 - 截至2024年,源自中国的药物在美国FDA新药批准量中约占4%,摩根士丹利预测到2040年这一比例将飙升至35% [8] - 香港18A章上市制度下累计有77家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合计首发募资约1298.22亿港元,总市值约1.70万亿港元 [9] - 恒生医药ETF最新份额为63.8亿份,减少了1400.0万份,近五日涨跌为-0.63% [14]
中美关系有变?特朗普签了,1周内生效,真正赢家是中美友谊,连美国对中国的称呼都变了
搜狐财经· 2025-08-06 06:15
中美关系政策变化 -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撤销12项针对中国的措施并称中国为"伟大的国家" [1][3] - 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对数十个国家设定关税数值但对巴西实际不加征10%基准关税 [3] - 美国政府对华政策存在分歧和纠结态度发生微妙转变 [1][3] 中美经济合作基础 - 中国在新能源 5G通信 高铁等高科技领域占据产业链关键地位 [3] - 苹果公司依赖中国市场大量用户和供应链体系 [3] - 中美经贸领域有广泛合作基础但2025年2月4日双方互相对部分商品加征关税 [4] 产业与投资影响 - 特朗普2025年2月21日签署《美国优先投资政策》备忘录限制中国对美投资 [6] - 中美贸易摩擦曾导致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升级影响其他国家经济增长 [6] - 两国合作与对抗左右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布局调整 [6] 科技与教育交流 - 中美教育合作深化大量中国学生赴美留学美国学生来华交流 [7] - 两国在电影 音乐 文学等文化产业交流频繁增进民间了解 [7][9] - 旅游和体育赛事等活动促进民间交往拉近两国人民距离 [9]
“特朗普关税”冲击全球投资格局,关税筹码能否换来投资落地?
第一财经· 2025-08-05 16:08
全球贸易冲突对外国直接投资的影响 - 全球贸易冲突导致OECD成员国实际投资可能减少1.4个百分点 若当前不确定性持续存在 [1] -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每增加一个标准差 商业投资增长率在一年后下降一个百分点 [1] - OECD成员国平均投资比金融危机前趋势低20% 较疫情前趋势低6.7% [1] 美国贸易协议中的投资承诺 - 美日协议要求日本向美投资5500亿美元 [1] - 美欧协议要求欧盟增加6000亿美元对美投资 [1] - 美韩协议设定3500亿美元投资目标 [1] 投资承诺的执行争议 - 日本首席贸易谈判代表强调5500亿美元投资包含混合型投资 贷款和贷款担保 [5] - 韩国总统室政策室长驳斥美方利润分配方案 称将利润再投资于美国 [5] - 欧盟委员会缺乏代表成员国作出投资承诺的最终权利 [5] 企业对美国关税政策的反应 - 通用汽车计划投资40亿美元扩大美国本土产能 [4] - 梅赛德斯-奔驰和本田宣布本土化生产计划 [4] - 苹果 英伟达 IBM在特朗普关税政策后承诺增加对美投资 [4] 投资承诺的有效性质疑 - 美国智库卡托研究所称特朗普利用关税政策全球勒索 [4] - BCA Research认为6000亿美元承诺缺乏明确时间框架 是空洞承诺 [6] - 哥伦比亚商学院教授认为特朗普贸易伙伴可能利用其心理特点达成空洞协议 [6] 美国制造业回流政策的效果 - 加征关税推高美国国内生产成本 损害国际市场竞争力 [7] - 对钢铝加征关税抬高下游机械 汽车企业成本导致市场萎缩 [7] - 对汽车零部件加税冲击福特和通用汽车的美国工厂 [7] CFIUS审查机制的变化 - 美国财政部推出快速通道试点计划 简化CFIUS审查程序 [8] - CFIUS审查周期通常为45天 可能延长45天进行进一步评估 [8] - 低风险投资审查流程可能优化至30天并简化申报材料 [8] CFIUS管辖范围的扩大 - CFIUS对美国国家安全的解读范围不断扩大 [9] - 美国优先投资政策指示扩大CFIUS对绿地投资的管辖范围 [10] - 涉及敏感技术如人工智能的投资将受到更严格审查 [10] 全球投资者的应对策略 - 许多投资者可能推迟对美新投资直至形势趋稳或新政府上台 [9] - 投资者将面临美国经济的重大调整 [9] - CFIUS可能被用来推动更广泛的贸易目标 对投资造成附带损害 [9]
美国通信委员会主席宣布拟议中的新规则,防范中国等外国对手,同时加快海缆建设投资
制裁名单· 2025-07-18 17:11
海底电缆建设投资新规 -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拟议新规则以加快海底电缆建设投资 同时防范中国等外国对手威胁 新规符合特朗普《美国优先投资政策备忘录》[1] - 拟议措施包括对外国对手实行推定式拒批 限制其容量租赁协议 禁止使用"涵盖清单"实体设备 设立网络安全要求 并精简审批程序 [1] - FCC将在8月7日公开会议上审议《报告与命令》和《有关拟议规则制定的进一步通知》[1] 海底电缆安全保护措施 - FCC提议鼓励使用美国海底电缆维修船 在海外推广可信赖技术 并征求公众意见 [2] - 符合高级安全标准的申请可免除电信团队审核 该团队是根据2020年特朗普行政令成立的跨部门安全审查机构 [2]
李迅雷专栏 | 这轮中美关税战可能只是中美之争的起始点
中泰证券资管· 2025-05-14 19:23
中美贸易谈判背景 - 2018年中美贸易战以温和方式开启 双方经过13轮谈判后于2019年12月签署第一阶段协议 中方承诺两年内增购2000亿美元美国商品 美方承诺分阶段取消部分关税 [2] - 2025年特朗普再次当选后对华关税政策激进 三个月内累计加征54%关税 包括2月10%、3月追加10%、4月34% 且未事先沟通 [2][3] - 当前美方关税税率达145% 中方反制税率为125% 差额20%源于美方2-3月单边加征后中方未立即反制 [6] 谈判核心分歧 - 美方政策打压呈全方位态势 除关税外还包括《美国优先投资政策》备忘录 限制双向投资并加大中概股监管压力与退市风险 [6][7] - 美国301调查针对中国海运及造船业 计划2025年起征收港口费 2028年实施LNG运输船比例限制 中国造船业2024年全球订单占比超60% 政策将显著增加航运成本 [7][8] - 中方要求谈判前提是美方取消所有单边关税 但5月初表态对接触持开放态度 强调接触不等于正式谈判 [3][6] 美方政策制定者分析 - 特朗普内阁对华强硬派主导政策 包括首席贸易顾问纳瓦罗(提出争议性关税计算公式)、国务卿卢比奥(干涉台海)、经济顾问米兰(主张对华60%关税)、财长贝森特(从意识形态角度解读贸易赤字) [11][12] - 政策组合包括提升平均关税至20-50%、美元贬值、强制置换美债为100年期零息债 意图重塑全球供应链 [12][13] 经济影响评估 - 中国商品在美国CPI权重仅3% 高关税对美国通胀直接影响有限 美债规模达36万亿美元 年利息支出超1万亿 借新还旧压力巨大 [16][17] - 中国持有美债超8000亿美元 具备做空能力但需权衡贸易战升级至金融战的风险 [17] - 美元霸权短期难撼动 美债信用仍稳固 美国短期内无危机压力 降低主动求和可能性 [18] 中长期战略应对 - 中国已为"脱钩"风险准备7年 在芯片等领域突破卡脖子技术 系统性布局粮食、能源、科技、金融安全 [19] - 需加速经济转型 重点投入稳就业与促消费 中美博弈将长期持续 谈判结果对全局影响有限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