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矿山

搜索文档
准能集团:向“新”问路 以“质”领航
中国能源网· 2025-09-11 16:08
核心观点 - 公司以创新为引擎 将新质生产力深度融入煤炭全产业链 推动产业向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转型 [1][3] 智能化建设 - 构建"1+1+1+N"智能矿山模式:包括5G工业专网 综合智能管控云平台 数字孪生中心和超过200项智能应用系统 [6] - 完成85台无人驾驶矿用卡车试运行考核验收 实现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和生产全流程智能调度 [8] - 5G 大数据 人工智能深度赋能矿山运营 实现原煤生产到辅助生产的全产业链一体化联动管理 [12] 生产效率提升 - 班前会平均时长由35分钟压缩至20分钟以内 单日交接班时间从1.6小时缩短至1小时 [22] - 主采电铲平均实动率同比提升10.9% 装车合格率显著提高 [22] - 8月份生产商品煤540.3万吨 超计划15.3万吨 一体化出区装车466.9万吨创历史同期纪录 [23] 成本控制与效益 - 通过调控商品煤结构与热值创效2.1亿元 优化采排方案降本1.34亿元 [32] - 炸药厂重塑硝酸铵供应渠道降本0.31亿元 [32] - 实现原煤清洁高效分选 入选率100% 矸石带煤率稳控在5%以下 [12] 资源保障与用地 - 完成5个社20548亩土地征迁协议 获批采场用地1342公顷保障未来五年需求 [15] - 黑岱沟煤矿优化采场布局 哈尔乌素煤矿创新"内排搭桥"技术缓解排土压力 [18] 绿色发展与生态修复 - 创新"采—复—农—园"一体化模式 实现边开采边复垦边返还 [27] - 复垦区植被覆盖率远超原生态水平 建成国家级绿色矿山和生态公园 [27][29] - 推进矿区光伏电站建设 布局"绿氢""绿氨"等新兴产业 [30] 技术创新与国产化 - 攻坚进口设备国产化替代 在大型矿用卡车和电铲核心配件实现突破性进展 [12] - 国内首创千万吨级分选工艺 矿用卡车轮胎监测系统等黑科技广泛落地 [12] 人才建设与创新成果 - 27个创新工作室近五年攻关课题286项 获专利121项 完成技改数百项 [34] - 42名职工在国家级省部级大赛获奖 16人获"国家能源集团技术能手"称号 [34] - 累计形成"五小"成果546项 构建金字塔式人才梯队 [34][39]
东方测控打造整体解决方案—— 抢占智能矿山“C位”
经济日报· 2025-08-05 06:10
沿鸭绿江畔,辽宁丹东市区商业楼宇林立,可谓城市C位。丹东东方测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就坐落在这 个寸土寸金的地方。"我们要以领先技术配得起'C位'。"东方测控党委书记王爱军说。 一家企业能集机器人、无人驾驶等若干人工智能技术于一身,是个啥场面?仲夏时节,记者在东方测控 展厅内目睹了这般"浓缩的创新":一个矿山沙盘,融合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 先进技术,井下有无人巡检+作业,矿坑内有无人驾驶的矿车在奔忙,头顶还有四处巡视的智能巡检机 器人实时反馈信息……智能化矿山的愿景,在这里一个个落地生根。 "东方测控是为全球金属矿山、煤矿、水泥、电力、石化及其上下游提供智能矿山、智能工厂的国家级 高新技术企业,自主技术全覆盖,牵头起草并发布了国家智能矿山行业标准,在全球设计、实施了400 多个大型选矿自动化项目。"东方测控智能矿山设计研究院院长吕涛介绍。今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 第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名单,东方测控成为智能矿山行业唯一携整体方案入选的企业。 抓住痛点 "矿山安全能不能从事故末端善后向事前预防转变?危险岗位能不能无人化?"东方测控的初心,源于对 矿山行业痛点的前瞻洞察。"遥想30年前准备切入智能矿 ...
