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创债投资
icon
搜索文档
首批科创债ETF一日募足300亿:机构提前布局、零售成“意外之喜”
第一财经· 2025-07-08 14:11
债券ETF市场规模突破4000亿在即 资本市场迎来科创债ETF的"首日狂欢"。 7月7日,首批10只科创债ETF集体首发,单只产品募集上限均为30亿元,所有产品一天便全部结束募 集。按照单只基金30亿元募集上限计算,此次合计吸引300亿元资金入市。 多位基金公司人士透露,机构资金早已提前准备,多只产品在募集日上午便触及募集上限,"一日售 罄"在预期之中,超出预期的是零售的强劲表现,部分产品不到半日便吸引2亿元资金认购,"零售端卖 得好是'惊喜',说明市场对科创债ETF的认知度和接受度正快速提升"。 科创债ETF火爆,是今年债券ETF市场爆发式增长的缩影。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7日,债券ETF总规 模已经达到3906.68亿元,距离4000亿元的整数关口仅一步之遥。若加上这10只科创债ETF的募集资 金,债券ETF总规模突破4000亿元已无悬念。 首批均"一日售罄" 其中,富国中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ETF采用"末日比例确认"部分确认,募集期内有效认购申请确认比 例结果为96.575974%。博时上证AAA科创债ETF也因首募规模超过上限而触发比例配售。 第一财经了解到,此次科创债ETF认购主力为机构资金, ...
首批科创债ETF即将首发
中国经济网· 2025-07-04 20:22
科创债ETF嘉实产品特点 - 跟踪中证AAA科创公司债指数(932160),选取主体评级AAA、隐含评级AA+及以上的债券作为样本,发行主体以央企、国企及优质科技民企为主 [2] - 指数2023年、2024年和近1年收益率分别为5.5%、6.0%和3.81%,历史收益表现良好 [2] - 采用现金申赎方式,相比实物方式大幅降低交易难度,对投资者更为便利高效 [3] - 设置定期分红评估机制,每年四次评价可供分配利润,采用现金分红方式 [3] - 管理费0.15%,托管费0.05%,支持T+0回转交易,符合标准后可场内质押 [4] 投资策略与风控 - 采用抽样复制和动态最优化相结合的方法,选取流动性较好的债券构建组合 [5] - 通过适度久期偏离、收益率曲线策略、品种利差策略等方式争取超额收益 [6] - 信用研究员采用A/B角双评估机制,将信用债按风险划分为1-12级建立严谨信评体系 [8] - 在组合构建中会考虑久期、集中度、行业分布和跟踪误差等指标进行回测 [8] 管理团队与平台优势 - 拟任基金经理王喆拥有11年金融从业经验,8年固定收益投资经验,擅长市场趋势判断和信用策略 [7] - 嘉实基金拥有全行业成立最早、覆盖最全的信用研究团队,20余位信用研究员 [8] - 公司在科创领域前瞻布局,打造了满足多元配置需求的产品矩阵 [8] 市场展望 - 未来宏观利率水平或将总体保持低位运行,债券市场有望延续牛市格局 [9] - 科创债发行主体多处于技术突破期,研发成果商业化可能带动债券价值提升 [9]
债券“科技板”他山之石:我国与海外科创债的机构持仓结构及策略有何异同?
东吴证券· 2025-07-01 21:32
报告核心观点 报告对美国、日本、欧洲和中国的科创债持仓结构进行分析,指出我国机构投资者择券重流动性,海外更激进,且机构策略受市场结构和发展阶段影响,预计我国科创债市场投资思路将随市场变化拓宽[6][7][8][9]。 海外三大主要市场的科创债持仓结构分析 美国科创债持仓结构 - 机构持有人主要为基金和保险公司,为市场供需提供保障,与市场特征和债券底色相关[6][17] - 评级以中高评级居多,中等信用资质科创债持有规模大,收益风险性价比高且与存量等级结构吻合[6][21] - 剩余期限集中在中长期,与科创企业生命周期和投资者负债端波动有关[6][22][23] - 发行主体集中在软件及服务等科技属性强的行业,青睐科技含量高、前景好的行业[6][24] - 票面利率基本处于存量中枢区间,持仓风格趋于稳健[6][25] 日本科创债持仓结构 - 主要配置力量为保险公司和基金,银行及券商参与度低,或受风控和监管限制[6][31] - 信用评级高度集中于BBB+至BBB区间,以中性风险偏好为主,把控信用风险[6][32] - 剩余期限更偏中长期,与投资者结构相符,但存量市场与偏好或错位,隐含收益率倒挂风险[6][35] - 发行主体主要来自制药等有技术壁垒和产业基础的领域,以存量规模和本国优势行业为择券标准[6][36] - 票息中枢高于存量均值,偏好高票息品种,视为博弈高回报资产[6][40] 欧洲科创债持仓结构 - 主要由基金类机构和保险公司持有,基金活跃度和参与度高,与存量债券特点适配[6][7][44] - 信用评级总体集中于BBB+至BB - 区间,风险偏好适中,对中低评级参与意愿加强[6][7][45] - 期限分布均衡,长端和短端持有规模显著,与基金内部久期偏好和流动性要求有关[6][7][49] - 