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去风险化
icon
搜索文档
“大摊牌”,冯德莱恩竟还在对中国大放厥词
观察者网· 2025-07-09 11:28
中欧贸易争端 -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指责中国向全球市场"倾销补贴过剩产能"并抨击中国对稀土实施出口许可证制度 [1] - 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为期五年的"最终反补贴税" [4] - 中国商务部最终裁定欧盟白兰地存在倾销并自7月5日起征收反倾销税 [4] - 欧盟限制中国企业和产品参与其医疗器械公共采购 [5] - 中国采取对等限制措施针对自欧盟进口医疗器械产品 [5] 中欧关系现状 - 冯德莱恩称中国对俄罗斯的支持正加剧欧洲不稳定 [1] - 中俄关系成为中欧交往中的最大症结 [3] - 中欧电动汽车谈判技术部分已基本完成 [4] - 欧盟推迟与中国签署气候行动联合声明的计划 [6] 中国立场 - 中国外交部表示中国不是乌克兰问题当事方 [3] -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强调中欧应加强交往深化了解增进互信 [7] - 中国商务部表示愿与欧方通过对话磋商妥处分歧 [5] - 中国对军民两用物项实施必要管制是各国行使主权 [4] 行业动态 - 中国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增至17.9% [6] - 中国碳排放强度下降超过34% [6] - 欧盟和中国在清洁技术领域既是竞争对手也是合作伙伴 [5]
印太稀土联盟已成,四国在美牵手,中方做了个29年来的重大决定
搜狐财经· 2025-07-04 15:14
全球稀土供应链格局 - 中国目前供应全球近60%的稀土原材料并掌握超过80%的稀土加工能力 [3] - 稀土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军用雷达、航天通信等关键领域 [3] - 美国联合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组建"印太关键矿产倡议"旨在建立独立于中国的稀土供应链 [3] 四国联盟面临的挑战 - 日本在谈判中因农业保护问题与美国存在分歧 [5] - 印度对加入遏华联盟持保留态度并坚持保护本国农业市场 [5] - 澳大利亚虽表面跟随美国但私下仍与中国保持互动 [5] - 西方国家面临成本高昂、环保标准限制和技术门槛高等多重障碍 [7] 中国稀土产业战略调整 - 中国稀土集团进行高层大换血新团队更年轻化、国际化 [9] - 中国实施新版《矿产资源法》首次设立"战略性矿产目录" [9] - 新法明确将"保障国家矿产资源安全"写入立法目的 [9] - 中国对稀土、锂矿等关键资源实行保护性开采管理 [9] 稀土产业竞争本质 - 稀土之争实质是产业链主导权与国家战略安全的较量 [12] - 竞争结果将影响新能源汽车普及、智能手机价格和军事科技突破 [12] - 全球稀土产业链建立需要数十年研发积累和产业协同 [10] 美国战略意图与局限 - 美国试图建立从开采到制造的完整稀土产业链闭环 [7] - 但全球除中国外几乎没有国家具备稀土全产业链能力 [7] - 美国曾多次尝试稀土本土开采但因成本和技术问题失败 [5]
等了4天没有邀请函,特朗普又准备对中国加税,不料G6不跟美国了
搜狐财经· 2025-05-26 02:28
中美贸易摩擦 - 特朗普政府计划对中国起重机加征100%关税 挑起第二轮对华关税战 [1] - 美国试图围堵中国半导体行业 施压多国不得使用华为AI芯片 [1] - 特朗普采取"边打边谈"模式 通过加税等手段增加谈判筹码 [7] 国际盟友反应 - G6国家在财长会议上明确拒绝跟随美国对中国施加经济压力 [3] - 德国外长强调对华关系至关重要 希望成为中国可信赖合作伙伴 [5] - 德国企业持续增加对华投资 包括宝马/奔驰/大众/巴斯夫等公司 [5] 行业影响 - 中德贸易总额达2470亿欧元 显示两国经贸关系紧密 [5] - 美国零售巨头被要求不得因关税涨价 需自行承担成本 [9] - 半导体行业成为中美博弈焦点 华为芯片遭美方围堵 [1]
罕见,25年来第一次,中国退居全球第三,背后信号很不寻常
36氪· 2025-05-22 08:55
