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治理

搜索文档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 共商全球发展绿色转型
人民日报· 2025-07-06 06:11
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概况 - 论坛主题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商全球发展绿色转型",设置4个板块20个主题论坛,包含开幕式、绿色招商、环保新技术发布等活动 [1] - 作为中国唯一国家级生态文明主题国际论坛,已举办12届,成为全球生态文明交流合作桥梁和展示中国生态建设成果的窗口 [1] 本届论坛四大创新突破 - 国际化突破:11个主题论坛有国际组织参与(占比55%),其中4个由国际组织独立主办,系2018年以来首次深度国际合作 [2] - 绿色化突破:通过碳核算和购买碳汇首次实现碳中和,推行"绿色交通/会务/食宿"理念 [2] - 市场化突破:采用品牌合作等市场化方式拓宽资金渠道,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提升 [2] - 成果化突破:编制生态文明旗舰报告,持续开展绿色产业招商促进合作 [2] 贵州省绿色发展实践 - 绿色经济占比达48%,数字经济增速连续9年全国领先,构建生态利用型等四类绿色产业体系 [3] - 实施"富矿精开""电动贵州"战略,推进工业绿色转型和减污降碳协同试点 [3] - 磷石膏综合利用率全国领先,2项地下水治理工程获生态环境部优秀案例 [4] - 建立"八体系一平台"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多部门联合开展常态化管理 [4] 生态保护与制度创新 - 拥有4处世界自然遗产(全国第一),创建13个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和8个"两山"实践基地 [4] - 出台全国首部省级生态文明建设条例,配套100余部地方性法规,生态补偿等试点走在全国前列 [5] - 武陵山区生态修复经验全球推广,生物多样性丰富度全国领先,贵阳/赤水入选联合国"自然城市" [4] 未来发展方向 - 持续将生态"含绿量"转化为发展"含金量",守好发展与生态双底线,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 [6]
河南强化危废环境治理
中国化工报· 2025-07-04 10:14
《方案》强调,推进危险废物产生单位"五即"规范化建设,即产生、即包装、即称重、即打码、即入 库,选择合适区域建设称重、打码、记录设施,确保危险废物即时打码入库与二维码追踪,赋予每个危 险废物包装"数字身份证",推动解决以往危险废物产生端丢失、台账管理造假、危废底数不清等问题。 2026年底前,危险废物重点监管单位基本实现"五即"规范化建设,强化危险废物从产生到处置的二维码 全过程跟踪信息化管理。支持郑州市、许昌市、安阳市开展"五即"规范化建设试点。 《方案》还进一步明确了各省辖市危险废物环境治理重点任务。值得关注的有,新乡将开展危险废物非 法利用处置专项行动,全面摸清辖区内危险废物产生和经营底数,全部纳入信息化管理,严防非法处置 行为;加强化工园区危险废物监管。焦作将探索废铅蓄电池规范化回收、贮存、转移环境监管方式。驻 马店将认真开展废酸生产企业专项排查,严防废酸等危险废物生产有机肥。航港区将开展废矿物油收集 单位、废催化剂利用单位整治行动。 《方案》明确危险废物环境治理的总体要求和路径:聚焦全过程信息化环境监管和严格管控填埋处置目 标任务,坚持完善"源头严防、过程严控、末端严管、违法严惩"全过程监管体系,深 ...
