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尔协议Ⅲ

搜索文档
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潘功胜:中国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已全部达标
证券日报· 2025-09-17 00:07
文章指出,当前,全球金融稳定体系面临一些新的挑战。一是监管框架仍然碎片化,甚至出现"竞争性 逐底"的倾向。近来,《巴塞尔协议Ⅲ》等国际监管规则的执行受成员国国内政治因素影响出现摆动, 可能会带来监管套利,削弱全球金融稳定体系。国际社会应积极落实已议定的监管改革措施,防范监管 套利和风险跨境传导。二是数字金融等一些新兴领域监管不足。比如,对于快速扩张的加密资产市场和 气候风险相关的监管框架,全球监管协调不足,监管取向大幅摆动并受过强的政治因素驱动;人工智能 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缺乏统一监管标准。全球需要加强监管协同,补齐全球金融监管短板。三是对非银 行中介机构的监管仍然薄弱。过去20年,非银行中介机构在全球融资中的比重大幅上升。这类融资稳定 性较弱,透明度较低,杠杆水平不断上升,监管有待加强。 9月16日出版的《求是》2025年第18期刊发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潘功胜的署名文章《坚定践行 全球治理倡议持续推进全球金融治理改革完善》。文章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前,国际社会主要依赖 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主的全球金融安全网进行事中事后救助。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国际社会进一步强 化了金融监管规则等事前防范机制。 展 ...
规模破万亿元!银行发行“二永债”须警惕这项风险→
国际金融报· 2025-08-08 15:58
今年以来,银行对于"二永债"(二级资本债、永续债)发行热情不减。 《国际金融报》记者注意到,截至8月7日,银行发行"二永债"总额已超万亿元。仅7月内,发行规模便 激增超2000亿元。与此同时,银行间发行情况出现分化:大行发行规模占据"半壁江山",而中小银行成 为"二永债"发行数量的主力。 受访专家指出,"二永债"发行加速本质上源于银行对补充资本金的需求增大。全国性银行在资本充足率 和风险管控上表现更好,且受益于特别国债注资,资本补充需求得到缓解;中小银行则更看重"二永 债"的便利性。需要注意的是,中小银行发行"二永债"不是一劳永逸,应警惕资本补充后劲不足的风 险。 "二永债"发行加速 8月7日,又一笔总额为30亿元、由贵州银行发行的二级资本债成功落地。记者梳理Choice数据发现,今 年已有47家银行合计发行"二永债"69只,发行总额达到10464.60亿元,突破了万亿大关。 事实上,自今年二季度以来,银行发行"二永债"的节奏骤然加快。 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季度,商业银行分别发行"二永债"9只、43只,总额分别达到1738.60亿元和6387 亿元。进入下半年,银行对"二永债"的热情依旧不减。记者注意到,仅7 ...
规模破万亿!银行发行“二永债”须警惕这项风险→
国际金融报· 2025-08-08 00:18
银行"二永债"发行概况 - 今年以来银行发行"二永债"总额已超万亿元,截至8月7日达到10464.60亿元 [1][2] - 仅7月内发行规模激增超2000亿元,达到2294亿元,远超一季度的1738.60亿元 [1][2] - 2023年至2024年银行"二永债"发行数量和规模持续增长,发行数量分别为123只和142只,年度发行总额分别为11142.9亿元和16637.9亿元 [2] 发行结构分化 - 大行发行规模占据"半壁江山",国有银行合计发行16只总额5950亿元,股份行发行9只总额2670亿元 [4] - 中小银行成为发行数量主力,地方银行及民营银行发行46只总额1844.6亿元 [1][4] -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分化明显,国有行17.79%,股份行13.71%,城商行12.44%,农商行12.96% [5] 发行驱动因素 - "二永债"发行加速源于银行对补充资本金需求增大,巴塞尔协议Ⅲ要求商业银行总资本充足率必须达到8% [3] - 银行机构为支持实体经济加大信贷投放增加了资本金消耗 [3] - 存贷息差持续收窄使银行难以通过内源性收入补充资本金 [3] 中小银行发行特点 - 中小银行看重"二永债"的便利性,不依赖资本市场估值表现,适用于非上市银行 [4] - 相比股权融资不稀释股权,融资成本在低利率环境下相对可控 [4] - 可以调整债券配置优化资本结构,二级资本债计入二级资本,永续债计入其他一级资本 [4][5] 潜在风险与挑战 - 二级资本债在发行后第5年开始每年可计入二级资本的比例逐年下调,从100%递减至20% [5] - 赎回"二永债"有门槛要求,资本充足率应持续高于监管红线 [5] - 中小银行构建资本补充长效机制仍是挑战,需要警惕资本补充"后劲不足"风险 [5] 市场展望 - 2025年大行注资落地及化债背景下银行资产质量改善将缓解资本补充压力 [6] - "二永债"仍为"资产荒"延续下的优质配置品种,但优质信用债逐渐"利率化"使投资安全垫变薄 [6] - 投资者需要优化配置策略,在下沉市场挖掘更具确定性的增量收益 [6]
突发,黄金直线拉升!刚刚,鲍威尔重磅发声!