发行主体行业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技术并重,与存量结构相符,分散持仓风险[6][7][50] - 票面利率分布总体均衡,高票息和低票息个券持仓高,投资格局多元化[6][7][51] 我国科创债持仓结构分析 - 市场主要机构持有人为公募基金和银行及理财子公司,公募基金提升流动性,银行及理财子公司布局主动[8][61] - 剩余期限集中在中短期,与把控流动性风险和存量期限结构有关[8][63] - 票面利率主要分布于3%以下区间,配置思路稳健,未来或更偏中低票息品种[8][64] - 发行主体以传统产业为主,青睐现金流确定、业务稳健的行业,成长型行业认可度低[8][65] 我国与海外市场的科创债持仓结构对比看投资策略异同 - 我国择券重流动性,对票息、久期和信用下沉策略谨慎,受市场结构和发展阶段限制[70][72] - 海外美、日、欧策略更激进,美国重久期,日本重久期和票息,欧洲各策略均有涉猎[71] - 机构策略受市场结构现状和发展阶段影响,我国市场投资思路有望随市场变化拓宽[9][72][74]
信用债供给特征
华泰证券· 2025-06-09 17:0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2024年以来信用债市场供给格局重塑,产业债与二永债接力城投债成主力,2025年受市场波动、监管趋严等因素影响,信用债供给同比微降;上周央行月初公告万亿级逆回购操作,二永债走势相对更强;受节假因素,信用债一级发行缩量,发行利率多数上行;二级成交中短久期活跃,长久期成交小幅下降;后续关注科创债主体扩容、多元化增信、政策支持等带来的投资机会 [1][11][3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信用热点:信用债供给特征 - 2024年以来信用债市场供给格局重塑,产业债与二永债接力城投债成主力,结构性特征显著 [1][11] - 2025年以来信用债供给同比微降,截止5月31日,净融资额10,824亿,同比降19.4%;产业债为供给主力,发行主体向高资质集中;地产债净融资低迷,发行以央国企为主;城投债供给规模受限;二永债供给有增量,发行主体以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为主 [12] - 产业债2 - 3月供给放缓,4月初受监管扰动,5月科创债供给增加;2025年至今净融资额8552亿,同比降9.12%;供给以3年以内为主,10年以上净供给明显下降 [14] - 二永债2025年至今净融资额2683亿元,同比降25.76%;一季度供给少,二季度发行提速;预计全年净融资额难大幅放量,关注监管批文进度 [19] - 5月7日债市“科技板”推出,科创债发行加速,单月发行额超3500亿元创历史新高;结构上金融科创债占62%,非金企业科创债占38%;关注科创债主体扩容等带来的投资机会 [31] 市场回顾:央行公告万亿级逆回购操作,二永债走势相对更强 - 2025年5月30日至6月6日,央行月初宣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1万亿,资金面宽松,利率债走强,公司类信用债涨跌互现,短端收益率小幅上行,中低等级中长端走势较好,利差多数被动抬升 [2][36] - 二永债收益率全面下行3BP左右,短端利差小幅下行;上周买盘增强,理财净买入104亿元,基金净买入155亿元 [2][36] - 上周各行业公募债利差中位数多数上行1BP左右,各省城投债利差中位数涨跌互现,贵州利差下行较多 [2][36] 一级发行:受节假因素整体发行缩量,发行利率多数上行 - 2025年6月3日至6日,公司类信用债发行1965亿,环比降31%,金融类信用债发行190亿,环比降90%;公司类信用债净融资490亿元,金融类信用债净融资103亿元;受节假因素发行量收缩 [3][57] - 发行利率方面,中短票除AAA外呈上升趋势,公司债平均发行利率除AA+亦呈上升趋势 [3][57] 二级成交:中短久期成交活跃,长久期成交小幅下降 - 活跃成交主体以中高等级、中短期、央国企为主;城投债活跃成交主体分两类,一类为强经济财政省份主流高等级平台,另一类为经济大省高利差区域核心主平台;地产债与民企债活跃成交主体以AAA为主,成交期限多在中短期限 [4][67] - 长久期债券中,交易活跃城投债5年以上债券成交占比3%,相比前一周(4%)小幅下降 [4][67] - 上周高估值成交主体以部分房地产企业与高利差区域城投为主,高收益成交债券多以民企、混合所有制地产主体为主 [69]
华福固收:科创债系列:把握科创债投资价值