赚翻了!我国收购邦巴斯铜矿,投资仅70亿,如今总价值超千亿美元
搜狐财经· 2025-08-02 18:38
收购背景与战略意义 - 2014年中国五矿以70亿美元收购秘鲁拉斯邦巴斯铜矿,当时国际铜价低迷,项目因高海拔(4000米)、基础设施薄弱和政治复杂被多数企业回避[3] - 该矿探明储量仅10%已确认铜储量超1000万吨,矿石品位高达48.5%,伴生银资源每吨含293克,属全球顶级矿藏[5] - 收购不仅保障中国铜资源安全(对外依存度75%),更成为全球铜定价权的重要筹码,项目估值已突破千亿美元[7][13][28] 生产运营与产业协同 - 2016年投产后前五年平均年产铜45万吨,占当时中国国产铜20%,截至2025年累计产铜270万吨[5][7] - 形成"矿山-海运-冶炼"闭环:铜精矿经马塔拉尼港运至南京港,直供江西铜业等企业,支撑电线、电动车、光伏等产业[9][11] - 80%流程实现自动化,部署智能头盔、远程调度系统,安全系数远超传统矿区[15][17] 社会效益与本地化建设 - 累计向秘鲁缴纳税费128亿元,当地阿普里马克大区人均GDP增长近3倍,创造5600个就业岗位且98.4%为本地员工[19][23] - 投入2340万元援建学校并配备电子设备,种植190万株乔灌木恢复368公顷生态,设立女性职业培训使平均薪资提升40%[21][23][25] - 建立职业培训中心培养电焊工、选矿工程师等技能人才,自建生态监测实验室实现环境数据实时监控[23][25] 长期价值与行业影响 - 剩余可采储量超千万吨,生命周期预计超20年,未开发区域达90%,持续支撑中国制造业需求[7][28] - 带动中国设备出口与标准输出:运输船、港口设计、金融清算等全产业链协同,每船铜矿关联数百国内订单[13][15] - 项目模式被秘鲁政府誉为"转型样板",建立"税收-就业-基建-教育"多维共生系统,重塑中企海外形象[19][27]
2026加拿大温哥华国际矿业展全景解读:全球矿业精英的巅峰盛会
搜狐财经· 2025-07-29 17:32
展会基本信息 - 2026年加拿大温哥华国际矿业展(CIM Connect Convention & Expo)将于2026年5月3日至5日在温哥华会议中心举行 [1] - 展会由加拿大采矿、冶金和石油协会(CIM)主办 该协会成立于1898年 拥有12,000余名全球会员 [1] - 采用温哥华与多伦多双城轮办机制 双数年落户温哥华 2026年为温哥华举办年 [1] - 预计吸引超过600家全球参展企业和7,000-11,000名专业观众 展览面积达25,000平方米 [1] 展会规模与认证 - 是加拿大规模最大、获UFI国际认证的矿业全产业链盛会 [1] - 展览空间达30,980平方米(含52个会议室) [7] - 温哥华会议中心拥有6英亩生态屋顶(北美最大规模) 是全球首个LEED白金认证会议中心 [7] 区位优势与平台价值 - 温哥华聚集全球70%的矿业上市公司总部 被誉为"矿业金融之都" [6] - 展会不仅是技术展示平台 更是资本与资源对接的核心场域 [6] - 场馆地处温哥华市中心海滨 与加拿大广场相连 曾作为2010年冬奥会主新闻中心 [6] - 吸引50余国采购商 包括Teck Resources等加拿大本土矿业巨头及拉美、澳大利亚重要买家 [7] 展品范围与技术创新 - 设置四大核心展品板块:智能采矿装备、绿色技术解决方案、矿物加工全流程设备、安全与可持续服务 [9] - 智能装备包括无人驾驶矿车、AI选矿系统、远程钻探操控平台 [9] - ABB Ability™ MineOptimize等能效优化系统实测降低能耗18% [9] - 特别设立电池金属专区 聚焦锂、钴、镍等新能源矿产开发技术 [9] 政策与行业趋势 - 展会期间将发布《全球矿业ESG基准报告》 解读加拿大2025年起强制实施的矿业公司TCFD气候信息披露政策 [7] - 加拿大政府要求2030年实现100%电动车销售 带动镍需求年增12% 锂、钴需求同步激增 [12] - 预计2026年全球智能矿山市场规模达247亿美元 加拿大80%新建矿山要求设备接入物联网平台 [12] - 北美矿业公司为降低供应链风险 积极寻求本地化技术伙伴 [12] 主办机构与特色 - CIM深度参与制定矿业安全与可持续标准 [7] - 展会覆盖勘探开发、智能装备、矿物加工、复垦环保等全产业链 注重数字化与低碳化协同创新 [7] - 温哥华会议中心是可持续建筑典范 拥有成熟的大型展会运营经验 [6]
2025年智能矿山市场规模将达670亿元
