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去风险化
icon
搜索文档
被挖空了?特朗普称台积电将在美追加3000亿投资,台媒:跪久了
搜狐财经· 2025-08-07 14:37
台积电赴美投资计划 - 特朗普宣称台积电将在美国投资3000亿美元,较此前公布的1650亿美元几乎翻倍 [1] - 台积电官方回应以公司公告为准,未直接确认或否认该消息 [1] - 公司2020年首次宣布在亚利桑那州投资120亿美元建厂 [1] - 2024年3月追加1000亿美元投资,计划建设3座晶圆厂、2座封装厂和1座研发中心 [1] 投资背景与动机 - 公司在中美芯片战中选择了美国市场,放弃华为和中国市场 [1] - 表面理由是"全球化布局",实际受美国政策压力和520亿美元补贴诱惑 [2][3] - 美国提出"去风险化"要求,限制未来十年在中国大陆的投资或扩建 [3] 美国建厂面临的挑战 - 亚利桑那州工厂进度延迟,原计划2024年投产但遭遇多重障碍 [5] - 在美制造成本比台湾本地高出至少50% [5] - 面临人才短缺、文化冲突等问题,本地工人不适应加班制度 [7] - 美国工程师效率受台籍员工质疑,团队协作存在矛盾 [7] 补贴政策与行业竞争 - 美国承诺的补贴难以兑现,实际获得金额有限 [7] - 英伟达、美光等本土企业更受政策倾斜 [7] - 建厂进度延迟和成本问题引发对投资回报率的担忧 [5][7] 地缘政治影响 - 投资决策涉及企业与国家间的博弈,超出纯商业范畴 [11] - 公司被质疑低估美国政策风险,高估自身应对能力 [11] - 长期依赖美国市场可能导致战略自主权丧失 [9][11]
德国发布风电“去风险”路线图,又炒降低对“特定国家”依赖
环球时报· 2025-08-07 06:51
【环球时报记者 丁雅栀 环球时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木】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5日公布一项计划,目 标是到2035年实现海上风力涡轮机关键部件永磁体采购的多样化,以降低对"特定国家"的依赖。 根据一份新闻稿,欧洲风能产业与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共同提出这一计划,旨在降低未来风力涡轮机 中来自中国的永磁体的比例。永磁发电机能够提升风力涡轮机的效率,同时让维护成本更低。新闻稿 称,德国当前所需的永磁体几乎全部来自中国,制造永磁体的稀土元素也大多源自中国。 "我们希望系统性地减少对关键部件的依赖,例如减少对来自特定第三国的稀土元素的依赖。"德国联邦 经济和能源部表示,"我们的经济需要强大且具韧性的供应链,对于能源转型的关键技术,比如风力涡 轮机而言,这一点尤为重要。" 路透社称,德国计划到2030年将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增加两倍,达到30吉瓦,目前海上风电仅能满足德国 5%的电力需求。 为此,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发布了一份路线图,其中列出了包括澳大利亚和日本在内的潜在替代选 项。路线图计划到2030年,实现30%的永磁体来自除中国外其他国家的目标,到2035年,这一比例提升 至50%。德国计划通过促进外商投资、设立原材料基金 ...
关税战最后结果曝光!美国自食其果,中国税率竟成全球最低?
