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汽车行业淘汰赛
icon
搜索文档
年轻人捡漏倒闭车企“烂尾车”,有人半价买哪吒,有人12万元抄底高合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9 14:24
现象概述 - 部分年轻消费者以高性价比“抄底”已倒闭或破产重整的新势力品牌汽车,如哪吒、极越和高合等,此类车辆被称为“烂尾车”或“绝版车” [1] - 购车动机是预算有限但对新技术和产品有向往,通过购买倒闭车企车辆实现购车愿望 [1][8] - 有观点认为此举存在售后停摆、维修无门、车机断联等隐忧 [1] 具体购车案例 - 一位28岁消费者购买哪吒L 310闪充pro版本,官方指导价14.99万元,倒闭后4S店优惠6.3万元,叠加置换补贴1.3万元,裸车价7.39万元,落地价7.77万元,相当于半价购车 [2] - 一位22岁消费者以15万元落地价“抄底”极越07长续航版,该车官方指导价为21.99万元 [5] - 二手车商表示高合Hiphi Y车型2023年发售时指导价为33.9万-44.9万元,目前最低售价仅12万余元,车源紧张但需求存在,单店月销量最高达20多辆 [7] 行业背景与市场表现 - 新能源汽车行业淘汰赛加速,多家新势力品牌陷入停产、重整或倒闭困境 [9] - 行业人士预测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将经历大规模洗牌,约100家车企可能出局 [9] - 2025年10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达140万辆,同比增长17%,渗透率达58.7% [10] - 头部车企表现强劲:比亚迪10月销量44.17万辆创年内新高,累计新能源车销量超1420万辆;上汽集团新能源销量20.7万辆,同比增长31.6%;吉利汽车新能源销量17.79万辆,同比激增64% [10][11] - 新势力品牌竞争白热化:零跑交付7.03万辆,鸿蒙智行交付6.82万辆且累计交付破百万,小鹏、蔚来、小米汽车10月交付量均超4万辆 [11]
突然火了!年轻人捡漏倒闭车企“烂尾车”,有人半价买哪吒,有人12万元抄底高合,“开10万公里就回本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8 23:19
新兴消费现象 - 部分年轻消费者选择购买已倒闭新能源车企的“烂尾车”,以实现以较低预算获得高配置车型的愿望 [1][2][4] - 购车动机主要源于价格吸引力,如哪吒L车型官方指导价14.99万元,倒闭后优惠叠加落地价仅7.77万元,相当于半价购车 [2] - 极越07长续航版官方指导价21.99万元,倒闭后落地价降至15万元;高合Hiphi Y车型指导价33.9万-44.9万元,现价最低仅需12万余元 [4][6] - 此类消费行为被部分消费者视为高性价比选择,认为车辆使用价值被放大,不考虑保值问题 [6] 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格局 - 行业已进入“淘汰赛”阶段,自2023年以来多家造车新势力如威马、高合、哪吒、极越等陷入停产、重整或倒闭困境 [8][9] - 行业观点认为2025年至2027年将是关键淘汰期,预计约有100家车企可能在此轮竞争中被淘汰出局 [9] -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仍在快速增长,2025年10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140万辆,同比增长17%,渗透率达到58.7% [9][11] - 头部车企表现强劲:比亚迪10月销量44.17万辆创年内新高,累计销量超1420万辆;上汽集团新能源10月销量20.7万辆,同比增长31.6%;吉利汽车新能源10月销量17.79万辆,同比激增64% [10]
彻底停产,“国产保时捷”挺不住了
创业邦· 2025-09-06 18:10
