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L

搜索文档
年轻人,反向抄底爆雷车
创业邦· 2025-08-22 18:07
新能源汽车行业消费趋势变化 - 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淘汰赛阶段 多家车企相继出现经营危机 包括高合 极越 哪吒 威马与恒驰等[7] - 爆雷车企的库存车或二手车出现大幅降价 部分车型配置吸引年轻消费者 形成性价比驱动的购车行为[7] - 消费者对汽车的消费观念发生变化 从将汽车视为耐用品和身份象征 转向更注重产品本身配置和短期使用价值[8] 爆雷车性价比分析 - 极越07长续航版原价22.99万元 降价7折后16万元 加上补贴实际花费14万元 配备100度三元锂电池[5] - 哪吒L增程版顶配原价15.99万元 优惠后10.2万元 配备40kWh电池 纯电续航310km 双联屏车机 零重力座椅和冰箱[14][15] - 极越07与极氪001同源架构与底盘 3013mm轴距 200kW电机功率[13][16][17] - 哪吒L增程版相比24.98万元理想L6配备更大电池 纯电续航多98km[16][17] 爆雷车购买渠道与交易特点 - 购买渠道主要通过非官方渠道 包括社交平台 汽车论坛 闲鱼或小红书等[7][19][23] - 极越库存车由吉利工厂直接销售 6月后面向外部销售 宁波基地库存约900台[20][22] - 哪吒库存车通过经销商网络销售 全国剩余库存约100台 工厂还有三四百台成品车和六七百台缺件车[20] - 跨省提车现象普遍 板车运送费用约2000元[23] - 车机系统激活存在陷阱 哪吒车机仅支持半年临时激活 需要官方经销商才能终身激活[24] 消费者画像与决策因素 - 购买者多为年轻人 年龄在20-30岁之间 包括95后和00后消费者[13][18][26] - 消费者更看重产品本身配置而非品牌 对机械性能 三电质保比较有信心[11][13] - 使用预期缩短至3-5年 不追求8-10年使用时长 认为三电不出大问题就不算吃亏[26][27] - 部分消费者因对旧车体验满意而继续选择相同品牌 如哪吒老车主换购哪吒L[15] 售后保障与风险应对 - 极越售后由领克接管 维修配件价格不变 配件等待时间约20天 道路救援升级为7x24小时响应[27][29] - 高合仍维持客服响应 专属售后群内包含4位工作人员 工程师在线解答问题[29] - 哪吒车主面临售后挑战 充电机损坏需自费4000元维修 更换二手拆机件且无质保[27] - 保险购买需自行解决 部分车主遭遇定损难 保费上涨问题[22][27] 行业竞争与价格体系变化 - 新车市场价格战持续升级 比亚迪5月对22款产品推出限时一口价折扣 宋PLUS智驾版从13.58万元降至9.98万元[7] - 电车配置越级现象普遍 高端配置如下沉至低价格带车型[30] - 传统油车价格体系被打破 消费者价格锚点从品牌转向具体配置对比[31] - 华为智驾在一年内新增超过10款外部合作车型 价格覆盖十几万至上百万元[30]
年轻人反向抄底爆雷车:7 折买顶配的冒险游戏
晚点LatePost· 2025-08-20 10:31
以下文章来源于晚点Auto ,作者晚点团队 数百辆灰头土脸的极越 01 和 07 库存车,停放在一大片空场区域。丁酩坐进挑选的新车,前挡风玻璃 脏到什么也看不见。还好,车上的玻璃水还能用。 晚点Auto . 从制造到创造,从不可能到可能。《晚点LatePost》旗下汽车品牌。 爆雷后,"大满配" 成就无敌性价比。 文 丨 郭瑞婵 司雯雯 编辑 丨 王姗姗 7 月下旬,丁酩在宁波的吉利汽车第二制造基地,全款买到一辆紫色长续航版极越 07。 此时距离极越 汽车突然崩盘已经过去大半年。 他对这样的提车环境倒是有预期,庆幸车内饰是干净的,四个座椅都还套着防尘罩。提车价 16 万 元,相当于 22.99 万元原价打了个 7 折,算上卖旧车和政府以旧换新补贴,丁酩买这台 "爆雷车" 实 际花了 14 万元。 "100 度的三元锂电池,这个配置 20 万以内是绝无仅有的。" 虽然家人并不赞成这个决定, 30 岁的丁 酩 觉得倒是不用说服他们,"反正我自己出钱,想买哪个就买哪个"。他还告诉我们,近一个月,吉利 工厂已经卖出了六七十台极越的库存车。 7 月下旬,丁酩在吉利汽车宁波杭州湾第二制造基地看到的大量极越库存车。 新能源 ...
