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科技

搜索文档
养老“硅谷”在“大零号湾”悄然崛起 已集聚50余家养老科技企业 创新生态覆盖从产品验证到商业落地全过程
解放日报· 2025-08-03 10:25
记者 王海燕 在闵行"大零号湾"区域,一座占地1.3平方公里的养老科技产业园正悄然崛起。这里初步集聚了50 余家养老科技企业,涵盖智能康复、适老化改造、远程医疗等领域,成为上海首个以"养老科技"命名的 专业化产业园区。 安徽三联集团深耕智慧养老领域十多年,其自主研发的全自动床椅一体化机器人已占据国内高端养 老机构市场份额的90%以上。"去年,大零号湾集团到安徽考察养老科技,说起这个产业园的规划,我 们那时就有了意向。"王舒服说,产业园在养老科技政策、产业生态等方面的布局,与三联拓展长三角 市场的战略高度契合,最终促成子公司落地。 场景开放激活创新生态 "我们不是简单提供办公场地,而是要打造一个包含场景对接、数据闭环、商业转化在内的完整创 新生态,助力企业完成从产品验证到商业落地的全过程。"柏乐说。 大学校区与产业园区"双轮驱动"的生态优势在叁联人科技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公司研发的"全自 动床椅一体化机器人"正是与高校团队合作的成果,其核心技术具有发明专利30余项,主导1项国家标准 和1项行业标准。"园区帮我们对接了上海多家三甲医院进行临床测试,还提供了专项政策和人才落户绿 色通道。"王舒服表示,这些支持使企业 ...
全国首支!养老科创产业基金来了
FOFWEEKLY· 2025-06-12 17:59
养老科创产业基金设立 - 建行集团子公司建信投资与大零号湾集团共同设立全国首支养老科创产业基金 [1] - 基金采用"长期耐心资本"理念和"政银企联动"模式 整合建行集团金融服务优势与大零号湾策源区科创生态资源 [1] - 重点投向养老硬科技研发和智慧医疗场景应用领域 构建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支持体系 [1] 基金运作特点 - 发挥国有资本引领作用 以"耐心资本"陪伴科技成长 以"温度"满足银发需求 [1] - 打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与科技创新的示范样本 [1] - 通过"投贷联动"和"政产学研用"一体化机制推动产业升级 [1] 战略发展规划 - 建行集团将持续为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和养老科技产业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持 [1] - 推动养老产业从传统照护向"智慧化 数字化 产业化"转型 [1] - 助力中国抢占全球养老科技制高点 为应对老龄化提供"中国方案" [1] 市场动态 - "2025投资机构软实力排行榜"评选启动 [3] - "2025母基金年度论坛"即将举办 聚焦中国资本力量 [3] - 上市公司当前热衷设立并购基金 [3]
全国首支!养老科创产业基金来了
FOFWEEKLY· 2025-06-12 17:58
养老科创产业基金设立 - 建行集团子公司建信投资与大零号湾集团共同设立全国首支养老科创产业基金 [1] - 基金采用"长期耐心资本"理念和"政银企联动"模式 整合建行集团金融服务优势与大零号湾策源区科创生态资源 [1] - 重点投资方向为养老硬科技研发和智慧医疗场景应用 覆盖企业初创至成熟全周期 [1] 基金运作机制 - 发挥国有资本引领作用 通过"耐心资本"陪伴科技成长 结合"温度"理念服务银发需求 [1] - 采用"投贷联动"和"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机制 推动养老产业智慧化、数字化、产业化转型 [1] 战略目标 - 助力上海"五个中心"建设 支持养老科技产业升级 [1] - 目标抢占全球养老科技制高点 为应对老龄化提供中国方案 [1] 市场动态 - 2025投资机构软实力排行榜评选启动 [3] - 2025母基金年度论坛即将举办 聚焦中国资本力量 [3]
老博会观察|从银发房车到外骨骼机器人 养老科技闪耀老博会
新华财经· 2025-06-12 17:41
