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矿突破

搜索文档
阜新盆地油气探矿权缘何受青睐
辽宁日报· 2025-09-29 09:08
核心交易概述 - 阜新盆地阜新区块石油天然气勘查探矿权经过1580次报价和11小时激烈竞价后,以24175万元人民币成交,溢价23840万元,升值率达7116.42% [1] - 此次竞价激烈程度创下该省探矿权出让之最,反映出市场对矿权价值的高度认可 [1] - 竞得该探矿权的公司为陕西秦化能源有限公司 [6] 地质资源禀赋与勘探历史 - 阜新盆地地处华北地块东缘的燕山褶皱带,受多期造山运动和火山活动影响,形成独特的成矿环境,是全国重要的战略矿产富集区 [2] - 本次出让的阜新区块总面积477.6平方公里,位于盆地核心区,是典型的陆相断陷盆地,具备石油、天然气、页岩气、地热等多能源协同开发条件 [2] - 该区块勘探历程近40年,从1988年中石油辽河油田首次进行“煤油联勘”开始,至1997年完成首轮勘查,后续持续开展页岩气调查 [2] - 截至目前,全市已发现矿产46种,26种探明储量,包括黄金27.6吨、铁矿1.08亿吨、天然石英砂4.1亿吨、膨润土1.14亿吨等 [3] 区位优势与开发潜力 - 阜新盆地地质构造条件优越,成油成气基础条件扎实,勘查开发潜力巨大,被专家称为名副其实的“聚宝盆” [1][2] - 阜新区位条件好,交通运输便利,可为后续勘查开发节约成本 [1] - 国家能源开发政策持续利好,有助于国内油气资源增储上产 [1] 政府效率与营商环境 - 阜新市创新工作方法,通过平行部门“并联”审查和上下部门提前沟通,将矿业权出让前期时间从平均7个月压缩至两个月以内 [5] - 2024年至今,已完成省市级矿业权审批登记70宗(次),占全市矿业权总数的70% [6] - 政府采用全程跟踪服务模式,确保企业在矿权延续、变更、要件审查等每个环节都“心中有数” [6] 经济贡献与未来规划 - 2024年已完成矿业权出让12宗,获取矿业权出让收益67111万元 [6] - 已审批登记的矿权投产后,预期产值超30亿元,并可带动矿山机械、运输等相关产业产值20亿元以上 [6] - 该探矿权的后续开发利用被视为建设阜新多能源基地、推动从“煤炭阜新”向“油气阜新”转型的新引擎 [7] - 矿业经济规划朝“规模化、绿色化、高端化”方向迈进,并制定了六大举措 [7] 未来发展举措 - 以矿权出让为突破,释放玛瑙、地热、黄金等特色资源价值,助力文体康旅融合发展和地热资源开发 [8] - 以矿产规划为底图,优化矿业空间布局,合理设置矿业权,鼓励规模化开发和整合重组 [9] - 以营商环境为抓手,提升审批效率,通过更新《办事不找关系指南》等方式让矿业权人易读易办 [10] - 以矿企安全为底线,强化准入和风险管控,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 [11] - 以严格执法为准绳,打击越界开采、无证开采等违法行为,构建全链条管控体系 [12] - 以绿色发展为目标,落实矿山生态修复主体责任,以创建绿色矿山引领矿业转型升级 [13]
我国有望诞生一世界级金矿
财联社· 2025-09-11 21:50
自然资源家底与找矿突破 - 辽宁省大东沟金矿初步评审金资源量近1500吨 有望成为继山东胶东金矿之后我国又一个世界级金矿[1][2] - "十四五"期间新发现大中型油气田和矿产地534处 油气、铜、锂等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取得重大突破[2] - 探明10个大型油田和19个大型气田 大盆地深层和海域深水成为油气增储上产主阵地[2] - 新探获多个大型铀矿床 有效提升铀资源安全保障程度[2] - 发现横跨四川、青海、西藏、新疆四个省区的"亚洲锂腰带" 长度达2800公里 并找到多个大型和超大型锂矿[2] 能源与矿产产量 - 石油稳产2亿吨 天然气产量突破2400亿立方米[2] - 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达10.5万亿元 较2020年增加2.7万亿元[2] 土地与生态资源 - 全国耕地面积达19.4亿亩 较2020年增加2800万亩[2] - 森林覆盖率达25.09% 较2020年提高约2个百分点 成为全球增绿最多最快的国家[2] - 森林蓄积量达209.88亿立方米 提前实现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2030年目标[2] - 珊瑚礁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优良率提升至60%以上[2] - 红树林面积达46.5万亩 成为世界上少数红树林面积净增加的国家之一[2] - 首批设立5个国家公园 涵盖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2]
全球增绿最多最快、找矿获重大突破 我国最新自然资源“家底”公布
搜狐财经· 2025-09-10 15:47
