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磁弹射
icon
搜索文档
第一视角看电磁弹射 带你近距离感受国之重器震撼4秒
环球网资讯· 2025-10-12 14:24
实验装置核心参数 - 装置为亚洲首个电磁弹射微重力实验装置 高度约44米 相当于15层楼高[1][3] - 装置为总重300多吨的钢架结构 使用4万多颗螺栓进行精准固定[5] - 实验舱直径1.2米 高2米 电磁弹射可提供4秒有效微重力时间[3][5] 技术原理与优势 - 电磁弹射原理与航母相同 但为垂直方向 由直线电机提供驱动力 可将实验舱加速至每秒20米弹出[10] - 相比传统落塔装置 电磁式将冲击从20个g以上大幅降低至5个g 且实验效率高 损耗仅为电能 实验费用显著降低[11] - 弹射过程威力巨大 相当于一秒内将8公斤水加热至沸腾[11] 当前及规划实验项目 - 装置启动新一轮生命科学实验 进行国内首次地面小鼠微重力实验 舱内放置6只注射药物的小白鼠以研究靶向药物突破脑血屏障作用[8] - 装置计划在2024年首次地面模拟月球微重力科学实验[12] - 科研团队正规划建设地下800米深的新设施 目标微重力时间达到20秒 以支持载人航天与深空探测[12]
歼-15T在福建舰是如何弹射的?大量细节公开
央视新闻· 2025-09-28 09:37
福建舰及舰载机训练里程碑 - 歼-15T、歼-35和空警-600三型舰载机成功完成在福建舰上的首次弹射起飞和着舰训练 [1] - 这是我国首次在弹射型航母上实现多型号先进舰载机的电磁弹射和阻拦着舰 [1] - 标志着福建舰已具备电磁弹射和回收能力,对推进海军转型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 [1] 歼-15T舰载战斗机特性 - 歼-15T是歼-15"飞鲨"的弹射型号,可实现满油满弹升空,拥有很强的对海对陆打击能力 [1] - 歼-15T重型舰载战斗机可依托其大载弹量和大航程,对敌人实施饱和式攻击 [1] - 歼-15T的前起落架为承受弹射和着舰的巨大冲击力,进行了重新设计,比滑跃型歼-15更粗壮结实 [9] 电磁弹射技术细节 - 弹射杆是歼-15T为弹射起飞专门制造的部件,能直接钩住航母甲板上的电磁弹射器 [3] - 弹射杆结构跟人的胳膊差不多粗,其后部接头与航母牵制杆连接,起到暂时固定作用 [5][6] - 弹射起飞过程类似拉弹弓,电磁弹射器通过往复车拉住舰载机前起落架,将其高速弹射出去 [8] 歼-15T设计优化与作战效能 - 歼-15T的机头比歼-15更低,以保证弹射杆与弹射装置对接位置固定,提升对接效率和飞机出动效率 [10] - 钩头设计确保能稳稳钩住阻拦索,并在飞机停稳后自动脱落 [12] - 歼-15DT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弹滑兼容型舰载电子战飞机,具备电子对抗和弹射起飞功能,主要担负编队支援干扰和反辐射打击任务 [14]
完全自主研制 专家解析福建舰上的“弹弹弹”有多硬核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27 15:06
事件概述 - 中国海军宣布歼-15T、歼-35和空警-600三型舰载机成功在福建舰上完成首次电磁弹射起飞和阻拦着舰训练 [1] - 这是中国首次在弹射型航母上实现多型号先进舰载机的电磁弹射和回收 [1] - 此次成功验证了完全自主研制的电磁弹射和阻拦系统与多型舰载机的良好适配性 [1] 技术突破与意义 - 中国成为第一个使用电磁弹射系统从航母上发射隐形战斗机的国家 [5] - 电磁弹射器是中国技术人员独立自主技术攻关获取的重大科研成果 [6] - 该技术攻克了瞬间耗电量巨大的难题,实现了充足稳定供电,保证舰载机在最短时间内升空作战 [6] - 此次突破标志着福建舰已具备电磁弹射和回收能力,并初步具备全甲板作业能力 [1] 技术优势分析 - 电磁弹射器相比蒸汽弹射器系统更简化,占用航母内部空间较少 [8] - 电磁弹射器可根据舰载机的尺寸重量灵活选择弹射力度,避免损伤机体结构 [8] - 电磁弹射使飞行甲板无需滑跃结构,可布放更多舰载机,提升出动速度和甲板利用效能 [10] 行业发展与影响 - 中国海军舰载机航空事业完成了从单机到体系、从滑跃到弹射的巨大跨越 [3] - 此次成功对推进海军转型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 [3] - 该进展为后续各型舰载机融入航母编队体系打下良好基础 [1]
