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抗体药物偶联物(ADC)
icon
搜索文档
越秀服务(06626) - 2025 H1 - 电话会议演示
2025-08-21 09:30
业绩总结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为132.73亿人民币,同比下降18.5%[35]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毛利润为87.10亿人民币,同比下降25.3%[35] - 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5.48亿人民币,同比下降15.6%[35] - 2025年上半年基础每股收益为22.29分人民币,同比下降12.6%[35] - 2025年上半年完成的成品药收入为102.48亿人民币,同比下降24.4%[36] - 2025年上半年抗肿瘤药物收入为10.51亿人民币,同比下降60.8%[37] - 2025年上半年完成的许可收入为10.75亿人民币[37] 研发与产品进展 - 2025年上半年完成新药批准数量为28项,北美地区获得9项IND批准[12] - SYS6010在针对EGFR突变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单药治疗中,获得3项FDA快速通道资格认证[62] - JMT101+SG001+伊立替康组合在晚期结直肠癌的随机对照II期试验中,疾病控制率(DCR)为50.0%[58] - JMT101+SG001+伊立替康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5.7个月,而Regorafenib组为2.9个月,差异显著[58] - 公司目前有3个商业化产品,2个已提交BLA,8个处于关键试验阶段,超过15个在临床前阶段[104] - 主要候选药物包括Omalizumab(针对IgE)、Ulsinumab(针对IL-12/IL-23)和Secukinumab(针对IL-17A)等[104] - JMT103(针对RANKL)已在GCTB上市,正在进行骨转移的III期临床试验[105] - Irinotecan脂质体注射剂已获得FDA批准用于二线胰腺癌[107] - SYHX1901在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的II期试验中,所有剂量组均显示出治疗效果[74] - SYH2067预计将在2029年进入III期临床试验,针对中重度哮喘[78] - 预计2025年下半年TG103(Fc-GLP1)将获得上市许可,主要用于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87] 市场与扩展 - 公司在110多个国家或地区出口产品,海外市场中心已在美国、德国和巴西建立[9] - 预计2025年将与全球合作伙伴进行战略合作,涉及多个药物的开发和商业化[116] - 公司计划在2025年推出超过20种仿制药,预计在2025-2026年间获得批准[109] 财务与环境责任 - 2024年公司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投资超过1亿人民币,致力于升级环境保护措施[118] - 公司在2023年提前实现了2025年环境保护目标,温室气体排放减少53%[117] - 公司在ESG评级中连续四年获得A评级,显示出其在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的领导地位[118] - 每单位收入的危险废物排放量为72.0%[121] - 每单位收入的水消耗量为32.8%[121] - 完成了“五个零和一个低”的目标:零死亡、重伤、轻伤、职业病和中毒事件,轻伤发生率低[121] 销售与市场份额 - 抗感染药物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0.9%[135] - 维生素C产品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1.6%[135] - 功能食品及其他业务的收入同比增长8.0%[135] - 总体市场份额超过60%的咖啡因产品[135]
荣昌生物与参天中国达成超12亿元合作 公司连续亏损压力待解
新京报· 2025-08-20 23:44
