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狠活

搜索文档
“躺枪”的预制菜都是科技与狠活儿吗?
科技日报· 2025-09-17 07:22
锁鲜技术靠谱吗?让数据回答 预制菜行业要警惕"劣币驱逐良币"困局 早在2024年3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多部门就发布了《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 质量发展的通知》,其中对提升关键技术创新研发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包括鼓励预制菜企业联合科研 单位开展气调保鲜、精准保鲜与品质调控等关键共性技术研究,着力解决风味衰减难题;创新非热加 工、微生物控制、微胶囊包埋、营养与风味稳态化等技术工艺,减少营养成分损失…… 例如,水产品在液氮锁鲜技术下,无需添加任何防腐剂就可以在-18℃环境下保存12个月以上,解冻后 的口感和营养成分流失较少。 "开展技术创新对企业来说无疑是需要成本的。"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李兆丰表示,市场环境对于企业 科技创新的影响是巨大的。如果公众将预制菜与低价菜划等号,那么滥用添加剂、卫生不达标但成本畸 低的产品就会在行业中"大行其道",致力于技术创新的企业反而难以在市场中胜出。 当前,预制菜的团体标准正在不断完善,其对预制菜的原辅料、产品标准、生产技术等作出了规 范。"加强标准的落地和对企业的监管,不仅是对消费者的保护,也是对行业创新的鼓励。"李兆丰说, 预制菜仍旧是新兴的行业,要警惕" ...
壹快评|守护百姓餐桌,拥抱“科技”拒绝“狠活”
第一财经· 2025-09-16 18:24
2025.09. 16 本文字数:1412,阅读时长大约2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何涛 预制菜风波引发公众对食品、餐饮行业"科技与狠活"的集中讨论。最初矛头多指向非法添加等"狠活",逐渐发展到部分人对食品工业中一切"科技"应用提 出质疑。笔者认为,后者是"把污水与孩子一起倒掉"的想法,实属反应过度。食品、餐饮行业的科技研发与应用,许多是有价值和必要的,应该理性看 待,而不是不加分辨地予以排斥。 在民间语境中,食品、餐饮领域的"科技"通常指现代食品工业中使用科学技术,如超高压杀菌、真空冷冻干燥、膜分离技术、无菌包装等,旨在提升食品 的安全、品质与生产效率。比较常见的有液态奶的利乐包装、生鲜产品的冷链物流等,它们都是科技赋能美好生活的例证。 (作者系第一财经编辑) 微信编辑 | 苏小 "狠活"主要指那些以降低成本、延长保质期,甚至掩盖劣质为目的,违法违规使用添加剂等的行为。如滥用防腐剂、工业明胶,甚至违法使用苏丹红、吊 白块、孔雀石绿等。这些行为纯粹出于逐利目的,视法律与消费者健康为无物。 基于二者截然不同的目的和效果,我们必须采取泾渭分明的态度。"狠活"是赤裸裸的违法犯罪,直接危害消费者健康,冲击正常市场秩序 ...