中国减持美债动态 - 2024年3月中国抛售189亿美元美国国债 持有规模降至7654亿美元 被同期增持290亿美元的英国超越 25年来首次退居全球第三 [1][2] - 中国持有美债占比从2008年巅峰期的23 2%降至2025年的8 46% 占美债总规模比例仅剩2 1% [2][4][5] - 2025年4月日本两周内抛售超200亿美元外国债券 创20年来最大规模 市场认为大部分为美债 [6] 美债市场压力分析 - 2024年6月到期美债规模达6 5万亿美元 占全年70%以上 创战后纪录 其中多数为利率仅1 8%的低息债券 [8] - 当前美债利率接近5% 相比1 8%旧债利息支出将飙升超2000亿美元 [9] - 美国国债利息支出占财政收入比重升至18% 远超10%的国际安全标准线 [11] 国际评级与政策影响 - 2024年5月穆迪首次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 从Aaa降至Aa1 打破105年维持最高评级纪录 [10] - 特朗普政府推动的减税法案或使美国债务未来十年再增3~5万亿美元 [10] - 10年期美债收益率从4月1日4 17%攀升至4月11日4 48% 创2月21日以来新高 [6] 中国资产配置调整 - 中国央行连续6个月增持黄金 4月末黄金储备达7377万盎司 环比增加7万盎司 [19] - 中国持有美债规模从2015年峰值1 3万亿美元降至2023年不足8000亿美元 为2009年以来最低水平 [18][19] - 俄罗斯案例显示美债可能被"金融武器化" 其持有量从1763亿美元骤降至2023年0 31亿美元 [21] 全球金融格局变化 - 美债总额从2008年10万亿美元飙升至当前36万亿美元 人均负债约10万美元 [4][21] - 全球央行增持黄金置换美元资产 动摇美元避险属性 [14] - 中国7000多亿美元美债成为经贸谈判中的重要战略筹码 [22]
默茨时代开启,专家详解中德经贸结构互补性|全球贸易观察
第一财经· 2025-05-12 19:37
中德贸易关系 - 中国自2016年起连续8年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 [1] - 2024年德企在华新增投资57亿欧元 较上年增长25% [6] - 92%在华德企会员希望继续留在中国市场 [6] - 许多德企在华营收占比超过三分之一 [6] 德国新政府政策动向 - 德国新政府施政纲领强调中德合作必要性 提出"在符合共同利益的领域深化合作" [5] - 新政府更务实 因经济界施压且预计2025年德国经济零增长 [5] - 德国采取"战略自主"策略 不偏向美国或其他经济体 [5] - 此前对华投资加强审查计划已全部推翻 [4] 中德产业互补性与竞争 - 中德产业结构仍具较强互补性 如航空航天 光学和医疗技术工业 [2] - 在机械制造等细分行业双方各自保持优势 [2] - 中国在机动车及零部件 机械制造 电子电气装置 化工领域竞争力迅速提升 [7] - 德国规划九大创新产业包括汽车 机械制造 电气信息技术等 [7] 德国产业政策 - 德国产业政策聚焦促进未来技术和产业 强调科研成果应用转化 [8] - 启动人工智能 区块链 量子计算 氢材料等战略计划 [8] - 传统结构政策重点扶持中小企业 [7] - 采取"中国+"多元化战略应对经济对华依赖认知 [8] 德企在华态度 - 36家在华德企联合建议德国政府"需对中国加大投入 而非减少" [1] - 德企认为对华扩大投资是区域风险控制重要措施 [4] - 德企强调技术竞争非零和博弈 中国在电池技术 自动驾驶等领域引领 [1] - 德企认为与中国研发合作对了解市场保持技术领先至关重要 [6]
坚定做多黄金!高盛公布多维衰退对冲策略
金十数据· 2025-05-09 11:07
战术性关键因素 - 市场对衰退风险定价不足 美国经济团队认为未来12个月衰退概率达45% 标普500指数可能跌至4600点 美国高收益债利差或达788bp 短期收益率或跌破3% [1] - 传统对冲组合(长期美债+美元多头)可能失效 近期出现"新兴市场式反常关联"(美股跌 美债收益率升 美元跌) [3] - 黄金多头对冲具吸引力 2025年底金价预测3700美元/盎司 2026年中4000美元/盎司 若衰退发生年底或达3880美元 极端尾部风险下2025年底或触及4500美元 COMEX黄金净多头持仓处于2014年以来58%分位 [4] - 原油看跌期权对冲具吸引力 无衰退基准情景中2025年布伦特/WTI均价预计63/59美元 2026年58/55美元 衰退情境下2026年布伦特或跌至53美元/桶 全球经济放缓时或跌至47美元/桶 OPEC+完全解除减产叠加全球经济放缓可能使布伦特跌破40美元/桶 [5] 四大结构性趋势 - 美元资产多元化趋势增强 美元已开始贬值且仍有下跌空间 美元资产配置处于历史高位 私人投资者持续减持美元资产意愿增强 [7] - 央行购金量自2022年来增长五倍 推动金价上涨76% 黄金市场规模小(全球黄金ETF规模仅占美债1% 标普500市值0.5%) 私人投资者小幅配置调整都可能引发金价大幅上涨 [8][10] - 国防开支增加支撑工业金属需求 欧洲未来5年国防开支或从GDP的2%升至3% 国防领域占美国铜/铝/锌需求的5% 镍需求的13% 铜是美国防部第二大耗材 [11][13] - 能源去风险化推动电气化发展 预计2024-2030年电气化将使全球铜需求年增长率提高约2个百分点 [13] - 铜投资缩减 2025年全球GDP疲软或使铜短缺推迟至2026年 2025Q3铜价或跌至8300美元/吨 无衰退情境下2026年底铜价或回升至10600美元/吨 衰退情境下或跌至6750美元/吨 [15][17]