新京报· 2025-06-30 12:05
智能矿山建设进展 - 全球矿业正经历数字革命 中国作为矿产资源生产与消费大国 智能矿山建设迎来历史性机遇 [1] - 2026年全国煤矿智能化产能占比目标不低于60% 危险岗位机器人替代率超30% 井下作业人员减少10%以上 [1] - 截至2024年9月 全国建成1642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 应用2640台机器人 1328台无人驾驶车辆 1.7万个固定岗位实现无人值守 [1] - 露天矿无人驾驶 井下5G专网等场景进入"准成熟期" 国家能源集团曹家滩煤矿通过"5G+边缘计算"方案提升采煤效率 [1] 市场规模预测 - 2025年智能矿山市场规模预计达670亿元 2035年突破1200亿元 [2] - 2030年智能煤矿与非煤矿山市场总规模预计超2.3万亿元 [2] 行业挑战 - 技术适配性不足 透明地质 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仍处于爬坡期 [2] - 中小企业转型困难 500万元以上大型项目仅占28.1% 中小矿山资金受限 多聚焦硬件采购 软件定制能力薄弱 [2] - 运维人才缺口大 智能化工程师供需比达1:4.3 部分企业面临"有设备无医生"问题 [2] 发展建议 - 强化矿山数字化 智能化的顶层设计与政策引导 加大财税 金融支持力度 [2] - 遴选基础好 意愿强的矿山企业打造智能化示范矿山 形成可复制推广模式 [2] - 推动建立矿山数据标准体系 解决数据孤岛问题 [2] - 开发适合中小型矿山的模块化 低成本 易部署智能化解决方案 [2]
龙软科技: 北京龙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2024年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问询函回复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11 18:28
业绩下滑与财务披露问题 - 2024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302.90万元,同比下降60.83%,扣非净利润为3,036.11万元,非经常性损益为266.79万元 [1] - 业绩快报中扣非净利润为3,612.63万元,非经常性损益为-442.21万元,前后差异较大且未披露更正公告 [1] - 未披露业绩预告的原因是初步测算净利润下降44%,未触及披露标准,但后续补提信用减值损失导致净利润下降超过50% [3] - 应收账款回款34,754.77万元,较上年增加2,186.08万元,但对坏账准备估计不足导致信用减值损失增加 [3] 非经常性损益差异原因 - 差异主要来自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应收款项减值准备转回591.94万元 [4] - 2023年对某集团3,231.44万元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646.29万元,2024年完成债务重组转回590.94万元 [4] - 业绩快报统计时未考虑该事项,导致非经常性损益差异 [4] 内部控制与整改措施 -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财务会计及内控制度,包括《财务管理制度》《内部审计制度》等 [5] - 问题根源在于对坏账准备估计不足和非经常性损益计算错误,内控制度不存在重大缺陷 [5] - 整改措施包括加强监督、全员培训、修订制度、优化应收账款管理机制等 [6][7][8][9] 经营业绩分析 - 2024年营业收入3.29亿元,同比下降17.04%,其中智能矿山工业软件收入2.76亿元,占比84.21% [11] - 第四季度营收1.14亿元,同比下降20.93%,归母净利润-1,602.15万元,首次单季度亏损 [11] - 毛利率从52.52%降至51.03%,期间费用同比增加1,744.07万元,上涨17.85% [18] - 收入下降主要因煤炭价格回落导致客户投资谨慎,以及示范矿井验收放缓 [13][18] 行业对比与市场地位 - 智能矿山工业软件领域无完全可比上市公司,同行业公司2024年收入变动均值为-3.81% [17] - 