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情感计算
icon
搜索文档
我们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看到了7大趋势|混沌深度观察
混沌学园· 2025-08-20 20:05
文章核心观点 - 人工智能已从技术展示转向商业化落地 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基建 [1] - 人机共生新时代加速到来 AI正从工具转变为协同伙伴 [2][17][18] - 中国AI应用未来三到五年将领跑全球 原生创新企业迎来爆发期 [47][48][50] 人形机器人和具身智能 - 人形机器人从静态展示转向实际应用 去年18家企业中能自主行走的寥寥无几 今年已能执行打螺丝、打麻将等精密操作 [5][6][7] - 麻将机器人实现多模态识别、规则理解与肢体控制深度协同 展示视觉识别与规则引擎突破 [9][11] - 具身智能开启万亿级市场 预测将出现机器人操作系统和应用商店 类似手机时代的安卓生态 [11] AI智能体应用 - AI智能体从概念层面发展为自主执行任务的数字同事 核心能力从回答问题升级为解决问题 [13][14] - 通用智能体如manus具备跨场景适应能力 可同时处理邮件分类、日程管理、会议纪要等多项任务 [16] - 人机协作关系重塑 提出"AI领导力"概念 管理者需同时领导碳基员工与硅基智能体 [17][18] 终端设备与场景应用 - 智能眼镜成为新风口 阿里、小米、华为等企业纷纷进入 实现数字世界无缝连接 [19][21] - AI耳机专注会议场景 提供记录、速记、翻译功能 语音交互不分散注意力且能长期伴随用户 [24] - 游戏领域实现AI实时生成场景交互 工业领域用大模型结合传统AI技术解决视觉识别个性化落地问题 [26] 基础模型技术进展 - 中国企业引领开源潮流 阿里通义、DeepSeek等开源模型推动基础能力建设 [30] - 多模态成为商业化大模型标准配置 AI能同时处理语言、动作和场景理解 [30] - 垂直化发展趋势明显 行业大模型集中爆发 "算法即行业Know-How"成为新理念 [30][31] 多模态交互与人机协作 - AI协作方式趋近人类 从被动接收指令转向主动参与创造关键工作要素 [32] - 情感计算成为新蓝海 1-7月132个路演项目中15%涉及情感计算领域 [35] - 产品设计注重情感价值 具身机器人设计转向温暖风格(如"大白"形象) [37][38] 算力成本趋势 - 算力瓶颈取得突破 通过新技术解决功耗、内存墙和通信墙问题 [40] - 国产算力崛起 华为昇腾等国产芯片研发趋于成熟顺畅 [42] - 算力成本持续降低 产能溢出使AI技术渗透至更多服务领域和产品领域 [43] 行业应用前景 - AI应用覆盖制造业、金融业、能源业、交通业、医疗、教育、气象等众多领域 [45] - 中国工程师展现强大工程化能力 能在原型确定后快速解决成本控制和系统稳定性问题 [47] - 创业者通过"开辟式创新"用AI解决社会问题 在创造社会价值的同时实现商业价值 [47]
从技术秀到真突破:解码WAIC 2025的核心价值
36氪· 2025-08-01 11:49
技术突破 - 机器人从"机械响应"进化到"主动演绎",能同步分析语音停顿、面部肌肉变化、手势幅度并生成复合情绪如"强颜欢笑" [7] - 傅利叶GR-3人形机器人采用柔肤软包覆材质,内置多模态感知系统和Affective Computing模型,可实时回应人类情感需求 [4] - 百度NOVA数字人技术实现10分钟克隆个体、打破内容创作边界、智能体军团协同作战三大颠覆性变革 [6] 行业应用 AI+娱乐 - 魔珐科技展示生成式AI驱动的3D数字人,可实时调整表情动作,降低视频制作成本,拥有数千款多风格角色及影视级3D场景 [11][13] - 技术应用于政法领域智能化服务窗口和沉浸式法治教育 [13] AI+教育 - 学而思"九章大模型"具备智能学习系统和拆题讲思路功能,能检测学生走神并切换生动讲解方式 [14] - AI教育平台从"教学工具"升级为拟人化"学习伙伴",增强学习过程的人性关怀 [14] AI+医疗 - 阿里达摩院推出"平扫CT+AI"系统实现多病种筛查,蓝想数科用数字孪生提升急危重症诊疗水平,蚂蚁集团整合3600家医院资源提供全流程服务 [16] - 30余项创新成果展示包括药物研发周期优化方案和医学影像AI分析云平台 [16] 市场趋势 - 情感计算和拟人化交互市场年均增速35%,预计2026年规模超500亿美元,医疗/教育/客服领域增长最显著 [17] - AI技术正推动医疗健康服务向精准化、个性化、智能化升级 [16] 社会价值 - 《AI赋能可持续发展倡议》明确AI需助力绿色转型、医疗普惠、教育公平,中国气象局"妈祖"AI预警系统已在吉布提/蒙古国落地 [19] - 华为AI光视联动平台在南非预防铁路安全事故,体现技术对公共安全的赋能 [19]
