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补充

搜索文档
营收净利润双降,资本充足水平“告急”,厦门银行拟发90亿元资本补充工具
华夏时报· 2025-09-05 17:46
资本补充计划 - 金融监管总局批准公司发行不超过90亿元人民币资本补充工具 额度内可自主决定品种及发行安排 并于24个月内完成发行 [2] - 公司2020年上市后已多次通过永续债、二级资本债补充资本 2025年内已发行30亿元绿色金融债及30亿元固定利率债券 [2][5] - 公司应付债券余额截至2025年6月30日达948.84亿元 较上年末增加34.49亿元(增幅3.77%) 主要因新增一般金融债发行 [5] 资本充足水平 - 2025年上半年资本充足率降至14.11% 较年初下降1.19个百分点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10% 下降0.81个百分点 一级资本充足率11.28% 下降1.03个百分点 [3] - 三项指标仍符合监管要求(核心一级≥7.5% 一级≥8.5% 总资本≥10.5%)但资产规模达4340.01亿元(同比增长8.92%) 资本消耗加剧 [3] - 2022年资本充足率曾降至13.76% 资本补充需求持续迫切 [3] 经营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6.89亿元 同比减少7.02% 归母净利润11.58亿元 同比减少4.59% [3] - 利息净收入19.92亿元(同比下降0.47%) 但第二季度同比增长3.56% 非利息净收入6.97亿元 同比减少1.93亿元(降幅21.72%) [7] -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04亿元(同比减少3.00亿元) 主因债券利率上行致资产公允价值下降 其他收益0.01亿元(同比减少0.43亿元)因小微贷款激励政策未延续 [7] 资产质量变化 - 不良贷款率从2024年末0.74%升至2025年上半年0.83% 拨备覆盖率从391.95%降至321.67%(下降70.28个百分点) [8] - 2024年拨备覆盖率同比亦下降20.95个百分点 计提拨备直接影响当期利润 [8] 资本管理战略 - 公司制定2024-2026年资本管理规划 坚持以内源性积累为主、外源性融资为辅的补充机制 [4] - 内源性补充包括提升盈利、控制不良资产及稳定分红政策 外源性补充涵盖普通股、优先股、可转债、永续债及二级资本债等工具 [4] - 部分银行因净息差收窄导致利润放缓 内源性资本补充承压 需增加外部融资工具需求 [4] 公司背景与定位 - 公司成立于1996年 系大陆首家台资背景城商行 2020年10月A股上市 为福建省首家上市城商行 [6] - 依托福建省区位优势 定位"两岸金融合作标杆银行" [6]
营收净利润双降 资本充足水平“告急” 厦门银行拟发90亿元资本补充工具
华夏时报· 2025-09-05 17:29
资本补充计划 - 金融监管总局批准公司发行不超过90亿元人民币资本补充工具 可在24个月内自主决定发行品种和时间[2]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已发行30亿元绿色金融债券和30亿元固定利率债券 截至6月末应付债券余额948.84亿元 较上年末增加34.49亿元[2][6] - 公司自2020年上市后多次通过永续债和二级资本债补充资本金 此次融资属于正常融资计划用于支持业务稳健发展[2][6] 资本充足水平 - 2025年上半年资本充足率14.11% 较年初下降1.19个百分点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10% 下降0.81个百分点 一级资本充足率11.28% 下降1.03个百分点[3] - 三项资本充足率指标仍符合监管要求(核心一级不低于7.5% 一级不低于8.5% 资本充足率不低于10.5%)但处于持续下滑趋势[3] - 2022年资本充足率曾降至13.76% 公司制定2024-2026年资本管理规划 坚持内源性积累为主、外源性融资为辅的补充机制[3][4][5] 经营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6.89亿元 同比减少7.02% 归母净利润11.58亿元 同比减少4.59%[3] - 利息净收入19.92亿元 同比下降0.47% 但第二季度同比增长3.56% 非利息净收入6.97亿元 同比下降21.72%[7][8] - 公司2021年营收同比下降4.32% 2023年下降4.96% 2024年首次出现增收不增利 净利润下降2.61%[7] 资产质量与风险指标 - 2025年上半年不良贷款率0.83% 较去年末0.74%上升0.09个百分点 拨备覆盖率321.67% 较去年末391.95%下降70.28个百分点[8] - 2024年拨备覆盖率同比下降20.95个百分点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04亿元 同比减少3.00亿元[8] - 上半年资产规模达4340.01亿元 同比增长8.92% 资产扩张加剧资本消耗[3] 行业背景与战略定位 - 净息差收窄导致银行利润增速放缓 对内源性资本补充构成压力 部分银行增加资本工具融资需求[3] - 公司是大陆首家台资背景城商行 福建省首家上市城商行 致力于打造"两岸金融合作标杆银行"[7] - 资本管理规划包括提升盈利能力、控制不良资产、制定稳定分红政策 并探索资本工具创新[5]
