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通信技术
搜索文档
加纳8月经济同比增长5.1%
商务部网站· 2025-11-22 22:29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工业部门2025年8月仅增长1.8%,远低于2024年同期的9.1%。该部门的疲软表 现使整体经济增长减少了12.2%。 分析人士指出,此次数据发布为预判加纳本年度各季度经济走势提供了参考依据。此外,GSS修订了 2025年7月的MIEG数据,将增长率从原先公布的4.5%下调至3.7%。 据"加纳网"11月20日报道,加纳统计总局(GSS)最新发布的月度经济增长指标(MIEG)初步数 据显示,2025年8月加纳经济同比增长5.1%,较2024年同期增长4.9%。 统计数据显示,信息通信技术(ICT)与教育行业是服务业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贡献了当月经济增 长的约80%。服务业之后,农业部门表现亮眼,2025年8月同比增长7.4%(2024年同期为2.3%),贡献 了当月GDP增长的27.3%。 (原标题:加纳8月经济同比增长5.1%) ...
北交所万里行|杭州首家北交所企业广脉科技扎根通信进军算力
新京报· 2025-11-14 15:56
公司概况与战略定位 - 公司是总部位于杭州的信息通信技术综合服务提供商,为杭州市首家、北交所首批上市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 - 公司以“数智引领”为战略导向,聚焦5G新基建、ICT行业应用及高铁信息化等领域 [4] - 公司自创立之初一直重视研发投入,坚持走科技创新路线 [2] 业务发展与技术布局 - 业务基础为5G新基建、ICT行业应用、高铁信息化三大板块,近两年ICT行业应用业务向信息安全、算力服务及AI应用方向推进,高铁信息化业务向高铁专网及信息化产品领域拓展 [4] - 从去年开始进入算力服务赛道,形成从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到算力运营服务,再到垂类AI应用平台开发的完整生态闭环 [5] - 重要的在研项目包括教育行业的垂类AI服务平台、集边缘计算与储能的综合算力柜 [5] - 今年以来新增获取5项发明专利及两项实用新型专利,其中3项发明专利为算力技术领域 [5] - 未来研发方向将侧重于低空网联、通感一体的网络升级优化及应用,高铁产品将向AI化及平台方向发展 [5] 资本市场表现与公司治理 - 公司于2021年11月成功登陆北交所,上市后品牌声誉和客户认可度大幅提升 [7] - 上市后获得了四大行的信用授信,授信额度提升,融资成本降低 [7] - 通过股权激励引入核心人员,稳定内部团队,并为后续资本运作提供基础 [7] - 上市时募投的产业化基地解决了办公场地问题,为汇聚人才、提升研发实力奠定基础 [7] - 上市后每年进行分红,2023年实施过资本公积转增叠加现金分红的方案,在北交所信息披露评价中取得A级 [8] 未来战略规划 - 公司将持续深化5G新基建、ICT行业应用、高铁信息化、全栈智算服务四大业务方向 [9] - 5G新基建业务将在5G-A技术积累基础上为6G进行规划投入;ICT业务将向算力与AI应用、低空经济、车路云等方向延伸;高铁信息化业务向专网及信息化产品纵深发展;全栈智算服务将提供完整生态,并适当加大资产投入 [9] - 公司将进行战略规划,积极布局第二增长曲线业务,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式进行战略性业务布局 [9] - 在分红政策方面,将持续提供稳定的分红政策,通过制度化安排保障投资者分享发展成果 [9]
中罗经贸合作成果喜人,印证了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
环球网· 2025-10-27 16:48
双边贸易概况 - 中罗双边货物贸易总额连续四年突破百亿美元,2024年再创新高至134.5亿美元 [1] - 2025年前8个月,中罗进出口总额达93.4亿美元,同比增长3.9% [1] - 罗马尼亚已跃升为中国在中东欧地区的第四大贸易伙伴,中国是罗马尼亚在欧盟外的重要贸易伙伴 [1] 中国企业投资规模与领域 - 在罗马尼亚注册的中国企业约1.4万家,累计投资额超过20亿美元 [2] - 投资领域广泛,涵盖商贸服务业、制造业、农业、新能源、信息通信及智慧城市等新兴产业 [2] - 具体企业案例包括:华为罗马尼亚公司雇用当地员工约1200人,当地员工占比近80%,间接创造6000多个工作岗位 [2];宁波均胜、张氏机械等中资汽车零部件企业带动当地就业超过4000人 [3];中烟国际欧洲公司连续多年纳税超上亿欧元 [3];平高集团、华电海投、上海电力等能源企业在罗投资建设新能源项目 [3];中国土木工程集团等建筑企业为罗完善基础设施作出贡献 [3] 罗马尼亚市场与产业优势 - 区位优势明显,位于欧洲门户地带,连接欧亚大市场,拥有黑海最大港口康斯坦察港 [5] - 自然资源丰富,是欧洲主要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石油储量和天然气资源居欧洲前列,森林及矿产资源丰富 [5] - 经济持续增长,增速在欧盟成员国名列前茅,对汽车、新能源、家电、消费电子及跨境电商市场需求旺盛,绿色和数字化转型趋势良好 [5] 绿色能源合作深化 - 中罗两国在绿色能源领域合作持续深化,合作模式多元广泛 [8] - 中国企业在布拉索夫、蒂米什瓦拉、普拉霍瓦等地建设或投资经营多个光伏发电项目,并积极寻求在罗投资储能产品制造基地 [8] - 中国企业有意愿进一步赴罗开展投资合作,助力罗绿色能源转型进程,为中欧新能源行业深化合作塑造高质量样板 [8] 合作机制与前景 - 中罗两国建有全面友好合作伙伴关系,签有经济合作协定、投资保护协定,并设有政府间经济联委会等多个沟通合作机制 [6] - 中方愿依托共建“一带一路”、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等平台,在基础设施、数字化、绿色转型等领域与罗方携手打造更具活力的双边经贸合作关系 [6] -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二年,据机构测算,到2030年每年将为全球产生1.6万亿美元收益,占全球GDP的1.3% [7]
欧盟FDI审查报告透露何种关键讯息?专家:外资审查机制加速“美国化”
第一财经· 2025-10-24 19:49
欧盟FDI总体趋势 - 2023至2024年间欧盟外商直接投资存量增长7.5% [3] - 自2021年欧盟外资审查机制进入完整运行年度以来,接收的投资申报数量累计增长15% [3] - 欧盟境内的外国并购交易量年累计增长10%,从20329宗增至22302宗,绿地投资年累计增长6.0%,从28405宗增至30108宗 [7] - 2015至2024十年间欧盟FDI存量持续增长,年均增幅近5250项 [7] 主要投资国分析 - 2024年美国成为欧盟最大外国投资者,占并购交易总量30%(597宗)及绿地投资37%(626个项目) [7] - 2024年美国发起的并购交易较2023年增长7%,但绿地投资连续第二年下滑,降幅达17% [7] - 2024年中国对欧并购交易数量增长23%,成功扭转2023年下降20%的颓势,成为欧盟并购市场关键增长力量 [7] - 中国对欧绿地投资小幅下降2.5%,降幅低于美国、英国等欧盟主要投资来源地 [7] 主要投资接收国与领域 - 2024年德国和法国是外国并购交易主要目的地,分别占交易总量21%(412笔交易)和13%(264笔交易) [8] - 德国交易量增长17%,法国则下降1.1%,但法国仍超越西班牙成为第二大外商直接投资接收国 [8] - 2024年外国绿地投资前两大接收国为西班牙和德国,分别占总项目量24%(412笔交易)和12%(212笔交易) [9] - 制造业为并购交易主导领域,占外资并购交易量27%(526宗交易),信息通信技术领域以24%占比(467宗交易)保持第二 [9] 欧盟FDI审查机制演变 - 截至2024年底,欧盟27个成员国中已有24国制定并实施了外资审查法律 [4] - 欧盟外资审查机制正加速"美国化",反映出欧盟在FDI审查方面基于战略思考行事的新思路 [4] - 2024年欧盟成员国向合作机制申报477项外资案例,约10%案例引发其他成员国问询,92%案例在两周内快速审结 [12] - 欧盟委员会提出修订条例立法提案,核心目标包括要求所有成员国强制建立外资审查机制、推动"最低限度协调"、优化审查合作机制流程 [12] 审查机制影响与挑战 - "最低限度协调"旨在为欧盟成员国制定集体应对FDI审查时的下限,可能使第三国在欧盟的投资低洼地带不再存在 [13] - 需深度评估的案例中约半数涉及制造业领域,主要关注技术泄露、供应链安全等隐患 [12][14] - 半导体、航空航天等关键技术领域制造业成为审查重点,中资企业可能面临"技术泄露风险"、"供应链安全"等相关审查 [14] - 欧盟加大经贸往来壁垒不利于推进中欧经贸合作深化,与欧盟成立时基于自由主义原理的初衷存在冲突 [14]
别再将科技绑上地缘博弈的战车
环球时报· 2025-10-17 11:11
美国数字霸权的建立与表现 - 美国通过主导全球信息通信技术生态建立数字霸权,包括对核心芯片和网络协议等硬件与标准的垄断[1] - 美国政府利用《外国情报监视法》702条款等法律工具,强制要求科技公司在通信设备中开设后门,将其转化为情报采集点[1] - 美国借助在电脑和移动终端操作系统方面的垄断地位,采集海量数据,并通过“五眼联盟”等情报网络构建全球态势感知能力[2] 数字霸权的应用与影响 - 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对华为等中国科技企业进行全球绞杀,旨在压制技术竞争对手并维持自身技术代差[3] - 美国通过《云法案》强化跨域数据控制,可强制要求企业交出存储于全球的用户数据,将数据霸权凌驾于他国主权之上[3] - 数字霸权的对内应用依托用户数据构建“信息孤岛”和“信息茧房”,加剧了美国社会的政治对立和文化认知鸿沟[2] 数字霸权引发的反噬效应 - “棱镜门”事件导致美国全球信任破产,其关于“他国数字威胁”的指控失去公信力,引发各国对数据主权与网络安全的重新审视[3] - 美国的行为引发全球性网络安全担忧,导致“主权互联网”和数据本地化浪潮兴起,可能造成全球互联网空间的分裂和碎片化[4] - 美国推动的对华“脱钩断链”难以实现,反而冲击其自身科技生态的完整性与竞争力,并促使中国科技走向自立自强[4] 中国科技企业的角色与应对 - 中国科技企业如华为在自主创新和技术实力基础上拓展国际市场,成为美国数字霸权下被污名化和打压的受害者[2] - 中国科技企业通过技术攻坚走出一条“自主可控”的道路,成为旧有垄断格局的破局者[5] - 中国提出《全球数据安全倡议》和《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强调开放合作共赢,为世界提供区别于霸权模式的数字治理方案[5]