搜狐财经· 2025-07-27 14:18
全球关税现状 - 中国进口商品平均关税税率仅为3.1%,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最低水平 [3] - 欧盟关税税率为3.2%,加拿大3.6%,澳大利亚3.7%,印度6.2% [3] - 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关税税率高达19.3%,与中国对美3.1%税率形成鲜明对比 [3] 美国关税政策影响 - 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导致美国消费者购买中国货价格猛涨 [4] - 美国企业采购中国制造的原材料和零部件成本大幅上升 [4] - 精密机械部件和关键电子元件等依赖中国供应链的美国制造业面临成本压力 [4] 中国企业应对策略 - 中国制造商通过在越南、马来西亚、墨西哥等国设厂或组装来规避美国高额关税 [8] - 供应链转移导致越南港口吞吐量逐年增长,工业园区面临仓储紧张 [8] - "中国制造"通过第三国加工后以"当地制造"身份进入美国市场 [8] 欧洲对华贸易策略 - 德国汽车工业、空客订单和法意奢侈品品牌高度依赖中国市场 [10] - 欧洲在关键原材料和高端工业零部件领域短期内无法完全脱离中国 [11] - 欧盟采取务实态度,主要寻找备用供应商而非彻底与中国供应链脱钩 [11] 全球贸易格局变化 - 全球供应链展现韧性,中国供应链价值在贸易摩擦中更加凸显 [13] - 中高端制造领域中国竞争力依然强劲 [13] - 中国进口税率成为全球大国中最低水平 [1][3][13]
特朗普投资上百亿开发稀土,中国传来消息,对美出口暴涨6倍
搜狐财经· 2025-07-21 23:56
中国稀土出口策略调整 - 中国6月对美稀土磁铁出口量环比激增600%至353吨 对比5月仅几十吨的出口量 显示出口政策出现戏剧性转折 [1][4] - 出口产品集中于稀土磁铁等低端品类 高纯度稀土原料仍受严格管制 被列入"两用物项"管制清单 [4] - 建立苛刻的审批流程 对每批次稀土的买家信息和用途进行全程追溯 形成"可控释放"机制 [4] 美国稀土供应链建设 - 美国政府投入数百亿美元推动本土稀土磁铁生产 并寻求与乌克兰、东南亚、拉美、澳大利亚及非洲五国建立矿产合作 [4] - 战略目标为构建独立于中国的稀土供应链 但中国突然放宽出口打乱其部署节奏 [4] 中国稀土战略升级 - 从"总量控制"转向"结构管控" 低端产品适度放开以分化对手 高端产品严格管制保持垄断 [6] - 通过"涓涓细流"式供应维持美企依赖心理 削弱其建设替代产业链的动力 [6] - 以稀土为杠杆在科技封锁和贸易摩擦中形成战略牵制 降低美国推动"去风险化"的积极性 [6] 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通过精细化操作掌握全球稀土流向 既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 又维持对国际市场的隐性主导权 [6] - 战略核心为"画地为牢" 使对手难以获取核心高端产品 同时通过低端产品出口影响竞争对手决策 [6][7]
何山海:美欲将稳定币变为金融霸权蓄水池
搜狐财经· 2025-07-21 07:19
美国财政与货币战略重塑 - 美国通过《天才法案》应对财政脆弱性与金融对外依赖,旨在制度化稳定币市场并拓宽美国国债需求基础 [1] - 美国国债长期依赖外国政府持有,日本持仓1.135万亿美元,英国持仓8094亿美元,存在战略脆弱性 [1] - 地缘政治或经济冲突可能导致外国债权人减持美债,引发市场波动与融资成本飙升 [1] 《天才法案》的战略意图 - 法案为美元计价稳定币建立统一监管体系,实质为美债市场开辟非主权化买方体系 [2] - 泰达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持有美债超1200亿美元,成为全球第19大美债买家 [2] - 稳定币购买美债行为不受主权政治立场限制,降低债权武器化风险 [2] 美元霸权延伸至数字金融 - 稳定币锚定美元,构建平行美元系统,扩大美元实际使用半径 [3] - 稳定币实现低成本跨境支付,在金融薄弱国家充当价值储存工具 [3] - 《天才法案》将稳定币市场优势制度化,形成私人驱动、政府受益的金融再循环机制 [3] 稳定币的宏观战略价值 - 稳定币补充传统美元清算网络(如SWIFT),保留非官方渠道影响力 [4] - 稳定币使用者遍布全球,储备依赖美债,形成全新资本吸附机制 [4] - 美国关注稳定币强化财政独立性与金融安全的结构性价值 [4] 数字金融霸权的转型 - 《天才法案》与稳定币是美国国家战略组成部分,降低对外国主权债权人依赖 [5] - 美国通过受控美元数字金融体系,构筑财政融资与货币霸权新防线 [5] - 政策组合反映美国从传统金融霸权向数字金融霸权的主动谋划 [6]
是该好好收拾了,中方转守为攻,通电全球,一口气对三十国加税
搜狐财经· 2025-07-15 19:33