展会概况 - 2025上海国际养老、辅具及康复医疗博览会于6月11日开幕,规模创历届之最,共有1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0家企业参展,展览面积达5万平方米 [1] - 展会上聚焦老年群体生活便利的"黑科技"产品引起广泛关注 [1] 银发专属房车 - 中进宏康研发的科养氧浴室多功能车定位于有旅行需求的"活力老人",定价约168万,配备升降设施、微高压氧舱、纳米洗头仪、纳米洗澡机、零重力按摩椅等多项黑科技 [2] - 该款房车在老博会展出期间已吸引多家汽车类企业及经销商询问洽谈,公司认为低龄老人出行需求未被充分满足,市场潜力大 [2] 智能代步车 - 瑞士品牌SCIFTO适途推出智能代步车,搭载4G通信系统、GPS定位、视频通话和人工SOS服务,采用汽车级技术包括BMS电池管理系统和磷酸铁锂电池 [3] - 该代步车可快速分拆折叠放入轿车后备箱,具备多模通讯、轨迹查询等功能,方便监护人员实时掌握老年使用者状态 [3] 外骨骼机器人 - 外骨骼机器人从医疗康复领域扩展至消费级市场,海尔W1外骨骼机器人上市首日售罄,具备3-7小时续航,可支撑12-15公里行走 [4][5] - 全球外骨骼机器人市场高速增长,2024年规模达18亿美元,预计2030年突破12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28% [4] - 海尔W1搭载AI运控系统,能根据使用者步伐节奏自动调节支撑力,有效预防老年人关节损伤和摔倒风险 [5]
上海市养老科技产业园开园 已引进40余家养老科技创新企业
解放日报· 2025-06-11 09:54
上海市养老科技产业园开园 - 上海市养老科技产业园在闵行区大零号湾正式开园揭牌 [1] - 市科委、市民政局、闵行区政府、腾讯科技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推进养老科技发展 [1] - 产业园将培育养老科技企业、遴选应用场景,打造国家养老科技产业高地 [1] 产业园规划与建设 - 产业园规划总面积约1.3平方公里,分为创新研发区和产业承载区两大功能区 [2] - 前期建设已引进40余家养老科技创新企业 [2] - 建设了研发测试公共服务平台、展示平台和孵化器 [2] - 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科技项目研发和成果转化 [2] 政策支持与资源优势 - 入驻企业可获得大零号湾科创政策资源 [1] - 可对接上海交通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的科研和人才资源 [1] - 有望获得《上海市推进养老科技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扶持政策 [1] 战略定位与发展方向 - 发展养老科技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之策 [1] - 上海将养老科技产业作为发展银发经济、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突破口 [1] - 依托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实施国家战略 [1] 合作签约与生态建设 - 产业园与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签约 [2] - 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合作 [2] - 与小米谷仓孵化器、上海市第一社会福利院等机构签约 [2] - 加快科技创新产品示范推广,优化科技养老产业生态 [2]
建行携手大零号湾集团设立全国首支养老科创产业基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8 18:14
基金设立背景与合作方 - 建信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与上海大零号湾投资发展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共同设立全国首支养老科创产业基金 [1] - 合作方包括中国建设银行总行、闵行区政府、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 [1] - 该基金是落实国家关于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决策的重要实践 [1] 基金战略定位与投资方向 - 基金定位为支持养老硬科技研发和智慧医疗场景应用 [2] - 锚定"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作为上海市唯一养老科技产业园的核心定位 [2] - 以"科技+养老"深度融合为主线,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养老硬科技产业集群 [2] 基金运作模式与特点 - 采用"政银企联动"模式和"长期耐心资本"理念 [3] - 构建覆盖企业初创、成长到成熟的全周期支持体系 [3] - 整合大零号湾策源区顶尖科创生态资源 [3] 基金战略意义与行业影响 - 是建设银行"1314"养老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4] - 推动养老产业从传统照护向"智慧化、数字化、产业化"转型 [4] - 助力我国抢占全球养老科技制高点,为应对老龄化社会挑战提供解决方案 [4] 上海市场背景 - 上海有2500万常住人口,其中近600万为"银龄"老人 [4] - 养老产业尚处于培育和潜力释放阶段 [4] 金融服务规划 - 建行集团将提供"投贷联动"和"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等创新机制 [4] - 建行上海市分行将深化"圈链群"经营,聚焦科技产业发展 [4] - 以技术生命周期布局市场,以股贷债保联动服务客户 [4]
