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机制
搜索文档
粮食稳产高产靠什么丨稳健机制筑牢粮安根基
经济日报· 2025-11-06 10:31
粮食生产总体成就 - 2024年中国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 [1] - 国家政策与市场机制共同推动粮食稳产增产 [1] 价格形成机制 - 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连续5年上涨,2025年定为每50公斤119元,同比提高1分 [2] - 稳中有升的价格调整释放可预期的收益信号,引导农民科学安排投入与产出 [2] 市场流通体系 - 2025年全国首趟粮食多式联运“一单制”班列开行,运输时间由18天压缩至13天 [3] - 高效流通体系形成“生产提质—流通增效—收益增长”的良性循环 [3] 供求调节机制 - 供给侧形成“余粮收储、缺粮投放”的调节模式,精准平抑产销波动 [4] - 需求侧推进“按需生产、定向供应”,使农民种植决策更贴近市场实际 [4] 数字化与智慧农业 - 2025年上半年全国农产品直播电商交易规模突破3.1万亿元,同比增长28% [5] - 直播助农、电商销售等新业态为农民开辟更广阔市场空间 [5] 农业社会化服务(黑龙江案例) - 五大连池市农业生产托管面积201万亩,主要作物单产增长10%以上 [12] - 农村产权交易成交4.5亿元、农资商城销售额1.2亿元、农机调度平台服务面积100余万亩 [12] - 黑河市2470家合作社提供托管服务500万亩以上,带动规模经营面积突破1200万亩,生产成本降低5%、单产增加6% [13] 全链条服务体系(山东案例) - 临沭县金丰公社覆盖70余村、托管2万多亩地,实现种植成本降10%、收益增超20% [14] - 山东省供销社系统年均农业社会化服务规模稳定在8000万亩次以上 [16] - 山东省三级已设立25只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累计发放贷款180亿元,其中2025年发放21.82亿元 [17] 地方实践与成效(四川案例) - 旺苍县助农直播活动3天完成1000余单交易,覆盖农户实现亩均增收2000元左右 [7] - 邛崃市建立溢价收购机制,农产品承诺收购价在当日市场价基础上每斤上涨0.2元,其中0.1元直接补贴种植户 [8] - 德阳什邡市电子商务行业从业人数超4000人,全市电子商务经营主体达430余家 [10]
稳健机制筑牢粮安根基
经济日报· 2025-11-06 08:08
粮食生产与安全 - 2024年中国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 [1] - 农民是粮食生产的主体,其积极性关系国家粮食安全大局 [1] - 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在“十四五”期间显著提升 [6] 价格形成机制 - 2025年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为每50公斤119元,同比提高1分,实现连续5年上涨 [2] - 科学、公正、可预期的价格体系能够将农民辛勤付出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收入 [2] - 价格形成机制的持续优化是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根本之策 [2] 市场流通体系 - 2025年全国首趟粮食多式联运“一单制”班列成功开行,运输时间由18天压缩至13天 [3] - 高效畅通的流通体系让粮食出村进城更为便捷,形成“生产提质—流通增效—收益增长”的良性循环 [3] - 健全粮食流通体系是提升农民种粮收益的重要保障 [3] 供求调节机制 - 在供给侧形成“余粮收储、缺粮投放”的调节模式,精准平抑产销波动 [4] - 在需求侧推进“按需生产、定向供应”,使农民种植决策更贴近市场实际 [4] - 稳定的供求关系有效降低了市场波动带来的收益风险 [4] 数字化与智慧农业 - 2025年上半年全国农产品直播电商交易规模突破3.1万亿元,同比增长28% [5] - 数字化让农民可实时获取市场信息,精准对接消费需求,拓展销售渠道 [5] - 数字化与市场机制的深度融合正在构建高效、开放、可持续的现代农业生态系统 [5]
国网江苏电力:以市场机制引领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
中国能源网· 2025-11-04 09:47
