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劳动密集型制造业
icon
搜索文档
热点思考 | 反内卷,破局的“妙招”有哪些?(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赵伟宏观探索· 2025-07-31 00:03
行业供需失衡分析 - 制造业就业人数较潜在水平偏高0.2亿人,就业占比超潜在水平6.2%,而营收占GDP比重仅超5.8%,显示制造业内卷严重[2][9] - 服务业就业人数较潜在水平缺口达0.4亿人,就业占比低于潜在水平3.8%,供需缺口显著[2][9] - 制造业投资与产能利用率背离,2022年后投资增速高位但周转率下行,反映投资过剩;服务业潜在投资缺口约1.5万亿[18][106] - 商品消费缺口6400亿元(人均458元),服务消费缺口达3万亿元(人均2093元),教文娱/医疗保健人均缺口分别达580.8元/512.8元[3][27][106] 服务业转型长期方向 - 人均GDP 1-3万美元阶段,服务消费占比年均提升0.6pct,城镇化率70%后服务需求加速释放[4][35][107] - 老龄化率每提升1pct,服务消费占比上升1.3pct;中国中老年群体服务消费倾向高,未来10年需求群体年均增长0.3%[45][107] - 家庭小型化(中国户均2.8人)推动享受型服务需求,日本单身家庭文娱支出占比11.8%显著高于多人家庭9.9%[52][55][107] - 美日韩经验显示服务需求提升带动供给转型:日本60-90年代服务业固定资产占比上升19.5pct,韩国教育资产规模同步扩张[4][67][70] 当前政策引导措施 - 服务消费:2025年法定休假延长2天,10余省市推2.5天休假,28省市婚假延长至30天,五一假期社零增速回升至6.3%[6][80][108] - 服务业投资:2025年生活性服务业投资增速达15.3%(近7年新高),教育/文体娱民间投资增速超4%,财政支出增长5.8%[7][92][108] - 服务出口:2025Q1旅行出口恢复至2019年138%,2024年入境游拉动GDP 0.1%,对比海外仍有10倍增长空间[7][97][108]
热点思考 | 反内卷,破局的“妙招”有哪些?(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申万宏源研究· 2025-07-30 15:46
一问:"内卷"背后的行业失衡 - 制造业就业人数较潜在水平偏高0.2亿人,就业占比超潜在水平6.2%,营收占GDP比重超潜在水平5.8%,反映内卷突出[2][9] - 服务业就业人数较潜在水平缺口达0.4亿人,就业占比低于潜在水平3.8%,增加值占比修复但就业恢复弱于需求[2][9] - 制造业投资与营收背离,2022年后产能利用率下行但投资冲高,服务业投资缺口达1.5万亿[2][18] - 商品消费潜在缺口6400亿元(人均458元),服务消费缺口达3万亿元(人均2093元),教文娱、医疗保健消费缺口分别达15.4%和16.8%[3][27] 二问:破局"内卷"的长期方向 - 全球经验显示人均GDP 1-3万美元阶段服务消费占比年均提升0.6pct,城镇化率70%时服务消费占比同步提升0.6pct[4][35] - 老龄化率每提升1pct服务消费占比上行1.3pct,中国未来10年生活性服务业需求群体年均增长0.3%[45][46] - 家庭小型化(中国户均2.8人)推动享受型服务需求,日本单身家庭文娱支出占比11.8%高于多人家庭9.9%[52][55] - 美国服务业投资占GDP变化与增加值同步,日本60-90年代服务业固定资产占比提升19.5pct[67][69][70] - 生活性服务业就业占比过去十年提升4pct,但居民服务、文体娱等领域仍存在供给缺口[5][73] 三问:当下政策积极引导 - 2025年法定休假延长2天,10余省市推2.5天休假,五一假期社零增速回升至6.3%[6][80] - 2025年生活性服务业投资增速达15.3%,教育、文体娱民间投资增速超4%,财政支出增长5.8%[7][91][92] - 2025年一季度旅行出口恢复至2019年138%,2024年入境游拉动GDP 0.1pct,对比海外有10倍增长空间[7][97][98]
以制造业创新升级带动经济良性循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1 05:42
京东的"三毛五理论" - 京东集团创始人提出"三毛五理论",认为零售商应只拿三分之一利润,三分之二应留给品牌商以促进品牌发展 [1] - 该理论认为品牌商获得更多利润后可投入研发、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员工工资,形成零售商、品牌商、消费者和产业工人的良性循环 [1] - 该理论借鉴了发达国家成长经验,强调制造业是"财富之源",后发国家通过产业转移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实现增长 [1] 制造业的乘数效应 - 制造业发展能带动上下游产业共同发展,包括原材料、能源、物流运输等需求,以及衍生出生产性服务业 [2] - 制造业创造的间接就业机会通常是直接就业岗位的数倍,并能促进周边餐饮、娱乐等生活消费发展 [2] - 后发国家制造业最初依靠低成本要素优势参与组装加工环节,但利润率较低,必须转向技术创新提高竞争力 [2] 制造业升级路径 - 企业需要通过建立品牌、提高技术、质量和服务来增加产品附加值和溢价,创造更多利润用于研发投入 [3] - 发达国家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塑造迈向价值链高端,赢得超额利润,带动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3] - 制造业升级过程培育中高收入群体,扩大消费并创造更多服务业岗位,推动经济良性循环 [3] 平台经济与制造业 - 中国平台经济发展迅速,线上销售占比不断提升,但部分平台的价格竞争策略导致制造业"内卷" [3] - 过度价格战使制造业面临两难:不参与可能失去市场,参与则利润降低影响研发和工资增长 [3] - 平台企业应通过供应链合理分配支持制造业转型,行业应停止不良价格战以实现高质量发展 [4]
美印谈判开始前,莫迪主动给特朗普递降表?中国的招式印度学不来
搜狐财经· 2025-05-19 23:15
美印贸易关系动态 - 印度在48小时内从计划提高美国商品关税转向提出"零关税"贸易协议,态度出现戏剧性转变 [1][3] - 印度外长否认特朗普关于"零关税"协议的言论,强调谈判仍在进行且未定论 [3] 印度贸易策略分析 - 印度贸易部长计划赴美谈判,特朗普通过释放信息制造舆论压力以争取谈判优势 [5] - 2024年美印双边贸易总额1291亿美元,印度对美贸易顺差达459亿美元(出口875亿,进口416亿) [5] - 印度希望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如服装、日用品)为突破口,复制"中国模式"积累产业规模 [5][6] - "印度制造"战略旨在通过中低端制造业带动就业和产业升级,暂避高科技领域竞争 [8] 印度面临的挑战 - 印度缺乏与中国相当的制造业规模(GDP为中国的1/5,制造业增加值不足1/10)和核心技术筹码 [8] - 美国要求更多市场开放作为"零关税"条件,但印度可能难以接受此类筹码 [8][10] - 印度既无不可替代的产业链地位,也无核心技术依赖优势,难以效仿中国对美谈判策略 [10] 潜在行业影响 - 若实现零关税,印度劳动密集型产品(如服装、日用品)对美出口可能显著增长 [5][6] - 印度中低端制造业或受益于供应链地位提升,但需解决工业基础薄弱问题 [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