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超级食物
icon
搜索文档
喜茶纤体瓶杀进山姆,从“被嫌弃”到品牌疯抢,食品圈都在赌下一个超级食材?
36氪· 2025-07-08 11:25
羽衣甘蓝市场崛起 - 羽衣甘蓝从无人问津到成为"超模同款"和"纤体神器",吸引喜茶、奈雪的茶、瑞幸、盒马、山姆、洽洽、白象、三只松鼠等品牌布局 [2] - 喜茶通过现制茶饮场景切入,将羽衣甘蓝与水果搭配中和苦涩感,转化为"喝果汁"的愉悦体验 [2] - 喜茶抓住健康焦虑与奥运热潮,推出"纤体瓶"等产品,赋予羽衣甘蓝情感驱动力和社交货币属性 [3] 品牌营销与产品创新 - 喜茶羽衣甘蓝饮品上市一个月消耗超10万斤,累计售出350万瓶 [5] - 喜茶推出多款羽衣甘蓝组合产品,如"去火纤体瓶"、"暗黑纤体瓶"、"能量纤体瓶",带动羽衣甘蓝种植端身价暴涨400% [5] - 喜茶推出山姆限定NFC羽衣甘蓝饮料,突破现制茶饮场景限制 [6] 行业趋势与品类扩展 - 羽衣甘蓝成为"健康体重管理"代名词,品牌通过"纤体"、"小蛮腰"等命名直击消费者焦虑 [8] - 现制茶咖品牌如茶百道、奈雪的茶、瑞幸推出羽衣甘蓝果蔬茶,瑞幸产品两周售出1120万杯 [8] - 预包装领域如盒马、山姆推出NFC、HPP羽衣甘蓝果蔬汁,酸奶品牌如君乐宝、纯享融合羽衣甘蓝风味 [10] 应用场景多元化 - 洽洽、白象、三只松鼠将羽衣甘蓝延伸至瓜子、面条、吐司等早餐、代餐、零食场景 [11] - 羽衣甘蓝从"即时健康补偿"向"日常健康摄入"转变 [11] 产业链与技术升级 - 喜茶在云南建设"0农残种植"基地,定制采摘标准降低苦涩感 [13] - 盒马研发"亚非皱叶青菜"改良品种,月环比销售增长80% [13] 海外市场发展路径 - 羽衣甘蓝在欧美通过"口味改造+明星效应+渠道拓展+科学背书"路径流行 [17] - 美国羽衣甘蓝产量2007-2012年增长60%,餐厅菜单出现率2014-2018年飙升1300% [19] - 羽衣甘蓝脆片2023年全球市场规模达1.2067亿美元,Rhythm Superfoods等品牌推动商业化 [21] 中外市场对比 - 中国市场从茶饮、果蔬即饮扩展,欧美市场从餐饮应用到零食再到其他品类 [25] - 羽衣甘蓝脆片在中国尚未大规模流行,与本土饮食文化相关 [25] 行业展望 - 超级食物在中国迎来加速临界点,健康化功能化转型成为趋势 [26] - 羽衣甘蓝崛起印证市场对健康核心价值的广泛认同 [26]
2025食品行业的理性回归:健康不再是标签,而是产品基因
36氪· 2025-07-07 17:24