机器情感与AI陪伴的人文审度⑥|邱德钧、李玮农:超越记忆——情感计算中遗忘的必要性和实现
新浪财经· 2025-07-17 10:25
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 - 2024年被称为"人形机器人元年",预测机器人大规模进入家居生活场景,人机情感交流将成为智能社会常态 [1] - 机器情感与AI陪伴概念引发跨学科研究热潮,涉及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文学和人工智能等领域 [1] - 行业关注焦点包括人机交互影响、文化/性别视角分析、社会冲击评估及技术伦理应对方案 [1] 机器情感技术研究 - 建构主义理论提出机器情感发展的有限主义进路,从情感智能、人机互动三方面剖析建构性 [2] - 基于"以生命为核心"的意识理论,通过模拟生物体内稳态调节机制赋予机器情感能力,为通用AI提供新思路 [2] - AI复活技术催生新型人机情感交互形式,但存在情感依赖、异化等伦理风险,需制度规约与技术设计协同治理 [2] 情感计算技术进展 - 情感计算领域自1997年提出以来,致力于使计算机识别、理解、表达和调节人类情感 [4] - 当前技术面临数据集质量不足、情感表达机械化、动态重构困难等挑战,线性进步假设脱离实际 [6] - 主流研究聚焦情感状态实时分类,普遍忽视情感信息的长期记忆管理和遗忘机制建模 [7] 遗忘机制技术创新 - 提出类人遗忘神经计算模型(PHFNM),整合自然衰退与主动遗忘机制,包含三层架构设计 [19][22] - 模型通过低维情感索引层模拟意识体验淡化特性,避免高维数据存储的计算过载 [23] - 引入情感稳固因子矩阵,量化记忆重要性差异,比单一衰减模型更符合心理学观察 [26][31] - 主动遗忘层基于伦理信号和全局情绪强度实现记忆动态调节,支持高级情感适应性行为 [25][31] 技术局限性 - 模型情感表示简化,低维向量难以捕捉复杂情感细微差别,未区分记忆类型内部结构 [32] - 离散时间步更新与线性假设简化了现实情感过程的连续性和非线性交互特性 [32][34] - 参数固定缺乏元学习机制,无法根据经验调整遗忘策略或对情绪信号的敏感度 [33]
机器情感与AI陪伴的人文审度①|刘永谋、白英慧:建构主义视域下的机器情感
新浪财经· 2025-07-17 10:21
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 - 2024年被称为"人形机器人元年",机器人大规模进入家居生活场景将推动人机情感交互成为常态 [1] - 行业正探索通过模拟生物体内稳态调节机制赋予机器人情感能力,为通用人工智能发展提供新思路 [2] - 日本软银Pepper机器人已实现通过面部与语音识别判断用户情绪并做出亲切回应,应用于商场迎宾、养老陪护等领域 [5] 核心技术路径 - 情感计算是机器情感实现的主流技术,通过多模态数据采集、算法建模实现情感识别与响应 [7] - 技术包含三个层面:语言层面(自然语言处理)、身体层面(生理信号感知)及二者协调层面 [7] - 日本Lovot机器人通过加热外壳模拟体温、调整电机振动频率模拟抚摸行为,提升交互真实感 [7] 商业化应用现状 - 营利导向产品如虚拟恋爱AI侧重打造"暖男""知心姐姐"人设,通过订阅制解锁深度模式实现变现 [9] - 医疗领域应用如Woebot聊天机器人基于临床心理对话语料训练,可精准识别抑郁/焦虑情绪并提供CBT疗法引导 [11] - 政务场景产品聚焦愤怒/不满等风险情绪识别,采用模板化语言快速响应以提升群众满意度 [11] 产品功能边界 - 当前技术仅能实现情感识别与表达,无法复制情感体验与控制能力 [12] - 情感AI需明确区分功能性共情(如电子客服标准化回应)与深度情感模拟(如养老陪伴)的应用场景 [19][21] - 行业建议建立情感能力分级认证制度,禁止具备高级情感能力的产品流入市场 [19] 行业规范建议 - 企业需在产品界面标注"情感模拟程序"等声明,保障用户知情权 [20] - 媒体宣传应使用"拟情表达"等术语,避免"机器有情"等误导性表述 [20] - 监管部门需审查宣传中的拟人化过度问题,建立违规企业信用记录与处罚制度 [20]
