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现金流折现(DCF)模型
icon
搜索文档
如何看待全球AI投资估值分歧?
证券日报· 2025-11-13 00:24
AI投资热潮现状 - 科技巨头如微软、谷歌、亚马逊基于清晰战略规划和健康财务状况进行巨额资本开支,形成与互联网泡沫时期依赖融资炒作的本质区别[1] - 英伟达市值大幅飙升,同时部分明星AI企业营收与估值明显脱节,引发市场对商业模式可持续性的争议[1] - 存在“循环投资”嫌疑,即芯片巨头投资AI模型公司,模型公司又成为芯片巨头大客户,云厂商提供算力支持,这种内部循环可能夸大真实外部需求[1] 估值分歧的核心原因 - 传统现金流折现模型难以有效评估处于投入阶段但潜在天花板极高的颠覆性技术,参数微调导致估值结果差异巨大[2] - 市场对AI公司“护城河”的判断存在分歧,乐观者看重算力优势与顶尖人才构建的壁垒,审慎者则认为大模型技术快速迭代、开源模型追赶及监管变数使当前优势维持时间存疑[2] - 企业价值应立足于技术叙事还是回归盈利能力兑现,市场观点不一[2] 投资分析框架 - 关键在于区分“投资”与“投机”,真正投资聚焦具备核心技术、清晰商业模式和强执行力的企业,致力于通过AI提升效率和创造新产品[2] - 应关注商业落地的“里程碑”而非“故事线”,估值最终锚点是实实在在的盈利,需密切关注AI技术在各行业渗透的关键指标如降本增效幅度和新产品收入贡献[3] - 需警惕能源供给、电网承载能力等基础设施的“硬约束”,这些瓶颈可能延缓技术普及并直接影响数据中心建设与运营成本[3] 市场意义与投资姿态 - 全球AI投资的估值分歧是资本市场为技术革命寻找合理定价的必经阶段,分歧与辩论推动市场深入思考,避免盲目跟风[3] - 伟大的技术突破不承诺每位参与者获得短期回报,投资者需在狂热中保持冷静,在分歧中坚持深度研究,脚踏实地关注商业现实[3] - AI未来光明但道路曲折,识别并投资真正构建长期价值的企业才能成为最后赢家[3]
海通国际:维持百济神州“优于大市”评级 目标价213.10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11-12 09:26
财务表现与预测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收入14.1亿美元,同比增长41%,环比增长7.7%,毛利率为86.1%,同比提升3.1个百分点 [3]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经营利润1.6亿美元,净利润1.2亿美元,研发费用为5.2亿美元(同比+5.5%),销售费用为5.3亿美元(同比+16.2%)[3] - 管理层将2025年全年总收入指引上调至51-53亿美元,略微下调经营费用指引至41-43亿美元 [3] - 海通国际上调公司FY25-27营收预测至53亿/64亿/71亿美元,对应三年收入复合年增长率为23% [2] - 海通国际上调FY25-27归母净利润预测至3.6亿/6.6亿/10.5亿美元,以反映销售和研发费用增长好于预期 [2] 核心产品泽布替尼表现 - 2025年第三季度泽布替尼全球收入达10.4亿美元,同比增长50.8%,环比增长9.6% [4] - 泽布替尼在美国市场收入为7.4亿美元(同比+46.7%,环比+8.0%),在欧洲市场收入为1.6亿美元(同比+67.7%,环比+8.4%),在中国市场收入为0.9亿美元(同比+36.3%,环比+11.1%)[4] - 预计2025年泽布替尼全球收入有望接近39亿美元,四季度环比有望实现5-10%的增长 [4] - 2025年第三季度替雷利珠单抗全球收入为1.9亿美元,同比增长16.7% [4] 血液瘤领域研发管线 - 索托克拉(BCL-2抑制剂)用于复发/难治套细胞淋巴瘤的数据将于2025年美国血液学会年会读出,并计划递交该适应症的美国上市申请 [5] - 计划于2026年上半年开展泽布替尼联用索托克拉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头对头阿卡替尼联用维奈托克的临床试验 [5] - 计划于2026年开展索托克拉为基础的三药联用方案治疗2L+多发性骨髓瘤的III期临床 [5] - BTK CDAC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二期临床数据有望在2026年上半年读出,其头对头III期临床已经启动 [5] 实体瘤领域研发管线 - CDK4抑制剂在II期扩展试验中显示出较高缓解率,计划于2026年上半年启动一线HR+/HER2-乳腺癌的三期临床,但将暂停二线临床开发 [6] - B7-H4 ADC已完成剂量爬坡,目前在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和乳腺癌中开展剂量优化实验 [7] - PRMT5抑制剂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良好,计划在一线肺癌和胰腺癌领域加速开发 [7] - GPC3/4-1BB双抗是潜在的First-in-Class靶向GPC3的T细胞激活剂,在经多线治疗的肝癌中效果良好 [7] 估值与评级 - 海通国际使用现金流折现模型进行估值,基于9%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和4.0%的永续增长率,得出目标价为213.10港元 [2] - 海通国际维持对公司的“优于大市”评级 [2]
中银基金郑宁:在不确定性中寻找高性价比,港股创新药价值待重估
券商中国· 2025-07-30 16:02
医药板块投资前景 - 医药板块整体业绩或有望重回增长轨道,创新药凭借持续超预期的基本面表现与合理估值成为风险收益比相对较优的投资方向之一 [1] - 港股创新药具备配置价值,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同时受益于全球资本回流的结构性契机 [1] - 中国创新药板块当前利润约600亿至700亿元,未来可释放利润或高达6000亿至7000亿元,其中一半来自海外市场 [4] 投资策略 - 投资逻辑分为三步:判断医药板块在历史周期中的位置、筛选子行业中风险收益比最优的方向、精细化筛选个股进行配置 [2] - 建立纪律化仓位调整机制,估值低位时逆势加仓,估值偏高时果断减仓,收益主要来自周期反转中的估值修复 [3] - 组合构建注重识别风险对应的最大收益空间,行业底部偏重成长因子,顶部逐步提升价值因子权重 [3] - 个股选择坚持使用现金流折现(DCF)模型,实时更新核心假设以提升估值与长期回报敏感度 [3] 创新药行业趋势 - 创新药板块经历三年深度调整后或迎来结构性复苏,2025年至2026年或仍是引领行情的主引擎 [4] - 中国在靶点发现、前期研究、临床招募等环节具备效率优势,工程师红利和患者样本充足缩短试验周期 [5] - 下半年行业或迎来中报披露、研发进展、重磅BD交易等利好催化,预计将落地几笔重要跨境License Out交易 [4] 港股创新药机会 - 港股创新药风险收益比更具吸引力,部分龙头公司估值显著低估 [6] - 海外投资者态度明显转变,跨国药企已大规模投资中国创新药,海外机构投资者开始跟进 [6] - 港股创新药或将成为全球资金重新聚焦的重要方向,外资参与度有望持续提升 [6]
1Q25业绩利润端实现扭亏,符合预期
海通国际· 2025-05-08 08:3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目标价182.35港元 [2][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5月7日百济神州发布2025年一季度业绩,收入和盈利符合预期,管理层维持全年49 - 53亿美元收入指引不变 [3][13] - 海外收入增长拉动公司业绩扭亏,产品收入增长主要得益于泽布替尼海外销售增长 [4][14] - 费用率不断优化,利润端持续改善,毛利率提升,研发和管理费用率下降,经营和归母净利润扭亏 [5][1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情况 - 1Q25实现收入11.2亿美元(同比+48.6%),产品收入11.1亿美元,归母净利润127万美元(1Q24亏损2.5亿美元),首次单季度经常性业务盈利 [3][13] 产品收入分析 - 泽布替尼:收入7.9亿美元(同比+62.1%;环比-4.4%),终端销售环比增长,美国、欧洲、中国和其他地区销售均有增长 [4][14] - 替雷利珠单抗:收入1.7亿美元(+17.8%) [4] - 合作产品:收入1.1亿美元(+58.7%),主要因合作产品地舒单抗增长 [4] 费用与利润情况 - 1Q25毛利率85.2%(同比+1.9pcts),研发费用4.8亿美元(同比+4.6%),研发费用率43.1%(同比-18.2pcts),管理费用4.6亿美元(同比+7.5%),管理费用率41.1%(同比-15.8pcts) [5] - 经营利润1110万美元(1Q24亏损2.6亿美元),归母净利润127万美元(1Q24亏损2.5亿美元),截至1Q25在手现金及现金等价物25.2亿美元 [5] 财务预测 |指标|FY2023|FY2024|FY2025F|FY2026F| |----|----|----|----|----| |收入(百万美元)|2459|3810|5009|6025| |收入增长率|73.7%|55.0%|31.5%|20.3%| |净利润(百万美元)|-882|-645|34|390| |净利润增长率|-56.0%|-26.9%|-105.3%|1032.5%| |ROE|-22.3%|-18.8%|1.0%|10.9%| [11] ESG情况 - 环境:2023年公布首个定量气候目标,到2026年每单位自主生产商品的“范围一”和“范围二”排放量在2021年基础上降低25% [18] - 社会:制定全球健康公平战略,两款核心自研药物惠及全球超100万例患者,提升用药可及性 [19] - 治理:重视公司治理,股东大会、董事会有效运作,设多个专门委员会,聘任九名独立非执行董事 [20]
百济神州(06160):1Q25业绩:利润端实现扭亏,符合预期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5-07 22:3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目标价182.35元港币 [2][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5月7日百济神州发布2025年一季度业绩,收入和盈利符合预期,管理层维持全年49 - 53亿美元收入指引不变 [3] - 海外收入增长拉动公司业绩扭亏,产品收入同比增长48.4%至11.1亿美元,主要得益于泽布替尼海外销售增长 [4] - 费用率不断优化,利润端持续改善,1Q25毛利率85.2%,经营利润和归母净利润扭亏,在手现金及现金等价物25.2亿美元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情况 - 2025年一季度收入11.2亿美元(同比+48.6%),产品收入11.1亿美元,归母净利润127万美元(1Q24亏损2.5亿美元),首次单季度经常性业务盈利 [3] 产品收入 - 泽布替尼收入7.9亿美元(同比+62.1%;环比-4.4%),终端销售环比增长,美国、欧洲、中国和其他地区销售均有增长 [4] - 替雷利珠单抗收入1.7亿美元(+17.8%) [4] - 合作产品收入1.1亿美元(+58.7%),主要因替雷利珠单抗增长 [4] 费用与利润 - 1Q25毛利率85.2%(同比+1.9pcts),研发费用4.8亿美元(同比+4.6%),研发费用率43.1%(同比-18.2pcts),管理费用4.6亿美元(同比+7.5%),管理费用率41.1%(同比-15.8pcts) [5] - 经营利润1110万美元(1Q24亏损2.6亿美元),归母净利润127万美元(1Q24亏损2.5亿美元) [5] 财务预测 |指标|FY2023|FY2024|FY2025F|FY2026F| |----|----|----|----|----| |收入(百万美元)|2459|3810|5009|6025| |收入增长率|73.7%|55.0%|31.5%|20.3%| |净利润(百万美元)|-882|-645|34|390| |净利润增长率|-56.0%|-26.9%|-105.3%|1032.5%| |ROE|-22.3%|-18.8%|1.0%|10.9%| [11] ESG情况 - 环境方面,2023年公布首个定量气候目标,到2026年每单位自主生产商品的“范围一”和“范围二”排放量在2021年基础上降低25% [18] - 社会方面,制定全球健康公平战略,两款核心自研药物惠及全球超100万例患者 [19] - 治理方面,重视公司治理,董事会各专门委员会有效运作,聘任九名独立非执行董事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