公司业绩与市场表现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今年以来省间购绿电量同比翻倍,成交绿电180亿千瓦时位居华东第一,绿证交易200万张属国网前列 [1] - 江苏绿电环境溢价达到每度1至2分,显著高于全国水平,为新能源装机突破1亿千瓦提供了核心动力 [1] - 市场机制已成为保障电力供应和推动能源转型的核心动力,省间市场购电占比达26.6%,中长期市场用户超14万家,为企业降本236亿元 [1] 电力市场体系建设进展 - 江苏作为全国第二批电力现货市场试点,全力推进多层次电力市场体系建设,电力现货市场历经七次结算试运行,实现良好开局 [1][2] -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步伐加快,规则完善与系统互通验证了市场协同的可行性 [1][2] - 未来需进一步理清各类市场功能定位,通过一体化设计提升资源配置效率,让市场红利惠及终端用户 [2] 未来市场机制发展方向 - 构建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市场体系需破解容量市场难题,专家建议通过容量补偿机制引导调节资源投资 [2] - 推动储能在“容量 + 能量 + 辅助服务”三市场回收成本,并建立电能、安全、绿色三维价值体系,将外部成本内部化 [2] - 探索分布式微市场与省级市场协同发展,江苏有望通过深化改革引领全国电力市场建设 [2]
中国药促会宋瑞霖:如果手机价格被管控 就不会有今天的华为
经济观察报· 2025-10-27 19:25
文章核心观点 - 医药产业腾飞的关键在于完善市场机制,当前市场支持度不足导致创新药在商业化阶段举步维艰 [2][4] - 通过改革创新药医保准入评价机制和大力发展商业医疗保险,使创新药价格回归合理位置,从而将医药产业培育成经济支柱产业 [5][6][7] 国际案例与市场机制分析 - 美国通过设置价格基准和关税威胁,成功吸引礼来、辉瑞等巨头将数百亿美元投资撤回美国,头部跨国药企60%的利润来自美国 [2] - 欧洲因搞社会福利主义持续降低药价,导致医药产业"去中心化",欧洲制药巨头全球新药纷纷选择在美国首发 [2] - 英国退出欧盟后因市场吸引力不足,面临大型药企取消投资的问题 [2] 中国创新药产业现状 - 中国创新药产业发展与市场潜能不匹配,人均创新药支出严重偏低,日本人均GDP是中国的3.9倍,但人均创新药支出是中国的24.4倍 [3] - 中外创新药价格逻辑存在区别:美国创新药上市后有长达十几年的价格稳定平台期,而中国创新药医保谈判一开始就是降价谈判 [3] - 中国在发明和转化阶段表现出色,但由于市场支持度不够,在商业化阶段举步维艰,只能充当"项目的提供者" [4] 改革创新药医保准入机制建议 - 建议改革创新药医保准入和评价机制,认为现行依赖GCP临床试验数据进行的药物经济学评估"可能还缺少一些科学性" [5] - 具体方案为创新药可先进医保暂按目录内同适应证药物价格报销,两年后根据真实世界数据评估确定最终医保支付价格 [6] - 根据评估结果对优效的提高价格,非劣效的等同价格,劣效的则不予报销 [6] 发展商业医疗保险建议 - 建议大力发展商业医疗保险,并强调商保必须遵循"大数法则",不能搞成各地分散的小人口量保险 [6] - 测算中国3.5亿中产如每人每月花800元买商保,一年可募集资金3.4万亿元,已超过现有医保募集资金 [7] - 将商保比作私家车与公共交通关系,认为一部分人用商保报销可将更多基本医疗保障留给更有需要的人,医保应对贫困人口等低收入者给予更高比例支付 [7] 产业发展前景 - 如果中国创新药支付能达到日本水平,医药产业将能成为真正的经济支柱产业 [7] - 让创新药价格回到合理位置,企业才能缴纳更多利税,财政才能更好地支持民生 [7]
“一元剧场”走红的启示
经济日报· 2025-09-11 06:10
公共文化服务模式 - 在山东菏泽、湖南岳阳、陕西渭南、甘肃张掖等地推出“一元剧场”模式,游客花费1元即可观赏文艺演出 [1] - 该模式属于公共文化服务范畴,象征性收取1元费用旨在引导群众形成“文化产品有价值”的认知 [1] - 此模式有助于更好培育基层演出市场,并撬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1] 行业发展启示 - 文化惠民项目显示政府采取总揽但不包揽的策略,引入市场机制以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1] - 通过市场机制运作,让更多群众能够享受高质量的文化服务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