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碳协同
icon
搜索文档
桂林绿电实践亮相COP30 中国低碳方案获国际关注
中国新闻网· 2025-11-20 23:53
联盟还联合成立能源电力院士协同创新中心,在量子量测、无线传能、人工智能、电碳协同等前沿技术 方面展开深度合作,打造零碳文旅、零碳口岸、零碳园区等示范。同时,筹建中国—东盟能源学院等平 台,将与周边国家联合开展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融入全球能源治理大格局。 广西的绿色实践为全球气候治理提供可借鉴的 "中国方案",活动期间获得各国代表广泛关注。(完) 在推动能源结构绿色转型方面,广西积极推动新能源"应并尽并",促进市场主体更多使用绿电。中国首 座大容量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的投运,有效提升系统调节能力和新能源消纳水平。目前广西已形成风光 水火核储全品类电源的多元供给格局,新能源装机占比居中国南方区域首位,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达 85%,相当于每4度电中就有3度是"零碳电"。 联盟成员紧密合作,共同推进以清洁低碳为核心特征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应用全球首款电力系统智能 仿真专业大模型,为低碳网架提供精确规划支撑,电网节能设备占比提升8.4%,构建全链条绿色供应 体系。 在绿色消费生态圈建设方面,广西集中式风电光伏全量入市,绿电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优化配置。同时积 极推动虚拟电厂、车网互动等新业态发展,建成充电桩逾1.9万支,覆 ...
能源智库深耕电碳协同的可行性路径
中国电力报· 2025-10-15 14:44
研究背景与核心任务 - 工业用户对成本、能耗及碳排放等约束性指标最为敏感 [1] - 在双碳背景下,加快碳领域研究已成为能源电力行业的重要任务 [1] - 公司立足智库定位,聚焦服务双碳目标,推进省域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释放智库价值 [1] 政策研究与政府内参 - 针对安徽省推动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等政策,公司第一时间组织专家解读 [2] - 研究团队提出增加绿电来源、加大煤电+CCUS布局应用等建议,以应对电气化水平提升带来的电力系统碳排放增加问题 [2] - 相关研究成果于2024年4月首次获安徽省政府智库内参刊发,为电力保供和减碳目标提供智力支撑 [2] 应对国际绿色贸易壁垒 - 针对欧盟新电池法案及碳边境调节机制,公司分析欧盟电动车电池碳足迹计算新规对能源电力领域的影响 [3] - 研究成果在《国家电网智库》刊发,为服务地方动力电池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3] 电力碳核算方法创新 - 创新提出采用季节性电力碳排放因子思路,以解决现行静态因子对企业优化用电行为引导性不足的问题 [4] - 基于动态电力碳排放因子,前瞻性探索居民低碳用电等碳普惠方法学设计思路 [4] - 研究成果能引导用户改变用电行为,助力实现新型电力系统平衡和全社会减排目标 [4] 碳市场影响与成本疏导研究 - 终端电气化水平提升使电力系统碳排放规模扩大,而电力间接碳排放未纳入碳市场考核加重火电行业减碳负担 [4] - 公司于2025年启动国网体改课题,研究全国碳市场扩容对电力供需的影响,并设计减碳成本合理分摊机制 [4] 研究成果转化与行业影响 - 公司积极搭建与政府、企业、行业的沟通平台,推动研究成果转化 [5] - 2022年初公司编制的提案入选全国政协重点提案,入选率仅为1.5% [5] - 提案核心观点包括促进行业间配额合理分配、加快行业扩容、健全绿电与CCER交易衔接等 [6] - 公司提出的省级动态电力碳排放因子研究成果助力地方标准立项,为零碳园区优化提供参考 [6]
电碳协同是实现“双碳”目标重要路径——访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企业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张晓萱
中国电力报· 2025-09-22 10:24
