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消费金融

搜索文档
汽车消费贷“国补”接棒“两新”政策 车企备战“金九银十”
中国经营报· 2025-08-23 05:13
中经记者 陈茂利 张硕 北京报道 得益于2025年多项促进汽车消费政策的实施,今年1—7月中国汽车市场实现两位数增长,产销同比增幅 均超12%。 近期,汽车消费再迎利好。近日,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 政策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中国经营报》记者关注到,单笔5万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车领域消费在此次《方案》贴息范围内,包括 汽车购置、车辆保险及维修。在业内人士看来,政策与金融协同发力,将有效激发消费潜力。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向记者指出:"这个政策会利好汽车消费。近年来,汽车消费金融渗 透率已超过60%,这意味着超过半数的消费者选择通过贷款方式购车。 "很多车企会选择在成都国际车展举办前密集发布新品,借助成都车展卖车。"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 者,"与上海车展、北京车展重在发新车略有不同,成都车展承担重要的销售任务。" 展望下半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在2025"中国汽车论坛"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两 新'政策将继续有序实施,叠加企业新品供给持续丰富,有助于拉动汽车消费增长。" 汽车反"内卷"显效 得益于2025年以来实施的多项促进汽车消费政策, ...
年化利率不超过6% 河南多家银行规范汽车消费金融
中国证券报· 2025-08-08 15:21
河南地区银行规范汽车消费金融业务 - 河南多家银行规定实际对客利率上限为1年期LPR的2倍(年化利率不超过6% 5年信用卡分期费率不超过16%)[1][2] - 规范佣金支付行为 禁止汽车经销商强制推介高佣金产品或诱导消费者提前还款[2] - 北京 四川等地银行也下调佣金比例 降低对客贷款实际利率[2] 高息高返模式的问题与影响 - 银行通过高额佣金吸引汽车经销商合作 经销商利用返点补贴车价提升销量[3] - 部分银行采用前两年免息政策 诱导客户"长贷短还"导致后期利息收入锐减[3] - 该模式使银行面临息差收窄压力 增加非常规经营成本[4] 行业转向价值竞争趋势 - 银行从价格战转向优化产品设计和服务体验 如平安银行升级新能源汽车贷款和二手车业务[4][5] - 行业加强线上平台运营 围绕车主需求丰富服务场景(购车 换车 用车)[5] - 传统高息高返模式加速退出 推动市场有序竞争[1][4]
金融大礼包勾勒汽车消费新图景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21 08:57
金融支持汽车消费政策核心 - 中国人民银行等6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从增强消费能力、扩大金融供给等6方面提出举措,精准撬动汽车消费市场[1] - 政策通过贷款比例调整、违约金减免、新能源车支持等多维度破解消费痛点,如首付比例或从40%降至20%、利率从6%降至4%、贷款期限从3年延至5年[3] - 汽车以旧换新违约金减免显著降低置换成本,例如剩余车贷10万元时,可节省3000元违约金支出[4] 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支持 - 政策强化对绿色智能产品的金融支持,新能源汽车可能获得更优惠利率、更高贷款额度或更便捷流程[4] - 金融机构推出"电池分期"特色产品,将电池费用拆分并享受零息分期,降低新能源车购车初期支出[11] - 自动驾驶、车联网等技术研发获资金倾斜,推动智能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扩大[8] 产业链金融服务升级 - 金融机构将以旧换新贷款额度从车价70%提升至80%以上,首付压力显著缓解[5] - 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获信贷支持,促进二手车流通链条畅通,形成新车与二手车市场良性循环[6] - 金融机构与二手车平台数据共享,贷款审批时间从数天缩短至几小时[6] 消费场景与产品创新 - 自驾游需求推动SUV、MPV车型研发升级,金融机构推出低利率长期限专属购车贷款[7] - 汽车赛事活动刺激高性能汽车需求,金融机构提供灵活首付和定制还款计划[8] - 针对老年群体开发专属汽车金融产品,设计低月供长周期贷款方案[9] 政策组合拳效应 - 国家发改委与财政部推动"旧车估值抵扣首付+新车分期让利"方案,利率优惠1-2个百分点[10] - 金融机构放宽灵活就业者贷款审批,网约车司机等群体通过率提升30%,贷款期限延至5年[11] - 形成"以旧换新支持+信贷扩容+消费金融提质"组合,精准对接不同购车需求[12] 行业规范与自律 - 银行业发布自律公约明确利率上限(LPR±1个百分点)、禁止捆绑销售和"高息高返"套路[13] - 严禁"首付贷""尾款气球贷"等违规产品,要求全流程费用透明公示[14]
汽车金融生态重构正当时
金融时报· 2025-07-03 09:39
行业变革背景 - 汽车消费金融行业正经历监管与市场驱动的"大洗牌","高息高返"模式被全面叫停[1] - 此前"高息高返"模式构建银行、经销商、消费者三方利益链,银行支付贷款金额15%的高额佣金给经销商以换取客户资源[1] - 典型案例显示消费者通过返佣补贴可实现前两年"免息",甚至总购车成本低于全款[1] 模式弊端分析 - "高息高返"暗藏消费陷阱:客户可能因无法提前还款被迫承担后续高息,实际成本反超全款购车[1] - 银行面临多重风险:若多数客户选择提前还贷,将导致利息收入缩水、返佣成本难回收[2] - 该模式扭曲销售生态:短期刺激销量但长期引发恶性价格战,波及二手车市场[2] 监管与行业应对 - 多地银行业协会发布自律公约,银行与经销商共同推动反"内卷"的合规化转型[2] - 监管叫停行动切断恶性竞争链条,引导行业从信息不对称的"三方赌局"转向透明发展[2][3] 未来发展方向 - 银行需创新金融产品与增值服务,减少对贴钱抢市场的依赖[3] - 经销商需转向差异化服务与个性化推荐,推动行业从销量竞争升级为服务竞争[3] - 行业将进入内涵式发展阶段,通过生态重塑实现可持续的三方共赢[3]
北京市银行业协会:新发放汽车贷款利率较此前普遍呈现下降趋势
快讯· 2025-06-27 19:00
北京市银行业汽车贷款利率调整 - 北京市银行业协会发布《北京地区汽车消费金融业务自律公约》,旨在降低消费者融资成本并规范市场秩序 [1] - 商业银行积极响应自律号召,重点下调个人一手车消费贷款及信用卡汽车分期产品的对客利率 [1] - 多家银行已完成内部系统调整与定价重检,新发放汽车贷款利率普遍呈现下降趋势 [1] 政策效果与市场影响 - 利率下降直接减轻消费者月供负担,提升购车可及性和市场吸引力 [1] - 北京金融监管局指导下的行业自律行动,通过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刺激汽车消费市场活力 [1]
北京市银行业协会:多家银行已完成内部系统调整与定价重检,新发放汽车贷款利率较此前普遍呈现下降趋势
快讯· 2025-06-27 18:59
行业政策与自律公约 - 北京市银行业协会发布《北京地区汽车消费金融业务自律公约》,旨在降低消费者融资成本并规范市场秩序 [1] - 政策在北京市金融监管局指导下推出,聚焦降低个人一手车消费贷款及信用卡汽车分期产品的对客利率 [1] - 行业从价格竞争转向服务与效率竞争,优化与合作机构业务模式以营造透明、公平的金融环境 [1] 银行响应与市场影响 - 北京地区商业银行迅速行动,主动降低汽车贷款利率,新发放贷款利率普遍下降 [2] - 降利率举措减轻消费者月供负担,提升购车可及性,尤其增强对价格敏感型消费者的吸引力 [1][2] - 银行通过提升精细化风控和运营效率,将节约成本转化为利率优惠,直接让利消费者 [2] 消费潜力与市场信心 - 政策释放消费潜力,激发潜在购车需求,同时消除消费者对"套路贷""高息陷阱"的担忧 [1] - 规范透明的金融服务增强市场信心,改善购车体验,助力消费复苏 [1][2] 行业长期发展方向 - 自律行动为行业健康发展指明方向,强调服务实体经济与民生消费的核心使命 [2] - 北京银行业将持续优化汽车金融服务,为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居民消费升级注入金融动能 [2]
