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深海油气
icon
搜索文档
已探明石油储量超过250亿吨,中国未来石油的希望,可能在于南海
搜狐财经· 2025-06-29 06:54
南海油气资源储量 - 南海探明综合油气储量超过250亿吨,其中珠江口盆地探明原油138亿吨、天然气5万亿立方米,曾母盆地预估原油储量130亿吨 [4] - 2025年3月发现惠州19-6亿吨级油田,进一步证实南海资源潜力 [4] 深海勘探技术突破 - "海洋石油981"平台实现3000米深水区钻井作业能力,突破传统勘探局限 [6] - 自主研发复合陆缘盆地深层油气勘探理论,攻克5400米海底、150℃高温、超高压环境钻井难题 [8] - 深水装备国产化率超70%,"海洋石油982"实现3000米海底全自动作业,"海基一号"平台高度340.5米、重量超4万吨创纪录 [10] 产业链与战略布局 - 规划2030年前再探明2-3个亿吨级油田,推进"南油北送"管线建设打破单一能源输送格局 [13] - 配套炼化产业链提前规划,钻井液"零排放"技术和24小时监控系统实现环保开发 [13] 国际竞争与标准制定 - 自主研发水下智能发球管汇创造三项世界纪录,成为国际同类设备新标杆 [12] - 改变被动接受欧美深海勘探规则的局面,主动参与国际标准制定 [12]
国内首批深海双金属复合管试制成功
中国化工报· 2025-06-25 12:31
行业技术突破 - 中国石油集团宝石管业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深海油气用N06625镍基合金+X65MS抗酸碳钢双金属冶金复合管通过中国船级社检验认证,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1] - 该产品设计管径610毫米,外层为16.9毫米厚的X65MS抗酸碳钢提供高强度机械支撑,内层为2毫米厚的N06625镍基合金抵抗极端腐蚀环境 [1] - 深海环境存在极端低温高压、高盐微生物腐蚀与高硫高酸介质的多重挑战,对管材研发及工业化生产提出更严格要求 [1] 产品研发与工艺 - 宝石管业联合国内头部钢铁企业,历时两年技术攻关,成功研发出N06625+X65MS D610×(2+16.9)mm双金属冶金复合管 [1] - 产品采用JCO成型工艺(即钢板按J成型-C成型-O成型的顺序成型) [1] - 公司突破镍基合金与管线钢异种材料共熔池组织调控技术,开发多种焊接方法组合的高效焊接工艺 [2] - 通过碳钢基管高精度尺寸控制、低稀释率镍基合金焊接等技术创新,实现深海油气双金属复合管的工业化生产 [2] 市场需求与背景 - 随着我国油气勘探向深海延伸,深海油气输送管需求持续增长 [1] - 该技术为我国深海油气资源开发提供重要的装备支撑 [1]
中国海油深海逐梦
证券日报· 2025-06-18 00:09
渤海油田开发进展 - 渤海油田建成约60个在生产油气田和200余座生产设施,是中国海上最大的油气生产基地[6] - 原油日产突破10万吨,占全国原油产量近六分之一,建成中国第一大原油生产基地和第二大油气田[6] - 2023年渤中19-6凝析气田Ⅰ期开发项目投产,标志着海上深层复杂潜山油气藏开发进入新阶段[4] - 垦利10-2油田3座生产平台进行海上调试,计划年内投产,助力2025年实现4000万吨上产目标[6] 技术创新与突破 - 攻克5000米潜山储层开发技术,解决高温(200℃)、高压(50兆帕)和微米级裂缝(0.01-0.1毫米)开采难题[3][4] - 自主研制抗高温高润钻井液,建成国内增压能力最大的海上循环注气平台[4] - 实现1500米超深水关键技术突破,"深海一号"累计生产天然气逾100亿立方米,凝析油超100万立方米[8][9] - 亚洲首艘圆筒型FPSO"海葵一号"和第一深水导管架平台"海基二号"投用,延长油田寿命近30年[9] 智能化与绿色转型 - 平台群实现高度智能化管理,中控系统可远程操控七座无人平台,极端天气下仍能安全生产[3] - 渤海油田岸电应用工程全面收官,"蓬勃号"FPSO太阳能发电项目成功投用[7] - 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海油观澜号"年发电量达2600万千瓦时,探索海洋产业新生态[9] 勘探成果与产能建设 - 连续发现渤中19-6、垦利6-1、秦皇岛27-3等多个亿吨级油气田[6] - 渤中26-6、旅大5-2北Ⅱ期、曹妃甸6-4等重点项目投产,单季度油气产量突破1000万吨[6] - 建立完整深水勘探开发体系,发现"深海一号"、东方气田群、宝岛21-1等深水油气田[8]
久立特材(002318):深度之二:再论龙头还有哪些预期差?
