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经济
搜索文档
金融活水滋养城市文脉(财经眼)
人民日报· 2025-11-24 06:20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完善城市风貌管理制度,保护城市独特的历史 文脉、人文地理、自然景观。" 古建筑是镌刻在砖木瓦石上的城市年谱,带着地域文明的基因与记忆,是城市的"文脉"。保护好古建 筑,对于更好传承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近年来,福州市金融部门通过有效整合资源,开展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古建筑保护提供 有力金融支撑,助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近日,我们走进福州市的古厝群、老街巷,感受城市文脉跃 动中的金融活力。 金融赋能,古建筑"活"起来 鎏金铜瓦、飞檐翘角,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濂江村,栋栋古厝星罗棋布。"古村面貌更好了,来旅游的 人越来越多。"周末,林立贤正在自家祖厝内招呼着客人,"节假日每天接待约200人次。" 这几年,随着濂江村环境提升改造持续推进,古村旅游发展得越来越好。2023年,林立贤和几个兄弟商 量着修缮祖厝,将厅堂做餐厅,其他房间布置摄影展、农具展等,传播民俗文化。"我家祖厝是清代建 筑,必须修旧如旧,为了更好保护,还得另设厨房。"林立贤一算,一共要投入200多万元,大家凑一 凑,资金还有缺口。 今年暑期,在福州市三坊七巷的"网红" ...
“歌迷专列”让热爱与活力畅行
新华社· 2025-11-03 18:25
行业趋势:演唱会经济与跨城观演新常态 - 演唱会经济持续升温,跨城观演已成为一种新风尚 [1] - 超过半数的跨城观演者愿意延伸行程,体验当地文旅资源 [2] 公司举措:铁路部门的精准化公共服务创新 - 北京、郑州、成都等多地铁路局开行“歌迷专列”,提供深夜交通服务 [1] - 铁路部门通过大数据分析客流特征,量身定制加开方案,实现“演出散场,列车启航”的无缝衔接 [1] - 服务包括专属车厢设置、深夜餐吧供应、助眠用品配备等细节,跳出传统运输服务框架 [1] 经济影响:文化消费与城市文旅价值链延伸 - “歌迷专列”有望成为拉动文旅的快车,便捷的交通保障让“因爱而来、为城停留”成为可能 [2] - 做优公共服务保障有助于延长演出经济的价值链,从粉丝经济、票根经济转向一次深度文旅体验 [2] - 公共服务对文化热爱的精准助力,为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提供了生动实践 [2]
中国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报告正式发布:浙江、北京、广东、江苏、四川、上海位居前列
中国经济网· 2025-11-03 15:30
报告核心观点 - 中国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报告(2025)正式发布,该报告通过资源禀赋、产业活力、新质动能、社会生态四个维度对全国31个省区市及重点城市的文旅经济发展质量进行了系统评估 [2] - 报告认为文旅经济正处在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与深度转型期,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展望“十五五”期间将呈现从流量至上转向人民至上、从资源依赖转向创新驱动等五大鲜明时代特征 [5][6] 省级文旅经济发展梯队 - 根据得分,省级文旅经济发展水平可划分为三个梯队,浙江、北京、广东、江苏、四川、上海、山东、湖南、福建、湖北位列全国前十 [3] - 第一梯队为创新引领极,包括浙江、北京、广东、江苏、四川、上海,得分均高于90分,这些东部省市2024年GDP总量占全国比重超过40% [3] - 第一梯队省市在传统资源禀赋和产业规模上基础雄厚,并且在新质动能培育方面表现突出,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程度深,文旅新业态发展活跃 [3] 各维度评估结果 - 资源禀赋维度得分前五位分别是浙江省、北京市、广东省、江苏省、福建省,该维度强调基础优势与转化效能并重 [4] - 产业活力维度前五位是浙江、广东、北京、四川、江苏,该维度侧重市场内生动力与政策双轮协同发展 [4] - 新质动能维度前五位是浙江省、广东省、北京市、福建省、上海市,数字化赋能已成为提升区域文旅新质动能的普遍路径 [4] - 社会生态维度前五位是北京市、浙江省、江苏省、广东省、湖南省,该维度在共同富裕理念下注重惠民实效和品质服务体验 [4] 行业宏观贡献与发展趋势 - 文化旅游业正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的支柱产业,在稳增长、扩消费、促就业、惠民生等方面的综合效应日益凸显 [5] - 2025年以来,提振服务消费、扩大文旅消费成为国家政策高频词,我国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46.1% [5] - 展望“十五五”,文旅经济发展将呈现五大转变:从流量至上转向人民至上、从资源依赖转向创新驱动、从粗放扩张转向可持续发展、从政府主导转向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结合、从多头管理转向系统统筹与安全韧性 [6]
空中脉络涌热潮 甘肃180条航线激活陇原暖冬
中国民航网· 2025-10-28 09:21
行业运力与网络布局 - 2025年冬航季开启后,公司拥有超过180条客运航线、通航城市超100座、日均航班量达490架次 [1] - 公司新增2架驻场运力,使总运力规模升级至36架 [1] - 公司新增5条陇东南经兰州串联河西的长航距串飞航线,覆盖省内7个核心旅游节点 [1] - 公司实现省内支线机场至兰州的22条航线高效衔接 [1] 航线结构与运营密度 - 兰州至敦煌、嘉峪关等热门航线运营密度达每周1/3/5每日2班、2/4/6每日3班 [1] - 兰州至北京、上海、成都的航空快线每日超过10班 [2] - 兰州至乌鲁木齐、杭州等16地的准快线每日5班以上,拥有36条经兰进疆航线可直达新疆15座城市 [2] -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新增22条客运航线、13个通航点,累计执飞航线达136条、通达97座城市 [2] 票价策略与市场促销 - 公司推出亲民票价,兰州至张掖团队价99元起、至敦煌170元起 [1] - 联动推出全域优惠大礼包,以航空为纽带实现交通、景区、住宿多重福利叠加 [2] - 今年夏航季惠享日、经兰飞活动已让串飞航线客座率显著提升 [2] 国际航线拓展 - 国际及地区航线拓展至大阪、名古屋、新加坡、吉隆坡等8座城市 [2] - 新增兰州—昆明—曼谷航线,每周4班,以匹配冬季出境游需求 [2] 航旅融合与区域发展 - 公司通过新增串飞航线等举措,旨在破解旅长游短瓶颈,推动冬季文旅经济 [1][3] - 兰州、嘉峪关等市建立互推互荐、互送客源机制,通过航空打造特色文旅IP [3] - 航线网络持续加密,助力将丝路风情、冰雪奇观等冷资源转化为文旅热产业 [3]
“凑热闹的人”正在杀死文旅消费?