中电环保(300172) - 300172中电环保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703
2025-07-03 18:54
调研基本信息 - 调研活动为特定对象调研,2家机构4人参与,接待人员包括董事会秘书等 [2] - 时间为2025年7月3日,地点在公司会议室 [2] 在手合同情况 - 截至2024年末,未确认收入的在手合同金额30.79亿元,其中水处理19.83亿元、固废处理9.34亿元、烟气治理1.62亿元 [2] - 工程合同额13.28亿元,实施周期预计未来1 - 3年(核电项目3 - 5年);运营合同额17.51亿元,实施周期为各项目特许经营期 [2] 业务板块范围 水务板块 - 大工业水处理为多行业客户提供全过程业务,模式为EPC、EP、EPCO [2] - 城镇水环境治理提供相关业务,模式为EPC、EPCO、BOT,已投资建设或承建、运营近30个项目 [2] 固废板块 - 以污泥干化耦合处理技术为核心,有多种业务交融发展模式,模式为EPC、EPCO、BOT [3] - 污泥干化耦合处理为城镇和工业客户提供方案,利用电厂余热处理污泥并耦合发电 [4] 烟气治理业务 - 2024年积极布局,承接多个项目,拓展窑炉应用,巩固传统电力行业市场份额 [5] - 部分项目顺利实施和验收 [5] 核电水处理领域 - 公司具有技术、业绩、客户等综合优势,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前列 [6][7] - 2024年承接主要核电水处理项目累计合同额约3.63亿元,未来将开拓新项目并加强研发 [7] 应收账款回收风险控制 - 强化项目实施履约管理机制,通过加强合同管理等措施控制风险 [9] 核心竞争力 - 具备生态环境治理综合解决能力,以“水 + 固 + 气”协同治理为核心战略 [10] - 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自主研发多项核心技术,打造智慧环保一体化平台 [10] - 构建产业创新平台,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 [10]
★七部门印发行动方案 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美丽河湖建设
中国证券报· 2025-07-03 09:56
中国证券报记者5月21日获悉,生态环境部等七部门近日印发《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方案(2025- 2027年)》。《行动方案》提出,大力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到2027年,美丽河湖建成率达到40% 左右;到2030年,美丽河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美丽河湖基本建成。 《行动方案》提出,中央财政积极支持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引导和鼓励地方财政及社会资本加大投 入,不断强化资金保障。倡导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 (EOD)等模式,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 ● 本报记者 刘杨 不断强化资金保障 《行动方案》要求,推动重要流域构建上下游贯通一体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大力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 建设,提升河湖生态系统健康水平。 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副司长刘静表示,2015年4月出台的"水十条",重点解决攻坚克难过程中的一 些"老大难"问题,比如工业污染的治理,本次《行动方案》的重点是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解决的不仅 仅是水污染治理,还有水资源,尤其是生态流量等保障、水生态的修复这些问题。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进一步指导各地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动流域上下游 ...
启迪环境: 启迪环境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债券受托管理事务报告(2024年度)
证券之星· 2025-07-01 00:44
债券概况 - 债券代码112978 SZ 简称19启迪G2 为启迪环境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公开发行的绿色公司债券 [1] - 债券原票面利率6 5% 展期后调整为5% 到期日调整为自2024年9月26日起36个月内结清 [2][6] - 本息支付方式由通过登记结算机构办理调整为发行人自行兑付划款 [6][7] 发行人经营状况 - 2024年营业收入52 45亿元 同比下降2 92% 其中环卫服务业务占比53 1% 自来水及污水处理业务占比21 28% [11][1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30 58亿元 同比扩大94 47%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9 73亿元 同比增加3 85% [12] - 2024年末总资产207 22亿元 同比下降12 95% 资产负债率76 37% 同比上升11 83个百分点 [12][17] 财务与偿债能力 - 流动比率0 65 速动比率0 57 货币资金8 05亿元 占总资产3 88% [17] - EBITDA利息倍数0 37 显示利息覆盖能力较弱 有息债务逾期金额涉及短期借款16 25亿元等 [17][26] - 2024年9月与湖北银行就债券展期达成和解方案 显示偿债意愿 [18] 重大事项 - 累计诉讼仲裁金额43 83亿元 占净资产比例182 49% 主要涉及建设工程合同纠纷等 [22][24] - 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涉及多起执行案件 [26][27] - 2024年收到交易所公开谴责等纪律处分 涉及信息披露违规等问题 [30][31] 行业与业务 - 主营业务覆盖固废收集处置全产业链及水务生态综合治理 包括数字环卫 水务生态 固废处置等板块 [9][10] - 固废处理业务收入8 69亿元 同比增长6 2% 毛利率36 6% 为各业务中最高 [12] - 南方地区收入占比60 27% 北方地区39 73% 北方地区收入同比下降8 76% [12]