那些买爆雷车的年轻人
晚点Auto· 2025-08-18 21:40
新能源汽车行业现状 - 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淘汰赛阶段,高合、极越、哪吒等车企相继爆雷,库存车或二手车出现大幅降价[7] - 今年新车市场价格战持续升级,比亚迪、吉利、小鹏、零跑等车企纷纷推出大幅折扣[7] - 消费者对汽车的消费观念发生变化,从耐用品转向更注重配置和性价比[8] 爆雷车市场现象 - 爆雷车因大幅降价和高端配置吸引年轻消费者,极越07库存车售价16万元(原价22.99万元),相当于7折[4] - 哪吒L增程版顶配原价15.99万元,优惠后仅需10.2万元[13] - 消费者通过非官方渠道如闲鱼、小红书等寻找爆雷车货源,部分需跨省提车[7][12] 爆雷车配置优势 - 极越07拥有C级空间、100度三元锂电池、顶级智能化体验,与极氪001同源架构[14] - 哪吒L增程版配备40kWh电池、纯电续航310km、双联屏车机、零重力座椅和冰箱[14][15] - 配置对比显示爆雷车在各自价格区间具有明显优势[15] 销售渠道变化 - 车企爆雷后经销商关店,库存车转至其他渠道销售[17] - 原哪吒员工转型为库存车经销商,月销量达20-60台[18] - 吉利工厂直销极越库存车,吸引消费者通过社媒渠道购买[20] 消费者行为分析 - 年轻消费者更看重产品本身而非品牌,愿意承担一定风险获取高性价比[12][16] - 消费者预期电车使用周期为3-5年,不追求长期耐用性[23][25] - 价格锚点从品牌转向具体配置,消费者会对比不同价位车型的配置差异[28] 售后与质保情况 - 极越售后由领克接管,维修配件等待时间约20天[25] - 高合仍维持售后服务体系,为车主提供专属服务群[26] - 哪吒老车主面临配件短缺问题,需自费维修[25]
从B端之痛到流量陷阱,谁来“救赎”哪吒汽车?
36氪· 2025-08-15 20:21
公司发展历程 - 2017年合众新能源(哪吒汽车母公司)经历资金链断裂后被华夏幸福董事长王文学控股,随后张勇出任总裁并于2018年推出哪吒汽车品牌,初期战略聚焦B端网约车市场,通过关联企业获得2万辆订单但存在"左手倒右手"嫌疑 [4][6] - 2018年末王文学突然撤资导致公司战略重建,遗留低端车型N01和远程管理总部等历史包袱,错失市场先机 [6] - 2019年江西宜春国资领投30亿元救急,随后2018-2022年间完成11轮融资,股东包括多地国资及宁德时代、360等机构,但股权分散(最大股东持股仅13.16%)导致重大决策效率低下 [7][8] 战略失误与运营问题 - 产品策略反复:2022年销量冠军车型哪吒V(占总量70%)遭遇竞品挤压后,仓促推出19.98-33.88万元的哪吒S轿跑和双门跑车哪吒GT冲击高端,两款车型年销量合计仅3.3万辆,严重偏离7万元起家的用户基盘 [12][15] - 产能布局失控:年销量峰值15万辆时已建成三地四厂合计30万辆产能,远超同期小米汽车(13.5万辆销量/单厂),其中宜春工厂按工业4.0标准投入50亿元,泰国工厂前期投入11亿元,导致资金链承压 [9][10][11] - 管理体系混乱:6款车型采用6家不兼容的智驾供应商方案,智能研究院自研体系与外部采购重叠,管理层频繁更换导致产品规划反复推翻 [16] 营销与流量尝试 - 2024年张勇集权改革后押注流量营销,借助股东周鸿祎制造"股东怒斥CEO"等事件获得热搜,哪吒L联名款72小时订单破万但因产能和轮胎供应不足导致退订潮 [17][19][20] - 流量策略使单车型营销费用下降300%至4000万元,但公司体系无法承接短期订单暴增,最终未能扭转颓势 [21] 财务与现状 - 累计融资228亿元后仍陷入债务危机,2024年末张勇卸任CEO,创始人方运舟重新掌舵并启动重整,招募投资人需缴纳5000万元保证金,已有66家意向方 [21][22] - 招股书显示公司单车亏损超4万元,2024年销量12.7万辆仅达年度目标50%,较2022年冠军销量下滑明显 [1][12]
一半销量虚报,这家新势力闯大祸
36氪· 2025-07-21 11:23