3255亿!本月二永债赎回高峰将来临,发行缩量明显
新浪财经· 2025-09-04 17:21
8月二永债市场发行概况 - 8月二永债发行数量仅12只 发行总额718亿元 环比7月萎缩超1600亿元 净融资额-714.5亿元 为今年以来首个净流出月份 [1] - 国有大行仅中国银行发行1只400亿元永续债 其余发行主体为城商行、农商行及非银金融机构 [1] - 成都银行发行110亿元 日照银行发行30亿元 中小银行成为当月发行主力 [1] 国有大行发行策略转变 - 国有大行发行重心转向TLAC债 下半年合计发行规模达2250亿元但节奏放缓 [1] - TLAC债年内发行规模达8000亿元 对传统二永债形成明显挤压 [1] - 农业银行8月4日单期发行500亿元TLAC债券 全场认购倍数达4倍 [1] 市场环境与利率影响 - 8月市场波动导致发行利率被动抬升 信用债取消发行规模超330亿元 [2] - 高评级主体取消发行占比超九成 以高评级为主的二永债市场承压 [2] - 中长久期二永债品种收益率较年内低点偏离30-35bp 调整幅度超过7月底行情 [3] 中小银行发行态势 - 9家城商行8月完成二永债发行 日照银行、莱商银行、成都银行等积极参与 [2] - 下半年以来城商行二永债合计发行规模达448亿元 [2] - 中小银行因息差收窄、盈利下滑更依赖二永债工具 [2] 机构投资行为分析 - 公募基金等交易盘8月中旬进行止盈抛售 8月19日单日净流出超270亿元 [3] - 银行理财、保险等配置盘逢低增持 [3] - 配置资金9月可能入市 对3-5年期限品种的配置需求可能上升 [3] 赎回周期与流动性压力 - 二永债进入密集赎回期 8月农业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等多国股行进行赎回 [2] - 9月赎回规模陡然增大至3255亿元 其中9月22日到期量达1010亿元 [2] - 跨季资金面扰动叠加赎回压力 短期流动性压力抑制市场情绪 [2]
青农商行上半年营收下滑:小股东分红遭否、董事长薪酬195万拔头筹
消费日报网· 2025-09-02 11:57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7.52亿元同比下滑1.83%归母净利润21.34亿元同比增长5.22% [2][3] - 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5.01%至23.03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6.12%至21.38亿元 [4]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暴跌91.67%至7.36亿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年化下降0.16个百分点至10.88% [4] 分红政策 - 否决股东提出的连续三年三季报分红30%的提案且2025年半年度不进行分红 [4][5] - 上市以来累计分红6次平均分红率20.23%2022年零分红2024年股利支付率回升至23.34% [5][6][7] - 最近三年累计现金分红12.22亿元占年均可分配利润47.36%低于A股上市银行平均水平44.9% [7][8] 资产质量 - 2024年末不良贷款率1.79%居A股农商行之首不良贷款余额增至47.81亿元 [11][12] - 2025年6月末不良率降至1.75%但仍为行业最高同期渝农商行1.17%沪农商行0.97% [13] - 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5.54%接近监管红线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例39.36% [14] 公司治理 - 董事长2024年税前薪酬195.84万元连续两年居A股农商行首位同期渝农商行董事长41.24万元 [15] - 薪酬设定依据公司治理程序及青岛市属企业考核优秀等次 [15] - 吸收合并三家亏损村镇银行其中平阴蓝海村镇银行2024年净亏345.4万元日照蓝海村镇银行净亏2530.3万元 [11] 行业监管 - 新"国九条"要求强化现金分红监管限制低分红公司大股东减持 [10] - A股农商行中仅沪农商行等4家拟实施中期分红青农商行从未实施 [4][10] - 公司以资本充足率为底线强调资本安全与股东回报的平衡 [10]
威海银行与山东高速集团及山东高速订立附生效条件的内资股认购协议
智通财经· 2025-09-01 18:53
交易概述 - 威海银行与山东高速集团及山东高速订立内资股认购协议 分别发行不超过3.24亿股和1.06亿股内资股 合计不超过4.3亿股 [1] - 认购价格为每股人民币3.29元 山东高速集团和山东高速分别出资不超过人民币10.67亿元和3.48亿元(约11.71亿港元和3.82亿港元) [1] 资金用途与资本结构 - 发行所得募集资金净额将全部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1] - 本次发行将提高资本充足率水平 确保满足监管要求并支持业务稳健增长 [1] 股东关系与公司治理 - 山东高速作为控股股东及主要股东参与认购 体现其对公司的信心 [1] - 本次发行需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及类别股东会议寻求股东批准 因涉及变更内资股与H股持有人类别权利 [1]