公司参与建设46处国家级示范煤矿,市场渗透率领先,累计实施地质保障系统120余对矿井 [15][26] - 2024年新获发明专利39项,累计国内发明专利71项,国际专利17项 [24] 应收账款情况 - 2024年末应收账款余额5.06亿元,占资产总计53.83%,前五大欠款方均为大型国有煤炭企业 [31][32] - 3年以上长账龄占比10.74%,期后回款5,177.16万元 [32] - 坏账准备计提比例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计提充分 [43] 代垫股权激励税款 - 2024年7月为58名股权激励对象代垫税款533.13万元,2025年4月已全部收回 [44][45] - 公司已制定《股权激励税务操作指引》,加强相关制度建设和执行 [46]
赚翻了!中国70亿美元收购邦巴斯铜矿,如今总价值超千亿美元
搜狐财经· 2025-05-24 11:45
收购背景与战略意义 - 2014年全球铜价跌至6600美元/吨低位时,公司以70亿美元收购秘鲁邦巴斯铜矿,相当于市场价三折[3] - 该矿探明储量达千万吨级别,是全球最大铜矿之一,收购后公司跻身全球十大铜矿生产商[1][8] - 矿区位于海拔4000米的安第斯山脉,运输条件恶劣导致欧美矿商不敢接盘,但公司三年内完成基础设施改造[3][5] 运营效益与财务回报 - 投产后年产45万吨铜精矿,占中国自产铜量的20%,2025年累计产量将达310万吨[6] - 开采成本仅3200美元/吨,显著低于行业水平,铜价8000美元时仍能盈利[6] - 按当前1万美元/吨铜价计算,矿区估值超千亿元,仅开采10%即收回投资成本[6] - 伴生资源包括每吨293克白银和12.5万吨钼,带来额外收益[6] 产业链协同与安全保障 - 长协价比现货低12%,保障国内新能源车、光伏电缆等产业需求[8] - 矿石通过自有船队从秘鲁运至南京港,直接进入江西铜业冶炼厂,形成完整供应链[8] - 该矿使中国铜精矿进口依赖度从75%得到缓解,增强资源安全[8] 技术创新与输出 - 采用远程操控采矿+智能头盔监测系统,80%流程实现自动化[13] - 高压辊磨新工艺使选矿回收率提升9%,相当于增加9%产量[13] - 相关技术反哺国内装备制造业,沈阳重工智能采矿设备获南美订单[13] 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 - 矿区种植190万棵树,复垦368公顷土地,获秘鲁生态部门认可[11] - 本地员工占比98.4%,2023年新增5600个岗位,带动区域人均GDP增长3倍[11] - 配套建设学校、光纤网络等设施,培养爆破工、选矿工程师等技术人才[11]
全球首个百台无人电动矿卡集群投运 我国5G-A应用规模化提速
中国经营报· 2025-05-19 15:47
5G-A技术升级与行业应用 - 5G-A技术从"仅连接"向"泛在感知""智能协同"升级演进,引入多载波聚合、智能上行、新型频谱利用等关键能力,提供更高带宽、更低时延和更强可靠性 [1] - 5G-A加速在能源、制造、交通、公共安全等重点领域规模化落地,为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注入强劲动力 [1] - 全球首个5G-A露天矿在内蒙古伊敏矿区落地,实现"车云网"规模化协同应用,标志着智能矿山建设向智控迈进 [1] 华能睿驰无人电动矿卡项目 - 全球首个百台无人电动矿卡集群投入运营,单车载重力达90吨,无人驾驶感知系统国产化率达100% [2] - 车端智能系统通过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与AI算法融合,在暴雪沙尘等低能见度天气下实现40米自动识别障碍物 [2] - 项目全面实现以电代油,每年可替代柴油超1.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8万吨,形成"光储充换"一体化零碳链路 [2] - 单车综合运输效能达人工的120%,6分钟内完成换电,配合光伏电站形成完整零碳能源闭环 [2] - 矿卡在零下40℃极寒环境中稳定作业,实现人员与装备、恶劣环境的物理隔离,大幅降低安全风险 [2] 5G-A网络技术支撑 - 采用5G-A 3CC技术升级网络,单基站覆盖500-600米,满足500Mbps稳定上行和20ms@99.99%低时延要求 [3] - 云端池化调度将运营效率提升20%,实现秒级实时采集和分钟级地图更新 [3] - 