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巴拉萨 - 萨缪尔森效应
icon
搜索文档
外汇商品 | 以劳动生产率视角预测主要货币对走势
搜狐财经· 2025-10-23 10:26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理论框架 - 该效应描述了劳动生产率较低的“落后”经济体在赶超“发达”经济体的过程中,其实际有效汇率会持续升值 [1][3] - 理论核心是将生产部门分为可贸易品和不可贸易品,一国内部两部门工资趋于一致,而可贸易品价格由国际贸易决定,导致“落后”经济体实际汇率水平偏低 [3] - 在赶超过程中,“落后”经济体可贸易品部门劳动生产率快速增长,带动工资水平向“发达”经济体靠拢,进而推动实际汇率升值 [4] 基于劳动生产率的汇率静态高低估评估 - 使用2024年劳动生产率数据对15个经济体币种进行评估,印尼盾、瑞士法郎和南非兰特高估程度均超过20%,分别为23.4%、22.9%和22.3% [1][6][9] - 美元高估14%,印度卢比高估8.2%,新西兰元高估4.6% [1][6][9] - 韩元、日元和加元低估程度均超过20%,分别为-26.7%、-26.4%和-24.6% [1][6][9] - 欧元低估7.3%,英镑低估7.2%,巴西雷亚尔低估5.5%,而人民币略微高估3.45% [6][9] 历史实证与人民币汇率展望 - 2005年至2015年中国可贸易品部门劳动生产率持续追赶美国,是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单边升值的有力佐证 [4] - 2015年至2019年劳动生产率赶超速率放缓,对应人民币有效汇率高位调整,2020年至2021年再度出现加速赶超和有效汇率升值 [4] - 基于OECD对中美人均GDP的预测,2025年和2026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内生动能偏强势 [1][4] 主要货币兑美元双边汇率展望(未来1年) - 美元相对欧元和英镑的内生动能趋向于温和升值,但斜率不陡峭 [2][10] - 美元兑日元、澳元、加元、新西兰元、韩元走弱,预示这些货币相对美元有升值动能 [2][10] - 美中劳动生产率差在2026年第一季度前持续回落,对应人民币升值,之后可能出现反弹使人民币承压 [10] 主要货币兑人民币双边汇率展望(未来1年) - 欧元和英镑相对人民币的内生动能倾向于温和走弱 [2][23] - 日元兑人民币在2025年第四季度承压,但在2026年维持强势;澳元、加元、新西兰元兑人民币在2026年第一季度承压,后三季度有温和反弹动能 [23] - 韩元相对人民币在未来一年有内生反弹动力;瑞士法郎兑人民币有走弱风险;墨西哥比索兑人民币中枢在2025年和2026年逐年回落 [2][24]
服务消费的星辰大海:基于中美服务业的比较
2025-08-11 22:06
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中国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 * 对比对象:美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发展水平 --- 核心观点与论据 **中国服务消费现状与差距** - 中国服务消费占比偏低:2023年人均GDP达12,600美元时,服务消费支出占比仅45%,远低于美国1979年(54%)、韩国1995年(53%)和日本1985年(47%)[1][11] - 低物价问题:2008年后中国服务价格涨幅持续低于商品价格涨幅,反映优质供给不足[3][8] - 中美差距: - 生产性服务业:中国在信息技术、软件传输等领域技术落后,美国通过技术进步使价格指数下降30%且普及率上升470%[5][19] - 生活性服务业:中国依赖价格上涨(如住宿餐饮物价指数涨180%但消费量仅增50%),美国则通过生产率提升传导至工资增长[19] **服务消费提升的驱动因素** 1. **城镇化**: - 带动交通通讯、教育文化娱乐等领域需求,就业岗位向第三产业转移[12][13] - 但中国城镇化率增速快于第三产业就业占比增长,导致高质量岗位不足[6] 2. **老龄化**: - 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直接推动养老、医疗等需求[14] 3. **投资于人(瓦格纳加速器效应)**: - 