浙商银行(02016)出资9.94亿增资浙银金租 持股比例升至54.04%
智通财经网· 2025-09-01 18:12
交易核心信息 - 浙商银行与浙银金租订立增资认购协议 浙银金租增发7亿股股份 认购价格为每股人民币1.9875元 [1] - 浙商银行认购5亿股增发股份 总认购价款为人民币9.94亿元 [1] - 股东舟山海投认购2亿股增发股份 股东省创新投资集团不参与本次增资认购 [1] 股权结构变化 - 增资前 浙商银行 省创新投资集团 舟山海投分别持股51.00% 29.00% 20.00% [1] - 增资后 浙商银行 省创新投资集团 舟山海投预期持股54.04% 24.68% 21.28% [1] - 浙银金租仍为浙商银行控股附属公司 财务业绩继续并入银行财务报表 [1] 交易目的与影响 - 增资用于补充浙银金租核心资本 增强其资本充足率 支持可持续业务发展 [2] - 预计有利于提升浙商银行资本回报 强化与附属公司战略协同 [2] - 交易预期对浙商银行正常经营活动及财务状况无重大影响 [2]
江苏银行全面超越,城商行“一哥”易主
北京商报· 2025-08-31 22:55
城商行头部格局变化 - 江苏银行以4.79万亿元资产总额超越北京银行4.75万亿元 成为城商行新"一哥" [1][2] - 江苏银行资产总额同比增长21.16% 显著高于北京银行12.53%的增速 [1][2] - 北京银行自2007年上市后长期居首 资产规模从3542.23亿元增长至4.75万亿元 [1][2] 江苏银行增长轨迹 - 资产规模从2020年末2.34万亿元增长至2024年末3.95万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达14% [3] - 2022年营业收入705.70亿元和归母净利润253.86亿元首次超越北京银行 [4]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48.64亿元 归母净利润202.38亿元 均领先北京银行(362.18亿元/150.53亿元) [4] 业务结构分析 - 对公贷款余额1.63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23.30% 其中制造业贷款3606亿元增长18.90% [5] - 高端制造业贷款重点投向装备制造/节能环保/信息技术等领域 [5] - 基础设施贷款余额6912亿元 增速达31% 主要服务交通设施/能源安全等重大项目 [5] - 零售存款余额9484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15.25% 管理客户资产规模1.59万亿元 [6] - 信用卡贷款余额同比下降7.51% 显示零售业务结构优化需求 [6] 同业对比表现 - 北京银行公司贷款1.65万亿元增长11.29% 科技金融贷款增长19.31% 绿色金融增长21.84% [7] - 宁波银行零售公司客户43.6万户 存款余额3120亿元增长11.91% [8] - 上海银行公司贷款余额8740.60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1.87% [8] 行业梯队分化 - 第一梯队:江苏银行/北京银行/宁波银行/上海银行 资产规模均超3万亿元 [9] - 第二梯队:南京银行/杭州银行/成都银行/长沙银行 资产规模超万亿元 [9] - 第三梯队:重庆银行资产9833.65亿元 西安银行5390.99亿元 增速均超12% [9] - 尾部银行如兰州银行/厦门银行资产增速低于7% 阵营差距持续扩大 [9] 发展战略转型 - 行业竞争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效益 需打造差异化发展路径 [10] - 可通过发行永续债/二级资本债补充资本 或引进战略投资者增强资本实力 [10] - 需深度嵌入地方产业链 提供定制化金融服务 提升金融科技应用水平 [11] - 区域经济薄弱银行应聚焦产业园区/供应链体系等重点领域深化服务 [11]
金融中报观|江苏银行全面超越,城商行“一哥”易主
北京商报· 2025-08-31 22:37
城商行头部格局变化 - 江苏银行以4.79万亿元资产总额超越北京银行4.75万亿元 成为城商行新"一哥" [1][3] - 江苏银行资产增速达21.16% 显著高于北京银行12.53%的增速 [1][3] - 北京银行资产规模从2007年3542.23亿元增长至4.75万亿元 曾长期位居榜首 [1][3] 江苏银行增长轨迹 - 资产规模从2020年末2.34万亿元增长至2024年末3.95万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达14% [4][5] - 2022年营业收入705.70亿元和归母净利润253.86亿元首次超越北京银行 [5]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48.64亿元和归母净利润202.38亿元 持续领先北京银行362.18亿元和150.53亿元 [5] 业务结构分析 - 对公贷款余额1.63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23.30% 其中制造业贷款3606亿元增长18.90% [7] - 