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文化

搜索文档
俄罗斯娜娜“洗白史”:从抽象女王到天降紫微星
虎嗅· 2025-07-23 09:30
那艺娜的成名路径 - 从丑角出道到凭借网络神曲《爱如火》转型,最终收获真情实感追捧 [2] - 早期通过俄罗斯特效对口型唱歌吸引中老年粉丝,积累200万粉丝后被封号 [9][14] - 改名"大中国娜娜"后推出《爱如火》,粉丝结构转变为抽象乐子人和性少数群体 [15][16] 商业价值提升 - 演唱会门票从99元被黄牛炒至260-350元,溢价163%-253% [3] - 获得好望水品牌代言,与龚琳娜同等待遇 [3] - 全国巡演最高票价666元包含1V1合影,形成文化符号效应 [32][33] 内容创作策略 - 《爱如火》登顶多个音乐平台榜单,成为《蛋仔派对》玩家御用BGM [7] - 后续推出《恨如冰》等姊妹篇歌曲丰富曲库,支撑巡演内容 [25] - 从对口型翻唱到拥有多首原创作品,完成内容创作者转型 [12][25] 粉丝运营特点 - 早期主要服务中老年群体,使用错别字和表情包沟通 [20] - 主动内化年轻粉丝的"玩梗"文化,接受经纪人关系等调侃 [17] - 在blued等平台具有显著影响力,巡演现场形成社群效应 [34] 文化现象分析 - 代表抽象文化从暴力特质转向无意义解构的大众化趋势 [35][36] - 与"峰哥亡命天涯"等网红共同推动"打工人"等年度关键词 [37] - 创造"集体发疯"的消费场景,满足Z世代身份认同需求 [32][33]
「大展宏图」的揽佬,如何引发一场全球文化风潮
36氪· 2025-07-19 12:05
行业分析 - 说唱音乐已成为当下最具活力的音乐风格之一,具有强烈个人风格的创作借助短视频平台能迅速转化为文化现象[1] - 说唱文化与抽象文化在短视频领域的结合成为大势,通过将歌曲浓缩为梗实现更大范围的传播[18] - 新一代rapper通过自媒体拥抱大众,借助歌词诠释空间和多样化渠道运营使音乐成为流行文化起点[35] 公司表现 - 揽佬成为Spotify上月听众数最高的rapper和华语歌手,月听众数突破300万[1][3] - 专辑《八方来财》获得2024年网易云音乐中文说唱音乐奖年度单曲,制作编曲被乐评人认为创意突出[8] - 海外巡演门票在悉尼、新加坡等多地快速售罄,文化传播度成功转化为线下消费力[29] 产品特点 - 音乐风格融合孟菲斯说唱与广东本土文化,采样包含韩语老歌、《西游记》天庭BGM等东方元素[8][29] - 歌词直白切中玄学风靡趋势,"来财 来"等重复性口号具备病毒传播优势[13][23] - MV采用粤式本地特色场景如村口仓库、赛马场等,形成系统性的地域美学表达[32][34] 市场反响 - 《大展宏图》抖音二创视频最高达540万赞,不齐舞团编舞在TikTok引发翻跳风暴[16][26] - 海外受众对直白歌词接受度更高,美国网友反思其与西方说唱物质炫耀的差异[28] - 歌曲映射社会底层情绪,重复性歌词成为年轻人精神安慰密语[23] 商业模式 - 短视频平台成为核心传播渠道,推动歌曲热度达到史无前例高度[12][13] - MV作为重要艺术表达工具,通过视觉呈现强化文化输出[31][32] - 从线上流量到线下巡演的完整变现链条已跑通[1][29]
一边高喊「退票」,一边狂唱《爱如火》,那艺娜巡演「售如罄」凭什么?
36氪· 2025-06-30 21:46
那艺娜现象分析 - 那艺娜全国巡演千人场Livehouse全档售罄,包括定价666元的VIP合拍票也快速售罄[7] - 演出现场氛围热烈,观众以"退票"作为应援词,场外粉丝自发发放小卡,堪比当红爱豆见面会[6][9] - 演出内容包含网络神曲《爱如火》压轴大合唱,中场穿插k-pop和欧美金曲,观众情绪高涨[11] 抽象文化线下化 - 抽象文化从线上蔓延到线下,乐子人汇聚演出现场沉浸式玩梗,抵抗现实压抑感[15] - 那艺娜被彩虹群体选中并互动,引发更多乐子人追捧,巡演登上Blued开屏宣传位[25] - 社会压抑氛围助推抽象文化流行,年轻人通过荒谬内容投射情绪[37] 那艺娜走红路径 - 从"俄罗斯娜娜"被封到以"大中国娜娜"回归,凭借《爱如火》杀回互联网[13][21] - 与网红三梦奇缘、万邦万人迷的20分钟骂战直播切片二创带火《爱如火》[23] - 主动参与抽象文化构建,持续更新素材,成为可反复咀嚼的符号[29] 演出运营分析 - 巡演背后是专业团队操盘,成员有大型音乐节和知名歌手合作经验[14][49][50] - 团队能精准提取演出者特质,在海报、舞美等环节凸显符号[48] - 演出设计注重互动,演唱与互动时间几乎对半,满足观众情绪释放需求[46] 行业趋势观察 - 那艺娜现象显示草根演出市场需求旺盛,百元票价提供沉浸式体验[41][48] - 场地主理人关注此类演出带来的票房收入和曝光率,但面临网红专业度不足问题[52] - 抽象演出模式可持续性存疑,乐子人忠诚度低,情绪投射对象易替换[53]