公司现状 - 2024年销量仅14辆 面临持续经营能力不确定风险[7][8] - 重庆分公司整车生产线被法院强制执行拆除 9月15日前完成全部拆除及腾退工作[7][10][11] - 2024年产生10亿元亏损 但董监高薪酬总额达954.91万元 较上年增长61.45%[22] 发展历程 - 成立于1998年 2003年进入汽车行业 通过平民化车型打开市场[13] - 2013年推出T600车型 月销量连续突破5000辆[13] - 2016年达到年销量33万辆的高光时刻[14] - 2017年销量目标40万辆但未完成一半[18] - 2014年开始尝试原创设计 2018年发布全新VI体系并投入智能科技研发[18][19] - 2022年重整后未能恢复整车大规模产销[20][21] 商业模式 - 早期通过模仿知名品牌设计迅速占领市场 如SR9与保时捷Macan外型相似[13][14][16] - 主打豪车平替策略 售价不到20万元的车型模仿百万级豪车外观[16] 行业环境 - 中国新能源汽车2024年产销量均突破1280万辆 连续十年全球第一[25] - 2024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40.9%[25] - 2025年上半年丰田全球销量554.5万辆 刷新上半年销量纪录[29] - 行业进入淘汰赛阶段 部分车企面临生存危机[24][26][27] 竞争对手表现 - 零跑汽车8月交付5.71万辆 位居新势力销冠[25] - 蔚来汽车凭借乐道L90扭转销量停滞局面[25] - 理想汽车交付量连续3个月环比下滑[26] - 哪吒汽车关联公司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26] - 丰田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下跌36.9%至8413亿日元[28]
“小鹏汽车曾一年换血十余位高管”,何小鹏亲述创业“至暗时刻” ,称汽车行业淘汰赛还有五年
36氪· 2025-08-26 20:57
公司创始与命名背景 - UC优视创始人之一何小鹏通过创业实现财富自由 最初考虑买彩票、买房、加入好公司拿期权或创业等路径 [1] - 网易CEO丁磊曾借出80万元人民币支持其移动邮件业务 这笔资金在当时可维持公司运营两年 [1] - 2014年联合YY李学凌、猎豹移动傅盛、腾讯吴宵光等互联网人士及风投机构共同创立小鹏汽车前身广州橙行智动 何小鹏最初以投资人身份加入 [2] - 公司原计划命名"橙子汽车"但因商标被注册 最终选择可注册的"小鹏汽车" 考虑其在互联网行业的声誉与人脉 [3] - 命名引发长期争议 多位朋友建议改名并称"一改名销量翻一倍" 争议在销量低迷及组织架构调整期间最集中 [3] 经营挑战与战略调整 - 2024年二季度经历严重亏损 月销量仅几千辆 与骨干员工聚餐数十次后仍有30%人员流失 [4] - 何小鹏亲自接管一线业务 一年内更换十几名高管 大部分为主动退休 调整过程果断且保持友好关系 [4] - 公司在小鹏G9上市失利后启动长期调整 2024年下半年推出MONA M03和小鹏P7+新车 带动销量与业绩增长 [4] - 2025年上半年业绩同比增长200% 反映2024年同期基础较差 [4] 财务表现与运营数据 - 2025年第二季度总营收182.7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25.3% 环比增长15.6% 创单季度历史新高 [5] - 汽车销售收入16.88十亿元 同比增长147.6% 环比增长17.5% [7] - 汽车毛利率达14.3% 同比提升7.9个百分点 环比提升3.8个百分点 [7] - 整体毛利率17.3% 同比提升3.3个百分点 环比提升1.7个百分点 [7] - 净亏损0.48十亿元 同比收窄62.8% 环比收窄28.1% [7] 行业竞争与未来展望 - 中国汽车行业淘汰赛预计持续五年 最终可能留存5家左右中国企业 海外车企仍将存在 [8] - 何小鹏认为所有企业均未"拿到船票" 包括特斯拉面临新挑战 行业存在周期性起伏 [8] - 称赞大众汽车等竞争对手优点 但指出车企需避免过度自信 需经过五年淘汰赛才能进入"全明星赛"阶段 [9] - 强调企业应稳健发展 扎实进步 学习他人优点并解决自身缺点 [9]
何小鹏:汽车行业淘汰赛还有五年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6 20:10
