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车型

搜索文档
长城汽车上半年增收不增利,61岁董事长魏建军去年年薪568万元
搜狐财经· 2025-07-21 09:25
瑞财经 王敏 7月18日,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城汽车")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快报,增收不增利。 | 项目 | 本报告期 | 上年同期 | | 增减变动幅度 (%) | | --- | --- | --- | --- | --- | | | | 调整前 | 调整后 | 调整后 | | 营业总收入 | 923.67 | 914.29 | 914.28 | 1.03 | | 营业收入 | 923.67 | 914.29 | 914.28 | 1.03 | | 营业利润 | 68.62 | 81.34 | 81.06 | -15.35 | | 利润总额 | 70.04 | 82.89 | 82.61 | -15.22 | | 净利润 | 63.37 | 70.79 | 70.58 | -10.21 | | --- | --- | --- | --- | --- | | 归属于本公司股东的 净利润 | 63.37 | 70.79 | 70.58 | -10.22 | 长城汽车表示,本报告期公司开启新的产品周期,实现销量和营业收入的同比增长,同时加速构建直连用户的新渠道模 式,以及加大新车型、新技术的上 ...
交付量创历史最大降幅,特斯拉股价为何还逆势上涨?
金十数据· 2025-07-03 11:22
交付数据 - 公司第二季度交付384,122辆汽车,同比下降13.5%,环比增长14% [1] - 交付量略高于华尔街预期的386,000辆,但低于2024年同期的444,000辆 [1] - 这是公司自2012年推出Model S以来最大季度降幅,但好于第一季度的337,000辆 [1][2] - 年初对第二季度的预期曾高达500,000辆,后因第一季度表现不佳而下调 [2] 市场反应 - 交付数据公布后股价上涨5%至315.65美元,此前连续六个交易日累计下跌14% [1][2] - 分析师认为业绩好于市场担忧,Wedbush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500美元 [1] - 第一季度交付数据令人失望后,股价曾因马斯克承诺更多投入公司而上涨5.3% [2] 区域销售表现 - 欧洲4月和5月销量同比下滑37%,中国季度销量同比下降逾10% [1] - 部分亚洲消费者因贸易紧张局势回避购买美国产品 [2] 产品与业务 - 公司第二季度生产410,244辆汽车,导致库存增加,可能影响未来定价和现金流 [3] - 储能产品交付9.6吉瓦时,同比增2%,但环比下降8% [3] - Model Y近期更新导致部分买家等待新款,造成销售疲软 [3] 未来展望 - 分析师预计Model Y更新周期后,2025年下半年交付量将增加 [3] - 投资者期待新车型发布,公司计划2024年推出但细节较少 [4] - 第二季度财报将于7月23日公布,华尔街预期EPS为44美分,低于2024年同期的52美分 [3]
高盛:予小鹏汽车-W(09868)94港元目标价 升评级至“买入”
智通财经网· 2025-06-19 16:16
评级与目标价 - 高盛将小鹏汽车评级升至买入 12个月目标价为24美元/94港元 隐含29%/27%的上行潜力 [1] 公司战略与竞争力 - 公司通过组织和供应链重组、技术降本、平台化等措施显著提升产品和成本结构竞争力 为未来销量增长和利润率提升带来更高可见性 [1] - 新车型和改款车型持续改善 Mona M03和P7+销量在各自细分市场排名前三 增强市场信心 [2] - 2025年将推出强大新车型和改款车型管道 包括G7/P7(第三季度)和首款增程式电动车(第四季度) [2] 产品发布策略 - 新车型发布频率从2019-2023年每年1-2款提升至每年10款新车型+改款车型 以增强市场竞争力 [3] - 高频发布策略有助于保持全年消费者可见度 并为旧车型销售提供机会 延长销量增长周期 [3] 成本控制与毛利率 - 2023年初实施成本削减计划 目标是通过技术创新和传感器套件优化将整体物料清单成本降低25% ADAS BOM成本降低50% [4] - P7+(2024年第四季度推出)为首款实现总成本削减的车型 随后G6和G9的2025年版(3月推出)也受益 [4] - G6因成本削减毛利率提高7个百分点 毛利润改善156% 未来所有新车型都将受益于BOM成本降低 [4]
特斯拉市值重回万亿美元,但这一数据引发投资者担忧
财富FORTUNE· 2025-05-15 19:43
图片来源:Michael M. Santiago—Getty Images 中国市场的周销量数据揭示了一个令人担忧的趋势后,特斯拉万亿美元市值与销售和收益等基本面之间 的鸿沟持续扩大。 周二,保险数据显示,截至5月11日,特斯拉电动汽车在中国市场的单周销量只有3,070辆,环比骤降 58%,比去年同期下降了69%。 对特斯拉而言不幸的是,其产量较低的Model 3轿车销量大致保持稳定。此次销量下滑的原因来自新款 Model Y,这款车型占全球交付量的三分之二,其单周销量仅有1,270辆,创2月下旬上市以来的最低纪 录。 特斯拉投资者高度关注该高频数据,因为中国是特斯拉最大的单一市场,其重要性甚至超过美国。事实 上,在中国市场七天的销量,甚至超过德国等欧洲主要国家七个月的总销量。 周销量数据本身存在波动性,如果单独来看,每周销量数据可能只是扭曲基本趋势的"噪音"而已。但仔 细研究后你会发现,特斯拉自第二季度开始以来的累计销量较去年同期下滑25%,甚至弱于第一季度最 初几周的表现,当时是中国市场的传统淡季。 如果供应不成问题,那么问题就归结于客户兴趣下降。只是特斯拉同样否认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因为第 一季度的试驾次 ...
你PM我CEO 汽车央企一号令打造爆款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2-22 14:48
中国一汽产品战略与市场表现 - 董事长邱现东强调产品成功为第一优先级,要求各产品线CEO加强日常管理并建立以产品为主线的评价体系[5][7] - 2024年销量320万辆,同比减少17万辆,市场排名从第2滑落至第4[7] - 红旗H5年销148793辆(轿车榜第22)、E-QM5销81506辆(第44),奔腾小马7个月销57863辆(第50),HS5销94900辆(SUV榜第34)[7] - 行业标准显示:轿车年销需超6万辆、SUV超7万辆才能生存,红旗拥有1款月均1万辆的主流爆款和2款月均5000辆的自主爆款[7] 东风汽车产品管理机制改革 - 东风推行PM(车型项目总监)制,由高管挂帅并签署对赌协议,打破垂直化管理模式,实施矩阵式管理[9][11] - PM拥有对乙方(零部件/金融/职能部门)的考核权,全生命周期管理车型(含改款)[11] - 2024年推出4款新车:纳米01(7万元起,年末月销破万)、奕派007(纯电/增程版)、奕派008(20万元级电动SUV)、风神L7(混动,7个月销近3万辆)[11] - PM机制升级后整合20个车型为9大项目集,研发总院院长杨彦鼎亲自担任奕派007项目PM[13] 东风汽车市场表现与新能源转型 - 2024年东风乘用车销量21.3万辆(同比+82%),其中风神11万辆(含燃油/新能源)、纳米5万辆、奕派6万辆(均为新能源)[13] - 公司高层认为PM机制优化是新能源市场起色的关键因素[13] 行业竞争态势 - 行业爆款标准:自主车型月均5000辆为"自主爆款",月均1万辆为"主流爆款"[7] - 2024年车市存在大量边缘车型(218款轿车年销仅1辆,371款SUV同理)[7] - 传统车企在20万元以上新能源市场面临合资品牌压制[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