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AI

搜索文档
王兴兴回应宇树科技上市:当做高考
财联社· 2025-08-09 15:18
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前景 - 未来几年全行业人形机器人出货量预计每年翻一番 若有更大技术突破 2-3年内可能出现年出货量达数十万至上百万台的情况 [3] - 摩根士丹利预测2050年全球类人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超5万亿美元 机器人数量接近10亿 30年代末将加速采用 主要应用于工业和商业领域 [3] 技术瓶颈与突破方向 - 当前行业核心问题在于机器人大模型水平不足 仅相当于ChatGPT发布前1-3年的水平 模型能力不足导致数据难以有效利用 [3] - 机器人AI模型尚未达到突破临界点 相比纯数据驱动的大语言模型 机器人领域存在实物部署偏差大的技术障碍 [4] - 未来2-5年技术重心包括:更低成本/更高寿命的硬件 超大批量制造 低成本大规模算力 分布式算力将成为关键领域 [4] 商业化落地预期 - 机器人实际落地时间预计快则2-3年 慢则3-5年 行业变革大概率在10年内发生 [4] - 宇树科技通过降价策略(R1起售价3.99万元 G1售价9.9万元)推动出货量增长 以构建生态体系 [5] 企业动态 - 宇树科技发布第三款人形机器人Unitree R1 正在推进量产进程 [5] - 公司已启动科创板上市辅导 将上市视为企业成熟化运营的重要里程碑 [5] 行业核心目标 - 行业致力于实现机器人生产力解放 重点研发通用型AI 使机器人从娱乐表演转向工厂/家庭等实际应用场景 [3][4]
连续16周增长,港股红利低波ETF(520550)规模接连攀升,迭创历史新高
格隆汇· 2025-06-24 01:55
港股红利板块资金流入 - 港股红利低波ETF(520550)获资金连续7周净流入 年内规模增长169% [1] - 资金流入叠加净值上行推动该标的规模迭创历史新高 [1] ETF产品特性 - 港股红利低波ETF综合费率0.2%为全市场最低 通过月度分红机制和T+0交易提升资金效率 [2] - 持仓以金融、能源等成熟行业为主 单一个股权重上限5%实现风险分散 [2] - 产品策略剔除阶段跌幅过大股票以规避股息率陷阱 [2] 场外基金发行 - 招商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联接基金(A类024029/C类024030)于6月13日至26日发行 [2] - 场外基金可通过银行、券商、线上平台及直销渠道认购 无需证券账户 [2] 市场分析观点 - 港股成长股行情收缩 若无大产业机会下半年难有亮眼表现 [3] - 保险资金下半年进行OCI配置时将优选A股和港股高股息标的 支撑红利行情 [3]
直击CVPR现场:中国玩家展商面前人从众,腾讯40+篇接收论文亮眼
量子位· 2025-06-17 15:41
CVPR 2025核心趋势 - 多模态与3D生成成为论文接收热门方向 其中高斯泼溅技术为前五高频关键词之一[6][15] - 基础模型讨论深入并延伸至产业落地 具身智能与机器人AI设立独立Workshop板块[6] - 计算机视觉与图形学加速融合 神经渲染推动3D论文数量显著增长[16][17] 中国企业参与表现 - 腾讯、字节等企业展区规模创纪录 技术Demo体验排队现象突出[3][5] - 腾讯40+篇论文被接收 覆盖混元大模型团队、优图实验室等多方向[32] - 蚂蚁、字节、快手分别有21篇、12篇(含4篇Highlight)、12篇论文入选[32] - 中国企业赞助商占比达6/41 腾讯与字节跻身白金赞助商行列[34] 技术突破与开源进展 - 腾讯Hunyuan 3D 2.1版本实现几何与纹理双重优化 达到开源3D模型SOTA水平[21] - 该模型为全链路开源工业级3D生成大模型 支持消费级显卡适配[23] - 多模态领域高频词包括扩散模型(175次)、大语言模型(129次)、文生图(48次)等[14] 产业应用与人才战略 - Workshop议题新增3D捕获重建、数字孪生等方向 聚焦真实世界建模需求[28] - 腾讯研发投入超706亿元(2024年) 全球专利申请公开总数达8.5万件[44] - 腾讯科技类人才占比73% 青云计划提供无上限薪酬与顶尖科学家资源[51][52] - 企业通过顶会展示技术实力 形成商业反哺技术的良性循环[46][48]
黑芝麻智能(2533.HK):国产智能驾驶和机器人AI芯片先驱
格隆汇· 2025-05-23 17:41
行业 - 全球自动驾驶和机器人产业迎来高速发展期 2025年自主品牌已将高级智驾功能赋能至10万元级别车型 行业渗透率显著提升 [1] - 特斯拉 小米 小鹏等车企及宇树 智元等机器人初创公司加速推进人形机器人商业化 [1] - 端侧AI芯片增长势头乐观 智能汽车竞争可能使高阶智驾逐步成为标准配置 拉动中高算力芯片需求 [1] - 未来机器人有望深度渗透家庭 医疗 工业 商业及教育领域 拉动机器人AI芯片长期需求 [1] 公司 - 黑芝麻智能是国内领先的智能驾驶和机器人芯片产品及解决方案供应商 拥有从十几TOPS到千TOPS的端侧AI算力产品覆盖能力 [1] - 公司优势集中在自研核心IP 高算力架构和车规级芯片量产能力 基于两大自研车规级IP——NeuralIQ ISP图像处理器和DynamAI NN神经网络加速器 构建高能效 低功耗芯片平台 [2] - 公司拥有完整算法与工具链支持 支持智驾 驾舱一体 机器人等应用 [2] - 吉利 一汽 东风等多款车型量产智驾方案 有望加速25年芯片出货量增长 [2] - 公司中高算力产品已有3年量产验证 差异化布局舱驾融合芯片 未来定点有望加速 [2] - 公司前瞻布局卡位机器人大小脑芯片 [2]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25/26/27E公司实现收入8 4/14 2/20 4亿元 同比增长76 8/69 3/44 0% [2] - 预计25/26/27E公司毛利率提升至45 8/47 0/47 7% [2] - 给予目标价24 04港币 基于16 8倍2025年P/S(基于可比公司均值) 给予"买入"评级 [1][2]