东方证券· 2025-06-15 10:3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对久立特材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32.36元 [1][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久立特材高质量、高速度成长,预期管理优秀使股价显著超额,但PE估值未脱离波动中枢,市场存在对主业、成长和商业模式的认知偏差 [11] - 主业方面,全球酸性和深海油气是趋势,公司相对油气周期有自身alpha,海外业务发力可抵消部分波动 [11] - 成长方面,油气只是基础,公司有望成长为镍基材料平台,在航空和核电领域或有更多惊喜 [11] - 商业模式方面,公司管理层战略使高端产品后来居上,未来高附加值产品营收和占比或提升,高股息可期 [1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价值体现:估值是否已反映公司的高成长力? 市场表现:高质量、高速度的成长力,获得显著超额 - 久立特材下游为石油、化工等企业,2024年营收中石油化工天然气占比63.4%,产品主要有不锈钢管等 [17] - 近十年公司销量、营收、主业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分别达8.5%、14.2%、22.3%,2024年营收首超100亿 [11][19] - 近十年公司业务结构提升,吨售价和吨毛利增长,毛利率和主业ROE提升 [24][25] - 2020年以来公司股价涨幅204.5%,远超沪深300指数和申万钢铁指数 [29] 估值抬升:预期管理优秀,估值或仍有空间 - 近5年久立特材除2021年受出口退税政策影响外,业绩预期管理有效,公布值普遍高于预测值 [31] - 近十年公司业绩增速高且预期管理成效显著,但PE估值仍在13 - 15X波动中枢 [36] 主业的认知偏差:深海和酸性油气大势所趋,高等级材料需求强度提升 深海油气:中东、南美深海和超深海油气产量或不断提升 - “双碳”目标下化石能源有结构性机会,石油、天然气仍有增长空间,2024年公司产品石油化工天然气领域占比约63% [38] - 公司油气产品主要为不锈钢管和镍基合金管,面向深海和酸性油气 [42] - 未来中东陆上、海上大陆架和南美深水作业油气产量占比或提升,2030年全球深海油气产量或提升至1700万桶/天,23 - 30年年均复合增速或达3.5% [43][45] - 除2020年外,16 - 23年全球深海和超深海油气勘探钻井数平稳,海上油气绿地项目资本开支增长显著 [47] 酸性油气:全球油气酸性程度或逐年加重,中东或是增量大市场 - 酸性油气全球分布广,北美和中东油气含硫化物和CO2,工况复杂,全球需净化处理的天然气占比43% [50] - 全球油气酸性程度或逐年加重,美国炼厂入厂原油含硫量提升,中东正在开发海上超酸性气田项目 [55] - 深海和酸性油气开发使油气装备材料服役环境苛刻,镍基合金等材料油井管和管线管需求将提升 [58] “真”国际化:面向深海和酸性油气,开启高水平国际化 - 久立特材油气产品面向海外酸性、深海油气,海外业务是主业增长源泉 [60] - 2024年公司海外业务营收比重首超40%,海外业务毛利率2020年超35%,2022年后回升 [60] - 公司产品结构和国际化水平优于对手,综合毛利率更稳定,与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建立合作 [63] - 2023年公司并购德国EBK,其与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签订大额合同,公司继续强化全球化布局 [66] 成长的预期偏差:先进镍基材料平台,民用航发、先进核电提供广阔舞台 民用航发:附件管路不锈钢单台价值不容低估,国产替代和全球市场空间广阔 - 镍基高温合金等为航空发动机主体材料,不锈钢管为附件外部管路主要用材,商用航空发动机中不锈钢用量占比或达16% [68][69] - 航空发动机外部管路是关键部件,工作可靠性对发动机性能和寿命至关重要 [74] - 预计2023 - 2033年全球年均交付新客机超2200架,每年商用客机发动机产量或超6000台 [79] - 国产商用客机C919进展顺利,订单饱满,其配套国产发动机正在研制,久立特材航空航天材料项目已建成 [84][85] 先进核电:三代核电批建常态化、四代核电方兴未艾,核聚变或成新热点 - 三代核电:国内审批常态化,2025年4月核准5个核电项目共10台机组,全球核电逐步复苏,久立特材是国内唯二具备三代堆U形传热管生产资质企业,核电用管市场空间大 [89][90][93] - 四代核电:我国布局高温气冷堆、钠冷快堆和熔盐堆,久立特材在三种堆型均有产品序列,如布局高温气冷堆蒸汽发生器换热管技术等 [97][100][101] - 核聚变:可控核聚变是热点,ITER完成关键组件建造,全球商业资本推进落地,并网发电预期提前,久立特材多年稳定供货TF/PF导管用方圆管,BEST项目中相关材料预算金额大 [107][108][119] 成长目标:全产业布局或成为先进镍基材料平台,未来或有更多惊喜 - 海外主要不锈钢管材龙头企业是材料 - 制管全产业链一体化企业,高端特材对上游钢坯要求高,上游原材料对行业重要 [126]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盈利预测 - 预测公司2025 - 2027年每股收益为1.75、1.93和2.14元 [7] 投资建议 - 以DCF法估值目标价32.36元,维持买入评级 [7]
页岩气成为我国油气增产的重要接替区,油气ETF(159697)涨近1%
新浪财经· 2025-05-19 10:48
行业表现 - 国证石油天然气指数(399439)上涨0.30% [1] - 成分股中华锦股份(000059)上涨3.62%,兰石重装(603169)上涨2.22%,广聚能源(000096)上涨1.58%,惠博普(002554)上涨1.56%,水发燃气(603318)上涨1.36% [1] - 油气ETF(159697)上涨0.52%,最新价报0.97元 [2] 页岩气发展 - 页岩气成为我国油气勘探和可持续增储上产的接替领域 [2] - 四川盆地建成涪陵、威远-长宁和昭通三个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 [2] - 探明涪陵、长宁、昭通、威远、泸州、威荣、永川和綦江共8个页岩气田 [2] - 四川盆地超深层页岩气资源量为16.5万亿立方米 [2] - 实现关键装备和工具国产化,有效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2] 行业前景 - 东海证券认为贸易或将修复,利好石油需求修复 [2] - 预计油价二季度淡季价格触底后有望修复,利好具有上游资源的标的 [2] - 海洋油气开采稳步增长,预计海洋油服行业将维持稳定的资本开支 [2] - 国内持续增储上产,看好整体估值明显低位、海外市场潜力较大、技术处国际先进水平的上市油服公司 [2] - 国信证券认为我国深海油气开发潜力巨大,南海北部深水区及南海中南部油气勘探前景广阔 [2] - 在深海科技相关政策推动下,深海油气开发将获得更大支持,有望加速 [2] 指数构成 - 国证石油天然气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66.65% [3] - 前十大权重股包括中国石油(601857)、中国石化(600028)、中国海油(600938)、广汇能源(600256)、杰瑞股份(002353)、新奥股份(600803)、招商轮船(601872)、中远海能(600026)、海油工程(600583)、招商南油(601975) [3] ETF信息 - 油气ETF(159697)场外联接A:019827;联接C:019828;联接I:022861 [4]