公司创始与命名背景 - UC优视创始人之一实现财富自由后以投资人身份参与创立小鹏汽车前身广州橙行智动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1][3] - 初始计划命名"橙子汽车"因商标被注册改为"小鹏汽车" 考虑互联网行业声誉与人脉积累 [5] - 命名争议持续多年 部分观点认为改名可能使销量翻倍 涉及文化自信与品牌认知因素 [5] 创业历程与转型挑战 - 互联网背景团队最初认为硬件领域难度大 需重新成长过程 [1] - 早期获丁磊80万元人民币借款支持移动邮件业务 资金可维持两年运营 [1] - 2014年联合李学凌、傅盛等互联网从业者及风投机构共同创立公司 [3] 组织架构与业绩转折 - 2024年G9上市失利后启动重大人事调整 替换十余位高管 由一线开始全面接管 [7] - 2024年二季度月销仅数千辆 亏损期间约30%骨干人员离职 [7] - 2024年下半年推出MONA M03与P7+新车型带动销量与业绩增长 [7] 财务表现数据 - 2025年第二季度总营收182.7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25.3% 环比增长15.6% 创单季新高 [7][8] - 汽车销售收入168.8亿元 同比增长147.6% 环比增长17.5% [8] - 汽车毛利率达14.3% 同比提升7.9个百分点 环比提升3.8个百分点 [8] - 净亏损4.8亿元 同比收窄62.8% 环比收窄28.1% [8] - 2025年上半年业绩增长200% 反映2024年同期基数较低 [7] 行业竞争格局观点 - 中国汽车行业淘汰赛预计持续五年 最终留存约五家本土企业 海外车企仍存市场 [10] - 当前无企业获得绝对安全地位 特大型企业4-5年存在波动周期 新企业12-24个月出现起伏 [10] - 认可小米汽车表现但强调行业普遍需提升 需经过五年淘汰赛阶段后方进入全明星赛 [10]
何小鹏登上罗永浩节目,亲述创业至暗时刻 !“好多朋友劝我给小鹏汽车改名”,他表示汽车行业淘汰赛还有五年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6 19:22
公司发展历程 - UC优视联合创始人何小鹏通过创业实现财富自由 最初认为互联网人做硬件特别难 需要一个重新成长的过程 [1] - 2014年以投资人身份联合多位互联网企业家及风投机构共同创立广州橙行智动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后更名为小鹏汽车 [2] - 公司最初拟命名"橙子汽车"因商标被注册 最终采用"小鹏汽车"名称 考虑其在互联网行业的声誉与人脉 [4] 经营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总营收达182.7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25.3% 环比增长15.6%创单季度历史新高 [6] - 汽车销售收入16.88亿元 同比增长147.6% 环比增长17.5% 汽车毛利率达14.3%同比提升7.9个百分点 [7] - 净亏损0.48亿元 同比收窄62.8% 非公认会计原则净亏损0.39亿元同比收窄68.4% [7] - 2025年上半年业绩增长200% 反映2024年上半年基础较差 2024年二季度月销仅数千辆 [5] 组织转型与产品策略 - G9上市失利后启动组织架构调整 替换十余位高管 调整过程保持友好态度 [5] - 2024年下半年推出MONA M03和P7+两款新车 带动销量与业绩增长 [6] - 人事调整选择在公司经营困难期坚决执行 为转型提供契机 [5] 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汽车行业淘汰赛预计持续五年 最终留存约五家本土企业 海外车企仍将存在 [8] - 行业尚无企业确定获得长期生存资格 特大型企业4-5年会出现波动 新企业12-24个月即有起伏 [8] - 当前部分车企存在过度自信现象 需经过五年淘汰赛阶段后方进入全明星赛阶段 [9] 品牌战略思考 - 公司命名曾引发长期争议 多位人士建议改名称"改名可使销量翻倍" 反映文化自信与品牌认知问题 [4] - 保持学习态度 关注解决自身短板 强调稳健扎实的发展路径 [9]
“小鹏汽车曾一年换血十余位高管!”何小鹏亲述创业“至暗时刻” 称汽车行业淘汰赛还有五年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6 16:41