德企看好中国经济“引擎”作用
新华社· 2025-04-27 08:38
德企对华投资与合作态度 - 36家在华德企联合建议德国新政府加大对华投入,警告"去风险化悖论",强调风险管理不应简化为缩减对华业务 [1] - 德企认为与中国伙伴开展研发合作对深入了解中国市场、保持技术领先具有重要意义 [1] - 许多德企在中国的营收占比超过三分之一,部分企业的创新活动已深度本地化 [1] - 92%的中国德国商会会员企业希望继续留在中国市场 [2] - 2024年德企在华新增投资57亿欧元,较上年增长25% [2] 中国市场对德企的重要性 - 中国不仅是巨大的消费市场,还是技术共创的关键伙伴,特别是在电动出行、智能制造与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 [1] - 中国市场对于德企全球竞争力至关重要,德国新政府应为企业提供更加清晰稳定的政策支持 [1] - 中国不仅是销售增长点,更是研发与变革的核心驱动力 [2] - 中国所代表的增长潜力、合作空间与市场稳定性,正是当前德国所需的关键推力 [3] 德企在华业务发展 - 梅赛德斯-奔驰、宝马、博世、德意志银行等德国企业高管纷纷表达加码中国市场的意愿 [2] - 博世集团董事会主席表示坚定扎根中国,并不断拓展本土业务和布局 [2] - 德国企业界普遍认为积极推动深化互信与拓展合作是更可持续的风险管理方式 [3] 中德合作潜力 - 在电池技术、自动驾驶、空中出租车、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中,中国展现出强劲的引领势头 [1] - 中德在数字转型、绿色能源、气候治理等领域具有天然的互补优势与巨大的合作潜力 [3] - 两国应进一步开放市场、深化合作,共同维护开放、稳定、公平的国际经贸体系 [3] 德国经济环境 - 德国2024年出口总额较2023年下降1.2% [2] - 美国的关税政策正加速破坏全球自由贸易体系 [2] - 德国新一届政府表示寻求与中国开展符合德国与欧洲利益的合作 [2]
世界应减轻的或是美国风险,而非中国
日经中文网· 2025-03-14 10:46
特朗普政府高关税政策影响 - 特朗普政府在第二任期首次施政方针演讲中强调高关税政策合理性 对加拿大和墨西哥进口商品启动25%高关税 对中国产品额外关税从10%提高到20% 并宣布从4月2日起实施"对等关税"政策 [1] - 高关税政策主要针对存在巨大对美贸易顺差且关税税率较高的国家和地区 中国大陆以2954亿美元对美贸易逆差排名第一 亚洲占前15大逆差国家和地区中的9个 [2] - 越南作为世界第三大对美贸易顺差国 2024年顺差同比增长20%达1234亿美元 成为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明确指出的逆差扩大对象国 [2] 亚洲国家应对策略 - 越南企业开始探索自救对策 40%在越美国商会会员企业表示将寻找美国以外的替代市场 考虑调整过度依赖对美出口的业务结构 [2] - 越南已签署CPTPP、RCEP和欧盟FTA等多项贸易协定 为出口目的地多元化奠定基础 类似行动正扩大到其他亚洲国家 [3] - 印度受到美国高关税批评后 恢复与英国自贸协定谈判 并与欧盟商定年内达成协议 泰国与EFTA签署自贸协定 马来西亚和欧盟决定重启自贸谈判 [3] CPTPP与中国加入前景 - 中国2021年申请加入CPTPP面临障碍 包括国有企业优待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 以及美国通过USMCA"毒丸条款"施加影响 [6] - 美国单方面启动高关税导致美墨加协定基础动摇 加拿大和墨西哥对中国加入CPTPP态度可能转变 但美国政策反复性仍是风险因素 [6] -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亚洲CPTPP成员国原本就对中国加入表示欢迎 世界经济秩序面临重大转折点 [7] 美国经济地位与政策影响 - 过去20年美国占全球GDP比重仅从29%降至26% 通过金融、IT和AI等产业升级保持经济优势 但制造业衰退导致贫富差距扩大催生特朗普政府 [4] - 特朗普政府"贸易逆差恶性论"和关税升级政策被视作世界经济安全风险 可能促使各国和企业重新评估对美供应链依赖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