合作概况 - 公司与日本参天制药子公司签署授权许可协议,将自主研发的RC28-E注射液在大中华区及东南亚多国的独家开发、生产和商业化权利授予参天中国,保留其他区域全球权益 [2] - 合作将带来合计超12亿元收益,包括2.5亿元首付款、最高5.2亿元开发里程碑付款、最高5.25亿元销售里程碑付款及梯度销售分成 [3] - RC28-E是靶向VEGF/FGF的双靶标融合蛋白药物,用于治疗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其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Ⅱ期临床试验结果在2025年ARVO年会上展示效果显著 [3] 财务表现 - 公司2021年实现营收14.26亿元、净利润2.76亿元,为上市后唯一盈利年份 [4] - 2022-2024年累计亏损39.5亿元,2025年一季度营收5.26亿元(同比增59.17%),净亏损2.54亿元(同比收窄) [5] - 销售费用持续攀升,2022-2024年合计21.65亿元,管理费用合计8.87亿元 [6] 产品管线 - 核心商业化产品包括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泰它西普和治疗胃癌/尿路上皮癌的维迪西妥单抗 [4] - 在研项目6项,覆盖自身免疫疾病、实体瘤及眼科疾病等领域,RC28-E已启动治疗wAMD和DME的Ⅲ期临床试验 [5] 市场前景 - RC28-E作为双靶点药物在治疗DME中显示出改善视力和缓解黄斑水肿的显著疗效 [3] - 眼科抗新生血管药物市场竞争激烈,RC28-E需突破商业化阶段的挑战 [6]
科伦药业(002422) - 2025 H1 - 业绩电话会
2025-08-18 10:3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9.5亿元人民币 其中商业化药品贡献超3亿元 [52] - 毛利率为6.6亿元人民币 与去年同期持平 [54] - 净亏损1.45亿元人民币 经调整后亏损6900万元人民币 [54] - 研发费用7400万元人民币 与去年基本持平 [56] - 销售费用1.9亿元人民币 主要用于商业化推广 [56] - 公司现金及金融资产达45亿元人民币 负债低于10亿元人民币 [58]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商业化团队已覆盖中国30个省份 300个城市 1000家医院和1万名医生 [32] - 已与400家专业药房建立合作 其中部分为双通道药房 [34] - 三大商业化产品中 肺癌药物是最大收入贡献者 [64] - 产品A140已委托给母公司团队推广 正在申请进入医保目录 [81] - 产品A167已覆盖25个省份 正在等待医保谈判结果 [36]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已完成H股2.5亿美元融资 并被纳入MSCI全球标准指数等主要指数 [29] - 与默沙东合作开展14项全球临床试验 包括单药和联合疗法 [20] - SKB378项目已进入全球II期临床试验 [20] - 产品A166获批参与跨省分段生产试点项目 [26]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坚持差异化管线开发策略 聚焦重大医疗需求领域 [29] - 持续优化ADC的载荷和连接子策略 探索非肿瘤领域应用 [30] - 加强端到端药物开发和商业化能力 形成研发-商业化-生产闭环 [30] - 扩大全球布局 强化战略合作以最大化管线价值 [30] - 采用差异化偶联策略 包括SKB315等项目 [17] - 开发双特异性ADC SKB571等创新项目 [18]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政府出台创新药支持政策 但具体实施细则尚不明确 [100] - 期待医保政策更明确的解释和指引 以更好规划商业化策略 [101] - 行业趋势显示ADC与双特异性抗体联合疗法将成为未来5-6年重要方向 [86] - 公司已针对IP纠纷提起诉讼 预计不会影响正常运营 [103]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员工总数1870人 其中研发和商业化团队占比较大 [14] - 商业化团队已扩充至近400人 为产品上市做准备 [14] - 目前有30多个在研项目 其中10多个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12] - 已有3个产品获批5个适应症 4个产品处于NDA阶段 [13] 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商业化相关问题 - 肺癌药物是最大收入来源 商业化初期销售费用较高 预计进入医保后费用率将下降 [64] - 计划根据不同医院级别采取差异化销售策略 高等级医院按适应症划分团队 [66] - 下半年销售收入预计将高于上半年 但需要时间培育ADC药物市场 [68] - 维持全年10亿元人民币销售目标 [69] 研发相关问题 - 研发重点包括双特异性ADC、新型载荷和拓展非肿瘤领域 [71] - 双特异性ADC SKB571安全性优于传统药物 适合联合治疗 [76] - 双载荷ADC预计明年一季度提交审批 [79] - 早期管线将重点开发小分子和双特异性项目 [50] 临床相关问题 - 一线TNBC和三线NSCLC研究数据将在ESMO公布 [45] - 二线HR+/HER2-乳腺癌III期研究已完成患者入组 [44] - 一线野生型NSCLC研究预计明年完成NDA [89] - SKB571将重点开发肺癌适应症 安全性优于强生同类产品 [125] 生产和产能问题 - 目前产能可满足销售需求 正在验证备用生产基地 [96] - 产品A140进入医保后预计销量将大幅增长 [96] 政策和法律问题 - 正在积极准备创新药医保准入 但政策执行存在不确定性 [99] - IP纠纷已进入司法程序 不影响公司运营 [103]
