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众泰SR9
icon
搜索文档
警惕汽车“山寨风”再起|有点逸思
第一财经· 2025-07-12 17:37
中国汽车行业"豪车平替"现象分析 - 小米SU7因外观类似保时捷被称为"保时米",成为现象级爆品并稳居中大型轿车销冠位置 [1] - 小米YU7因外观类似法拉利Purosangue被称为"法拉米",18小时锁单量突破24万辆 [1] - 领克Z10原创设计但6月销量不足370辆,而外观类似路虎揽胜的领克900月销量突破5300辆 [1] - 问界M9曾因侧面设计与奔驰迈巴赫GLS相似引发争议,但成为细分市场销冠 [1] "豪车平替"市场趋势 - 极氪9X因外观类似劳斯莱斯库里南被称为"杭州湾库里南",开启预订2小时即有1万人下单 [2] - 多款国产"揽胜"和"库里南"车型即将上市,包括广汽传祺S7、腾势N9和坦克800 [2] - 小米第三款车型YU9谍照曝光,预计为全尺寸SUV且外观类似库里南 [2] - 市场竞争环境下原创设计被视为累赘,"大牌平替"策略盛行 [2] 外观设计侵权法律现状 - 双环汽车来宝SRV与本田CRV相似案以本田败诉告终 [3] - 众泰SR9与保时捷Macan高度相似但未引发法律后果 [3] - 陆风X7抄袭路虎揽胜极光案在产品周期尾声才出结果 [3] - 外观设计专利保护期为15年,保时捷帕拉梅拉在华外观专利已于2021年终止 [3] 国际车企对"山寨"现象反应 - 保时捷中国CEO对"保时米"现象回应"好的设计总是心有灵犀" [4] - 法拉利中国在小米YU7上市前发布暗示性文章 [4] - 美国、日本和中国汽车工业早期都经历过"山寨"发展阶段 [4] 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与隐忧 - 自主品牌在中国市场占有率接近70%,中国连续两年成为最大汽车出口国 [5] - 部分车企如双环、陆风、众泰因模仿策略最终陷入经营困境 [5] - "山寨风"再起可能阻碍行业长期发展和全球市场竞争力提升 [5]
新能源汽车外观设计“模仿大牌”是“抄袭”?
中国青年报· 2025-06-19 05:00
行业现象:汽车设计趋同化 - 小米YU7与法拉利Purosangue在车身比例、造型轮廓、前脸侧面和尾部造型风格等方面高度相似 [2] - 小米SU7因设计造型与保时捷Taycan相似被戏称为"米时捷" [4] - 众泰SR9与保时捷Macan、汉龙旷世与路虎揽胜、欧拉朋克猫与大众甲壳虫等案例显示"撞脸大牌"已成行业普遍现象 [4][5] 市场反应 - 小米SU7一季度交付量达7.58万辆,累计交付超25.8万辆,成为造车新势力头部企业 [4] - 众泰SR9曾创下上市3天订单超2万辆纪录,借壳上市估值116亿元,巅峰市值突破300亿元 [5] - 欧拉汽车2021年销量达13.5万辆,但2024年暴跌至6.33万辆(降幅41.69%),2025年单月销量不足两千辆 [7][8] 商业模式分析 - 借鉴成熟设计可快速打开产品知名度,显著降低市场教育成本 [5][8] - 低速电动车领域模仿现象更严重,出现直接复制小米YU7设计并更换车标的案例 [6] - 模仿策略短期可带来销量增长,但长期导致众泰2024年仅售14辆车,汉龙工厂陷入停产裁员风波 [7] 行业发展趋势 - 比亚迪CTB技术、蔚来ES7激光雷达设计、小鹏飞行汽车架构等技术驱动型设计突破正在涌现 [8] - 中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升至第11位,动力电池和电动汽车领域创新贡献显著 [9] - 汽车设计正从"美学范畴"升级为"国家产业话语权载体",需完成从"学生"到"规则共建者"的跨越 [9]
财务信息不准确!众泰汽车及董事长等7人被警示 去年巨亏仅卖14辆车,“融资”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1 19:15