智启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前沿论坛暨第十届华为ICT大赛山西站路演在山西大学成功举办
搜狐财经· 2025-10-14 17:25
活动概况 - 华为在山西大学举办“智启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前沿论坛暨第十届华为ICT大赛路演”活动,吸引超过200名师生参与 [1] - 活动旨在为学子开启通往未来职业梦想的大门,并作为顶尖ICT赛事的启航 [3] 华为ICT大赛规模与赛制 - 第九届华为ICT大赛参赛院校达1618所,报名师生首次突破14万人,覆盖中国31个省份及直辖市,最终458支队伍晋级全国总决赛 [13] - 大赛赛制在实践赛和创新赛基础上,新增编程赛、挑战赛及面向教师的教学赛 [13] - 华为ICT大赛是公司面向全球高校打造的ICT领域顶级赛事,自2015年举办以来影响力持续扩大,已纳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竞赛项目榜单,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技能学院的伙伴项目 [31] 公司人才生态战略 - 华为中国产业发展与生态部指出人工智能正驱动产业深刻变革,数字人才需求旺盛,公司坚持自主创新并通过ICT学院与高校协同育人,致力于培养复合型“数字工匠” [9] - 华为中国区人才发展业务总监表示公司将持续通过赛事、技术开源等方式,与高校共建育人生态,为行业输送高质量人才 [11] - 第十届大赛以“联接、荣耀、未来”为主题,设立多技术赛道,旨在为青年学子搭建创新实践舞台 [9] 高校合作与人才培养 - 山西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已构建覆盖小学至大学的“一体化竞赛体系”,并将竞赛纳入推免研究生评价环节,2024年获国家级三等奖以上100余项,2025年已获国家级奖项100多项、一等奖13项 [7] - 学院表示将秉持“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国际化”的育人理念,持续推进产教融合,期待以本次大赛为契机深化与华为的战略合作,共同探索ICT人才培养新路径 [7] - 学院创新创业中心承诺将尽最大努力帮助学生解决参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7]
巨头联手!AI大消息
上海证券报· 2025-10-04 22:05
合作核心内容 - 英伟达与富士通达成协议 将基于人工智能展开合作 利用英伟达芯片打造智能机器人及其他创新 [2] - 公司扩大与英伟达的战略协作 共同打造集成AI智能体的全栈AI基础设施 [3] - 合作初期将针对日本市场定制 后续可能扩展至全球 并将采用英伟达GPU [4] 合作技术细节与目标 - 重点合作开发面向医疗保健、制造业和机器人等领域的行业专用AI智能体平台 [3] - 通过NVIDIA NVLink Fusion技术无缝集成FUJITSU-MONAKA CPU系列与NVIDIA GPU的AI计算基础设施 [3] - 共同构建的AI基础设施目标涵盖医疗、制造、环保、下一代计算及客户服务等领域 计划于2030年在日本建立这一数字基础设施 [3] 合作战略意义与愿景 - 该举措旨在通过AI增强企业竞争力 同时保留企业在AI使用上的自主权 [3] - 实现跨行业、自我演进的全栈AI基础设施 突破通用计算系统的局限 [3] - 富士通旨在从日本开始转型产业 推动AI应用在全球普及 从而提升所有行业的竞争力 [3] - 双方将连接并扩展生态系统 共同锻造AI时代的强大伙伴关系 [3] 市场反应与潜在扩展 - 截至本周五收盘 富士通股价上涨逾3% [3] - 合作可能与日本机械及机器人制造商安川电机合作开发AI机器人 [4] - 此前合作主要聚焦利用数字孪生和机器人加速制造 以应对日本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短缺 [4]
上半年ICT服务出口增长20% IP权使用费成顺差主因
商务部网站· 2025-10-01 01:00
行业整体表现 - 上半年ICT服务出口额达到63.7亿美元,同比增长19.3% [1] - 同期ICT服务进口额为48亿美元,增长12.3%,实现贸易顺差15.7亿美元 [1] - ICT服务出口额在截至去年的最近五年间保持了年均10.1%的增长速度 [1] 增长驱动因素 - 知识产权使用费方面实现15.7亿美元顺差,成为拉动整体顺差的主要动力 [1] - 增长得益于AI和云服务的普及、K-内容全球认知度的提升以及基于平台的软件需求增加 [1]
东风华为再造智能越野“新猛士” 全新合作模式“新”在哪儿?
