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负极电池
搜索文档
国信证券晨会纪要-20251021
国信证券· 2025-10-21 09:09
宏观与策略观点 - PPI环比连续第二个月为0,预计同比可能在明年上半年转正,对资产价格含义明确[6] - 美联储宽松预期支撑黄金和铜等海外定价大宗品种价格强势,黄金本周上涨6.3%,白银上涨6.58%[6][7] - 反内卷政策在光伏、新能源领域显现成效,六福磷酸铁锂等品种国庆后快速涨价[6] - 权益市场倾向于在PPI同比转正前启动,债券市场则要等到同比转正才会明确定价[6] - 本周沪深300下跌2.23%,恒生指数下跌3.97%,标普500上涨1.71%[7] - 超长债30-10利差为38BP处于历史较低水平,预计伴随债市反弹将阶段性压缩[8][9] - 公募REITs本周下跌1.5%,两只新REITs认购金额超2000亿元再现千亿资金抢筹[11][14] - 价值风格抗跌,成长风格承压,大盘价值逆势上涨2.08%,中证500下跌5.17%[17][20] - 特朗普贸易摩擦叫嚣成为市场调整导火索,四季度关注房地产、白酒消费、券商等深度价值型行业[20] 行业与公司动态 -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规模5000亿元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预计对社融和银行信贷投放产生积极影响[21] - 家电行业9月小家电零售表现坚挺,电饭煲线上零售额同比+6.1%,空气炸锅线上+27.7%[22] - 双十一大促周期开启,京东将抢先购提前5天,天猫付尾款时间提前1天,销售周期拉长[23] - 运动品牌行业2025Q3运动大类销额+6.8%,跑鞋增速加快至高双位数,篮球鞋跌幅扩大[26] - 特步国际主品牌第三季度流水增长低单位数,索康尼增长超20%,折扣保持7.0-7.5折[42][43] - 传媒互联网行业Sora2更新视频生成时长至25秒,豆包发布1.6版本可调思考深度[30] - 机械行业智元机器人明年出货目标数千台,微软签订140亿美元欧洲AI订单[32][33] - 房地产1-9月开发投资下降13.9%,新房销售面积下降5.5%,四季度政策预期走强[37][38] - 海光信息25Q3营收同比高增69.60%,归母净利润受少数股东损益扰动仅增长13.04%[40] - 珠海冠宇25Q3营收同比增长29%-36%,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0%-81%,新技术新产品加速放量[44] 市场表现与资金流向 - 主要宽基指数全线下跌,银行板块上涨4.89%,煤炭上涨4.17%,电子板块下跌7.14%[18][20][46] - 首批巴西ETF申报,多只贵金属基金限购,上周新成立基金10只发行规模95.48亿元[47][48] - 两融余额24294亿元,ETF溢价较多的是科创信息技术ETF,折价较多的是工程机械ETF[50][51] - 机构调研关注帝科股份、九洲药业等,龙虎榜显示机构净流入创新医疗、四方达等股票[52] - 商品期货黄金下跌1.54%,白银下跌3.52%,铜上涨0.68%,螺纹钢上涨0.40%[54]
珠海冠宇(688772):收入重回快速增长轨道,新技术新产品加速放量
国信证券· 2025-10-20 21:18
投资评级 - 报告对珠海冠宇的投资评级为“优于大市” [1][3][5] 核心观点 - 公司收入重回快速增长轨道,新技术新产品加速放量 [1] - 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表现强劲,预计实现营收41-43亿元,同比增长29%-36%,环比增长14%-19%;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5-3.0亿元,同比增长50%-81%,环比增长77%-113% [1] - 2025年前三季度预计实现营收101.98-103.98亿元,同比增长20%-22%;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3.67-4.17亿元,同比增长37%-56% [1] - 基于下游客户手机销量表现亮眼及新产品放量,报告上调公司2025年盈利预测 [3] 业绩表现与业务分析 - 消费电池销量持续增长,2025年第三季度销量估计超1.3亿只,环比增长近10% [1] - 在笔记本电脑领域深化与头部品牌合作,市场份额稳居行业前列;在手机领域与北美手机厂商、小米等客户合作持续深化,市占率持续向好 [1] - 积极拓展消费级无人机、AI穿戴产品、智能清洁电器等其他消费类电池领域客户 [1] - 动储类电池业务聚焦高倍率场景,2025年第三季度收入估计约为5亿元,同比实现近翻倍增长,盈利能力稳中向好 [2] 新技术与产品进展 - 钢壳电池因能量密度高、耐膨胀、散热性能好等优势,已在中高端手机产品、AI眼镜等领域实现批量应用,公司于2025年下半年开始对全球头部手机品牌供应 [2] - 钢壳电池较传统软包叠片电池价格有望翻倍,其出货量快速提升带动收入增长 [2] - 在硅负极方面,2025年公司在客户折叠机型中量产国内最高掺硅比例电池(25%硅含量),掺硅负极电池价值量较传统电池亦有提升 [2]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41亿元、14.01亿元、18.08亿元,同比增长49%、119%、29% [3] - 预计2025-2027年每股收益(EPS)分别为0.57元、1.24元、1.60元 [3] - 对应动态市盈率(PE)分别为40倍、18倍、14倍 [3]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41.76亿元、183.48亿元、217.92亿元,同比增长22.8%、29.4%、18.8% [4] - 预计EBIT Margin将从2025年的3.2%提升至2027年的9.0%;净资产收益率(ROE)将从2025年的8.6%提升至2027年的18.0% [4]