科伦药业(002422) - 2025 H1 - 电话会议演示
2025-08-18 09:30
业绩总结 - 2023年上半年收入为1,046,226千元人民币[92] - 2024年上半年收入增长至1,382,791千元人民币[92] - 2025年上半年收入下降至950,445千元人民币[92] - 2023年上半年毛利为675,660千元人民币[92] - 2024年上半年毛利增加至1,076,690千元人民币[92] - 2025年上半年毛利减少至659,988千元人民币[92] - 2023年上半年经调整的当期亏损为31,130千元人民币[92] - 2024年上半年经调整的盈利为310,226千元人民币[92] - 2025年上半年经调整的亏损为145,175千元人民币[92] 用户数据 - 公司全职雇员总数为1,870人,其中约900名为研发人员[18] - 公司已覆盖30个省级和300多个城市,目标医院数超过2000家[54] - 2025年上半年对约4500名药剂师进行了培训,显著提升了终端服务的专业水平[57] - sac-TMT(佳泰莱®)已参与省级及地市级惠民保计划,覆盖超过7个省份和20多个城市[61]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在研药物超过30款,其中4款处于临床阶段[18] - 公司已上市产品超过10款,且有2款产品已提交新药申请(NDA)[18] - Sac-TMT (SKB264/MK-2870)已启动14项全球3期临床试验,针对多种癌症进行研究[25] - 全球首款获得批准上市的治疗肺癌的TROP2 ADC药物为公司开发的产品[20] - 2025年,Trastuzumab Botidotin (A166)将在中国市场推出[48] - 2025年,A400将提交NDA[49] 市场扩张和并购 - 公司与默沙东在多个ADC资产上进行合作,包括SKB410/MK-3120、SKB571/MK-2750和SKB535/MK-6204[27] - 公司在中国市场是首家与前十大生物制药跨国公司建立ADC合作的企业[15] - 2025年完成H股配售,金额约为2.5亿美元[41] 负面信息 - 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373,194)千人民币[96] - 2023年上半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1,031,629)千人民币[96] - 2024年和2025年分别为179,730千人民币和367,803千人民币[96] 其他新策略和有价值的信息 - 公司在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开发方面积累了超过十年的经验[14] - 商业化团队将继续扩展,以捕捉更多市场机会[54] - 通过各类市场推广活动,覆盖数万人次医护人员,传达产品及医学专业信息[54]
瑞康医药董秘解除留置;智翔金泰启动GR1802注射液过敏性鼻炎III期临床|医药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4 07:33
瑞康医药高管调查进展 - 公司董事、董事会秘书、副总裁李喆从留置措施变更为责令候查措施,强制程度降低 [1] - 目前公司生产经营情况正常,李喆能够正常履行高管职责 [1] - 该事件反映出上市公司高管履职风险,凸显企业完善内控与合规体系的重要性 [1] 智翔金泰GR1802注射液进展 - 公司完成与国家药监局EOP2会议沟通,正式启动GR1802注射液治疗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的III期临床试验 [2] - 国内同靶点已有两款药物获批,GR1802临床进度稍显落后 [2] - 若成功上市,GR1802将与度普利尤单抗等药物展开商业化竞争 [2] 荣昌生物泰它西普突破 - 泰它西普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III期临床研究达到主要研究终点 [3] - 该药有望成为全球首个针对该适应症的生物药,填补临床空白 [3] - 若获批将为我国数百万患者提供突破性治疗方案,巩固公司在自身免疫领域的领先地位 [3] 恒瑞医药新药研发动态 - SHR-A2102联合阿得贝利单抗治疗复发/转移性头颈鳞癌的Ib/II期临床研究获批 [4] - SHR-A2102为靶向Nectin-4的ADC药物,全球仅1款同类产品上市 [4] - 同类产品Padcev 2024年销售额达19.49亿美元,显示该靶点潜力巨大 [4] 百济神州皮下注射剂型进展 - 公司启动替雷利珠单抗皮下注射的Ⅲ期临床,用于治疗胃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 [5] - 皮下注射剂型成为PD-1/PD-L1抑制剂新竞争领域 [5] - 全球已有三款皮下注射PD-1/L1获批上市 [5]