中船集团第七〇八研究所首席专家、“梦想”号总设计师:“梦想”号大洋钻探船——挺进地球深部的“国之重器”
环球网资讯· 2025-05-19 07:01
中国首艘自主设计建造大洋钻探船"梦想"号 - "梦想"号是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集成大洋科学钻探、深海油气勘探、天然气水合物勘查试采等多功能于一体,实现多项国际首创设计 [1] - 该船采用模块化设计,综合性能大幅提升且运营成本控制良好,突破全球技术难题 [1] 技术参数与性能优势 - 总长179.8米、型宽32.8米、高81.2米(相当于25层楼),最大钻深能力1.1万米,为全球唯一有望钻透莫霍面(地壳与地幔分界面)的钻探船 [3] - 船舶综合性能国际领先:可抵御16级超强台风,最大可变载荷1.5万吨,续航作业120天(比国外同类船提高60%),最大航速超13节(比国外先进船型提速8%) [3] - 钻采作业能力国际领先:配备全球首台兼具油气勘探与岩心钻取功能的液压举升钻机(举升能力907吨),采用连体双月池设计提升硬岩钻进效率 [4] - 船载实验能力国际领先:实验室面积比国外同类船扩大40%,涵盖9大学科研究功能,为全球最大、功能最全的"海上移动实验室" [4] 行业竞争与创新突破 - 全球现役同类船仅剩日本"地球"号(5.7万总吨),美国"决心"号已退役,"梦想"号以3.3万总吨实现更高钻探效率且运营成本显著优化 [5] - 独创4种钻探作业模式,通过创新设计将空船重量降低1%、重心高度降低2%,总高度比"地球"号减少40%,通航适应性提升 [6] 战略意义与行业影响 - 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使中国具备自主组织深海钻探航次能力,从国际合作的"参与者"转变为"主导者" [7] - 推动中国从"造船大国"迈向"海洋强国",重塑全球深海探测格局,为国际科学界实现"打穿地壳"目标提供关键装备支撑 [7]
深水“优智”钻完井技术体系助力深海油气开发
科技日报· 2025-05-13 02:56
【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 2024年9月10日,中国海油在荔湾4-1构造超深水海域钻获一口天然气井,测试日产天然气无阻流量43万 立方米,标志着我国超深水碳酸盐领域勘探首次取得重大突破。此次钻完井作业通过优化井眼轨迹设计 和随钻测井技术,首次成功在1640米超深水下的碳酸盐岩储层中实现水平段钻遇650米气层,揭示了我 国超深水碳酸盐岩勘探新领域的巨大潜力。 "随着一系列大型项目的建成投产,我们实现了海上复杂油气资源的规模开发,这些大工程也带动了我 国海洋钻完井装备产业链的蓬勃发展和海洋钻完井技术人才队伍的培育壮大。"李中说。 李中表示,深海油气开发是全球重要的科技创新前沿。未来,中国海油的深海油气开发技术还将向更 深、更快发展,通过数智赋能,实现从经验主导到数据驱动、智能决策的跨越。"深水油气钻完井技术 突破不仅能提高作业效率,更能为全球深海油气开发提供'中国方案',彰显我国海洋科技自主创新实 力,为我国加快深海油气开发提供有力技术支撑。"他说。 海上钻完井具有高风险、高成本、高技术"三高"特点,深水钻完井的复杂程度则更高,风险更大。中国 海油研究总院总工程师、钻完井专家李中表示,目前我国深水钻完井技术水平和作 ...