虎嗅APP· 2025-10-17 08:09
文章核心观点 - 文旅行业当前面临的核心矛盾并非“凑热闹的人”过多,而是行业自身缺乏足够丰富和高性价比的文旅产品来有效承接和转化客流,导致“人来了,钱却没来”的现象 [6][7][8][21] - 将游客消费低迷归咎于“凑热闹的人”是一种认知误区,这些游客本质上是带着消费预算的“有待开发的宝藏流量”,问题的关键在于行业需要从“引流”思维转向“变现”思维 [23][28][32] - 成功的案例表明,通过提供高性价比、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能够有效激发游客的消费意愿,将所谓的“无效流量”转化为有效的文旅收入 [30][31][33] 文旅行业现状与问题 - 行业出现一种新趋势,即抱怨“凑热闹的人”太多,这类游客被定义为只旅游不消费、挤占资源的人群,尤其在今年十一长假期间,尽管国内出游人次增加,但人均旅游消费持续下降 [6][7] - 热门旅游目的地人满为患与大量景区、酒店、餐饮门可罗雀形成巨大反差,部分观点认为“凑热闹的人”正在毁掉当地文旅经济 [7][8] - 行业普遍采用“文旅引流三板斧”来吸引客流:策划举办大量文旅活动(如演唱会、马拉松)、主打“免费”牌(如景区门票免费)、打造网红城市,这些方法在刺激客流方面立下大功 [11] “人来了,钱没来”的矛盾分析 - 各地通过“三板斧”吸引来的游客,其消费远不及预期,流量呈现“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特点,例如演唱会或马拉松期间仅热闹三五天,景区免费则吸引大量“穷游”游客 [14] - 典型案例显示,梅河口年游客量从500万人次飙升至2000万人次,但相应的文旅收入仅从50亿元增长至70亿元,游客量增速与收入增速严重脱节,表明存在大量“无效流量” [18][19][20] - 问题的根本在于当地缺乏种类丰富、多层次且数量充足的文旅产品承接流量,游客“不是不想花钱,而是找不到一个花钱的理由” [21] 有效流量变现的解决方案 - 成功的变现案例表明,提供高性价比产品是关键,例如苏超坚持用最好的场馆收最便宜的门票,将专业赛事定义为大众参与的文旅活动,从而点燃游客消费欲望 [30] - 南宁演唱会经济通过文旅部门与主办方深度合作,在社交媒体共建热点话题、调整公共交通、派发优惠券、设置应援打卡点,并推荐当地泛文娱活动,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并促进消费 [31] - 行业下一阶段的重心应从“引流”转向“变现”,即认真对待和服务好每一位游客,通过打造匹配其需求的文旅产品来实现流量价值的最大化 [28][32]
“凑热闹的人”正在杀死文旅消费?
虎嗅· 2025-10-16 17:48
行业核心问题 - 文旅行业出现对“凑热闹的人”的抱怨,认为其导致人均旅游消费下降,并挤占真正消费者的资源[4][5][8] - 今年十一假期国内出游人次增加,但人均旅游消费持续下降,呈现热门地人满为患与部分景区门可罗雀的巨大反差[6] - 有观点认为“凑热闹的人”正在毁掉当地文旅经济,获得从业者共鸣[8] 行业引流策略 - 各地形成“文旅引流三板斧”策略:策划举办大量文旅活动(如演唱会、马拉松)[12]、主打文旅“免费”牌(如景区门票免费)[12]、打造网红城市(如淄博、天水)[13] - 三板斧策略在刺激文旅经济繁荣方面立下大功,成为拉动地方经济的固定套路[14] 行业现状与挑战 - 当前行业挑战在于“人来了,钱却没来”,游客文旅消费远不及预期[16][18] - 活动引流带来的流量“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当地仅热闹三五天[19] - 免费策略导致游客“穷游”不消费,例如十一期间游客宁可住帐篷也不住酒店,宁可吃方便面也不进餐馆[20] - 大量涌入的游客需要当地承担沉重的维护成本,却未产生预期消费[21] 问题根源分析 - 以网红小城梅河口为例,三年间年游客量从500万人次增至2000万人次,但文旅收入仅从50亿元增至70亿元,游客量增速与收入增速完全脱节[28][29] - 根本问题在于当地缺乏种类丰富、多层次且数量充足的文旅产品承接流量,游客找不到花钱的理由[31][32] - 国内90%的博物馆仅能提供“参观”服务,且限制新兴服务(如私家讲解团),无法满足游客多元需求[38][39] - 文旅产品性价比低是抑制消费的主因,例如十一期间经济连锁酒店动辄上千元[36][37] 解决方案与成功案例 - 行业下一阶段重点应从“引流”转向“变现”,将“凑热闹的人”转化为有效变现流量[40] - 苏超案例:坚持用最好场馆收最便宜门票,将联赛定义为大众参与的文旅活动,点燃游客消费欲望[41] - 南宁演唱会经济案例:文旅部门与主办方共建热点话题,调整公共交通、派发优惠券、设置打卡点,并将演唱会与当地音乐节、戏剧等泛文娱活动结合,延长粉丝停留时间并促进消费[43][44][45][46] - 核心观点:不存在“凑热闹的人”,他们只是有待开发的宝藏流量,需要当地提供足够丰富和高性价比的文旅产品[47][48]
地方文旅全靠足球续命?