Mersana Therapeutics(MRSN) - 2025 Q2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8-13 21: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末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7700万美元 [14] - 2025年第二季度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出为2260万美元 其中包含240万美元遣散费相关付款 [14] - 2025年7月公司偿还约1790万美元债务 [14] - 2025年第二季度合作收入为310万美元 较2024年同期的230万美元有所增长 主要得益于与强生和默克KGAA的合作协议收入增加 但部分被与GSK协议收入减少所抵消 [15] - 2025年第二季度研发费用为1620万美元 较2024年同期的1720万美元有所下降 主要由于员工人数减少及相关薪酬成本降低 但被EMILY和XMT-2056的临床开发活动以及合作相关的生产活动成本增加所部分抵消 [15][16] - 2025年第二季度一般及行政费用降至740万美元 2024年同期为1050万美元 下降主要由于员工人数减少及相关薪酬成本降低 以及咨询和专业服务费用减少 [17] - 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确认390万美元重组费用 主要用于遣散福利金 新职介绍服务及相关费用 [17] - 2025年第二季度净亏损为2430万美元 与2024年同期持平 [18]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主要候选产品EMILY(靶向B7-H4的Dolocinth ADC)在剂量递增和回填队列中继续取得进展 截至3月8日数据截止日 在B7-H4高表达(TPS≥70%)的可评估患者中 确认的客观缓解率(ORR)为31% [4][5] - 在腺样囊性癌(ACC)这一罕见头颈癌适应症中观察到显著活性 在9名可评估患者中观察到4例确认缓解和1例未确认缓解(后续确认为缓解) ORR达到56% [5] - 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中 EMILY在B7-H4低表达患者中疗效与标准护理相似(ORR为0% 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6.4周 中位总生存期(mOS)为5.7个月) 但在B7-H4高表达患者中显示出更优疗效(ORR为29% mPFS为16周 mOS尚未达到) [8][9] - 剂量扩展阶段已入组超过45名TNBC患者 研究两种给药方案(剂量A:67.4 mg/m² 每四周一次;剂量B:首个四周周期第1天和第8天给予44.5 mg/m²的负荷剂量 随后每四周给予80 mg/m²) [10] - 另一候选产品XMT-2056(靶向HER2的Immunosynthen ADC)处于I期临床剂量递增阶段 并于2025年7月触发了与GSK协议中的1500万美元开发里程碑付款 [12][13]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战略重点是利用EMILY解决经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Topo-I ADC)(如Trodelvy、Enhertu或Datopotamab deruxtecan)治疗后的TNBC患者存在的显著未满足需求 该患者群体当前标准护理(单药化疗)的ORR仅为5% mPFS为1.7个月 mOS为6.7个月 [6][7] - 随着Trodelvy凭借ASCENT-3和ASCENT-4的阳性结果预计将成为TNBC一线新标准护理 经Topo-I治疗的患者群体预计将显著扩大 为EMILY等非Topo-I新型药物带来机遇 [11] - 凭借其差异化的耐受性特征 EMILY有潜力与其他药物(包括Topo-I ADC、铂类化疗和PD-L1药物)探索联合治疗方案 [12] - 公司预计现有资本资源可支持其当前运营计划至2026年中期 此指引未考虑未来可能从现有合作中获得里程碑付款或未来合作带来的收益 [14]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管理层对EMILY在经Topo-I治疗的TNBC中的机会持乐观态度 认为其规模庞大且潜力巨大 指出尽管目前Topo-I ADC仅获批用于复发 setting 但Trodelvy在2025年全球TNBC收入预计已达约10亿美元 [11] - 临床数据表明 一旦患者接受初始Topo-I ADC 后续Topo-I药物因有效载荷耐药性而获益大幅降低 