药食同源 - 药食同源市场规模突破3700亿元,全产业链估值超2万亿元,相关注册企业达2900余家,2024年新增400余家[4] - 传统药企、保健品企业和食品企业纷纷加码,产品创新涵盖乳制品、休闲食品、调味品等多个品类,如伊利联合同仁堂推出纾糖奶粉、盼盼推出雪梨枇杷露等[4] - 配方升级聚焦祛湿消肿、控糖、睡眠健康等功能,如玉米须+薏苡仁饮品、桑叶提取物控糖产品、酸枣仁助眠食品[5] - 行业面临法规限制,产品不能做功能宣传,需平衡功效与口感,未来需挖掘106种药食同源物质的创新潜力[6] 超级食品 - 全球超级食品市场规模2025年达2016.3亿美元(约14689亿元人民币),2030年预计3282.8亿美元(约23915亿元人民币)[9] - 国内趋势强劲,天猫618超级食品同比增长246%,巴西莓粉增60%,羽衣甘蓝粉增110%,奇亚籽增120%[10] - 产品覆盖果蔬汁、酸奶、零食等,主打高营养密度和健康功效,如甜菜根降压、姜黄抗炎、奇亚籽富含欧米伽-3[10] - 行业面临同质化竞争和"智商税"质疑,品牌需强化供应链和场景创新[11][12] 体重管理 - 中国18岁以上居民超重及肥胖率超50%,政策推动下2025年体重管理市场规模预计3260亿元,功能性食品占比42%[15] - 产品从单一减重转向抑制食欲、增肌等多功能,成分应用包括天然代糖、益生菌、超级食物等[16][17] - 品牌如ffit8、元气森林、盼盼等推出低卡、高饱腹产品,线上线下渠道全面渗透[17] 零添加政策 - 新国标禁止"零添加"等误导性标签,强调食品添加剂合规使用不影响健康[20][21] - 企业需转向科学配方和透明标识,如通过APP推送营养建议,加强消费者教育[22] 商标擦边营销 - 白象"多半系列"、千禾"0"酱油等商标擦边案例引发争议,涉嫌违反《商标法》第十条[24][25] - 此类营销短期吸引流量,长期损害品牌信誉,需监管部门加强审查[25] 认证风潮 - 85%中国消费者关注配料表,清洁标签认证可提升企业营收15%、利润11%、定价18%[28] - 认证乱象频发,部分"销量第一"称号仅基于有限数据或付费获取,削弱公信力[29][30] - 品牌应聚焦技术研发而非过度依赖认证,以实际质量赢得市场[30]
牛油果遇冷门,进口商亏惨?网友列出4个关键因素
搜狐财经· 2025-06-04 10:42
牛油果市场现状分析 - 进口牛油果库存积压严重,价格持续下降但消费者购买意愿低迷,市场热度显著减退 [1] 消费者行为变化 - 价格敏感度提升:单个进口牛油果售价达十几二十元,核占比高且易腐坏,性价比劣势明显 [3] - 便利性需求增强:牛油果处理流程复杂(判断成熟度、去核、加工),与当代消费者追求快捷的饮食习惯冲突 [4] - 口味争议显著:消费者对牛油果风味评价两极分化,部分认为其寡淡需搭配调料,增加食用门槛 [4][5] 替代品竞争格局 - 健康食品选择多元化:羽衣甘蓝、奇亚籽、鹰嘴豆泥等新兴健康食材分流消费者需求 [7] - 即食产品优势凸显:预调酱料、即食沙拉配料因稳定性高、操作简便更受青睐 [7] 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 供应链优化:需降低流通成本以改善终端价格竞争力 [9] - 产品形态创新:开发即食牛油果酱/果肉等预处理产品,解决便利性痛点 [9] - 品种改良:培育风味更佳、核更小、保质期更长的品种以提升消费体验 [9]
穷人的阿胶,卖了150亿?