B站“二圣”:峰哥与户子的赛博膜拜学
钛媒体APP· 2025-06-27 22:43
B站内容生态分析 - B站作为年轻世代高度聚集的内容社区,孕育了众多网络红人(UP主),其中"峰哥亡命天涯"和"户晨风"以独特风格脱颖而出 [2] - 这两种叙事风格共同构成了B站乃至当代网络青年文化中极具张力的社会学文本 [5] - 他们的崛起体现了对传统网红逻辑的反叛与解构 [6] 峰哥亡命天涯的内容特征 - 视频内容以"抽象"为底色,涵盖三和大神纪实、环球旅行、高端访谈等多元主题 [6] - 风格粗粝随意,围绕大龄未婚、创业失败等"失败"个体经验展开 [7] - 构建了一套粉丝心领神会的"黑话"体系,强化社群内部认同 [8] - 对"成功叙事"的偏离为面临压力的年轻人提供情感共鸣与心理慰藉 [8] 户晨风的内容特征 - 视频聚焦社会底层困境,以真实冲击力引发广泛共情 [10] - 通过直播连麦辩论方式就社会热点展开讨论,创造表达空间 [12] - 视频语言平实克制,展现道德感召力,成为粉丝心中的道德符号 [12] 用户群体分析 - 两位UP主的受众主要是面临学业、就业压力的年轻人 [8] - 用户既渴望公平正义的理想主义,又需要解构压力的避风港 [15][16] - 这种矛盾心态体现了数字时代青年寻求身份认同和精神安放的需求 [17] 平台文化现象 - "二圣"现象反映了后现代社会文化逻辑:宏大叙事消解与微观叙事兴起并存 [16] - 体现了青年在严肃社会议题与日常文化消费中的双重态度 [16] - 这种文化景观是理解当下青年心态的重要窗口 [18]
从那艺娜到单依纯,年轻人为何爱上这种“癫”?
36氪· 2025-06-27 09:49
华语乐坛"抽象"文化现象 - 那艺娜巡演现场观众齐喊"退票"后突变成大合唱,形成独特的《爱如火》应援方式 [1] - 《歌手2025》舞台上者来女将西北划拳"五魁首,六六六"融入《侠客令》表演 [1] - 单依纯改编版《李白》中"如何呢,又能怎"魔性洗脑网友半个月,连奥运冠军全红婵都模仿 [1] 亚文化偶像的商业价值 - 那艺娜巡演票价分99/129/299/699元四档,开售即抢空且二级市场价格翻三倍 [5] - 那艺娜已完成北京/杭州/上海/武汉等多城巡演,并计划海外加开8场 [5] - 庞麦郎巡演12首歌换10套衣服,其土味表演从被群嘲转为被理解 [6] 抽象内容的传播效应 - 单依纯《李白》改编版在抖音掀起超20亿播放量,引发全民翻唱模仿 [8] - 野生rapper诺米《谢天谢帝》MV拍摄地成打卡点,本人升咖为正能量网红 [10] - 草根说唱节目《说唱刷笼怪》选手怪态百出却吸引百万粉丝 [10] 青年文化演变轨迹 - 抽象文化起源于游戏圈主播黑话,经土味网红(Giao哥/药水哥)发展成亚文化圈层 [13] - 当代青年通过玩梗建构统一语言寻求身份认同,类似60年代摇滚乐的反抗形式 [19][23] - 法老/早安《健将》歌词"有意思比有意义本身更有意义"成为年轻世代精神宣言 [18] 文化消费行为分析 - 观众追捧那艺娜本质是追求"能笑到肚子疼的集体狂欢"而非音乐品质 [6] - 年轻人通过抽象表演解构权威秩序,在虚假狂欢中获得短暂平等感 [16] - 当代青年用游戏术语/网络烂梗塞入歌曲,以娱乐化方式消解生活压力 [18][23]
玩热梗、搞抽象,AIGC如何在互联网扎根?
36氪· 2025-05-07 20:00
AI与网络文化融合趋势 - AI生成内容正深度融入年轻群体的网络生活,通过热梗传播实现广泛接纳,例如"AI山海经"视频火遍海内外社交平台,单支视频外网最高播放量突破千万[2][4] - 抽象文化成为AI内容传播催化剂,用户通过二创解构主流文化并自我表达,如"英雄大乱斗"PK视频和17秒命名的"拼好兽"角色创作[7][8][10] - AI技术降低创作门槛,用户可快速生成伪实拍图、宫崎骏画风图片等,例如GPT-4o生成的动态模糊照片骗过AI检测,宫崎骏风潮一小时吸引百万新用户[13][16][30] AI在二创生态中的商业化潜力 - 科技公司AI产品被用户用于非预期场景,如快手"可灵AI"实现表情包续写剧情,海外开发者五分钟创建的梗图生成器风靡推特[27][30] - AI工具教程流行反映其作为创作工具的普及,背后隐藏商机,例如GPT-4o推动的潮流直接带动用户增长[30] - 年轻群体对AI二创接受度显著提升,版权争议未阻碍其成为表达载体,推动行业探索UGC与AI结合的新模式[10][30] AI技术应用场景扩展 - 文生视频功能从拟真转向魔性化应用,如"AI山海经"保留早期劣质感形成独特吸引力,衍生维基百科词条等深度互动[4][5] - 多模态AI能力被用于跨领域创作,包括游戏主播内容换脸配音、抖音博主利用AI直播切片制造节目效果[17][22] - 生成内容从静态向动态演进,例如伪实拍图实现历史人物虚拟同框、影视角色跨界联动[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