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慢病防治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科协年会举办重大慢病精准防治、脑机接口智慧康复专题论坛
中国新闻网· 2025-07-19 08:40
临床重大慢病精准防治前沿进展 - 论坛聚焦重大慢病诊疗新进展 围绕呼吸 心脑血管 消化 血液 内分泌 泌尿等领域重大疾病的机理机制 创新药物筛选 诊治方案优化 慢病健康管理等热点问题深入研讨 [1] - 倡导系统生物医学全方位 立体化 多视角研究生命全过程和疾病全过程 在疾病个性机制基础上探索重大疾病发生发展的共性机制 [1] - 重点关注慢型呼吸病从精准医疗到智能化管理 探索转变大医院的医疗模式为以社区基层医院为主的防控模式 实现院内诊疗 院外管理 全生命周期的闭环 [1] - 详细介绍氟和人体健康的关系 展示地方型氟中毒防治的最新研究成果 分享肠道菌源酶和代谢的系列研究 讲解肠道微生物在代谢疾病中的核心作用 [2] - 围绕下丘脑的细胞发生 组织发生 疾病发生研究下丘脑发育的时空调控 分享研究驱动肿瘤发生和进展的原因和调控机制等最新成果 介绍RNA功能基因组学新技术及应用 [2] 脑机接口与智慧康复 - 论坛核心议题为脑机接口技术在康复领域的前沿应用 探讨脑机交互 人工智能与智慧康复深度融合的发展路径 [2] - 8位专家围绕神经科学 生物医学工程 康复医学和人工智能等领域 就脑机接口技术伦理边界 临床转化难点 神经调控机制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2] - 聚焦脑-机双向交互 精准康复评估 自适应算法等关键技术瓶颈 探索跨学科协同创新的实现路径 [2] - 报告议题包括脑卒中后脑机交互训练和功能预测 功能磁共振对异常脑活动的定位并引导精准定位TMS治疗 康复医学学科内涵与临床康复一体化等 [3] - 专题讨论围绕孤独症 肌少症精准神经调控以及经颅磁刺激精准导航等问题 形成多学科融合 协同推进儿童神经发育障碍干预的新思路 [3] - 论坛成果将推动脑机接口 智能辅具和数字疗法的深度融合 为构建个性化 精准化的智慧康复体系注入新动能 [3]
十大新兴技术聚焦健康,技术融合重塑行业格局
第一财经· 2025-06-24 22:48
新兴技术聚焦医疗健康领域 - 2025年十大新兴技术中有四项直接与医疗健康相关,包括纳米酶、工程化活体疗法、GLP-1类药物和自主生化传感技术 [2] - 这些技术旨在解决慢病防治需求,尤其是老龄化背景下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 [3] - 全球慢病市场规模庞大,药企和投资机构正积极布局慢性病领域 [3] 纳米酶技术发展前景 - 纳米酶在癌症治疗中可靶向递送药物,减少副作用,同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可能减缓疾病发展 [4] - 2024年全球纳米酶市场价值51.3亿美元,预计2034年将达到579.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27.4% [4] - 该技术还探索心血管疾病、传染病和伤口愈合等领域的应用 [4] GLP-1类药物市场潜力 - GLP-1类药物从糖尿病治疗拓展至肥胖和神经退行性疾病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 [4] - 全球认知症患者超过5500万人,预计2031年GLP-1药物市场规模将达557亿美元 [5] - 需要进一步推动研发和监管科学进展以扩大患者受益范围 [5] 自主生化传感技术应用 - 穿戴式血糖传感器是自主生化传感技术最成功的案例,推动患者从被动医疗转向主动健康管理 [5] - 该技术可促进基层慢病防控,使检测能力延伸至家庭和偏远社区 [5] - 中国企业在该领域的技术突破为出海提供机遇,但需应对各国监管差异 [6] 工程化活体疗法进展 - 工程化活体疗法通过有益细菌在体内完成治疗,涉及多种慢病防治 [5] - 与可穿戴技术融合可建立反馈回路,实现活体药物的实时监测 [7] - 需要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和医疗技术的交叉支持以扩大应用规模 [7] 技术融合趋势 - 医疗领域的技术融合包括合成生物学与医学结合,以及材料科学、纳米技术等多学科交叉 [7] - 技术融合代表从独立创新到系统化解决方案的转变,重塑未来发展前景 [8] - 合成生物学在医疗领域应用最快,2023年市场规模64亿美元,预计2028年达133亿美元 [9] 行业资本动态 - 2025年全球制药行业并购总价值预计达500-700亿美元,最佳情况下可能增至900亿美元 [8] - 制药企业正积极寻求创新并更新产品组合,资本加持将加速技术融合 [8]
数智驱动 国家重大慢病防治适宜技术推广示范项目全面启动
中国新闻网· 2025-05-13 23:37
项目背景与启动 - "四大慢病重大专项"是我国面向2030年部署的国家科技重大项目,旨在系统性解决重大慢病防治适宜技术推广的关键问题 [1] - 项目由天津中医药大学牵头,汇聚了四川大学、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等国内高水平大学、医疗机构、科研单位和AI医疗企业 [1] - 项目线下启动会暨首届学术研讨会在天津举行,标志着项目正式启动 [1] 项目目标与特色 - 项目围绕四个具体目标:构建慢病防治技术推广机制模式和路径、建立数智平台和支撑体系、形成四大慢病综合防治方案并推广、构筑数智化全链条新范式 [2] - 项目以央地协同、医防融合、数智驱动、中西医结合为特色,平行设置6个研究子课题 [2] - 预期研究成果涵盖理论成果、平台工具、技术方案、研究报告、论文专著、专利、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 [2] 专家指导与支持 - 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希山和张伯礼受聘为项目专家指导委员会主席 [4] - 郝希山院士强调项目以全人群、全社会、全疾病周期为核心理念,打造高效率、低成本、广覆盖的防治技术推广体系 [4] - 张伯礼院士指出项目对推广中国特色的中西医结合慢病防治技术意义重大,强调城乡结合、中西结合、防治康结合 [4] 数智技术与创新模式 - "数智驱动"成为解题钥匙之一,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医疗服务的结合为慢病防治提供新机遇 [6] - 项目将搭建大数据统一平台,制定数据标准和共享机制,构建慢病综合防治技术大模型 [6] - 数字健共体是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有效抓手,天津数字健共体已实现"两升一降"成效 [7] 实施与推广计划 - 项目研究成果将在全国60个区域城市医联体、农村医联体全方位实施 [11] - 微医控股将负责利用人工智能和数智技术构建和推广数字化驱动的中西医结合慢病防治技术整合方案 [11] - 微医将为课题任务试点基地提供平台和技术支持,促进慢病防治技术的广泛推广与精准应用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