公司发展历程 - UC优视创始人之一实现财富自由后以投资人身份参与创立小鹏汽车前身广州橙行智动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2][3] - 公司最初计划命名橙子汽车因商标被注册而改用创始人姓名命名引发长期争议 部分观点认为改名可能提升销量 [5] - 2024年经历G9上市失利后启动组织架构调整 替换十余位高管且多数为主动退休 调整期持续至2024年下半年 [6]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总营收达182.7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25.3%且环比增长15.6%创单季度历史新高 [7] - 汽车销售收入16.88十亿元同比增长147.6% 汽车毛利率14.3%同比提升7.9个百分点 [8] - 净亏损0.48十亿元同比收窄62.8% 非公认会计原则净亏损0.39十亿元同比改善68.4% [8] - 2025年上半年业绩增长200%反映2024年同期基数较低 2024年二季度月销量仅数千辆 [6] 产品与市场策略 - 2024年下半年推出MONA M03和小鹏P7+两款新车型成功带动销量与业绩增长 [6] - 行业淘汰赛预计持续五年 最终可能留存五家中国车企 目前所有企业均未确立最终优势地位 [9] - 认可大众汽车等合作伙伴优势 强调小米汽车表现突出但仍面临挑战 行业需保持稳健发展策略 [10] 行业竞争格局 - 汽车行业存在周期性波动 规模较小企业12-24个月会出现业绩起伏 大型企业周期为4-5年 [9] - 部分车企存在过度自信现象 需通过持续学习与改进应对淘汰赛阶段挑战 [10]
“小鹏汽车曾一年换血十余位高管!”何小鹏亲述创业“至暗时刻” ,称汽车行业淘汰赛还有五年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6 16:12
公司发展历程 - UC优视联合创始人实现财富自由后 以投资人身份参与创立小鹏汽车前身广州橙行智动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1][2] - 2014年联合李学凌 傅盛 吴宵光及多家风投机构共同创立互联网电动汽车研发公司 最初拟命名"橙子汽车"因商标被注册改用"小鹏汽车" [2] - 命名引发长期争议 曾有声音认为改名可使销量翻倍 在销量低迷和组织架构调整期间争议最集中 [2] 经营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总营收达182.7亿元人民币 创单季历史新高 同比增长125.3% 环比增长15.6% [4] - 汽车销售收入16.88亿元 同比增长147.6% 环比增长17.5% 汽车毛利率14.3% 同比提升7.9个百分点 [5] - 整体毛利率17.3% 同比提升3.3个百分点 净亏损0.48亿元 同比收窄62.8% 环比收窄28.1% [5] - 2025年上半年业绩同比增长200% 反映2024年上半年基数较低 [3] 战略转型与挑战 - 经历小鹏G9上市失利后启动组织架构调整 替换十余位高管 调整期超过一年 [3] - 2024年二季度出现重大亏损 月销量仅数千辆 期间约30%骨干人员离职 [3] - 2024年下半年推出MONA M03和小鹏P7+两款新车型 成功带动销量回升 [3] 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汽车行业淘汰赛预计持续五年 最终保留约五家本土企业 海外车企仍将存在 [6] - 行业目前无企业获得绝对安全地位 特大型企业每4-5年会出现周期性起伏 [6] - 认可大众汽车等合作伙伴优势 认为小米汽车表现突出但仍面临挑战 [6][7] - 强调企业需保持稳健发展 加强学习与自我改进以应对行业全能化竞争趋势 [7]
何小鹏:汽车行业淘汰赛大概还有五年时间,最后会剩下五家左右中国车企
新浪科技· 2025-08-26 13:10
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汽车行业淘汰赛预计持续约五年时间 [1] - 最终可能保留约五家中国企业 [1] - 海外车企在中国市场仍将保持存在 [1] 企业竞争态势 - 目前没有企业确保获得最终生存资格 [1] - 行业现状同时包含挑战与机遇双重属性 [1]
何小鹏犀利断言:中国车企淘汰赛持续5年,“劝人造车等同害人”??
经济观察报· 2025-08-25 17:34
行业竞争态势 - 中国汽车行业的淘汰赛至少还要持续5年 [1] - 行业竞争呈现白热化状态 [1] - 目前没有一家企业敢宣称已拿到'船票' [1] 行业进入风险 - 进入汽车制造行业面临巨大生存压力 [1] - 劝人造车被调侃为最狠的害人方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