虎嗅· 2025-10-16 08:37
省级足球联赛的兴起与特点 - 以蒙超、湘超、赣超、渝超、豫超、粤超、鲁超为代表的省级足球联赛在全国范围内集中涌现,呈现出半民间半官方的特点[2][3][4] - 比赛现场几乎场场爆满,例如重庆揭幕战涌入2万多人,5.6元票价开售即秒空,后续巴南主场超2.1万人,云阳官方通报13883人,万人看球成为周末新常态[5][6] - 各地赛事集中在九月开赛,并配套夜市、展会、演出等周边活动,形成文旅+足球、周末经济、全民联动的模式[11][16] 足球作为文旅突破口的核心优势 - 足球项目具备低组织门槛优势,场地原本就有,球员多为民间爱好者,足协、学校、社区有现成储备,是一种低成本、强动员的手段[23][24] - 足球具有强传播属性,天然有规则、有对抗、有比分转折,易于在抖音、朋友圈、小红书等平台传播,一个进球瞬间就能带动情绪输出[25][27][28] - 赛事数据易于展示和考核,场均上座人数、在线直播观众数、配套夜市销售额等均为年底汇报的有力证明[30][31][32] - 足球具备可持续想象空间,联赛周期普遍拉长到3个月以上并可跨年,能成为地方常态化人气入口而非短期爆点[34][35] 当前赛事与文旅联动的局限性 - 足球赛事带来的经济收益目前主要集中在赛场周边夜市摊,如炸串、米线、小龙虾等[41][42] - 赛事对城市整体文旅拉动有限,酒店未显著涨价,景区未爆满,文创店、老街依旧冷清,未能有效延伸至过夜消费和白天文旅活动[42][45][46] - 存在导流链条断裂问题,表现为文旅配套准备不足,如酒店价格服务未调整、缺乏交通接驳、球场与景点动线断裂等[48][49] 足球文旅的未来发展路径 - 实现足球对文旅的真正带动需进行系统性联动,包括球场与城市联动、赛事与住宿打通、赛程与路线挂钩、直播植入周边资源等[51][52] - 文旅局需从赛事设计初期介入,将足球与夜市作为入口,目标是把人带进城市深处,形成游客的完整体验[51][52] - 足球具备成为长链式文旅流量引擎的潜力,类似马拉松带动全城路线经济、音乐节带动短途过夜消费,省级联赛可成为地方文旅长期入口[53][54]
武商集团:国庆中秋双节期间,精准布局文旅、赛事及银发经济,销售额呈现正向增长趋势
财经网· 2025-10-10 12:47
公司近期经营表现 - 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公司销售额呈现正向增长趋势 [1]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31.81亿元 同比减少12.66% [2]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归母净利润约1.65亿元 同比增加7.53% [2] 业务战略与运营举措 - 围绕长假消费特点精准布局文旅、赛事及银发经济 [1] - 推出"楚风汉味"主题专场、外地游客酒店联动礼包及中秋礼品专题推荐等活动 有效覆盖本地居民、游客及特定社群 [1] - 将武汉网球公开赛等顶级体育赛事资源与商场运营相结合 打造"第二观赛现场"并配套消费券活动 有效吸引客流量 [1] - 与国际艺术季深度联动 通过优质演出资源回馈VIP客户 提升客户黏性与活跃度 [1] - 通过核心物业"自然美学+商业空间"焕新项目营造特色节日氛围与消费环境 成功塑造区域热门打卡地标 [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是湖北省最大的综合性商业企业 [1] - 公司前身为创建于1959年的中苏友好商场 [1] - 公司于1992年在深交所上市 股票代码000501 [1] - 公司在湖北省内12个地(县)级市及江西省南昌市拥有购物中心门店11家、超市门店百余家 [1]
国网庆阳供电公司:月满故城添雅韵 电护文旅暖中秋