中国经营报· 2025-09-27 09:03
合作升级 - 东风汽车与华为战略合作全面升级至"2.0时代" 涉及产品定义、智能化技术及营销领域深度协同 [1] - 双方以东风猛士科技为核心载体探索"HI模式"和"智选车模式"之外的全新合作模式 [2][7] - 华为将全面开放流程与体系能力 东风汽车引入华为先进管理方法 实现项目初始阶段紧密协作 [8] 技术合作 - 猛士M817为首款搭载华为乾崑智能方案"全家桶"车型 包括乾崑智驾ADS 4、鸿蒙座舱5等核心技术 [4] - 合作车型实现技术落地闭环:猛士M817从研发到上市仅耗时一年半 [5] - 奕派科技与华为合作"DH项目" 全新智能精品系列将搭载乾崑智驾ADS 4和鸿蒙座舱5技术 首款车2026年上市 [6] 市场表现 - 猛士M817预售1小时小定订单达9,713辆 正式上市5小时大定订单超3,700辆 [4] - 该车型以980辆成绩位列30万元以上硬派越野SUV销量榜第一(8月11-24日) [4] - 岚图汽车多款车型已搭载华为智能技术 追光L计划四季度上市交付 [6] 战略布局 - 双方于2025年5月签署全面深化战略协议 覆盖汽车智能化、企业数字化及生态共建领域 [3][7] - 合作目标推动智能越野从"小众玩具"走向"大众市场" 覆盖不同价格带产品矩阵 [9] - 东风汽车旗下岚图、奕派、猛士三大自主品牌均与华为进入全面深化合作阶段 [6][7]
东风华为合作进入“2.0时代” 东风猛士科技成全新合作模式“试验田”
中国经营报· 2025-09-23 15:25
合作进展 - 东风汽车董事长杨青与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及徐直军会谈 围绕强化战略互信、深化战略合作、推进企业治理与运营机制创新等议题深入交流 [2] - 未来双方将在产品定义、智能化技术、营销等领域携手共进 积极探索央企市场化运营新路径 [2] - 新一轮合作聚焦东风猛士科技 探索全新合作模式 东风猛士科技新任总经理万良渝参与会谈 [2] 合作模式与机制 - 华为全面开放自身流程与体系能力 东风汽车积极引入华为先进管理方法 促进与现有流程体系协同创新 [3] - 双方从项目初始阶段展开紧密协作 应用行业领先的产品开发与营销与服务体系 致力于打造全球顶尖智能越野产品 [3] - 探索"技术共生、品牌共进"产业新路径 树立汽车央企与ICT企业深度融合标杆 [3] - 以猛士M817实践经验为基础 进入介于"Hi"模式和"智选车"模式之间的新模式 强化品牌与技术协同价值 [3] 历史合作基础 - 2024年2月东风猛士科技与华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在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市场营销、品牌建设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 [3] - 合作实现新能源豪华越野品牌与智能科技先锋品牌优势互补 共同打造智能汽车产业生态 [3] 合作成果 - 4月22日联合推出"豪华智能越野SUV"猛士M817全球首秀 [4] - 7月17日猛士M817开启预售 取得1小时9713台预售战绩 [4] - 8月17日正式上市后实现销量和口碑双丰收 [4] - 未来猛士全系产品将持续注入华为智能基因 提升用户安全感、操控感与科技体验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