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硅负极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6月26日早餐 | A股总市值刷新历史纪录;英伟达创历史新高
选股宝· 2025-06-26 08:09
美股市场表现 - 标普500指数跌0.02点,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跌幅0.25%,纳指涨0.31% [1] - 芯片股连续两日跑赢大盘,英伟达收涨超4%、创历史新高 [1] - 美光科技盘后先跳涨近8%,后一度转跌 [1] - 特斯拉收跌3.8%,联邦快递收跌超3% [1] 中概股表现 - 中概股指收跌0.6% [2] - 老虎证券收涨22.39%,逸仙电商涨13.04%,亿航智能涨3.23% [2] 债券与外汇市场 - 两年期美债收益率创七周新低 [3] - 美元指数继续逼近三年低谷 [4] - 离岸人民币盘中逼近7.16创近七个月新高,后一度回落近200点 [4] 大宗商品 - 原油连续两日大跌后反弹,盘中涨超2%,暂别逾两周低位 [5] - 黄金小幅反弹,期金走出本月内低位 [6] 公司动态 - 博世计划到2027年底在人工智能领域投资超过25亿欧元 [8] - 特斯拉中国大陆首个电网侧储能电站一期项目预计今年建成投运,储能规模为300 MWh [11] - 小米将于26日晚7点发布小米AI眼镜 [12] - vivo X Fold5折叠屏手机行业首发第四代硅负极技术,能量密度对比上代常温下提升13%,低温环境下提升20% [13] - 亿航智能EH216-S在印尼完成首次载人飞行 [14] 半导体行业 - 港股中芯国际盘中一度涨逾6%,3天涨超12%,华虹半导体近9个交易日涨19% [11] - 全球半导体产业2025年将启用32座晶圆厂,全球半导体晶圆制造产能将同比增长7%,达到每月3370万片 [11] - 中国大陆地区产能预计2025年将突破1010万片,占全球总产能比例约30% [11] 储能行业 - 特斯拉储能业务的模式是从供应商处采购电芯,组装成整套的储能系统 [11] - 特斯拉储能系统采用主动均衡技术,主攻较高端市场 [11] - 特斯拉储能业务在目前装机量营收双增长的基础上仍有较大成长性 [11] AI眼镜 - 全球首款规模化量产消费级Al+AR眼镜Rokid Glasses于6月24日正式量产 [12] - 该产品已获25万台全球预售订单,并实现全产业链国产化突破 [12] - AI眼镜既有望快速普及,且有望成为新一代计算终端 [12] 硅负极技术 - 硅负极电池理论比容量高达4200mAh/g,是传统石墨负极的10倍以上 [15] - 第四代气相沉积硅碳技术通过多孔碳和CVD沉积工艺,进一步降低了硅的体积膨胀率 [15] - 硅负极技术已在3C电子产品小批量试用,并逐渐向动力电池和高端乘用车领域渗透 [15] 上市公司公告 - 长川科技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3.6-4.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7.54%-95.46% [16] - *ST华微控制人变更为吉林省国资委 [17] - 宁波能源拟收购甬创电力40%股权 [17] - 浙江荣泰拟收购金力传动不低于15%股权,有助于快速进入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 [17] - 江河集团子公司签署20.12亿元沙特王国塔幕墙工程项目分包合同 [17] - 国轩高科金石全固态电池处于中试量产阶段,G垣准固态电池已向客户进行送样和整车测试 [17] 历史新高公司 - 联迪信息涨幅29.99%,核心概念为金融科技 [18] - 星辰科技涨幅25.62% [18] - 志晟信息涨幅15.06%,核心概念为金融科技 [18] - 京北方涨幅10.03%,核心概念为区块链 [18] - 好上好涨幅10.02%,核心概念为存储 [18] 解禁信息 - 永臻股份解禁市值19.69亿元,解禁比例37.41% [19] - 爱迪特解禁市值17.49亿元,解禁比例42.58% [19] - 科恒股份解禁市值12.40亿元,解禁比例22.83% [19] - 精工科技解禁市值10.65亿元,解禁比例12.43% [19]
vivo X Fold5折叠屏手机首发第四代硅负极技术 ,望驱动硅负极材料市场空间加速打开
选股宝· 2025-06-25 23:26
vivo X Fold5折叠屏手机技术突破 - 行业首发第四代硅负极技术,能量密度达866Wh/L,常温下提升13%,低温环境下提升20% [1] - 行业首发第二代半固态电池技术,实现-30℃电池正常供电 [1] - 采用双层电极架构,负极硅含量达12%,约为上一代2.5倍 [1] - 硅负极电池理论比容量高达4200mAh/g,是传统石墨负极的10倍以上,且安全性更高 [1] - 第四代气相沉积硅碳技术通过多孔碳和CVD沉积工艺降低硅体积膨胀率,提升循环性能和能量密度 [1] 硅负极技术应用前景 - 硅负极技术已在3C电子产品小批量试用,并逐渐向动力电池和高端乘用车领域渗透 [1] - 随着技术成熟和成本下降,硅负极材料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打开 [1] 相关公司动态 - 中科电气:锂电负极业务持续投入硅基类负极,已建设中试产线,产品进入多家客户测评和平台开发阶段 [2] - 翔丰华:储备硅碳负极、硅氧负极材料生产技术,适用于固态/半固态电池,产品已移交电池厂商测试,计划2025年小批量试产 [2]
苹果iPhone 17 Air将采用硅负极电池,兼具续航与轻薄
环球网· 2025-05-22 10:32
产品创新 - iPhone 17 Air将首次采用硅负极电池技术,能量密度提升15%,显著提升超薄机型续航能力[1] - 新型电池由TDK供应,原计划第三季度出货,现已提前至6月底交付以配合新机发布[1] - 搭载苹果自研C1基带芯片,相比高通方案更省电,进一步优化续航表现[4] 硬件配置 - 配备6.6英寸OLED屏幕,支持120Hz高刷新率与全天候显示功能[4] - 采用直角中框设计,机身厚度仅5.65mm,成为苹果最薄机型[4] - 后置4800万像素单摄,前置2400万像素镜头,相比Plus版本减少一颗摄像头[4] - 取消实体SIM卡槽,全面转向eSIM技术[4] 产品线布局 - iPhone 17系列包含四款机型:iPhone 17、iPhone 17 Pro、iPhone 17 Pro Max及新增的iPhone 17 Air[4] - iPhone 17 Air定价预计899美元(约合人民币6500元),与iPhone 16 Plus持平[4] 供应链动态 - TDK加速生产进程,确保新型硅负极电池提前交付[1] - 苹果采用横置相机模组设计,后盖与摄像头衔接处采用弧面处理以提升手感[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