这为EMILY等新型非Topo-I药物解决了经Topo-I治疗患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11] - 如果获批 EMILY有可能在患者接受Trodelvy一线治疗后用作二线治疗 或在患者接受其他Topo-I ADC(如Enhertu、Datopotamab deruxtecan或Sacituzumab govitecan)治疗后使用 [12]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获得了EMILY用于治疗经Topo-I ADC治疗后的乳腺癌的快速通道资格 该资格不仅限于经典TNBC 还涵盖了HER2低表达患者 [41][67] - 针对EMILY的蛋白尿管理策略进行了方案修订(修正案5) 包括前瞻性地常规起始使用ACE抑制剂或ARB 并允许在无血清肌酐或血清白蛋白变化的情况下继续治疗而非中断治疗 以尽量减少治疗延迟 [28][29] - 公司计划在2025年下半年报告剂量扩展队列的初步临床数据 [10]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 关于即将在下半年公布的数据 应如何设定预期 例如患者的最低随访时间 45名入组患者是否都会包含在数据集中 以及期望达到或超越的基准是什么 [19] - 回答: 已入组的超过45名患者将构成数据基础 但具体数字需谨慎对待 因涉及治疗和扫描等流程 数据将包括剂量A和B 但剂量A随访时间更长 剂量B将有足够数据评估疗效和安全性 预计约40%-50%患者属于B7-H4高表达分组 [20][21][22] 问题: 对于疗效 什么是好的结果基准 [23] - 回答: 该领域标准护理的ORR为5% mPFS为6-7周 因此若能达到16周mPFS和20%以上的ORR 则相信能在随机试验中 readily 击败标准护理 优于此结果则更佳 [23] 问题: 能否提供更多关于剂量扩展队列中蛋白尿缓解策略实施情况的细节 [27] - 回答: 修正案5于今年初实施 核心变更是允许继续治疗而非强制中断 前提是咨询肿瘤肾病学家后 预计将能展示新策略在预防治疗延迟方面的有效性 [28][29] 问题: 是否已确定将TPS 70%作为B7-H4高/低表达的分界点 在评估两个剂量时 怎样的临床特征差异能证明采取额外缓解步骤以追求更高效剂量是合理的 [31] - 回答: 扩展数据集将用于最终确定分界点 预计即使分界点略有变动 B7-H4高表达患者比例仍将维持在40-50% 关于蛋白尿 核心假设是若无治疗中断且更多患者肿瘤缩小 将带来更好结局 若剂量B的疗效优势不足 则剂量A将成为推进剂量 这将是一个数据驱动的决策 [32][33] 问题: 在即将公布的数据中 剂量A和B各有多少患者 计划在何种场合发布 [36] - 回答: 发布场合(公司发布会或科学会议)尚未确定 未提供各剂量组具体患者数 但剂量B已入组数月 两组都会有合理数量的患者 主要区别在于剂量B患者的随访时间较短 [37][38] 问题: 关于TNBC潜在III期研究的下一步骤 试验设计是否会类似ASCEND研究 是否会限制入组仅限经Topo-I治疗的患者 以及目前三线及以后治疗中经Topo-I治疗患者的比例估算 [39] - 回答: 在当前美国二三线TNBC治疗中 是否允许Topo-I初治患者入组已无关紧要 因几乎所有患者都接受过Topo-I治疗 随着Trodelvy成为一线新标准 二线患者也将变为经Topo-I治疗 快速通道资格允许范围略超出经典TNBC 涵盖HER2低表达患者 这是一个易于进入的领域 [40][41][42] 问题: 是否有机会将研究范围扩大到经典TNBC定义之外 例如包括HER2低表达患者 [44] - 回答: 进行随机试验的优势在于拥有对照组 可以放宽入组标准 因为对照组会对此进行说明 这样可以避免进行确证性试验 并可能扩大患者群体 [44][45] 问题: EMILY的入组速度是否符合预期 是否计划为扩展阶段开设更多研究中心 [48] - 回答: 入组进展非常顺利 对于TNBC人群且在有限数量的研究中心 需获取生物标志物数据且患者需接受过Topo-I治疗并有过1-4线治疗 取得45名患者是很理想的结果 目前无需额外研究中心来完成扩展 但在推进关键试验时会扩大至更广泛人群 [49][50] 问题: XMT-2056的入组情况如何 是否已决定其读出的适应症 [51] - 回答: 尚未为XMT-2056选择适应症 但其针对HER2阳性癌症 1500万美元里程碑的达成表明该计划取得了良好进展 希望在今年分享一些显示其机制在患者中起效的药效学数据 但未承诺今年分享剂量递增数据 [51][52][53] 问题: 关于蛋白尿的试验方案变更 是否从研究者处收到任何反馈 1500万美元里程碑付款是完全基于进展还是也包含了潜在的积极疗效 [56] - 回答: 剂量B的入组在继续 研究者的热情依然高涨 期待分享数据 关于里程碑 这是一个开发里程碑 但无法透露更多细节 [58] 问题: 在今年公布数据时 是否能够解答关于剂量B通过预防措施能否让患者接受更长时间治疗的问题 [61] - 回答: 剂量B的随访时间虽较短 但治疗中断多发生在第2和第3周期 