电碳协同核心观点 - 电碳协同是实现能源安全与气候目标的重要路径 通过电力系统与碳治理体系的协同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1] - 电力系统是社会深度脱碳的核心基础设施 提供规模可观 安全可靠 经济可行的绿色电力 是工业 交通 建筑等领域低碳转型的根本保障 [2] - 电碳协同从目标路径 市场机制 核算基础与产业布局等多个维度实现突破 在"十五五"碳达峰关键阶段满足电力消费刚性增长需求并统筹新能源消纳与系统安全 [1][4] 行业发展现状 - 中国建成全球最大 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系统 2024年全国发电量首次突破10万亿千瓦时 占全球总发电量的三分之一 [2] - 新能源 储能 氢能等既是能源结构转型关键技术 也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3] - 零碳园区 绿电园区 绿色工厂等创新模式实现能源 产业 数据多要素深度融合 推动能源生产与消费低碳协同 [3] 市场机制建设 - 电碳协同推动碳市场 电力市场 绿电绿证交易等多机制形成政策合力 通过目标协同与政策联动激励多元主体参与减排 [2] - 全国碳市场快速发展 覆盖范围逐步扩展 管控直接碳排放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加速建设优化电力资源配置 [4] - 绿电绿证政策和市场机制健全完善 持续提升绿色电力供给能力 [4] 核算体系构建 - 电力系统充当数据支撑平台 为不同区域 行业及企业提供精准碳核算服务 助力碳治理精细化与科学化 [2] - 电力在全国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建设中角色日益重要 实现多层级电力碳核算数据互联互通是支撑全社会深度脱碳的重要基础 [4] 产业布局优化 - 产业绿电协同推动产业与能源结构深度耦合优化 实现清洁能源与产业发展的空间匹配和价值闭环 [5] - 算力电力协同以数字化赋能电力系统绿色转型 同时推动绿色电力服务数据中心 智算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减排 [5] - 绿电供需协同形成"源网荷储"协同的低碳用能模式 供给侧与需求侧协同发力 [5] 目标实施路径 - 制定基于"安全—低碳—经济"动态平衡的电力减碳路线图 统筹能源安全 低碳转型和经济可承受性 [4] - 在电力需求不断增长背景下 必须避免因过度侧重某一目标而影响整体系统稳定性 [4] - "十五五"时期需满足电力消费需求刚性增长 同时统筹新能源高效消纳与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1]
远光软件:世邦私募基金投资者于6月19日调研我司
证券之星· 2025-06-19 18:36
公司发展机遇 - 数字经济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激发生产要素活力,数字技术突破扩大市场空间,企业数字化需求增强 [2] - 国产替代迎来重大风口,国家推动自主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信创产业跃升为国家核心战略方向 [2] - 新型能源体系数字化平台业务市场空间巨大,电力现货市场成熟推动交易主体和规模增长,电碳协同、绿电交易等新兴场景带来服务需求快速增长 [2] 业务拓展情况 - 电力行业外已在建筑、装备制造、医疗等行业建立标杆项目,今年将在全国分支机构推广医疗行业智慧运营方案 [3] - 计划在更多行业打造新标杆项目,基于标杆案例进一步推广 [3] 低碳业务规划 - 构建全链条碳市场服务体系,提供碳核查、碳资产、碳交易、碳足迹等"碳排双控"服务 [4] - 依托区位优势支撑国际绿色能源组织运营,参与标准编制与认证服务,研究境内外低碳认证体系 [4] 人工智能布局 - 2015年开始AI技术研究,已研发上千款RP机器人和智能设备,形成3+N业务模式 [5] - 重点研究RG、I agent等技术,发布远光智言2.0、大模型应用平台等产品 [5] - 在企业财务、审计、供应链等场景推出系列智能应用,服务多家大型国央企和非电行业客户 [5] 电力改革影响 - 电力市场深化推进带来复杂交易场景,市场主体需要更多数字化支撑手段 [6] - 发电企业、售电公司、储能运营商等能力提升需求为公司带来重大机遇 [6] - 重点落地场景包括功率预测、多能源协同交易决策、储能成本测算等 [6] 财务数据 - 2025年一季度主营收入4.17亿元同比下降9.47%,归母净利润938.84万元同比上升2.66% [8] - 毛利率54.39%,负债率12.03%,财务费用-107.01万元 [8] 机构预测 - 东方证券预测2025年净利润3.40亿元,2026年4.45亿元,目标价6.84元 [9] - 中等公司预测2025年净利润3.23亿元,2026年3.55亿元,目标价7.00元 [9] - 华龙证券预测2025年净利润4.22亿元,2026年4.93亿元 [9]