销量造假风波 - 公司被曝通过"零公里二手车"模式虚报销量 即在车辆未实际交付前完成投保以提前确认销量 该行为违反国家规定[3] - 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期间虚报销量达64,719辆 占同期宣称总销量11.7万辆的55%[3] - 经销商证实公司要求将提前投保车辆计入销量 并隐瞒保险提前生效事实 部分车主直到保单到期才知情[3] 经营业绩恶化 - 2022年销量达15.2万辆成为新势力冠军 但2024年销量骤降40%至87,948辆 2025年一季度仅售1,215辆[8] - 2021-2023年营收分别为50.87亿、130.5亿、135.55亿元 同期净亏损48.4亿、66.66亿、68.67亿元 三年累计亏损183.73亿元[8] - 毛利率持续为负 从2021年-34.4%收窄至2023年-14.9% 显示成本控制能力未改善[8] 战略决策失误 - 错失与国际车企合作机会 大众最终选择小鹏 Stellantis与零跑合作[6] - 产品规划失误 优先开发哪吒GT跑车导致错过中型SUV市场窗口期 竞品哪吒L上市时市场已被抢占[6] 当前危机状态 - 母公司合众新能源2024年底陷入财务危机 已进入破产程序 债转股和外部注资均告失败[8] - 库存积压严重 经销商反映仓库堆满未售出的"零公里二手车"[8] - 2025年上半年国内终端销量仅1,023辆 较峰值时期下跌99%以上[8]
LOGO被拆,CEO面临罢免,哪吒汽车屋漏偏逢连夜雨!
搜狐财经· 2025-05-30 13:36
公司经营危机 - 上海总部外墙LOGO被连夜拆除,体验中心门头标牌被移除,母公司国有投资方股东计划罢免创始人方运舟的董事长兼CEO职务 [1] - 公司经历海外负责人离职、被合作伙伴申请破产、官网及App断网、售后配件断供、20亿元债转股协议、E轮融资等一系列风波 [3] - 创始人方运舟股权冻结且面临被罢免,公司运营困难重重 [3] - 国资股东已启动罢免方运舟的董事会动议,并推动合众汽车破产重组,方运舟持有11.8%股权及32.1%表决权,但国资联合其他股东持股超20% [5] 销量与财务恶化 - 2024年累计销量64,549辆,同比2023年127,496辆骤降49.37%,2022年曾以152,100辆登顶新势力销量榜首 [7] - 2025年1月国内零售量仅110辆,较2024年12月的237辆继续下滑 [7] - 2021-2023年母公司合众新能源累计亏损183.73亿元,2023年单年亏损68.67亿元,截至2023年末账面现金仅余28.36亿元,短期债务高达154亿元 [7] 运营与服务问题 - 哪吒汽车App出现大面积断网,车主无法使用远程控车等功能,官网无法访问显示"系统维护中" [7] - 全国多地4S店反馈厂家自2024年底起停止供应原厂配件,质保期内车辆需车主自费维修 [7] - 广州、西安等地经销商陆续关店,剩余门店转向第三方采购配件,维修质量无法保障 [7] - 厂家承诺的"终身质保"沦为空谈,部分车主被迫低价抛售车辆,残值率腰斩,部分险企将哪吒车型列入高风险名单,保费暴涨40% [9] 供应链与债务危机 - 全国20余家经销商代表集体讨债,涉及金额从数百万至上千万元不等 [9] - 哪吒汽车母公司合众新能源被上海禹形广告有限公司申请破产审查,拖欠531万元广告服务款项 [9] 战略失误与管理问题 - 战略失误是危机的根源,强行推进高端化的哪吒S/GT系列遭遇滑铁卢,终端售价从19.98万元下探至15万元区间,月销量长期不足千辆 [10] - 原有的基本盘丧失殆尽,高端品牌未立起来,错失2024年家用SUV市场爆发期,主力车型哪吒L因迭代滞后丧失竞争优势 [10] - 首任CEO张勇承认新产品定价失误、营销模式陈旧及供应链管理失当三大问题导致市场崩盘 [12] - 方运舟提出的"双市场战略"(2025年海外销量占比50%)面临质疑,2024年3.4万辆的出口量仅占总销量26%,当地新能源渗透率不足5% [12] 高管离职与海外困境 - 海外事业部总裁周江离职,团队多名高管同步出走,印尼公司总经理张攀鹏离职 [12] - 海外经销商备件供应和售后中断,影响哪吒汽车在泰国、印尼等地的本地化生产计划 [12] 未来展望 - 公司破产重组或引入新战略投资者(如宁德时代、地方国资)的可能性增加 [14] - E轮融资(原计划40-45亿元)的主要投资方据说是来自一家金砖国家的基金,实力雄厚 [14] - 任何投资者接盘首先需解决40万车主的售后问题 [14] 行业警示 - 罢免事件凸显新势力车企过度依赖资本输血和低价策略的脆弱性 [15] - 新能源车市的生存挑战正在加剧,任何致命疏漏都会影响未来竞争的成败 [15]
哪吒汽车,何至于此?