监管处罚与财务问题 - 浙江监管局对众泰汽车及董事长胡泽宇等7人出具警示函,因公司2021年至2024年半年度财务数据存在会计差错,导致此前披露的财务信息不准确 [1][4] - 公司行为违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第三条,相关责任人违反第四条和第五十一条规定 [4] - 公司已公告收到警示函,称将按要求整改且该事件不影响经营 [4] 公司历史与经营危机 - 2016年公司销量达33万辆(同比+50%),但2018年销量腰斩至15.48万辆,2019年骤降至2.1万辆 [7] - 2019年起陷入经营和财务危机,2020年6月被深交所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变更为*ST众泰) [7] - 2021年12月完成重整,由江苏深商控股集团接盘并改革,2022年2月黄继宏接任董事长 [7] 管理层变动与现状 - 2023年5月黄继宏辞去董事长职务,6月由叶长青代职,2024年1月胡泽宇接任董事长及法定代表人 [8][10] - 2023年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为无主状态,至今未改变 [10] - 当前高管包括财务负责人喻黎黎、董事会秘书杨海峰 [10] 财务与业务表现 - 2024年营收5.58亿元(同比-23.96%),净亏损10亿元(同比增亏6.82%),主要因整车业务恢复缓慢且产销规模小 [11][12] - 2024年整车销量仅14辆(同比-98.74%),产量为0辆(2023年为1108辆),库存量336辆(同比-4%) [13][14] - 收入主要依赖汽车配件和门业销售,整车业务自2022年重整后未恢复大规模产销 [12][14] 未来计划与市场表现 - 公司制定中长期产品规划,多款新产品启动研发 [14] - 2025年Q1营收9875.1万元(同比-12.83%),净利润1.03亿元(同比+18.55%) [14] - 2025年融资为工作重点,已完成融资计划编制并推进 [14] - 截至5月21日股价2.24元(市值112亿元) [15]
“奇葩”的众泰汽车:一年生产0辆车、卖出14辆、亏损10亿
36氪· 2025-04-30 18:11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销售收入5.58亿元,同比下降23.9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亏损10亿元,同比增亏6.82% [2] - 最近三年累计亏损近30亿元,2024年生产新车为0,全年仅销售14辆库存车 [2] - 汽车制造业销售量同比暴跌98.74%至14辆,生产量同比下滑100%至0辆,库存量减少4%至336辆 [3] - 车用仪表件销售量下降7.04%至1,193,661套,生产量下降9.35%至1,273,484套 [3] - 冲压焊接件销售量下降13.47%至6,019,290件,生产量下降8.08%至5,422,844件 [3] 商业模式与历史发展 - 早期通过"模仿+低价"策略成功,如T600对标奥迪Q7,SR9模仿保时捷Macan,2016年销量达33.3万辆 [4][6] - 2015年新能源车型市占率约10%,但依赖补贴(如云100售价5万元中3.5万元为补贴) [6] - 2018年后因质量问题(方向盘抱死、发动机渗油)和研发投入不足(费用占比<1%)导致销量暴跌 [6] - 2019年新能源补贴退坡后产品力不足,T300EV冬季续航仅80公里,电池3年衰减30% [7] 转型尝试与失败 - 2022年复产T300目标年销1万辆,实际2023年销111辆,2024年降至14辆 [8] - 2023年推出江南U2小型电动车(售价3.99万元起),被质疑抄袭本田e:NS1,月销不足百辆 [11] - 2024年研发费用仅570万元,同比下降86.97%,研发人员从161人减至81人 [11] - 高管频繁变动,2023-2024年董事长、副总裁等6名高管离职 [11] 资本运作与市场传闻 - 2017年铁牛集团通过土地转卖给上市公司获利136.79%,2018年合并商誉达65.51亿元 [12] - 2020年破产重整时负债超200亿元,2021年江苏深商20亿元接盘但60亿元定增计划流产 [12] - 2021年股价大涨近800%,多次传出被特斯拉或小米收购的虚假消息 [14] 行业警示 - 公司案例反映缺乏核心技术(研发投入不足)、用户思维(质量问题频发)和沉迷资本游戏(土地转卖、商誉减值)的企业终将被淘汰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