最新研究:AI情商测试完胜人类,准确率高出25%
36氪· 2025-05-29 16:23
人类情绪测试 - 伯尔尼大学与日内瓦大学研究评估六种最先进语言模型的情商能力 包括ChatGPT-4 Claude 3 5 Haiku等[2] - 测试采用五项心理学和工作场所评估标准 包含复杂现实场景如职场创意纠纷处理[2] - 标准答案"向上级反映"体现健康情绪管理方式 测试聚焦情绪理解与调节能力[2] AI情商表现 - 五项测试中AI平均准确率达81% 显著超越人类参与者56%的平均水平[3] - AI不仅理解情感 更掌握高情商行为核心要义 答案展现对情感复杂性的深刻理解[3][6] - ChatGPT-3 5曾在"情绪意识水平量表"测试中优于人类平均水平[6] 情商重要性 - 高情商者能建立更融洽人际关系 取得更优异工作表现 保持更健康精神状态[3] - 职场中情绪管理能力直接影响专业形象 管理不当易引发冲突或抑郁倾向[3] - 情感计算成为AI发展重点方向 应用于聊天机器人 数字助理及医疗辅助工具[3] 技术演进 - 自20世纪90年代情感机器概念提出后 AI情绪识别技术已取得长足进步[4] - 现代AI能精准分析语音语调 面部表情和用词选择 准确度常超越人类[4] - 相关技术已在医疗 教育和心理健康领域实现实际应用[4] 测试创新 - 研究团队验证AI能否突破情绪侦测 实现真正情感理解 测试包含情绪因果推理和调节能力[5][6] - ChatGPT-4成功生成全新情商测试题 在清晰度 可信度方面媲美心理学家开发的版本[7] - AI生成题项在表述清晰性 情境真实性和情感层次感方面获参与者高度评价[7] 应用前景 - 发现为开发情感辅导类AI工具铺平道路 可提供个性化情绪应对方案[8] - 推动高情商虚拟导师 治疗师研发 能根据情绪信号动态调整互动策略[8] - 技术虽无法替代人类共情 但预示通用人工智能在情感领域的潜力[8] 行业影响 - 情感智能使未来工具不仅能理解言语 更能读懂情绪 模糊人机界限[9] - 大语言模型或成为人类情感探索领域的可信伙伴 需审慎开发和负责任应用[9] - 研究显示机器智能与人类情感理解能力正逐渐趋同[9]
图灵TTS技术DeepVoice重大升级,开启DeepSeek情感交互新纪元
图灵机器人· 2025-03-04 20:44
DeepVoice技术核心特点 - 采用先进情感计算模型结合强化学习和深度思考推理能力 构建情感识别和表达系统 显著提升人机交互自然度 [1] - 情感表现力突出 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精准提取文本情感特征 支持喜悦、悲伤、愤怒等多种情感细腻传达 [3] - 个性化声音复刻技术突破 错误传播率降低72% 韵律自然度提升58%(MOS评分从4.3升至4.7) [4] - 多角色声音合成能力强大 可区分性别、年龄及性格特征 适用于童话故事等复杂对话场景 [5] - 合成速度显著提升 非自回归框架使生成速度加快42倍(单句推理时间从3.2秒缩短至0.2秒) FAD指标稳定在0.18保障音频质量 [5] - 服务成本优势明显 算法优化降低计算资源消耗 无需高硬件投入即可获得高质量合成效果 [7] 商业化应用场景 - AI毛绒玩具 结合热门IP角色生成特色声音 增强趣味性与互动性 [9] - AI绘本阅读 模拟父母声音并动态调整情感语调 提升儿童阅读兴趣 [9] - AI老师讲题 支持名人声音模仿(如爱因斯坦) 使知识讲解更生动 [9] - AI虚拟伴侣 提供性别化声音与情绪化交互 实现情感陪伴功能 [9] 公司技术背景 - 母公司图灵机器人成立于2014年 为国内首批AI对话机器人开放平台 拥有近500项发明专利 [13] - AI对话系统累计使用超1000亿次 积累海量用户场景语料数据 [13] - 自研Turing OS系统已商业化应用于多模态AI交互智能硬件领域 [13] 行业影响与展望 - 技术实现有声情感交互 推动人机交互向智能化、人性化方向迈进 [12] - 技术持续优化将扩大在AI领域应用价值 创造商业发展新动能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