国防ETF(512670)上涨1%,我国海军正式进入“弹射时代”
新浪财经· 2025-09-24 14:40
福建舰电磁弹射测试成功 - 2025年9月22日,歼-15T、歼-35、空警-600三型舰载机在福建舰首次成功完成电磁弹射起飞和阻拦着舰,标志着我国海军正式进入“弹射时代”,成为继美国后全球第二个拥有电磁弹射航母的国家 [1] - 此次测试一次性完成了三种不同作战用途、吨位和速度区间的舰载机弹射训练,展示了电磁弹射核心技术研发和应用的飞跃 [1] - 电磁弹射技术在商业航天、高速运载器、电磁发射等其他领域的应用预计将快速发展 [1] 对军工产业的启示与影响 - 歼-35首次完成舰载弹射着舰,标志着该机型已攻克“弹射版”制高点,参考美军F-35系列的发展路径,适用于不同军种的版本有望加速落地,多用途五代机放量可期 [1] - 海军进入“弹射时代”是我国武器装备先进性的强力自证,对推动军贸出口意义非凡 [2] - 截至2025年9月24日14:02,中证国防指数上涨0.83%,相关成分股如睿创微纳上涨3.10%,振华风光上涨3.04%,图南股份上涨2.99% [2] 国防指数及ETF概况 - 国防ETF紧密跟踪中证国防指数,该指数选取十大军工集团公司旗下及为武装力量提供装备的上市公司证券 [2] - 在13只国防军工类ETF中,国防ETF的管理费加托管费总计0.40%,为同类最低且唯一 [2] - 截至2025年8月29日,中证国防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43.88%,包括中航沈飞、航发动力、中航光电等 [3]
美媒"震惊":歼-35赢过F-35,中国航母里程碑
观察者网· 2025-09-23 22:33
福建舰电磁弹射训练的核心意义 - 中国海军福建舰于9月22日宣布,歼-15T、歼-35和空警-600三型舰载机已完成首次电磁弹射起飞和着舰训练,标志着该舰初步具备电磁弹射和回收能力 [1] - 这是中国首次在弹射型航母上实现多型号先进舰载机的电磁弹射和阻拦着舰,对推进海军转型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 [1] - 此次训练验证了完全自主研制的电磁弹射和阻拦系统与多型舰载机的良好适配性,使福建舰初步具备全甲板作业能力 [3] 技术突破与全球比较 - 福建舰是人类历史上第一艘使用电磁弹射器弹射五代舰载机的航母,歼-35成为全球首架实现电磁弹射起飞的隐形战机,早于美国F-35C [7][16] - 美国“福特”号航母虽为第一艘使用电磁弹射系统的航母,但F-35C战斗机尚未在其上实现电磁弹射,预计还需数年时间 [7][8] - 电磁弹射相比滑跃起飞和蒸汽弹射,可更频繁地发射更重的飞机,提升舰载机出动效率、留空时间和载弹量 [6][8] 作战能力提升 - 电磁弹射使福建舰打击范围能够覆盖第二岛链,并显著提升航母编队的体系化作战能力 [3][16] - 福建舰能够搭载超过40架飞机的舰载机联队,采用弹射起飞拦阻着舰方式,使中国海军航空兵的作战半径更远、载荷能力更强 [11] - 歼-35的入列标志着中国海军舰载机进入五代机时代,空警-600和歼-15T的成功弹射使航母战斗群的远洋打击、防御能力和作战范围得到极大提升 [16] 福建舰规格与进展 - 福建舰是中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排水量超过8万吨,是世界上排水量最大的常规动力航母 [8] - 该舰配备三套先进的电磁弹射器,是继美国“福特”级之后世界上第二艘配备此类设备的航母 [8] - 福建舰于2022年6月下水,2024年5月开始首次海试,目前已完成八次海试,并于9月10日开始第九次海试,预计是服役前最后一次海试 [10] 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 - 福建舰的成功测试是舰载机与航母核心技术的“双向赋能”,将推动航母编队体系作战能力实现“代际跨越” [12] - 该舰肩负着为中国后续航母探索新路的重要责任,未来将进行甲板调度、高强度弹射、有人机/无人机混合作业等更复杂的科研实验和训练 [12] - 福建舰经历的海试次数多于山东舰,科目更复杂,推测其从首次起降舰载机到正式服役的用时可能短于山东舰的4个月,有望年内交付入列 [18]
联创光电接受机构密集调研 公司成功切入高温超导电磁弹射领域
证券日报网· 2025-09-11 12:27