因此有信心有足够数据展示修订案5实施前后较高剂量组的差异 [62] 问题: 招募的TNBC患者中实际接受过Trodelvy和Enhertu治疗的比例是多少 这在设计关键试验时会如何考量 [64] - 回答: 此前展示的人口学数据显示 约27%的患者既接受过Trodelvy也接受过Enhertu 若关键研究允许接受过任一种药物的患者入组 预计会有相当数量的此类患者 这将是与监管机构讨论研究设计细节的一部分 [64][65] 问题: 下一步推进关键研究 是会专注于TNBC 还是会开展更多工作以覆盖其他乳腺癌领域(如HER2低表达)并同时启动涵盖该患者群体的关键研究 [66] - 回答: 公司有兴趣开展更多活动包括HR+乳腺癌 但目前受数据和资本限制 专注于TNBC 快速通道资格不限于TNBC 包括HER2低表达 因此实际考虑的是“经Topo-I治疗的乳腺癌”这一比经典TNBC更宽泛的群体 这将是讨论细节的关键部分 [67][68]
Zymeworks(ZYME) - 2025 Q2 - Earnings Call Presentation
2025-08-08 04:30
业绩总结 - 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收入为4580万美元,相较于2024年第二季度的230万美元显著增长[16]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约7500万美元的收入,其中约4500万美元为合作相关的现金里程碑和期权行使费用[12] - 2025年第二季度的运营支出为3440万美元,较2024年第二季度的2920万美元有所增加[16] - 2025年第二季度现金、现金等价物和可交易证券总额为3.242亿美元,较2024年第四季度的3.334亿美元略有下降[16] 用户数据与市场扩张 - NMPA已向BeOne授予zanidatamab在中国的条件性批准,导致公司获得2000万美元的付款[12] - EMA已授予zanidatamab在欧洲的条件性市场批准,扩大患者的可及性并可能带来未来的特许权使用费[12] 新产品与技术研发 - 公司计划在2025年启动ZW251的首个临床试验,已获得Investigational New Drug申请的批准[11] - ZW251在非人灵长类动物的重复剂量毒理研究中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最大耐受剂量为120 mg/kg[35] - ZW251的药代动力学表现出剂量依赖性,所有组别均观察到治疗相关的平均网织红细胞计数降低,且被认为是非不良反应[38] - ZW251在多种实体肿瘤模型中显示出强大的细胞毒性,并在非GLP非人灵长类动物研究中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34] - ZW1528是一种针对IL-4Rα和IL-33的双特异性抗体,旨在应对呼吸道炎症,特别是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39] - ZW1528在小鼠尘螨模型中显示出对2型肺炎的抑制作用,炎症评分显著降低[42] 未来展望 - 预计2025年将继续从Jazz获得特许权使用费,并从BeOne Medicines获得Ziihera®的初始特许权使用费[14] - 预计2025年将启动ZW251的首次人体研究,IND已获批准[47] - 2025年和2026年将有多个重要催化事件,包括zanidatamab在BTC的EMA和NMPA批准[46] - 预计2026年将提交ZW1528的监管申请,进一步推动公司产品线发展[47] 负面信息 - 2025年第二季度的运营支出有所增加,可能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16]
港股创新药再度走高,恒生创新药ETF、港股创新药ETF、港股通创新药ETF涨超2%
格隆汇· 2025-07-14 15:55
消息面上,创新药5月进院数据更新,多个新纳入医保创新药快速进院中。 近日国家医保局更新了已纳入医保目录创新药截止2025年5月底的进院数据,多个2025年新纳入医保国 产创新药产品正在快速进院中,部分药物进院速度较快,其中: 从增长速度来看,2025年新入医保的品种中,对比2025年4月底,截止5月底入院数据增长较快的药物主 要有康方生物的卡度尼利单抗与依沃西单抗、上海谊众紫杉醇胶束、泽璟制药重组人凝血酶、恒瑞医药 泰吉利定等。 港股创新药再度走高,博安生物涨超17%,四环医药涨超14%,三生制药涨超13%,东阳光长江药业涨 超8%。 ETF方面,港股通创新药ETF工银、恒生创新药ETF、港股创新药ETF、港股创新药ETF基金、港股通创 新药ETF、港股创新药50ETF涨超2%;港股通医疗ETF富国、恒生创新药ETF、港股创新药ETF、恒生 生物科技ETF、港股通创新药ETF、恒生生物科技ETF、香港医药ETF、恒生医药ETF涨超1.5%。 | 证券代码 | 证券简称 | 当日涨跌 | 本月涨跌 | 基金管理人 | | --- | --- | --- | --- | --- | | 159217.SZ | 港 ...