字节跳动,进军锂电
DT新材料· 2025-09-27 00:05
字节跳动进军电池研发领域 - 字节跳动通过招聘“电池研发专家”释放明确信号,月薪4万至7万元,按15薪计算,对应年薪为60万至105万元 [2] - 职位职责包括研发新型电池材料、体系和技术,涵盖锂离子电池、锂金属固态电池、硅负极电池等,并负责项目规划与成果转化 [2] - 招聘要求为电化学、材料科学等相关专业博士学历,5年以上电池研发经验,精通电池工作原理与制造工艺 [4][5] AI数据中心能源需求驱动 - AI数据中心是“能耗巨兽”,字节跳动布局锂电池与储能领域旨在满足其持续扩张带来的能源消耗与供电稳定性需求 [3] - 公司曾发布公告寻找合作伙伴,共同建设融合风能、太阳能与大规模储能的微网系统 [3] - 字节跳动已与比亚迪在锂电池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双方将共建实验室,探索AI在固态电池研发中的应用 [3] 国际碳材料大会与电池技术关联 - 大会主题涵盖新能源碳材料,如多孔炭、硬碳、硅碳等,以及先进电池技术,包括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和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电池 [7] - 碳材料在电池中应用广泛,涉及锂电负极(石墨、硅碳)、钠电负极(硬碳/软碳)、导电剂(炭黑、碳纳米管、石墨烯)等 [9][10] - 大会将展示电池相关碳材料产业链,从原材料(如石油焦、沥青)到关键部件(如双极板、气体扩散层)及制造设备(如石墨化炉、碳化炉) [10][11]
vivo X Fold5折叠屏手机首发第四代硅负极技术 ,望驱动硅负极材料市场空间加速打开
选股宝· 2025-06-25 23:26
vivo X Fold5折叠屏手机技术突破 - 行业首发第四代硅负极技术,能量密度达866Wh/L,常温下提升13%,低温环境下提升20% [1] - 行业首发第二代半固态电池技术,实现-30℃电池正常供电 [1] - 采用双层电极架构,负极硅含量达12%,约为上一代2.5倍 [1] - 硅负极电池理论比容量高达4200mAh/g,是传统石墨负极的10倍以上,且安全性更高 [1] - 第四代气相沉积硅碳技术通过多孔碳和CVD沉积工艺降低硅体积膨胀率,提升循环性能和能量密度 [1] 硅负极技术应用前景 - 硅负极技术已在3C电子产品小批量试用,并逐渐向动力电池和高端乘用车领域渗透 [1] - 随着技术成熟和成本下降,硅负极材料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打开 [1] 相关公司动态 - 中科电气:锂电负极业务持续投入硅基类负极,已建设中试产线,产品进入多家客户测评和平台开发阶段 [2] - 翔丰华:储备硅碳负极、硅氧负极材料生产技术,适用于固态/半固态电池,产品已移交电池厂商测试,计划2025年小批量试产 [2]
400Wh/kg+电池应用,无人机率先享受技术红利
高工锂电· 2025-06-17 18:34
会议预告 - 第十八届高工锂电产业峰会将于2025年7月8日-9日在成都邛崃举办,主题为"产业链格局重整 全场景应用共振"[1] - 2025高工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大会同期举行,主题为"新材料·新动能·新生态"[1] - 会议总冠名为英联复合集流体[1] 锂电池技术发展 - 锂电池能量密度正迈向400Wh/kg及以上水平[1] - 固态电池、锂金属电池、硅负极电池等新技术研发与应用进程明显提速[7] - 金羽新能"无际"系列无负极锂金属电池实现单月超万支量产,52Ah版本电芯能量密度超420Wh/kg[8] - 金龙羽集团能量密度达500Wh/kg的固态电芯已获客户十万支年度采购订单[8] 无人机市场发展 - 中国工业无人机2024年市场规模已超1200亿元人民币[1] - 物流无人机正经历超30%的年增速,成为增长最快赛道[2] - 深圳已累计开通近300条无人机航线,完成载货飞行超170万架次[7] - 美团无人机在上海杨浦区航线累计完成超45万笔订单,单日峰值达189单[7] 技术商业化进程 - 高比能技术商业化周期正在缩短,原预计2026年Q2实现[8] - 固态电池初创公司Factorial、高硅负极电池Amprius已开始面向无人机供货[8] - 卫蓝新能源自2020年起已量产用于无人机的小动力固态电池[8] - 固态电池成本目前是液态锂电池1.5倍,预计2026年底差距将收窄至1.2-1.5倍[9] 应用场景 - 吨级eVTOL旨在替代部分传统空运货机,实现跨城半日达[6] - 小型物流无人机与地面接驳柜配合,解决"最后1公里"配送问题[6] - 5G通信技术将传输延迟降低至20毫秒以内,为大规模商业化奠定基础[3] 商业价值 - 电池包在小型无人机整机成本中占比仅2%-3%[7] - 运营商普遍能接受为性能提升付出20%-30%的电池成本溢价[7] - 配送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三倍以上[7]