TCL光伏亮相SNEC 2025:展示AI赋能全场景方案,全球首发“电碳业务”
搜狐财经· 2025-06-09 22:03
行业展会与公司亮相 - SNEC第十八届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大会将于2025年6月11日至13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举办 吸引超过3100家企业参展 [1] - TCL光伏科技以"全场景能源解决方案引领者"身份参展 展示AI科技全链条成果 并全球首发"电碳业务" [1] 工商业分布式光伏解决方案 - 分布式光伏面临初始投资高 政策市场波动影响收益 后期运维复杂等挑战 [2] - 公司推出"特能发"解决方案 结合数智化与定制化融资服务 形成"零风险 高效益 稳收益"的完整产品矩阵 [2] - 方案覆盖项目全生命周期 助力企业实现绿色转型与经济效益双重提升 [2] 家庭与乡村能源转型 - 家庭与乡村能源转型存在参与门槛高 系统适配性不足 规模化落地困难等问题 [5] - 公司基于服务超50万户家庭的经验 推出"发电-储电-用电-交易"一体化智能交互闭环方案 [5] - 乡村场景采用"整村推进+公共设施+家庭覆盖"协同模式 提供"零碳美墅"自投与租赁双选项 [5] 电碳协同业务创新 - 电力交易 绿电绿证与碳资产开发是分布式能源转型三大工具 但当前协同应用不足 [7][8] - 公司将全球首发电碳业务 打通"电碳资产开发-电力交易增益-综合能源方案"价值链 [10] - 已完成广东 浙江 江苏 安徽四省分布式绿电交易及碳资产首单开发 [10] 全球化与AI技术应用 - 全球分布式能源占比预计2025年超60% 公司针对东南亚 欧洲市场提供定制化方案 [12] - AI技术贯穿能源解决方案全生命周期 包括智能设计 数字化运维 自动化交易等 [14] - SNEC展会设置数字孪生演示区 展示AI极速出图 VR电站模拟 AI电碳交易等交互体验 [14]
北京城市副中心绿心园区获碳中和认证
中国能源网· 2025-05-21 22:06
能源电力转型国际论坛 - 2025能源电力转型国际论坛由国家电网公司联合国际可再生能源署、世界能源理事会、世界经济论坛主办,在首钢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1] - 论坛包含城市电网零碳发展分论坛,聚焦碳中和背景下城市电网创新发展、服务城市能源转型、电碳协同机制等议题 [5] - 分论坛汇聚全球能源电力领域170余位代表,包括领军人物、技术专家及国内外知名能源企业、科研院所、国际组织代表 [5] 北京城市副中心绿心园区认证 - 绿心园区获得TÜV南德意志集团颁发的碳中和认证证书,成为ISO14068国际标准公布后国内电力行业首个净零排放认证项目 [1] - 项目由国网北京通州供电公司与北京城市副中心投资建设集团共同打造,实现供给侧100%绿电和地源热泵供冷供热 [1] - 消费侧采用绿色建筑、园区车辆全面电气化,并运用城市智慧能源管理系统(CIEMS)实现能源实时监测与智能调控 [1] 技术方案与行业实践 -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长提出"四位一体"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涵盖理论方法、国际标准、本土数据库和核算认证体系 [6] - 国网北京电力总工程师分享"净煤、替代、引绿、节能、协同"五维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方案,为国际超大城市能源转型提供可复制经验 [6] - 法国电力集团等12位嘉宾围绕城市电网零碳发展作主旨发言,分享前沿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5] 行业交流与合作 - 分论坛由国家电网发展策划部主办,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联合多家下属单位共同承办 [5] - 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与巴西工程院院士等高层领导出席并致辞 [5] - 论坛成果为全球电碳协同治理提供中国视角,形成清洁能源与生态碳汇协同的零碳园区发展样板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