公司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16.48亿元 同比增长6.51% [1] - 归母净利润2.63亿元 同比增长15.18% [1] - 扣非归母净利润2.37亿元 同比增长14.01% [1] 业务布局与战略方向 - 构建以智能控制产业为基础 重点突出激光和高温超导两大产业的布局 [1] - 激光和超导等高技术壁垒产业逐步进入商业化落地阶段 [1] - 通过参股子公司江西联创超导技术有限公司深耕超导技术领域 [1] - 与资阳商业航天研究院合作发展高效率火箭发射方式 [1] 高温超导电磁弹射技术 - 采用高温超导磁体技术方案消除摩擦阻力并提升能量转化效率 [2] - 技术优势包括提高发射效率 降低发射成本 提高发射窗口利用率 [2] - 通过减少一级火箭的液体燃料和推进器等降低制造成本 [2] - 封闭式轨道降低对气象条件的敏感度并减少发射场维修需求 [2] 合资公司设立与产业协同 - 联合共青城瑞迈投资等机构共同投资设立资阳商业航天产业运营公司 [2] - 合资公司采用超导磁悬浮与电磁推进+运载火箭技术路线 [5] - 致力于实现发射能力成倍提升和发射成本大幅下降 [5] - 作为资阳市商业航天产业生态的重要环节对接当地市场资源 [3] 商业航天市场机遇 - 国内商业航天火箭运力供给严重不足 [4] - 千帆星座项目规划1.5万颗卫星 目前仅90颗在轨 [4] - GW项目规划1.3万颗卫星 目前仅30颗在轨 [4] - 2025-2030年累计运力需求7353吨 目前年运力不足250吨 [4] 技术发展前景与应用拓展 - 高温超导电磁弹射技术在十五五期间有较大发展空间 [5] - 应用领域包括感应加热 晶硅生长 可控核聚变和商业航天发射 [5] - 星火一号可控核聚变项目已从方案论证转入实体化运营阶段 [5] - 目标2028年实现全球首次电磁弹射火箭发射 [3]
联创光电(600363):2025年半年报点评:2025Q2归母净利同比增长19%,激光与高温超导打开未来成长空间
华创证券· 2025-08-28 19:25
投资评级 - 推荐(维持)[1] 核心观点 - 2025Q2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9.1%,激光与高温超导业务驱动未来成长 [1][6] - 激光业务收入同比大幅增长176.87%,高温超导在可控核聚变和商业航天领域取得突破 [6] - 传统业务通过结构优化和管理提升抵消部分压力,新兴业务技术壁垒持续筑牢 [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6.5亿元(+6.5%),归母净利润2.6亿元(+15.2%)[6] - 2025Q2营业收入8.5亿元(+2.2%),归母净利润1.5亿元(+19.1%)[6]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83亿元(+141.6%)、7.21亿元(+23.7%)、8.75亿元(+21.3%)[2][6]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5.96亿元(+15.8%)、40.02亿元(+11.3%)、45.06亿元(+12.6%)[2][6] 分业务表现 - 激光及LED芯片业务:2025H1收入1.28亿元(+176.87%),子公司中久光电净利润1762.38万元(+400.58%)[6] - 智能控制系列:2025H1收入8.21亿元(-7.07%),受关税摩擦影响但通过供应链优化缓解压力 [6] - 背光源及应用产品:2025H1收入5.96亿元(+17.95%),工控和车载领域主导项目进入量产阶段 [6] - 光电通信与智能装备线缆:2025H1收入0.73亿元(-2.54%),聚焦军工和5G通信领域并通过成本管控优化 [6] 技术突破与产业进展 - 激光技术:轻量化泵浦源、窄线宽激光器、单模光纤激光器取得突破,光刃-Ⅱ方舱部署效率提升40%,跟瞄精度提升15% [6] - 高温超导:完成可控核聚变磁体线圈设计,全球核聚变设备市场2031-2035年均规模达2172亿元(CAGR 35%)[6] - 商业航天:中标资阳研究院超导磁体制备项目,为低成本航天发射提供核心技术支撑 [6] 估值指标 - 当前市盈率50倍(2025E),预计2026-2027年降至41倍和33倍 [2][6] - 当前市净率6.2倍(2025E),预计2026-2027年降至5.4倍和4.7倍 [2][13] - 每股收益预计从2024年0.53元提升至2027年1.93元 [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