虎嗅APP· 2025-05-15 21:03
公司现状 - 哪吒汽车面临严重资金困境,截至去年11月资金缺口约70亿元,总负债接近百亿元 [3] - 桐乡和南宁两大工厂停工停产,内部裁员降薪,CEO张勇被更替 [3] - 经销商和供应商诉诸法庭要求公司进入破产重整程序,社交平台传出丰田收购传闻 [3] - 2023年销量12.4万辆同比下滑18%,成为当年唯一销量下滑的造车新势力 [11] - 2023年末亏损额扩大至67.5亿元,现金及等价物收窄至28.3亿元,流动负债中贸易应付款项和应付票据达62.3亿元 [16] 历史表现 - 2022年以15.2万辆年销量超过"蔚小理"成为销量黑马 [4] - 2020-2022年累计亏损111.4亿元,2022年每卖一辆车亏损4.5万元 [11] - 管理层拥有丰富汽车行业经验,董事长方运舟曾在奇瑞工作15年,CEO张勇曾带领北汽新能源年销10万辆 [5] 产品策略 - 早期以哪吒U(12.38万元)和哪吒V(7.99万元)主打中低端市场,采用"大车打小车"策略 [5] - 2022年推出高端车型哪吒S(19.98-33.88万元)和哪吒GT(17.88万元起),但2023年销量仅2.4万辆和8564辆 [14] - 高端化战略失败源于产品定位偏差,中高端轿车市场竞争激烈,双门跑车市场容量有限 [15] - 2024年推出哪吒L车型获3万订单但受产能限制无法交付 [17] 运营问题 - 核心技术投入不足,产品特色薄弱,依赖成熟供应链拼凑车型 [9] - 供应链管理粗放,采购成本高,零部件物料采购成本比理想汽车接近翻倍 [10] - 缺乏规模效应,每款车型适配大屏和车机软件需单独适配,产生大量隐性成本 [10] - 2023年价格战中被动应战,受制现金流无法长期跟进 [11] 转型措施 - 投资20亿元开发全新山海平台,占用了近一半资金 [14] - 组建约千人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研发团队,加大一二线城市直营门店布局 [14] - 2024年与134家核心供应商达成超20亿元债转股协议 [18] - 押注海外市场,已进入全球30余个国家和地区,获泰国金融机构100亿泰铢(约21.4亿元)授信 [20] - 计划2-3年内海外销量占比达50%,2025年毛利率转正,2026年整体盈利 [20] 行业分析 - 新能源汽车行业早期蓝海时代依靠市场红利和快速迭代 [9] - 红海时代竞争核心转向成本控制、品牌心智和技术创新能力 [9] - 中低端市场被比亚迪海鸥、五菱缤果、广汽埃安Y等品牌抢占 [10] - 高端市场需要系统性能力建设,涉及品牌认知重建、技术突破等多方面 [15]
哪吒汽车:此处不留,自有去处?