虎嗅· 2025-05-19 22:23
红菜头市场现象 - 红菜头从冷门根茎蔬菜转变为都市中产"社交硬通货",成为健康餐标配和身份象征 [2][3][4] - 电商平台数据显示200g甜菜根粉月销1万+,低价款达5万+,反映消费端需求激增 [65] - 全球甜菜根市场规模预计从2025年1654亿美元增至2029年212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65% [66] 行业营销策略 - 食品饮料品牌通过添加柠檬、苹果等高颜值甜口配方弱化红菜头土腥味,重塑"难吃但健康"认知 [57] - 贴"有机""欧洲进口"标签使红菜头溢价明显,从廉价蔬菜升级为"蔬菜界爱马仕" [61] - 茶饮咖啡品牌密集推出红菜头产品,如M Stand甜菜拿铁、挪瓦红菜头美式,形成品类创新风潮 [72] 超级食物赛道 - 羽衣甘蓝、奇亚籽等超级食物在饮品应用爆发,喜茶羽衣甘蓝产品年销3700万杯,奈雪、乐乐茶快速跟进 [69][70] - 超级食物共性:异域来源、复杂烹饪场景、被赋予排毒/抗衰老等功效,实际营养效用常被夸大 [78][85][102] - 牛油果、姜黄等品类历史显示,超级食物生命周期约2-3年,依赖社交媒体炒作维持热度 [89][93][126] 消费心理驱动 - 中产通过食用难接受口感的食物(如红菜头)强化"自律人设",将健康成本符号化 [42][54] - 超级食物满足对白人精英生活方式的投射,沙拉碗添加红菜头比传统饮食更具"阶级跃迁"暗示 [112][119] - 品牌利用消费者焦虑(职场、年龄、社交)营销,将功能性诉求转化为身份认同消费 [122][123]
“先喝折耳根水、再啃生姜泡芙”,我们逛完这届食品展感觉商家把脆皮打工人当药罐子用了
FBIF食品饮料创新· 2025-05-15 08:26
核心观点 - "超级"成为食品饮料行业最新营销关键词,涵盖食材和技术创新[4][9] - 行业呈现多元化、精细化、纵深化发展趋势,从健康养生到糖油混合物两极分化[20][73] 行业趋势 超级食材与技术 - "药食同源"概念盛行,饮料厂商普遍采用《本草纲目》元素开发草本饮品[4] - 奶制品原料多元化,水牛、牦牛、羊、骆驼奶进入主流市场[4] - 代糖技术升级,酵母提取物使代糖更接近真糖口感,罗汉果等植物提取糖应用广泛[16][18] - 菌丝蛋白技术可模拟肉类口感,但市场接受度有限[33][35] 植物基革命 - 植物饮料成为顶流,34省市区可食植物资源被系统开发[42] - 传统品牌跨界植物饮,如江中药业推金银花柚子饮、露露推枸杞桑葚饮[42] - 植物奶品类扩展,出现绿豆酸奶、大米牛奶等创新产品[45] 产品创新方向 - "XX水"品类爆发,包括酵素椰子水、白桦树水等近10种新型水饮[48] - 康普茶作为发酵茶饮新品类,价格下探至6-7元/瓶[64] - 爆珠小料定制化发展,20多种口味支持2吨起订的个性化生产[69] - 减盐技术复杂化,需针对不同食品类型和地区口味定制解决方案[66][67] 消费两极分化 - 健康概念产品与高糖油烘焙产品同步增长[73] - 64层蛋挞等烘焙产品通过结构创新保持口感,明确拒绝低糖低脂路线[74][76] - 消费者行为显示健康宣称产品复购率低于高糖油产品[77] 商业模式 - 互联网背景创业者涌入食品行业,占比达论坛嘉宾2/3[22] - 饮料行业转向消费主权时代,品牌弱化logo突出品类创新[51] - 植物饮料研发形成标准化公式,结合东方水果+汉方草本等元素[54] - 古籍药方数据库成为部分企业核心技术壁垒[56] 跨界融合 - 食品展与宠物展联动,宠物食品与人类食品界限模糊[10][12] - 自热技术应用于药膳汤品,适应快节奏养生需求[58] - 精酿啤酒与茶饮结合,形成康普茶等新品类[61]
咽不下瘦身菜的打工人,买断20块一瓶的液体「猪饲料」
36氪· 2025-05-13 07:56