车端全景融合感知算法保障恶劣天气下持续作业,实现矿卡厘米级精准停靠 [3] 5G-A行业应用进展 - 截至2025年3月底,我国建成5G基站439.5万个,5G-A基站突破1.3万个,86个城市启动万兆光网试点部署 [4][5] - 低空经济领域:长沙移动构建"中移凌云低空数字底座",部署20个5G-A基站实现无人机避障和路径规划 [5] - 智慧港口领域:福建移动部署5G-A通感一体网络实现20公里近海船只实时监控 [5] - 民生服务领域:重庆移动推出5G-A套餐,下行速率最高达3Gbps,支持超高清视频、云游戏等应用 [5] 政策与产业协同 - 工信部等十二部门印发《5G规模化应用"扬帆"行动升级方案》,明确推进5G向5G-A升级演进 [4] - 5G-A与AI、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融合深化,正重塑产业格局,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6]
5G-A智慧露天矿首次落地
环球网资讯· 2025-05-18 21:41
项目概述 - 全球首个百台无人电动矿卡集群"华能睿驰"在内蒙古伊敏露天矿投入编组运营,标志着全球首个露天矿生产实现5G-A网络下的"车-云-网"规模化协同 [1] - 该项目由中国华能集团携手徐州工程机械集团、华为技术、国网智慧车联网等共同打造,建成全球首个零碳、无人、智能的露天矿运输系统 [3] - 华能睿驰无人驾驶电动矿卡达到全球行业领先水平,可在零下40摄氏度的极寒环境连续作业 [3] 技术突破 - 项目实现了绿电驱动、智能换电、无人驾驶等功能,国产化率达100% [3] - 突破了大型矿卡核心部件及无人驾驶感知技术的瓶颈,实现了高寒环境下露天煤矿矿卡电动化和无人化的大规模运行 [3] - 集成了无人驾驶、5G通讯、智能换电等核心技术,标志着我国在零排放、高效率、全智能矿山装备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3] 网络支持 - 华为为露天矿作业提供人工智能算法,加速煤矿行业从"人控"迈向"智控" [4] - 内蒙古移动联合华为采用5G-A 3CC技术进行网络升级,可满足500Mbps大上行与20毫秒低时延 [4] - 网络升级为无人驾驶矿卡的高清视频回传和云端调度提供了坚实支撑 [4] 运营效益 - 显著降低了能耗和人工成本,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 [3] - 提升了矿山运输效率和本质安全水平 [3] - 作为国内首个取消驾驶室的无人矿卡项目,将人员与装备、恶劣环境隔离,大幅降低安全风险 [3] 未来发展 - 华为将继续携手华能、徐工、国网及更多合作伙伴,推动矿山运输装备转型升级 [5] - 共同打造"安全、高效、绿色"的智慧矿山 [5]
山东能源云鼎科技联合华为打造国内首个全业务切片网络
中国能源网· 2025-05-13 17:04
行业背景与挑战 - 传统煤矿井下网络采用3张以上独立承载网 导致线缆铺设复杂且建设运维成本居高不下[1] - 生产数据 视频监控 人员定位等业务相互干扰 广播风暴问题频发[1] - 网络故障需依赖人工下井排查 严重影响生产连续性[1] - 智能化业务发展带来无死角监控大带宽需求 电力系统防越级跳闸低时延要求 安监系统高可靠保障等差异化需求[1] 技术解决方案 - 基于SRv6和FlexE网络切片技术研发新一代工业生产环网"综合承载网" 实现全业务统一承载[3] - 系统具备5万兆大带宽 满足未来5-10年智能化发展需求[4] - 采用切片隔离技术将安全监控 视频传输 人员定位 电力控制等全业务纳入统一平台[4] - 冗余环形结构和三层路由技术实现网络自愈时间小于50ms[4] 应用成效 - 视频画面延时平均低于10ms 业务故障处理时间减少约50%[4] - 未发生因环网风暴导致的大面积断网事故 生产停工风险显著降低[6] - 通过煤炭工业常州防爆通讯检验中心测试 关键指标达行业领先水平[6] - 已在山东能源李楼煤业完成国内首个全业务承载试点[3] 推广进展 - 被纳入国家能源局《煤矿信息综合承载网通用技术规范》[3] - 进入规模化推广阶段 在新巨龙煤矿 金鸡滩煤矿 凤凰山铁矿 双欣矿业等开展复制应用[3] - 为智慧矿山建设提供标准化网络基础设施解决方案[3] - 未来将在更多矿区得到推广应用[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