苹果iPhone 17 Air将采用硅负极电池,兼具续航与轻薄
环球网· 2025-05-22 10:32
产品创新 - iPhone 17 Air将首次采用硅负极电池技术,能量密度提升15%,显著提升超薄机型续航能力[1] - 新型电池由TDK供应,原计划第三季度出货,现已提前至6月底交付以配合新机发布[1] - 搭载苹果自研C1基带芯片,相比高通方案更省电,进一步优化续航表现[4] 硬件配置 - 配备6.6英寸OLED屏幕,支持120Hz高刷新率与全天候显示功能[4] - 采用直角中框设计,机身厚度仅5.65mm,成为苹果最薄机型[4] - 后置4800万像素单摄,前置2400万像素镜头,相比Plus版本减少一颗摄像头[4] - 取消实体SIM卡槽,全面转向eSIM技术[4] 产品线布局 - iPhone 17系列包含四款机型:iPhone 17、iPhone 17 Pro、iPhone 17 Pro Max及新增的iPhone 17 Air[4] - iPhone 17 Air定价预计899美元(约合人民币6500元),与iPhone 16 Plus持平[4] 供应链动态 - TDK加速生产进程,确保新型硅负极电池提前交付[1] - 苹果采用横置相机模组设计,后盖与摄像头衔接处采用弧面处理以提升手感[4]
新增长引擎!欣旺达动储业务翻倍式增长,储能装机量增107%
第一财经· 2025-04-22 19:46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总收入560.21亿元,同比增长17.05% [1] - 归母净利润14.68亿元,同比增长36.43% [1] - 归母扣非净利润16.05亿元,同比增长64.99% [1] - 东吴证券预测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5亿元、25.1亿元、30.2亿元,对应年增长率40%、22%、21% [1] - 另一预测显示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计为24.49亿元、31.7亿元,同比增速64.8%、29.4% [8] 业务板块分析 - 消费类电池业务收入304.05亿元,营收占比54.27%,同比增长6.52% [1][2] - 动力电池业务收入151.39亿元,营收占比27.02%,同比增长40.24% [1][3] - 储能系统业务收入18.89亿元,营收占比3.37%,同比增长70.19% [1][4] - 消费类电池电芯自供率升至40%,毛利率同比增长2.74个百分点至17.65% [2] - 储能系统毛利率同比增长1.35个百分点至20.39% [4] 出货量与市场地位 - 动力电池出货量25.29GWh,同比增长116.89% [3] - 储能系统装机量8.88GWh,同比增长107% [4] - 全球动力电池市占率2.1%,排名第十位 [3] - 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位列第七,三元电池装车量第五,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第七 [3] 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 - 研发人员8389人,占总员工15.45% [6] - 2024年研发投入超33亿元,近5年累计研发投入超129亿元 [6] - 累计申请专利超7400件,授权专利超5200件 [6] - 推出硅负极电池、闪充电池3.0、600+Ah储能电芯等新品 [6] - 完成400Wh/kg固态电池方案验证,第一代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大于300Wh/kg [6] 行业背景与增长动力 - 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12.4亿部,同比增长6.4% [2] - 全球PC出货量2.53亿台,同比增长2.6% [2] - 全球电动汽车电池装车量894.4GWh,同比增长27.2% [3] - 中国储能锂电池出货量335GWh,同比增长64% [3] - 2025年一季度中国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51.5%,同比提升近10个百分点 [5] - 预计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1700万辆,新能源乘用车占比逼近58% [5] - GGII预计2025年全球储能锂电池出货量超500GWh,2030年达2300GWh [5] 海外拓展与全球布局 - 海外基地包括印度、越南、摩洛哥,并推进越南锂威、匈牙利、泰国动力项目 [7] - 海外业务毛利率同比增长2.23个百分点,增速超过国内业务 [7] - 国际合作版图扩张,有望在全球储能市场占据更多份额 [7] 股东回报政策 - 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5元,预计派发2.75亿元 [10] - 现金分红总额连续三年增长(2022年1.49亿元、2023年2.22亿元、2024年2.75亿元) [10] - 2024年股份回购金额4.48亿元 [10] - 现金分红与股份回购总金额7.23亿元,占净利润比重49.25%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