营销的本质:帮助对的产品找到对的人
36氪· 2025-06-20 16:36
增量增长大模型 - 核心观点:通过场景营销和标签构建品牌价值,连接消费者需求与产品定位 [1][62] - 方法论:基于消费者待办任务和使用场景定义品牌标签,形成消费利益、形象、框架三层结构 [4][7][42] 标签三要素 - **消费利益**:产品在具体场景中解决的用户痛点,如戴森以"时尚"和"黑科技"标签区隔传统小家电市场 [8][10][12][13] - **消费形象**:品牌典型用户群体的身份投射,如珍珠从"妈妈严选"变为"毫不费力穿搭"吸引年轻人群 [15][17][18][20] - **消费框架**:通过社会关系设定决策标准,如沃尔沃用"生命意识"框架强化安全价值 [32][34][36] 品牌案例拆解 - **戴森**:通过精确技术数据(如"185AW强劲吸力")和时尚话题(小仙紫)强化科技与潮流标签 [8][10][12][13] - **珍珠行业**:2023年价格普涨30%-80%,线上直播销售额增长440%,年轻用户占比超50% [17][18] - **拉夫劳伦**:从"商务范"转向"老钱风"标签,2025财年营收重回71亿美元(同比+7%) [22][27] - **东方树叶**:标签从"难喝饮料"变为"中年营养液",2024年销售额167.45亿元(同比+32.3%) [45][56][59] 消费框架效应 - 核心机制:同一产品通过不同描述框架影响决策,如无糖饮料被定义为"健康代糖"或"科技与狠活" [32] - 应用案例:JEEP自由光用"亲子成长"框架,牧马人用"自我实现"框架区分同类产品价值 [36][37][40] 营销本质 - 核心逻辑:通过场景关联需求,通过标签塑造认知,实现"对的产品找到对的人" [60][62][63] - 执行路径:给品牌打标签定义价值,给用户打标签匹配身份,构建双向识别系统 [63][64]
“先喝折耳根水、再啃生姜泡芙”,我们逛完这届食品展感觉商家把脆皮打工人当药罐子用了
36氪· 2025-05-13 17:12
核心观点 - 食品饮料行业创新围绕"超级"概念展开 强调食材功能性和技术突破 同时存在健康养生与感官享受两条并行发展路径 [3][5][6] 行业趋势 超级食材概念普及 - "药食同源"成为核心趋势 饮料厂商普遍采用《本草纲目》等传统典籍理念 开发草本植物饮品 [3] - 乳制品来源多元化 水牛 牦牛 羊 骆驼等非传统奶源尝试进入主流市场 [3] - 产品定位精细化区分 针对成人 儿童 女性 男性等不同群体推出专属超级食品 [5] 食品技术创新 - 代糖技术升级 使用酵母提取物作为"甜度修饰剂"改善代糖口感 使其更接近真糖 [9][10] - 新型甜味剂塔格糖应用 热量为蔗糖三分之一 甜度达蔗糖92% [13] - 小众植物糖源开发 罗汉果提取物用于烘焙糖生产 GI值低于白砂糖 [10] - 咸味解决方案复杂化 德之馨公司拥有19种原材料和3种剂量类别 可搭配上百种减盐方案 [39] 植物基产品爆发 - 植物饮料成为顶流品类 论坛参与度极高 [23] - 传统企业跨界布局 江中药业推出金银花柚子饮 露露推出枸杞桑葚等草本子品牌 [24] - 菌丝蛋白技术发展 生物科技公司展示实验室培育的菌肉丸 具备高蛋白低脂特性但口感接近豆腐 [19] - 植物奶品类扩展 出现绿豆酸奶 大米牛奶等创新产品 [26] 产品形态创新 - "XX水"品类爆发 出现酵素椰子水 白桦树水 羽衣甘蓝水 玉米南瓜水 折耳根水等新型水饮 [27] - 康普茶成为重点品类 价格降至6-7元/瓶 口味调整更易被大众接受 [38] - 自热药膳汤产品出现 满足打工人高效养生需求 [33] - 爆珠小料定制化发展 拥有20多种口味 支持抹茶等定制口味(两吨起订)并具备清真认证助力出海 [40] 传统与创新并行 - 糖油混合物依然受欢迎 鲍师傅肉松小贝 黄油年糕 烤玉米蛋挞(2口热量相当于一碗白米饭)等高热产品保持热度 [42] - 中焙食品明确不做低糖低脂蛋挞 研发64层挞皮保证冷却后酥脆口感 添加豆乳 奥利奥等辅料 [44] 行业结构变化 从业者背景多元化 - 互联网和传媒广告背景创业者大量进入食品行业 三位趋势分享嘉宾中两位来自互联网领域 [14] - 营销方式互联网化 注重"击穿用户心智"的营销策略 [14] 研发体系标准化 - 德之馨提出"植物饮料研发创新公式":东方水果+汉方草本+中华花卉+华夏香料+果豆谷物组合 [30] - 名花香料公司建立"古籍药方数据库"系统化开发产品 [32] 消费行为变化 - 行业从产业主权时代转向消费主权时代 消费者需求驱动产品开发 [29] - 饮料品类发展呈现矿泉水化趋势 产品越做越像水 [29] - 零食定位从"快乐"转向"刚需" 功能性需求超越感官享受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