前行丨监督利剑守护碧水蓝天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6-30 07:27
生态环保监督成效 - 潘集区纪委监委通过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推动解决群众关切的环境问题 2023年初被评为安徽省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 [1] - 2024年初发现泥河围网养鱼面积达7200余亩导致水质恶化 通过"日跟进、周调度"机制历时半年完成全部围网清除 水质显著改善 [1] - 2021年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的11项问题全部整改销号 2022年省环保督察43件信访件全部办结 [2] 环境污染治理案例 - 2021年12月查处泥河镇村民非法倾倒粉煤灰形成20亩堆场 堆放量达3万吨 监管部门延迟3个月立案 纪委监委问责4名责任人并追偿31.7万元复垦费用 [3] - 排查发现违规堆放煤矸石问题 完善工业固废全流程污染防治机制 从源头遏制污染反弹 [4] - 累计对9起环境污染事件问责处理32人 推动泥河排污治理3个月内使水质从劣Ⅴ类提升至Ⅳ类标准以上 [5] 整改保障措施 - 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压实污染防治责任 形成环境治理长效机制防止问题反复 [3][4] - 拆除围网过程中出台补贴政策弥补养殖户损失 并帮助对接销售渠道减少经济损失 [5] - 监督推动铺设污水管网引流至处理站 实现生态效益与民生保障平衡 [5] 生态建设成果 - 泥河治理后重现水清岸绿景象 村民反馈鱼群增多 生态环境整改获得群众认可 [1] - 通过精准问责与制度完善持续破解污染治理难题 绿色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6]
拓璞环保AI+遥感赋能“三水统筹” 实现琼江清水出安居
中国环境报· 2025-06-26 09:04
公司概况 - 四川拓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总部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四川省瞪羚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专业从事水环境综合治理业务 [1] - 公司在工业废水处理、农村环境整治及流域生态保护等领域开展技术服务 [1] - 公司与西安交通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已获得66项专利授权和8项软件著作权,参与了四项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 [1] - 公司技术团队配备14名注册建造师和18名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建立了符合行业要求的资质管理体系 [1] 项目概况 - 琼江是长江三级支流和川渝跨界重点河流,全长240公里,其中122.6公里流经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流域内分布53条支流 [2] - 安居区聘请拓璞环保作为技术河长,显著改善琼江水环境质量,实现了"一江清水出安居"的治理目标 [2] 技术特点及项目优势 - 项目创新性地融合遥感技术与智能分析手段,通过多源数据协同处理,显著提升了水域岸线动态监管、污染精准防控及执法响应效率 [3] - 基于遥感污染控制分区的流域面源治理工程实现了污染物削减量达标甚至超预期完成,大幅缩短了流域综合治理前期调查周期 [3] - 基于多源遥感反演的藻华藻害监测系统整合卫星、无人机等多平台数据,结合多波段光谱分析与多角度观测,实现了流域污染状况的广域动态监测 [3] - 项目创新性融合光学遥感与热红外遥感技术,构建"多光谱—多极化—多时相"立体监测体系,实现对琼江流域岸线变迁、藻类水华分布、工业热污染排放源的高精度动态监测 [5] - 项目首次采用"卫星宏观筛查+无人机微观验证"的立体巡查模式,对支流污染源进行精准识别,较传统人工巡查效率提升80% [5] - 项目开发了"遥感反演—水质模型—生态评估"一体化智能平台,通过遥感—模型—决策联动机制,实现藻类水华爆发提前预警 [5] - 创新构建的"污染分区—工程适配"智能匹配模型使工程设计周期较传统方法缩短40%,治理措施精准度显著提升 [5] 效益分析 - 2024年琼江大安断面高锰酸盐指数月均浓度达标率实现100%,相较2023年,此断面高锰酸盐指数年均浓度下降5.26%,跑马滩断面总磷年均浓度显著降低19.95% [6] - 流域水质提升带动生态系统焕发生机,绝迹多年的鳜鱼重返河道,白鹭群也重现琼江湿地 [6] - 自2020年以来,流域植被覆盖度稳步提升,生态质量等级从中等改善至良好 [6] - 琼江大安、跑马滩两大断面已连续5年平均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 [6] - 项目累计产出"遥感技术的流域综合治理系统及方法"等5项实用新型专利 [6]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重要论断的理论创新和实践伟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创性概念标识性概念纵横谈)
人民日报· 2025-06-26 06:21