中国基金报· 2025-07-22 22:50
黄金市场动态 - 伦敦现货黄金价格突破3410美元/盎司 截至发稿报3416 65美元/盎司 [4][5] - 黄金走强主因8月1日关税期限逼近 投资者担忧美债抛售及美元空头力量凝聚 [2] - 分析师Tim Hayes指出美元需再跌10%才能被视为低估 同时强调1980年金价峰值达趋势线涨幅三倍 [15] 全球贸易局势 - 欧盟计划对价值超900亿欧元美国产品加征关税 首轮反制规模210亿欧元 若8月1日前未达成协议将立即实施 [8] - 巴西总统警告可能与美国爆发"关税战" 若特朗普不改变政策立场 [10] - 美国财长贝森特预计关税年收入达3000亿美元(占GDP1%) 未来十年累计或达2 8万亿美元 [10] 美联储与货币政策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监管会议中未释放货币政策信号 强调需确保大银行资本充足并优化风险管控 [19][20] - 美联储正敲定《巴塞尔协议Ⅲ》终局规则 因规则被批过度限制银行放贷能力而面临争议 [20] - "新债王"旗下机构做空十年期美债以对冲特朗普解雇鲍威尔风险 市场预期新任主席或立即降息 [16][17] 美元与债券市场 - 英国央行行长贝利指出做空美元是当前最拥挤交易 长期投资者不愿超配美元资产 [14] - DoubleLine Capital副CIO Jeffrey Sherman买入两年期美债对冲政治风险 反映市场对鲍威尔任期的强烈关注 [16][17]
其他一级资本工具是否赎回?——从经济成本到资本市场沟通艺术的演进
搜狐财经· 2025-05-28 11:16
全球AT1债券市场概况 - 全球AT1工具存量规模超5000亿美元,发行人来自20+国家和地区,涉及10+币种 [1] - 欧洲市场约3%的AT1工具在首个赎回日发生未赎回现象,部分案例与财务困境无关 [3] AT1不赎回典型案例分析 - 瑞士信贷2023年因风险管理问题触发监管PONV导致本金减记 [4] - 德意志银行2020年因新冠疫情及经济衰退选择不赎回,考量经济成本与市场窗口 [4] - 桑坦德银行2017年因低利率环境及盈利压力选择不赎回,注重与资本市场沟通 [4] - 西班牙大众银行2016年因流动性恶化触发监管PONV导致本金转股减记 [4] AT1核心条款与商业风险 - 永续性、次级性、票息不可累积性等10项核心条款构成AT1工具基础 [6][7] - 主要商业风险包括延期风险(非违约)、票息取消风险(有一定诉讼风险)、本金损失风险(可能引发诉讼) [8] 不赎回决策的经济驱动力 - 重置票息公式"新基准利率+初始息差"直接影响赎回决策,低初始息差增加不赎回可能 [9] - 外汇损失管理是关键因素,如劳合银行2024年赎回16.75亿美元AT1产生超预期损失 [10] - 再融资成本受市场情绪影响,CDS息差、YTC/YTP等指标提供参考 [11] - 长期经济成本需平衡基石投资人信任,避免"谣言-重定价螺旋" [12] 监管与管理价值考量 - 巴塞尔协议IV通过资本下限调整RWA,可能对一级资本比率形成压力 [14] - 亚洲市场金融机构互持现象明显,不赎回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 [15] - 股权估值较低市场中AT1作为一级资本补充更为重要 [17] - 管理层需统筹监管合规、系统稳定性与市场情绪交互作用 [18] AT1决策的复杂性 - 赎回决策需综合经济成本、监管考量与市场动态,兼具科学性与艺术性 [19] - 市场关注点从延期风险转向理解发行人决策逻辑及长期影响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