新浪财经· 2025-05-15 20:49
哪吒汽车财务状况 - 合众新能源被上海禹形广告申请破产审查,但距离实际破产仍有距离[1][7] - 公司2023年末亏损达67.5亿元,现金及等价物28.3亿元,流动负债中应付账款62.3亿元[14] - 2024年上半年账面资金缩水至4亿元,依靠桐乡国资37.17亿元融资暂时缓解危机[15] 债务重组与融资进展 - 3月25日与134家核心供应商达成超20亿元债转股协议,涉及宁德时代等头部供应商[7] - 债转股方案为70%债权转股权,剩余30%分15期无息偿还[8] - 获得泰国金融机构NLTH 100亿泰铢(约21.5亿元)授信,资金专用于泰国生产[8][10] - E轮融资计划规模40-50亿元,领投方拟投资30亿元[8] 海外战略布局 - 计划7月在泰国启动本地化生产,主推哪吒X等低价车型[8] - 泰国工厂设计年产能2万辆,2024年预计生产7600辆[22] - 哪吒X在泰国售价16-17万元人民币,较国内9万元溢价显著[22] - 2024年泰国车展期间获得1219张订单[19] 经营困境根源 - 2021-2023年毛利率持续为负(-34.4%至-14.9%),未能实现造血能力[20] - 2022年错误实施高端化战略,推出20万元以上哪吒GT导致战略失误[20] - 2024年爆款车型哪吒L因供应链问题无法交付[14] 未来发展计划 - 目标2-3年内海外销量占比达50%,2025年毛利率转正,2026年整体盈利[18] - 已进入30余个海外市场,在马来西亚、印尼、泰国设有工厂[19] - 泰国新能源市场渗透率从2021年1%提升至2024年13%[22]
讨薪的哪吒员工,有点羡慕极越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3-21 23:36
公司经营状况 - 哪吒汽车面临严重财务危机 拖欠供应商货款并提议70%债务转为股权[3] - 公司拖欠员工薪资及赔偿 2024年10月起三四千名员工离职后未获N+1补偿[4][16] - 母公司合众新能源资产遭多轮冻结 欠款总额超百亿元 员工仲裁执行面临无资产可执行风险[22] 产品战略与市场表现 - 哪吒L增程SUV定价12 99-16万元 因交付能力不足未能扭转亏损局面[14] - 哪吒S高端化战略失败 2023年仅销售10264辆 导致20亿元投资亏损[22] - 哪吒GT成为少数盈利车型 但改款及换代项目因资金断裂中止 模型停留在未完工状态[12][16] 组织管理问题 - 北京设计中心因拖欠数百万元物业费被查封 研发团队从近2000人缩减至清零[6][20] - 前CEO张勇推行激进OKR管理 但资金使用缺乏规划 与理想汽车严格审批形成对比[23][25] - 高管年薪争议凸显 董事长方运舟2023年薪酬达4767 5万元 与员工半薪2690元/月形成强烈反差[22] 资产与运营现状 - 上海总部及北京办公场所出现人去楼空现象 设备模型积灰 样车闲置[6][27] - 曾耗资数百万元建造的LED展示墙等设施闲置 反映扩张期资源浪费[10] - 设计中心遗留未完成的哪吒GT油泥模型 显示产品开发链断裂[12]
独家丨哪吒汽车解散研发团队,供应商围堵上海总部讨债
雷峰网· 2025-03-18 18:32
文章核心观点 哪吒汽车面临严重危机,包括解散研发团队、员工降薪离职、供应商讨债等,虽创始人提出改革计划,但公司积重难返,债务或高达100亿,融资仍在谈判中 [2][3][7] 公司现状 - 近期开始解散研发团队,本周签署离职手续赔偿N + 1,赔偿日期到5月30日 [2] - 3月18日要求桐乡工厂内部研发人员签署离职合同,目前员工总数约1700名,约200名员工正在走离职流程,春节后员工总数约2000名 [3] - 2024年10月全员降薪50%,目前在职员工薪资在此基础上再降50%,已申请离职员工发放上海市最低工资标准2690元 [3] - 2024年11月离职员工赔偿未到账,近期供应商前往上海总部讨债,部分打地铺,预计200多人供应商开会 [4] 危机原因 - 前CEO张勇掌管销售,市场端依赖B端,供应商和直营店系统差,营销混乱,不懂品牌经营 [5] - 张勇决定做哪吒GT搁置大七座SUV计划,想将公司做成路特斯那样的品牌 [5][7] 改革计划 - 2024年12月6日方运舟兼任CEO,宣布2025年实施六大改革,战略聚焦海外,产品专注符合市场预期、毛利率为正的产品 [7] - 全力以赴实现IPO,未来2到3年销量国内外各一半,2025年整体毛利率转正,2026年公司整体盈利 [7] 债务与融资 - 公司当前债务或将高达100亿元 [7] - 去年底和国外主权基金谈融资,融资额至少30亿元,目前仍在谈判中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