创国产新药出海预付款纪录,百利天恒双抗ADC临床试验结果登上Nature Medicine
生物世界· 2025-07-11 11:41
食管鳞状细胞癌治疗现状 - 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是食管癌最常见类型,占全球食管癌相关死亡的第七大常见原因 [2] - 当前标准疗法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抗PD-1/PD-L1/CTLA-4)联合铂类化疗,但仅10%-20%患者获得长期生存 [2] - 二线治疗药物伊立替康客观缓解率不超过10%,疗效有限 [2] 新型双抗ADC药物BL-B01D1 - 由四川百利天恒药业研发,是全球首个进入临床阶段的EGFR×HER3双抗ADC [7] - 结构包含EGFR×HER3双抗、可裂解连接子和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Ed-04有效载荷 [7] - 与百时美施贵宝达成84亿美元合作,首付款8亿美元创国产创新药出海纪录 [9] 1b期临床试验结果 - 在82例经治ESCC患者中,总体确认客观缓解率(cORR)达29.3%(24/82),可评估患者cORR为32.9%(24/73) [10] - 2.5 mg/kg剂量组疗效更优:cORR达39.6%(21/53),疾病控制率79.2%(42/53) [10] - 2.0 mg/kg剂量组cORR为15.0%(3/20),疾病控制率50.0%(10/20) [10] - 选定2.5 mg/kg(D1D8 Q3W)作为2期推荐剂量 [12] 安全性特征 - 2.5 mg/kg组3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63.3%,主要为贫血(28.3%)、白细胞减少(18.3%)、血小板减少(18.3%)和中性粒细胞减少(16.7%) [12] - 全组报告2例≥3级间质性肺病 [12] 后续开发进展 - 基于1b期数据显示良好疗效与可控安全性,已启动3期临床试验 [13] - 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 Medicine,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团队主导 [4][5]
登上Cell子刊:迈威生物ADC新药,有望克服多重耐药胃肠道癌症
生物世界· 2025-07-03 15:51
胃肠道癌症现状 - 胃肠道癌症(包括肝癌、胃癌、胰腺癌、神经内分泌肿瘤和结直肠癌)占全球癌症诊断病例的24.6%和癌症死亡病例的34.2% [2] - 结直肠癌发病率排名第三,死亡率排名第二,胰腺癌死亡率最高 [2] - 现有筛查策略有限,导致许多病例晚期才被诊断,近50%早期诊断患者可能出现复发 [2] - 外科手术和放化疗虽降低死亡率,但存在不良反应和耐药性挑战 [2] CDH17靶点研究 - CDH17在胃肠道癌症中高度表达,结直肠癌临床样本表达率近100%,其他胃肠道癌症表达率23%-88% [5] - CDH17高表达与肿瘤进展、转移及预后不良密切相关,正常组织中低表达,是理想治疗靶点 [5] 7MW4911 ADC药物 - 7MW4911是抗CDH17的抗体药物偶联物(ADC),采用拓扑异构酶抑制剂MF-6有效载荷 [6] - 通过可裂解Linker实现4个MF-6与一个抗体均一偶联,旨在解决多药耐药性 [6] - 在CDX和PDX模型中展现强大肿瘤杀伤活性和显著抑制肿瘤生长作用 [7] - 在非人灵长类动物中显示良好药代动力学和安全性,最高非严重毒性剂量超过20毫克/千克体重 [7][8] 研究意义 - 7MW4911是前景广阔的ADC候选药物,有望改善胃肠道癌症治疗效果 [10] - 持续评估将为临床应用提供重要见解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