1300+养老机构、3.7亿融资,老年科技界跑出一个「新物种」
36氪· 2025-05-27 19:52
核心观点 - TSOLife 通过 AI 技术深入理解老年人个性化需求,提升养老机构"人情味"而非仅关注运营效率 [1] - 核心产品 Minerva 平台通过捕捉老人人生故事、偏好等非结构化数据,构建动态数字档案,延长居住时间6周以上 [1][5][17] - 公司已完成5200万美元总融资(B轮4300万美元),资金用于AI技术升级与客户拓展 [1][31] 技术理念 - 以"生命故事驱动"替代传统功能导向,AI 捕捉300+数据点(如背景、爱好、情感记忆)[5][6] - 非结构化数据挖掘能力达传统方法6.5倍,五年专业训练使模型更精准 [6][8] - 专注老年垂直场景,开发贴合实际需求的产品 [2] 产品功能 - **数据采集**:通过15-30分钟深度访谈(APP录制)建立初始档案,智能推荐更新周期 [9][11] - **智能匹配**:好友算法促进社交(共同爱好识别),活动定制化推荐(如体育话题提醒)[11][15] - **员工赋能**:实时推送可操作提示(如聊天话题),提升互动质量 [13][15] 商业价值 - **机构端**:提升入住率、满意度,量化延长居住时间 [17][19] - **老人端**:缓解社交孤立,提供个性化体验 [17] - **商业模式**:软件订阅为主,潜在增值服务(数据分析、认知健康方案)[20] 市场进展 - 覆盖美国47州1300家机构,合作Benchmark等头部企业 [1][21] - 收购Fit Minds整合认知健康服务,强化平台能力 [29][30] - 数据网络效应形成壁垒,算法持续优化 [23] 行业启示 - 养老科技趋势从"效率驱动"转向"个性化体验",填补情感关怀空白 [32] - 中国可借鉴"科技向善"理念,挖掘非结构化数据的人文价值 [32]
硬核装备“承包”五岳!“外骨骼机器人”解锁登山功能,或引爆3亿人银发市场
华夏时报· 2025-05-08 17:13
外骨骼机器人市场应用 - 黄山、泰山、华山、庐山等多个著名景区在"五一"假期引入外骨骼机器人作为"懒人爬山神器" 受到游客热捧 设备可显著减轻登山过程中的身体负担 [2] - 外骨骼机器人融合传感、控制、信息处理和移动计算等技术 通过与人体运动系统的协同工作 实现"无痛登山" 市场认为该技术正从"验证"迈向"实际应用" [2] - 泰山景区作为全国首批推出外骨骼机器人的景区之一 在红门、中天门和南天门设立3个租赁点 100多台设备累计服务超3000人次 老年游客使用占比达62% [3] 产品技术特点 - 外骨骼机器人形似"智能登山杖" 重约1.2公斤 采用碳纤维机身与仿生学关节设计 可承受200公斤瞬时拉力 [3] - 内置AI系统通过压力传感器与惯性导航模块 在攀登陡峭地形时自动调节助力强度 续航时间达8小时 帮助佩戴者节省30%至50%的体力 [4] - 通过碳纤维、钛合金等轻质材料与人体工学设计 提升穿戴舒适性 减少用户疲劳 实现"无痛爬山" [4] 应用场景拓展 - 外骨骼设备已广泛应用于农业、养老护理和日常搬运场景 在农业领域帮助工人轻松搬运农具 在养老护理领域帮助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实现自主行走 [5] - 在银发经济中潜力显著 突破传统拐杖与轮椅的局限 不仅能辅助行走、减轻关节负担 还能帮助老年人重拾户外活动的信心与自由 [6] -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截至2024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突破3.1亿 占总人口的22% 为养老科技提供广阔舞台 [6] 市场规模预测 - 2020年中国养老机器人市场规模约38亿元 2024年增长至79亿元 预计未来5年以15%左右的复合增长率快速增长 到2030年约达183亿元 [7] - 行业预测2030年全球外骨骼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美元 其中消费级场景占比持续提升 2024年被视为消费场景应用元年 [7] - 外骨骼机器人正成为科技与医疗健康融合的先锋 未来五年可能像智能手机一样成为人类能力的自然延伸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