自然资源家底 - 全国耕地面积达19.4亿亩 较2020年增加2800万亩 [3] - 森林覆盖率提升至25.09% 较2020年提高约2个百分点 [5] - 森林蓄积量达209.88亿立方米 提前实现2030年气候变化目标 [5] - 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保持在35%以上 [3] - 红树林面积达46.5万亩 成为全球少数红树林净增国家 [5] 能源矿产突破 - 新发现大中型油气田和矿产地534处 [8] - 探明10个大型油田和19个大型气田 [9] - 石油稳产2亿吨 天然气产量突破2400亿立方米 [9] - 辽宁大东沟金矿初步评审金资源量近1500吨 [11] - 发现横跨四省区2800公里"亚洲锂腰带"及多个大型超大型锂矿 [11] 海洋经济发展 - 海洋生产总值达10.5万亿元 较2020年增加2.7万亿元 [3][14] - 海洋水产品产量连续36年全球第一 [15] - 海工装备市场份额占全球50%以上 [15] - 自主研发海洋药物占全球已上市品类28% [15] - 海洋能技术装备进入世界第一方阵 潮流能发电指标居世界前列 [15] 生态保护成果 - 首批设立5个国家公园 涵盖近30%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 [6] - 完成1096个重点区域确权登记 [6] - 珊瑚礁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优良率提升至60%以上 [5] - 成为全球增绿最多最快国家 [5]
找矿重大突破!这场发布会,信息量满满
证券时报网· 2025-09-10 15:01
能源资源勘探开发 - 油气勘探实现重大突破 探明10个大型油田和19个大型气田 [2] - 石油年产量稳定在2亿吨 天然气年产量突破2400亿立方米 [2] - 新探获多个大型铀矿床 显著提升铀资源安全保障程度 [2] - 海洋原油增量占2024年国内原油增量70%以上 成为增储上产主力 [6] 海洋经济发展 - 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元 产业门类涵盖全部15个主要海洋产业 [5] - 海工装备2024年全球市场份额超过50% [7] - 海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占全球总量三分之一 [9] - 海洋旅游产业增加值达1.6万亿元 邮轮旅游和海洋研学热度高涨 [9] 海洋科技创新 - 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正式入列 排水量42600吨 钻深11000米 综合性能全球领先 [11] - 建成全球首座10万吨级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 [11] - "海油观澜号"浮式风电和"奋斗者"号深潜器等重大装备相继投入使用 [11] - 海水淡化工程规模超每日290万吨 天津建成全国首条全国产化生产线 [8] - 自主研发海洋药物占全球已上市品类28% 厦门生产全球纯度最高氨糖药品 [8] - 海洋能技术进入世界第一方阵 舟山兆瓦级潮流能发电机组并网时间和发电量居世界前列 [8] 林草产业发展 - 2024年全国林草产业总产值超10万亿元 带动6000万人就业增收 [4] - 森林食物年产量突破2亿吨 成为继粮食蔬菜之后第三大重要农产品 [4] - 油茶种植面积达7500万亩 茶油年产量超过100万吨 [4] - 浙江安吉竹子产业创造192亿元产值 带动近4万竹农增收 [4] - 生态护林员队伍稳定在170多万名 实现家门口就业 [4] 不动产登记服务 - 实现抵押登记等业务跨省通办 长三角等重点区域登记服务高频事项全程网办 [3] - 交房即交证覆盖2200多个县市 化解1500多万套房屋登记历史遗留问题 [3]
总台与自然资源部合作打造系列融媒体节目,首推《自然中国》
新浪财经· 2025-06-08 10:03
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署 - 自然资源部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建设美丽中国 [1][3] - 双方将在主题宣传、媒体融合、国际传播等领域建立长期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 [4][5] - 合作内容包括打造系列融媒体节目、开展自然资源公益宣传和知识普及活动等 [5] 《自然中国》节目内容 - 《自然中国》聚焦海洋强国建设、耕地保护、找矿突破、生态保护修复成果 [5] - 节目包含《向海而行》《探秘哀牢山》《地矿宝藏》等多个系列 [5] - 《向海而行》作为首部节目,聚焦中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每期30分钟,将于6月8日起在CCTV-1播出 [6] 技术创新与拍摄模式 - 首次采用"5G+8K+机器狗"新技术,开创智能拍摄新模式 [5] - 实现科考与影像采集同步推进,捕捉大量珍贵画面 [5] - 标志着总台在超高清制播与智能拍摄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5] 节目特色与亮点 - 《地矿宝藏》首次聚焦中国丰富矿产资源,记录从勘探到开发利用的全过程 [5] - 展示地矿领域的重大突破与科研成果 [5] - 节目将向海内外展示我国在自然资源管理与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成就与经验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