华福证券· 2025-05-28 14:5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自2025年5月6日科创债新政落地超两周,发行明显提速,金融债发行数量和规模最大,银行主体发行规模大但产业主体发行数量多,高等级央国企发行占比高,期限以中短期为主,金融主体融资成本低且认购热情高,后续股权投资机构发行或增加,大部分个券发行利率低于二级估值,科创债估值收益率普遍低于非科创债,市场有望扩容,可关注部分中短端科创债挖掘票息价值[2][3][5][12][28][36][43][4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新政落地以来,科创债发行情况有何新变化 - 债券类型和发行主体:金融债发行数量和规模最大,含19只银行债和22只券商债,占总规模65.04%,其次为短融和公司债;银行主体发行规模最大达1700亿元,产业主体发行债券97只,规模1083.42亿元[12] - 企业类型和主体评级:高等级央国企发行数量和规模占比分别为81.76%和84.21%,AAA和AA+债券数量占比93.92%,民营企业和公众企业主体评级均在AA+以上,信用弱的民企短期融资难[13] - 期限结构:发行期限集中在3年期及以内,5年期以上发行主体为央国企,民企发行期限未超3年,随政策深化民企参与度或提高,期限有望拉长[3][17] - 募集资金用途:银行主体多用于发放科技创新领域贷款,股权投资机构用于置换自有资金出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3][24] - 融资成本和认购热度:金融主体融资成本低于其他类型,金融债<短融<公司债<中票<定向工具,认购热度金融债>短融>定向工具>公司债>中票,25东证K1、25银河K1、25GTHTK1认购倍数超7倍[28] - 首次发债主体和股权投资机构:仅中创新航为首次发债主体,发行5亿元3年期债券;股权投资机构已发10只,通道内在审超40个,其中6个为股权投资机构,合计规模56亿元,后续发行数量和规模有望增加,申报主体资质下沉[34][35] 把握科创债投资价值 - 发行利率与二级估值:近两周大部分个券发行利率低于二级估值,国企和央企更明显,62只科创债估值收益率低于票面,25徐工集团MTN004和25贴现国开科创01一二级利差超20BP,可关注国央企新发债券投资机会[36] - 估值收益率比较:科创债估值收益率普遍低于非科创债,除1 - 2Y科创票据平均估值比普通中票高39.21BP,受主体信用资质、政策引导和市场认可度影响[43] - 市场扩容与投资建议:科创债市场有望扩容,可关注部分中短端期限科创债挖掘票息价值,25盛虹科技CP003和25陕电子MTN001估值超3%,可关注二级成交机会[47]
【财经分析】“热行情”背后的“冷思考”:信用债择券需审慎
新华财经· 2025-05-27 22:02
产业债表现分化 - 产业债整体表现弱于城投债,5月以来银行间信用债市场收益率小幅波动,中债中短期票据收益率曲线(AAA)3M期限稳定在1.67%,3年期下行1BP至1.81%,5年期回落1BP至1.94%,而(A)1年期下探2BP至7.11% [2] - 产业债发行主体2024年收入同比增速回落至-1.79%(2022年、2023年分别为9.54%和1.27%),净利润同比增速收缩至-10.47%(2022年、2023年分别为-2.68%和1.93%),净利率降至3.84%(2022年、2023年分别为4.19%和4.22%) [2] - 2025年一季度产业债发行主体收入同比增速为-1.83%(2023年一季度、2024年一季度分别为4.61%及0.02%),净利润同比增速为0.71%(2023年一季度、2024年一季度分别为3.42%及-4.15%) [2] 行业风险与分化 - 纺织服装、轻工制造等行业内外需偏弱,地产链延续筑底调整,盈利承压 [3] - 地产景气下行拖累建筑工程、建筑材料、钢铁、化工行业,建筑工程板块2024年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双降,资产负债率上升,建筑材料板块收入与利润双降,水泥需求下滑价格回落,玻璃产能出清不及预期 [3] - 建筑行业新签合同额、新开工面积和施工面积累计同比增速为负,但头部建工央企新签合同增速高于行业均值,市占率提升,行业集中度提高 [4] 投资策略建议 - 建议关注高景气央国企产业债和龙头民企产业债,对回款压力大的民营建筑企业及股东支持力度较小的区域国企保持谨慎 [4] - 产业债收益率整体低于城投债,建议重点把握5年期以上品种久期行情,关注综合、公用事业、交通运输央国企隐含评级AA+及以上等级的长债机会 [4] - 可挖掘永续债和私募债品种利差,央国企永续债融资能力强且不赎回风险低,部分永续债具有税收优势,免征企业所得税 [4] 科创债发展动态 - 5月科创债发行规模达3205亿元,金融机构为主要发行人,银行发行规模1900亿元,非银金融机构225.6亿元,非金融科创债1079.4亿元(占5月非金信用债发行规模的19.5%) [5] - 约九成科创债发行主体外部评级为AAA,央企科创债规模占比57%,地方国企28%,公众企业和民企占少数 [5] - 银行发行的3年期科技创新债券票面利率1.6%至1.7%,高于同期国债收益率逾10BP,私募基金积极认购以增厚组合收益并缓解资产荒压力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