人均GDP超1万美元后,政府民生支出占比快速上升(如2025年中国赤字率4%+长期特别国债投向教育、卫生社保)[4][15] **挑战与内卷问题** - 制造业转型升级导致蓝领工人涌入服务业,但服务业增加值增速不足,加剧内卷[7] - 内卷根源:消费力不足,企业被迫通过价格战竞争(如外卖、快递行业)[23] - 分配机制失衡:服务业从业人员工资增长滞后,影响整体消费循环[20] **政策与未来方向** - 未来五年重点: - 生产性服务业嵌入制造业(如数字产业化)[24][21] - 生活性服务业通过分配改革提高工资水平[24] - 潜力细分领域:信息技术、科学研究、批发零售、卫生和社会工作(需求收入弹性高)[25][26] --- 其他重要内容 **国际比较与参考** - 美国服务业占GDP比重达76%(2009年),中国仍处低阶段,需参考美国1980年代发展路径[16] - 中国金融业增加值占比异常高(接近当前美国水平),反映其他服务业发展滞后[18] **产业链视角** - 美国生产性服务业感应系数高(嵌入各行业深),中国需提升技术融合与分配机制[21][22] - 市场格局差异:美国服务业集中度与ROE关系多元,中国仅高集中度行业盈利强[22] **数据与单位换算** - 美国信息技术服务价格指数下降30%,普及率上升470%[19] - 中国住宿餐饮物价指数涨180%,消费量仅增50%[19] - 2025年中国财政赤字率目标4%[15] --- 总结 中国服务业发展面临结构性矛盾(低占比、内卷、技术差距),但城镇化、老龄化、政策驱动(如财政民生支出)将释放长期潜力,需重点关注生产性服务业技术升级与生活性服务业分配改革[1][5][24][27]
国泰海通|“新宏观30讲”宏观框架报告系列电话会
新宏观分析框架 - 宏观研究团队将分享"新宏观"分析框架的大变革 探讨全球资产重定价和财富配置迁徙等主题 [5] - 8月5日首场报告聚焦"新宏观"框架变革 回顾过去十年宏观研究经验 [7] - 8月7日专题解析新质生产力概念 8月8日探讨中等收入陷阱跨越路径 [9] 全球资产重定价 - 8月15日研究代币化对货币金融体系的历史性影响 8月17日建立黄金价格量化模型 [9] - 8月18-22日系列报告分析美元信用体系脆弱性 人民币汇率新范式及股债汇联动机制 [9] - 重点探讨美元紧平衡状态下 人民币汇率反直觉走势的政策支撑因素 [9] 低利率环境配置 - 8月24-29日聚焦居民存款迁徙趋势 对比中美服务业发展差异 [9] - 系统研究低利率环境下 海外居民资产配置偏好及金融机构转型策略 [9] - 量化分析美国低利率周期中权益资产的超额收益机会 [9] 大国博弈再平衡 - 9月1日解读美联储决策逻辑与降息预期 9月2日分析关税再脱钩对通胀影响 [9] - 9月3-4日评估美债短期风险与长期隐患 9月5日强调中国制造业确定性优势 [9] - 9月7-8日研究产能出海机遇 从GDP到GNP的转型路径及竞争新趋势 [9]
人民币兑美元为何走强?
搜狐财经· 2025-05-30 15:22
人民币汇率走势 - 5月26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突破7.17关口,达到2024年12月以来最高值,随后回落至7.18左右 [2] - 5月至今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涨幅均超1%,年初至今在岸人民币累计上涨1.48% [2] - 4月9日至4月30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上涨1%,5月28日数据显示5月以来涨幅达1.01% [2] 汇率变动驱动因素 - 国际货币体系系统性变化及美元风险加剧是人民币短期上涨主因 [2][3] - 美元指数从4月9日103.3376跌至4月21日97.923,5月26日再次跌至98.694 [3] - 美联储官员承认美国面临通胀走高和失业率增加的双重压力,经济衰退风险升高 [3] 长期汇率趋势分析 -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显示经济快速增长国家货币实际汇率应呈升值趋势 [3] - 中国央行5月7日推出十项货币政策措施,包括降息降准,增强宏观经济韧性 [4] - 国家外汇管理局预计中国经济回稳向好态势将巩固,人民币汇率有条件保持稳定 [4] 外部环境影响 - 特朗普4月初推出全面对等关税政策导致全球贸易局势紧张 [3] - 全球秩序重构和美国政策不确定性加速美元指数走弱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