中式绿叶菜与羽衣甘蓝的市场对比 - 中式绿叶菜如金针菇菠菜价格低廉 两份起送加跑腿费仅11元 而羽衣甘蓝苦瓜纤体瓶单杯售价达20元 价格差异显著[6][8] - 中式蔬菜供应链成熟 3块9一份的金针菇菠菜可即时获取 而羽衣甘蓝需通过奶茶店二次加工溢价销售[6][41] - 中式传统蔬菜如芥兰营养指标优于羽衣甘蓝 维生素A含量达羽衣甘蓝数十倍 但消费者认知度不足[36][37] 羽衣甘蓝的品类定位演变 - 羽衣甘蓝在欧美从廉价蔬菜升级为超级食物 因营养学研究推动其价值重估 但中国始终将其作为观赏植物[12][16] - 北京2019年市政绿化文件显示 羽衣甘蓝因耐寒性强被用作冬季装饰植物 而非食用蔬菜[16] - 该品类在中国完成从绿化带到高端饮品的身份跃迁 通过好莱坞文化输出建立健康食品形象[23][26] 新式茶饮行业的营销策略 - 头部茶饮品牌联合健身博主帕梅拉推广羽衣甘蓝纤体瓶 塑造"喝了立刻瘦"的消费心理暗示[26] - 产品配方通过添加白柚粒 奇亚籽等元素强化健康标签 实际含糖水果比例偏高[29][35] - 盒马推出10元以下预处理羽衣甘蓝水果杯 降低家庭自制门槛 延长消费场景[31] 消费者行为分析 - 年轻群体将羽衣甘蓝饮品作为奶茶替代品 满足社交需求同时降低热量摄入焦虑[28][40] - 消费者更愿为"新奇感"支付溢价 中式蔬菜因常见性丧失竞争优势 如芥兰苦瓜青汁设想难获市场认可[37][38] - 视觉营销驱动决策 绿意盎然的纤体瓶比传统炒蔬菜更适合作社交传播素材[40] 中外蔬菜产业差异 - 中国拥有全球最丰富蔬菜品类 红薯叶等本土品种膳食纤维含量超羽衣甘蓝两倍 但缺乏商业包装[36] - 欧美因蔬菜品类有限放大单一品种价值 羽衣甘蓝在中世纪欧洲承担冬季维生素供给功能[13] - 跨国饮食文化影响下 中国消费者对本土高营养蔬菜认知不足 如苋菜营养价值被严重低估[36]
红菜头正在成为“中产通行证”
FBIF食品饮料创新· 2025-05-06 08:31
超级食物市场现状 - 2010年牛油果以"超级食物"概念成为中产餐桌标配 15年后羽衣甘蓝 红菜头 巴西莓粉等新兴超级食物通过新茶饮和社交媒体快速渗透 [2] - 喜茶2023年7月推出羽衣甘蓝核心原料的夺冠纤体瓶 上市首月销量突破350万杯 成为年度大单品 [6] - 2024年甜菜根和姜黄接棒成为新热点 M stand推出甜菜拿铁 古茗首创姜黄奶茶 宝珠奶酪尝试姜黄酒酿奶酪但市场反馈两极分化 [7] 超级食物定义演变 - 概念起源于1980年代美加地区 由研究饮食疗法的医生提出 2004年被定义为"富含健康营养成分且热量低的食品" 2014年牛津字典收录该词条 [15] - 当前定义包含三类特征:营养元素丰富 高抗氧化活性 预防疾病功效 但科学界无统一标准 [13] - 实际涵盖范围极广 既包括巴西莓等小众食材 也包含苹果菠菜等常见蔬果 抖音视频甚至将春笋(每100克含300毫克钾)定义为"中国版羽衣甘蓝" [14] 超级食物流行路径 - 2022年10月哈佛健康文章《10种超级食物促进健康饮食》被中文互联网曲解为"哈佛推荐" 功效被夸大至"抗癌"级别 推动社媒声量激增 [20][22][23] - 发展三阶段:2023年前以代餐粉形态小众流行(如帕梅拉同款巴西莓粉) 2023年轻上品牌奇亚籽奶昔登顶抖音饮料销冠 2024年喜茶等现制饮品推动大众化 [25][26][27] - 食用场景从减脂代餐转向日常营养补充 相关热词从"减脂"变为"营养" 肉桂 姜黄等原料被创新应用于咖啡甜品 [29] 超级食物营销逻辑 - 羽衣甘蓝从4000年前地中海观赏植物到现代"中产蔬菜" 经历健康属性强化 社交标签绑定 食用场景拓展三重营销 [33] - 历史案例显示香蕉在1920年代通过医学背书+全场景食用建议打开市场 牛油果借力"超级碗"体育营销建立高端联想 [36][37][39] - 1990-2020年英语媒体中217种食物被冠以"超级食物"名号 覆盖71种病症 反映其本质是商业驱动的概念包装 [40] 行业创新动态 - 白象2024年3月推出羽衣甘蓝轻轻面 王饱饱开发白奇亚籽冲剂 显示超级食物向方便食品领域延伸 [10] - FBIF2025展会预计吸引7400+行业嘉宾 600+展商 包含雀巢 百事等巨头 或成超级食物创新展示平台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