多地规范汽车消费金融“高额返佣” 银行如何突围“车生态”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6-04 06:29
行业规范与自律公约 - 多地银行业协会发布汽车消费金融业务自律公约 重点针对高额返佣 诱导消费者提前归还贷款等不合规行为 [1][2] - 自律公约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与汽车经销商优化合作模式 降低实际利率 合理确定佣金比率 杜绝不正当竞争 [2] - 开封市银行业协会提出"三个杜绝" 包括杜绝推介高佣金产品 杜绝诱导提前还款 杜绝扭曲消费者贷款意愿 [2] 行业现状与问题 - 汽车消费金融领域存在虚假宣传 隐藏成本 乱收金融服务费 高额返佣 数据合规风险等问题 [3] - 银行客户经理因贷款指标压力与汽车经销商合作 经销商为获取返佣利润主动拉贷款 [2] 银行业绩与增长 - 交通银行2024年信用卡汽车分期余额同比增加674 16亿元 增幅240 10% [4] - 平安银行2024年汽车金融贷款余额2937 95亿元 个人新能源汽车贷款新发放637 68亿元 同比增长73 3% [4] - 浦发银行零售信贷绿色新能源汽车贷款规模90 82亿元 较年初净增38 9亿元 [4] - 兴业银行汽车分期交易量同比提升276 65% [4] 行业发展趋势与建议 - 银行需从传统车贷放款者转型为场景经营者 融入产业链和消费链 [5] - 强化科技赋能 构建数字化运营平台 运用大数据和AI风控模型 [5] - 布局绿色金融产品 如新能源车贷款贴息 碳积分贷款等 [5] - 深化产融协同 叠加政府补贴 车商优惠及银行让利 形成共赢模式 [6] - 加强数字化赋能 优化审批流程 严格审核贷款用途及合作方资质 [6] - 提升消费者保护 加强产品透明度 提供还款提醒和消费教育服务 [6]
多地规范汽车消费金融“高额返佣”行为 银行如何突围“车生态”
证券日报· 2025-05-29 23:43
多地银行业协会发布汽车消费金融自律公约 - 四川、河南开封、河南信阳等地银行业协会发布自律公约,针对汽车消费金融领域的高额返佣、推介高佣金产品、诱导提前还款等不合规行为进行规范 [1][2] - 公约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与汽车经销商共同维护市场秩序,优化合作模式,降低实际利率,合理确定佣金比率 [2] - 开封市银行业协会提出"三个杜绝":杜绝推介高佣金产品、杜绝诱导提前还款、杜绝扭曲贷款意愿 [2] 汽车消费金融行业现状与问题 - 行业存在高额返佣抢占市场、虚假宣传、乱收金融服务费、数据合规风险等乱象 [3] - 银行客户经理因贷款指标压力与汽车经销商合作,经销商为获取返佣利润为银行拉贷款 [2] - 南开大学专家指出银行需落实自律公约,强化合规审查以应对不正当竞争 [3] 银行汽车消费金融业务增长数据 - 交通银行2024年信用卡汽车分期余额较2023年增加674.16亿元,增幅240.10% [4] - 平安银行2024年汽车金融贷款余额2937.95亿元,个人新能源汽车贷款新发放637.68亿元,同比增长73.3% [4] - 浦发银行零售信贷绿色新能源汽车贷款规模90.82亿元,较年初净增38.9亿元,兴业银行汽车分期交易量同比提升276.65% [4] 行业高质量发展建议 - 银行需从"车贷放款者"转向"场景经营者",与车企、经销商、新能源平台等生态伙伴深度合作 [5] - 强化科技赋能,构建数字化运营平台,利用大数据和AI风控模型优化服务 [5] - 布局绿色金融产品如新能源车贷款贴息、碳积分贷款,以政策导向引领创新 [5] 银行突围"车生态"策略 - 深化产融协同,叠加政府补贴、车商优惠及银行让利,形成共赢模式 [6] - 数字化赋能优化审批流程,严格审核贷款用途及合作方资质,避免风险外溢 [6] - 加强消费者保护,提升产品透明度,提供还款提醒和消费教育服务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