不断突破技术壁垒,大国重器深海亮剑——“奋进号”的奋进路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5-09 09:33
第六代国产超深水半潜式平台"奋进号" -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宣布完成某超深水探井钻井作业,周期11.5天,打破我国3500米~4000米超深水钻井周期纪录 [5] - "奋进号"是我国首艘第六代国产超深水半潜式平台,验证了自主深水钻完井完整技术体系的先进性 [6] - 该平台最大作业水深3000米,最大钻井深度10000米,平台最大抗风能力17级,可满足大部分深水海域作业需求 [7] 技术参数与突破 - 2012年首钻提前9.5天完成作业指标,作业效率高达93%,远高于国际同类型平台初期运行参数 [7] - 攻克隔水管水声监测系统、位置参考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实现动力定位系统、钻井控制系统、井控系统从"依赖进口"到"自主可控" [9] - 研发的隔水管单根在1000米级水深实井作业中测试应用,完成2.0级隔水管串成套设备试制 [9] 作业记录与成就 - 2014年承钻陵水17-2项目,测试日产天然气56.5百万立方英尺(相当于9400桶油当量),为当年世界第六大油气发现 [8] - 2015年首次海外作业,远洋自航近5000公里,在孟加拉湾海域作业水深1732米,钻井井深5030米,作业时效高达99.03% [8] - 平台钻完井项目成功率100%,累计获得各类荣誉100多项,其中国家级奖项9项、省部级奖项2项 [9] 里程碑事件 - 2015年:承钻国内首口深水高温高压井,挑战深水、高温、高压三大世界钻井难题 [10] - 2017年:2436米作业水深创中国自营超深水井纪录 [10] - 2018年:2619.35米作业水深创造亚太地区最深纪录 [10] - 2020年:24.5天创深水高温高压井最短钻井周期纪录 [11] - 2022年:完成自营深水压力系数最高井 [11] - 2023年:首口2000米以上水深井测试,刷新4000米~4500米、5000米~5500米探井钻井周期纪录 [11] - 2024年:首次在超深水碳酸盐岩领域取得钻探突破 [11] - 2025年:连续打破3500米~4000米、5500米~6000米最短钻井周期纪录 [11] 人才培养与产业影响 - 平台成为深水钻完井人才摇篮,锻炼出上千名深水人才 [7] - 中海油钻井事业部已拥有10支深水队伍,1200余名深水人才 [7] - 实现中国深水钻井人才队伍从无到有,深海钻探能力从500米到3000米水深的跨越 [7] - 构建起深水钻井隔水管国内自主供给产业链 [9]
中国海油刷新我国超深水钻井周期纪录
新华财经· 2025-04-16 11:12
文章核心观点 中国海油在超深水钻完井技术取得突破,推动了海洋油气产量增长和钻完井技术迭代,未来将向更深、更快发展,为全球深海油气开发提供“中国方案” [2][3] 技术突破 - 中国海油在我国南部海域某超深水探井以11.5天钻井作业周期高效完成,打破3500到4000米超深水钻井周期纪录 [2] - 此次突破验证了我国自主深水钻完井完整技术体系的先进性和超深水钻完井领域的“优智”技术实力 [2] 技术优势 - 我国深水钻完井技术水平和作业能力处于世界领先行列 [2] - 中国海油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深水优智钻完井技术体系和精益管理模式,将作业任务拆解成数百个“常规操作”环节,统筹多专业技术团队协同配合,实现全流程安全优质高效 [2] “十四五”成果 - “十四五”以来,我国深水井钻完井作业量较上一个五年增长超74%,支撑大型深水油气项目建成投产和海洋油气产量持续攀升,推动海洋钻完井技术迭代突破 [3] - “十四五”以来,一系列大型项目建成投产,中国海油实现海上复杂油气资源规模开发,建设提速,带动海洋钻完井装备产业链发展和技术人才队伍壮大 [3] 未来展望 - 中国海油的深海油气开发技术将向更深、更快发展,通过数智赋能实现从经验主导到数据驱动、智能决策的跨越 [3] - 深水油气钻完井技术突破能提高作业效率、保障本质安全,为全球深海油气开发提供“中国方案”,彰显我国海洋科技自主创新实力,为加快深海油气开发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