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创新 -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重要论断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重大理论创新,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1] - 该论断基于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思想,认为人类与自然互动中发展,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身[3] - 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智慧,如《易经》《老子》《孟子》等典籍中的生态观念[4] - 源自习近平总书记长期地方工作实践,包括正定县污染防治、厦门筼筜湖治理、福建"山水田"发展思路等[5][6] 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要求 - 必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推动经济、社会、人口和自然协调发展[8] - 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三者辩证统一的基本原则[9] - 正确处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通过高水平环境保护塑造发展新动能[10] 生态文明建设成就 - 污染防治成效显著:2024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29.3微克/立方米,较2013年下降59%[11] - 绿色低碳转型加速:非化石能源跨越式发展,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全球第一,2013-2023年以年均3.3%能源消费增速支撑6.1%经济增长[12] - 生态系统质量提升:生态质量指数59.95,全国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比超30%,森林覆盖率超25%[13] - 碳达峰碳中和进展:建成全球最大碳交易市场,2013-2022年碳排放强度下降34.4%[14] 全球生态治理 - 应对气候变化:坚持《巴黎协定》,推动构建公平合理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16] - 生物多样性保护:推进"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目标落实[17] - 深化荒漠化防治、海洋污染治理、核安全等领域国际合作[18] - 建设绿色"一带一路",深化绿色基建、能源、交通等领域合作[19]
生态环境部:多措并举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中国证券报· 2025-06-26 04:23
● 本报记者刘杨 6月25日,生态环境部召开6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海洋生态环境司副司长张志锋表示,"十四 五"以来,生态环境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等部门协同推进实施《"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 保护规划》,在美丽海湾建设、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海洋生态环境监督管理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下一 步,生态环境部将统筹谋划"十五五"重点海域综合治理行动,协同推进重点海域综合治理与美丽海湾建 设。 推进"一湾一策"的美丽海湾建设 在美丽海湾建设上,生态环境部抓好顶层设计,构建"5+3+X"评价体系及"两行一看一行动"工作矩阵。 通过落实建设行动,将重点建设海湾从50个扩大到110余个,并在厦门、秦皇岛等7个沿海城市探索推进 全域美丽海湾建设,推动美丽海湾建设扩面、提质、增效。截至目前,沿海11个省(区、市)均已编制印 发省级美丽海湾建设方案或基本要求,全国283个海湾中已有159个海湾出台了美丽海湾具体建设方案。 海洋生态环境监督管理持续细化 张志锋介绍,生态环境部深入推动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建立动态管理台账与信息化平台。加强海水养 殖生态环境监管,督促指导11个沿海省份全部出台海水养殖尾水排放标准,对非法和设 ...
大海第三次“体检”完成 生态环境部答21记者问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5 22:09
近年来,随着我国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岸海域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等问题日益凸显,摸清新时期我 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的"家底"、全面掌握海洋生态环境基本状况及变化规律已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提升海洋治理能力的迫切需要。 第三次海洋污染基线调查已经进入最后一年,这是生态环境部首次组织开展的我国管辖海域生态环境状 况系统性调查,并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技术,更加注重传统污染物和新污染物统筹。目前调查成果 如何?后续任务将如何推进?这些数据成果将如何服务于海洋治理? 6月25日,生态环境部召开6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生态环境部海洋生态环境司副司长张志锋回答21世 纪经济报道时表示:今年以来,第三次海洋污染基线调查已完成全部项目检查和指标分析、评估和成果 集成等工作。 第二个"一",是一张全息数字底图。生态环境部组织相关单位和专家团队,综合本次现场调查和历年调 查监测数据资料,形成了一系列调查评估结果的数字化图件和可视化展示系统,成功绘制出全域覆盖、 要素叠加、历史可比、空间可溯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高清数字底图。 第三个"一",是一套决策支撑报告。相关单位和沿海地方从全国、海区、省、重点海域和283个海湾单 元等不同尺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