高端制造业贷款聚焦装备制造/节能环保/信息技术等领域 [7] - 基础设施贷款余额6912亿元 增速高达31% 主要投向交通/能源/城建等项目 [7] - 零售存款余额9484亿元增长15.25% 管理客户资产规模1.59万亿元 半年新增超1600亿元 [8] - 金融市场业务中交易性金融资产5667亿元增长16% 其中基金投资4214亿元增长25.14% [8] 区域经济驱动因素 - 深度绑定江苏省长三角区域经济 受益于智能制造/芯片/新能源汽车/生物制药产业发展 [6] - 民营经济活跃带来充足存款资源和优质信贷需求 [6] - 北京银行依托首都区位优势 公司贷款1.65万亿元增长11.29% 其中科技金融增长19.31% [9] 行业梯队分化 - 第一梯队4家银行资产超3万亿元:江苏银行/北京银行/宁波银行/上海银行 [11] - 第二梯队4家银行资产超万亿元:南京银行/杭州银行/成都银行/长沙银行 [11] - 第三梯队区域银行增速分化 重庆银行9833.65亿元和西安银行5390.99亿元增速均超12% 兰州银行/厦门银行增速低于7% [11] 差异化竞争策略 - 宁波银行以"零售+小微"为特色 零售公司客户43.6万户 存款余额3120亿元增长11.91% [9] - 上海银行对接上海"五个新城"建设 公司贷款余额8740.60亿元增长1.87% [10] - 行业需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效益" 聚焦区域产业链嵌入和场景化金融服务 [12][13] 资本与能力建设 - 需通过永续债/二级资本债补充资本 或引进战投/配股增发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12] - 需提升金融科技应用/成本控制/人才激励和风险治理能力 [12][13] - 可通过同业合作参与区域产业基金 分享经济增长红利并降低信贷风险 [12]
中国银行:新一轮增资将提升信贷服务能力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8-29 20:13
资本补充与资本充足率 - 公司近期顺利完成核心一级资本补充工作 首批完成1650亿元核心一级资本注入 [1] -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提升至12.57% 较上季度末增资前上升0.75个百分点 [1] - 资本充足率提升至18.67% 较上季度末增资前上升0.69个百分点 [1] 信贷资源配置策略 - 公司将紧扣价值创造配置信贷资源 按照既定计划做好信贷投放工作 [1] - 保持信贷总量平稳均衡增长 同时提升资金运用效率和服务水平 [1] - 夯实客户基础和优质项目储备 以金融力量服务经济回升向好 [1] 科技金融发展重点 - 持续提升立体化网络覆盖能力、专业化股权投资能力和差异化信贷支持能力 [1] - 增强市场化风险分担能力 深入推进科技创新服务生态圈建设 [1] 基础设施与制造业支持 - 积极参与重大项目和重点领域标志性项目 支持制造业转型升级 [2] - 为新旧动能平稳接续转换提供有力支撑 [2] 绿色金融战略 - 重点加大清洁能源、节能减碳和绿色交通等领域的拓展 [2] - 创新推出碳排放抵质押贷款和转型贷款等新型绿色金融产品 [2] 跨境金融服务 - 全力配合商务部打造"投资中国"品牌 举办相关推介宣传活动 [2] - 聚焦外向型经济客群 推动跨境贸易便利化综合服务方案落地 [2] - 实施跨国企业发展综合金融服务方案 支持企业应对国际经贸新形势 [2] 消费金融举措 - 推动消费贷款提质增效 助力以旧换新和国补扩围政策 [2] - 落实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 为激发消费潜力提供支持 [2] 房地产与小微企业融资 - 落实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 强化公私联动提升一手房贷款竞争力 [2] - 加力拓展二手房贷款业务 配合做好个人公积金贷款服务 [2] - 满足刚需和改善型住房需求 同时强化对小微企业的信贷资源倾斜 [2] - 推进小微企业融资保量提质 提供优质高效金融服务 [2]
青岛银行拟向不特定对象发行总额不超过48亿元的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
智通财经· 2025-08-28 22:55
融资计划 - 公司拟申请发行不超过人民币48亿元A股可转债 [1] - 发行需获股东大会、监管机构及交易所批准 [1] - 可转债用于渐进式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1] 资本状况 - 截至2025年6月底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45% [1] - 合并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达9.05% [1] - 当前资本充足率均满足监管要求但需前瞻性补充 [1] 融资必要性 - 风险加权资产规模持续增长带来资本补充需求 [1] - 为提升监管要求预留空间 [1] - 强化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及风险抵御能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