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战略
搜索文档
2025长江文化南京论坛举行
新华日报· 2025-11-21 22:3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主任夏泽翰、河海大学党委书记杨桂山、世界城地组织北非区 域办公室主任穆罕默德·赫加吉、中国建设科技集团首席专家陈同滨作主旨演讲。 2025长江文化南京论坛举行 本次论坛以"江河互鉴 宁聚未来"为主题。论坛上,发布了《安澜兴邦 利民之道——新时代江河战略研 究》、"从长江到海洋"水生生物保护行动计划,启动了《万古江澜——长江文脉大系》出版工程。 省 领导储永宏、徐缨,新华社副总编辑任卫东出席主论坛。部分国际组织、"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国际通 讯社和大河流域国家主流媒体、世界城市市长代表,部分国家政府官员和驻华使领馆代表,知名文化专 家学者等参加活动。 信长星傅华刘冬顺出席并致辞 傅华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长江,对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作出一 系列重要指示,既有对传承历史文化的深邃思索,又有对文化创新发展的战略擘画;既为赓续中华文脉 指明方向,又为人类文明发展贡献智慧。长江文化兼收并蓄、包罗万象,成为推动文明互鉴的重要载 体,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宝贵精神财富。新华社将以此次论坛举行为契机,与各方一道继续讲 好新时代长江故事,讲好江苏落实"江河战 ...
抓铁有痕 踏石留印——“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系列述评之三
新华社· 2025-10-20 10:57
政策执行方法论 - 政策执行强调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实干精神,确保党中央决定说到做到、一以贯之 [1] - 解决问题采用聚焦策略,一个问题一个问题抓,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坚守,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推进,例如从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到刹住车轮上的腐败 [2] - 倡导钉钉子精神,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通过一点一滴积累实现积小胜为大胜 [3] 重大战略实施案例 - 重大战略如绿水青山、脱贫攻坚、共建一带一路、区域协调发展均按照党中央要求,一件事一件事扎实做起来 [4] - 通过走遍沿黄9省区、长江沿线11个省市确立国家江河战略,以系统思维统筹治水全局 [5][6] - 区域发展战略从京津冀协同发展肇始,形成两条母亲河、三大城市群、四大经济区的部署,实现点线交相辉映的新蓝图 [7] 发展战略与工作方法 - 工作方法强调尊重实际和遵循规律,实现改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相统一,例如改革找发力点、脱贫聚焦精准、治污要求精准、城市管理要求精细 [7] - 战略运筹注重辨缓急、讲协同,防止畸重畸轻、单兵突进,要求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 [8] - 发展布局抓重点、谋长远,构建新发展格局操其要于上,乡村建设聚焦农民需求强烈的重点实事,民生工作一件一件办好 [8]
绿水青山里的中国
人民日报· 2025-08-15 06:10
水生态环境保护成效 - 全国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首次超过90% [19] - 国务院常务会议于今年4月部署开展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 [19] - 中办和国办于6月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意见》以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和改善水生态环境 [19] 国家战略与政策实施 - 碧水保卫战被列为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三大保卫战之一 [19] -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 [19] - 党中央将解决突出水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 [19] 影像征集与公众参与 - "我家门前有条河"影像征集活动共收到5000多件作品 [20] - 公众通过活动分享家乡河湖生态环境改善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20] - 活动展示了包括苏州河、万泉河、九十九湾、白洋淀和西苕溪在内的多地河湖美景 [20] 区域水生态案例 - 洮河和黄河在甘肃临夏交汇形成自然奇观 [1] - 汾河太原城区段有保洁员进行清漂工作 [2] - 三峡库区湖北宜昌秭归县呈现"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的美景 [2] - 白洋淀吸引各地龙舟爱好者竞渡 [12] - 黑龙江双鸭山集贤县安邦河国家湿地公园成为珍稀鸟类栖息地 [6] - 河南许昌护城河碧波荡漾吸引市民游客打卡拍照 [16]
健全机制守护绿水青山
经济日报· 2025-06-23 06:04
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 - 我国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现从政策探索到制度定型的历史性跨越 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流域协同治理新范式 [1] - 补偿范围从单一流域水环境扩展至森林 草原 大气 湿地 荒漠 海洋 水流 耕地等生态系统 [1] - 到2035年 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将全面覆盖长江 黄河等重点流域干流及其重要支流 [2] 机制实践与战略意义 - 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是国家"江河战略"在资源配置领域的具体制度实现 体现"流域统筹 系统治理"指导思想 [2] - 机制推动流域治理从末端治理向源头防控转变 从行政主导向多元共治转变 从零和博弈向合作共赢转变 [1] - 目标包括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增强 城乡人居环境改善 国家生态安全保障 [2] 现存问题与挑战 - 补偿标准科学性不足 现有补偿多基于行政协商 生态价值核算难以真实反映市场价值 [3] - 生态补偿资金使用存在重硬件建设 轻产业和民生福祉培育的错配现象 [3] - 市场化补偿机制发育不足 碳汇 水权等交易试点受限于规则不完善 市场流动性不足 [3] 机制优化路径 - 需建立科学生态价值核算体系 量化禁养 限产等损失及植树造林等贡献 [4] - 推动生态补偿从"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 发展有机农业 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 [4] - 构建多元主体共治格局 如建立"联合河长制"实行联合监测 交叉执法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