Figure创始人访谈:为什么人形机器人公司要垂直整合AI、硬件和制造
IPO早知道· 2025-03-08 10:01
公司发展现状与融资 - 公司已获得第二个客户订单,未来4年计划交付数万台人形机器人 [5] - B轮融资募集6.75亿美元,估值达26亿美元,投资者包括微软、英伟达和OpenAI等机构 [6] - 公司创始人Brett Adcock为连续创业者,曾成功创立Vettery(1亿美元被收购)和Archer Aviation(市值48.2亿美元) [6][12] 技术战略与竞争优势 - 终止与OpenAI合作,转向内部开发端到端机器人AI系统,原因是大语言模型缺乏物理空间数据且无法指导具体动作 [6] - 核心竞争力在于垂直整合AI软件与硬件,类似特斯拉模式,同时计划整合制造工厂 [6] - 第三代机器人硬件已取得显著进步,可靠性大幅提升,问题主要集中在可通过软件更新解决的软件层面 [37] - 公司拥有独特的机器人训练数据优势,通过自有硬件收集物理场景数据来优化神经网络 [26][29] 市场前景与商业模式 - 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达数万亿美元,可能占全球GDP近50%的劳动力价值 [22][23] - 商业模式分为家庭场景(解决安全与智能问题)和劳动力场景(解决用工短缺问题),已签约两家大型企业客户 [18][38] - 行业最终可能收敛至1-3家主导企业,公司定位为少数赢家之一 [40][41] - 产品定价目标为1万-3万美元,需要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 [42] 产品开发进展 - 最新Figure 2机器人可靠性显著提升,几乎不会摔倒,问题主要可通过软件更新解决 [37] - 计划在未来30天内展示人形机器人领域前所未有的技术突破 [32] - 神经网络已能指挥高度自由度的机器人动作,演示效果被描述为"像魔法一样" [15] - 产品迭代速度加快,硬件性能每周都在提升 [15] 生产制造规划 - 采用垂直整合制造模式,自主设计并生产大部分硬件组件 [44] - 正在总部建设自动化生产线,计划今年推出Figure 3 [44] - 制造流程相比汽车行业更具灵活性,可手持部件进行组装 [44] - 制造瓶颈在于需要更多机器人、计算能力和训练数据来加速学习 [37] 行业竞争格局 - 将特斯拉Optimus视为主要竞争对手,但认为市场足够容纳多个成功企业 [40] - 中国机器人公司被描述为偏重硬件而忽视AI,其他团队则过于专注AI而忽视硬件 [27] - 部分存在十年的人形机器人公司进展缓慢,而公司成立两年半即取得显著突破 [40] - 成功关键因素包括:优秀团队、快速行动能力、巨额资金支持和产品迭代速度 [43]
人形机器人行业周报(第1期):Figure终止合作OpenAI,特斯拉招聘机器人量产工程师【国信汽车】
车中旭霞· 2025-02-11 20:58
市场表现 - 国信人形机器人指数2025年2月3日-2月7日上涨14.28%,跑赢沪深300指数12.3pct,跑赢上证综合指数12.64pct,年初至今累计上涨51.77% [2] - 核心成分股普涨:三花智控(+15.54%)、祥鑫科技(+17.4%)、斯菱股份(+13.12%)表现突出,拓普集团(+11.48%)、旭升集团(+11.84%)等11只个股涨幅超7% [2][9] - 细分领域表现:总成类企业三花智控一月内涨幅达60.11%,丝杠企业双林股份年初至今上涨40.20%,减速器企业斯菱股份三月内涨幅60.78% [9] 行业技术突破 - 华依科技推出国产ARU8010姿态传感器,静态精度与动态响应速度(<1ms)对标国际万元级产品,已供货头部人形机器人厂商 [10] - Figure宣布终止与OpenAI合作,计划30天内展示自主研发的端到端机器人AI突破性进展 [12][15] - 波士顿动力与RAI Institute合作,为Atlas引入强化学习技术,合作方由前CEO创立 [16] 企业动态 - 特斯拉弗里蒙特工厂紧急招聘12个Optimus项目岗位,加速量产进程,计划2025年内部部署数千台,2026年产能达1万台/月 [17][18] - 宇树科技Unitree H1亮相春晚,展示16台集群舞蹈技术,涉及激光SLAM定位、AI动作生成等12项核心技术 [19] - 富临精工联合智元新创等成立合资公司,各方持股20%,注册资本1000万元布局人形机器人应用 [28] 政策与融资 - 广东省发布2025行动计划,重点布局人形机器人,计划培育3-5家独角兽企业,建设省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 [23] - 湖北省展示10款"楚才"系列人形机器人,由院士团队研发,包括"劳动者""荆楚"等型号 [23] - 零次方机器人获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预计2025年量产500台Z1机器人,负载/自重比超70% [26] 产业链进展 - 斯菱股份谐波减速器核心设备2024年底到位,2025年H1将投建第二条产线,适用于人形机器人场景 [28] - 祥鑫科技一月内股价上涨68.05%,肇民科技年初至今涨幅达57.58%,反映减速器/结构件领域热度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