中国能源网· 2025-10-10 08:30
文章核心观点 - 国网庆阳供电公司通过“保电+服务”双轮驱动模式 在中秋假期为环州故城景区提供了坚实的电力保障 成功支持了近万名游客的文旅体验 并为当地文旅经济发展注入了电力动能 [1][9] 文旅活动亮点 - 环州故城景区在中秋假期打造了“中秋赏月+非遗展演”的文旅盛宴 包括窑洞客馆的团圆宴、古城墙下的古风雅集以及大剧院的非遗皮影戏 [1][3] - 9月23日刚投用的环州故城大剧院成为新地标 每日上演非遗皮影戏《丝路花雨》 通过声光电配合呈现奇幻艺术世界 [3] - 稳定电力是各项文旅活动顺利开展的“隐形基石” 对供电保障提出高要求 [3] 电力保障前期准备 - 公司秉持早部署、早行动原则 为景区量身定制“一景一案”中秋保电方案 [5] - 组织共产党员服务队深入景区开展全链条用电“义诊” 使用红外测温仪排查大剧院供电线路、灯光音响设备等 精准发现并当场整改5处安全隐患 [5] - 向景区300余家商户发放《节日安全用电指南》并现场演示负荷调控、错峰用电技巧 获得商户认可 [5] 高峰应对与应急响应 - 为应对中秋客流高峰用电压力 公司在景区停车场旁部署移动应急电源车随时待命 确保快速补电 [7] - 建立“供电所+台区经理+景区负责人”三方联动微信群 实现用电需求实时沟通 承诺半小时内响应、1小时内处置突发问题 [7] - 安排专人24小时值班 对景区10千伏供电线路开展每2小时一次的特巡特护 全力确保全场景供电“零中断” [7] 服务成效与未来规划 - 中秋假期累计为环州故城及周边30家商铺、民宿提供精准用电服务 稳稳保障近万名游客 [9] - 游客对景区用电保障与文旅体验给予称赞 例如舞台灯光均匀、客馆空调温暖、路灯温馨等 [9] - 公司计划结合景区四季客流变化动态优化保电方案 以满格电力助力景区挖掘萧关古道文化、长城文化 打造非遗体验季等特色文旅新场景 [9]
文旅市场活力涌动——假期市场热点见闻
经济日报· 2025-10-09 07:45
文旅市场总体表现 - 国庆中秋8天超长假期推动文旅市场全面开花,呈现繁荣景象[1] - 旅游需求从传统观光升级为沉浸式文化体验[3] - 旅游业发展理念从资源开发转向服务提升和口碑打造[5] 文化活动与消费 - 假期期间各地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超1.2万场[3] - 北京园博园戏曲文化周推出20余项主题活动和近400场演出,吸引全国33家专业院团参与[3] - 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展览展出200件珍贵文物,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举办99场互动体验活动[2] - 非遗文创消费活跃,如安徽黄山徽州古城鱼灯巡游带动鱼灯文创产品销售[2] 客流量与景区表现 - 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超12万人观看升旗仪式[1] - 福建厦门中山路假期前3天吸引客流58.7万人次[3] - 湖南韶山毛泽东广场、海南红色娘子军纪念园等红色景区游客通过多种方式表达爱国情怀[1] 赛事演艺经济拉动效应 - "跟着赛事去旅行"成为消费新引擎,如江苏"苏超"赛事期间推出150余项惠民措施[4] - 10月5日南京全市星级饭店和部分品牌酒店平均入住率达85.8%[4] - 赛事周边酒店基本满房,有效拉动住宿消费[4] 景区服务创新举措 - 多地开放政府部门食堂为游客提供平价餐饮[4] - 上海、河南、辽宁等地博物馆延长开放时间[4] - 山东青岛崂山风景区免费提供热水姜汤,河南清明上河园景区免费发放雨衣,四川广元剑门关景区提供临时住宿[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