贸易政策调整 - 中国对30个国家进口的不锈钢钢坯、不锈钢热轧板/卷等产品征收反倾销税 [4] - 欧盟去年5月对中国的马口铁产品加征13.2%反倾销税 [5] - 美国未出现在加税名单中 近期取消对中国芯片设计软件出口限制并允许乙烷出口 [5][19] 行业影响 - 中国是全球不锈钢生产第一大国 产量占全球市场50%以上 [15] - 全球60%镍产能掌握在中国企业手中 印度尼西亚镍矿策略失效 [10] - 稀土产业链精炼技术几乎全部由中国掌握 可影响全球军工和高科技产业 [18] 市场反应 - 韩国部分企业面临103.1%惩罚性关税 其他企业留有生存空间 [18] - 印度尼西亚矿业股票集体跌停 [18] - 意大利钢铁企业和德国车企重新评估与中国合作关系 [18] 战略意图 - 从被动防守转向主动出击 标志中国在国际博弈中角色剧变 [3][10][22] - 通过差异化税率策略传递合作或对抗的明确信号 [10][18] - 利用消费市场杠杆和稀土资源作为谈判筹码 [16][18][21] 国际格局变化 - 欧盟面临中国精准打击和美国关税威胁的双重压力 [18] - 美国反常示好反映稀土资源对其核心利益的影响 [19] - 中国可能从规则参与者转变为制定者之一 [22][24]
523票赞成!欧盟议会抗议稀土管制,中国使团一句话戳中问题关键
搜狐财经· 2025-07-13 12:36
欧盟对中国稀土出口管制的立场 - 欧洲议会以523票高票通过决议要求中国取消稀土出口管制 指责该措施扰乱全球供应链稳定[1] - 欧盟立场复杂 一方面要求中国体谅欧洲企业困难 另一方面指责中国管制措施[1] - 欧盟加紧布局本土稀土产业 同时限制欧洲稀土外流 显示其对战略安全的重视[3] 中国对稀土管制的回应与战略考量 - 中国明确反对欧盟决议 强调稀土为军民两用物资 管制符合国际法且旨在维护全球安全[1] - 中国驻欧盟使团敦促欧洲议会停止将经贸问题政治化 呼吁摒弃"双重标准"[1] - 稀土管制被视为对美国贸易战的战略反制 旨在保护经济利益和供应链平衡[3] 欧盟供应链安全政策动向 - 欧盟公布三项新提案 聚焦化学工业计划 医疗对策战略和储备战略 意图增强关键物资掌控力[4] - 储备战略提案虽未点名中国 但"武器化"措辞明显指向中国稀土管制[6] - 其他两项提案侧重减少对华依赖 推动"去风险化"政策[6] 美欧贸易谈判对中欧关系的影响 - 美欧可能在美国新关税通告前达成协议 美方提议非关键领域商品仅征10%关税[6] - 欧盟或暂停数字税征收 此举被视为对美让步 数字税原是欧盟反击美国的重要工具[6] - 欧盟政策受美国影响显著 4月关税战后对华立场持续摇摆 最终向美靠拢[6] 中欧关系近期动态 - 中欧建交50周年原计划举行北京峰会 但欧盟兴趣减弱[8] - 中方警告若欧盟继续单边行动 将采取必要措施维护自身利益[8]
“大摊牌”,冯德莱恩竟还在对中国大放厥词
观察者网· 2025-07-09 11:28
中欧贸易争端 -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指责中国向全球市场"倾销补贴过剩产能"并抨击中国对稀土实施出口许可证制度 [1] - 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为期五年的"最终反补贴税" [4] - 中国商务部最终裁定欧盟白兰地存在倾销并自7月5日起征收反倾销税 [4] - 欧盟限制中国企业和产品参与其医疗器械公共采购 [5] - 中国采取对等限制措施针对自欧盟进口医疗器械产品 [5] 中欧关系现状 - 冯德莱恩称中国对俄罗斯的支持正加剧欧洲不稳定 [1] - 中俄关系成为中欧交往中的最大症结 [3] - 中欧电动汽车谈判技术部分已基本完成 [4] - 欧盟推迟与中国签署气候行动联合声明的计划 [6] 中国立场 - 中国外交部表示中国不是乌克兰问题当事方 [3] -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强调中欧应加强交往深化了解增进互信 [7] - 中国商务部表示愿与欧方通过对话磋商妥处分歧 [5] - 中国对军民两用物项实施必要管制是各国行使主权 [4] 行业动态 - 中国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增至17.9% [6] - 中国碳排放强度下降超过34% [6] - 欧盟和中国在清洁技术领域既是竞争对手也是合作伙伴 [5]
印太稀土联盟已成,四国在美牵手,中方做了个29年来的重大决定
搜狐财经· 2025-07-04 15:14
全球稀土供应链格局 - 中国目前供应全球近60%的稀土原材料并掌握超过80%的稀土加工能力 [3] - 稀土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军用雷达、航天通信等关键领域 [3] - 美国联合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组建"印太关键矿产倡议"旨在建立独立于中国的稀土供应链 [3] 四国联盟面临的挑战 - 日本在谈判中因农业保护问题与美国存在分歧 [5] - 印度对加入遏华联盟持保留态度并坚持保护本国农业市场 [5] - 澳大利亚虽表面跟随美国但私下仍与中国保持互动 [5] - 西方国家面临成本高昂、环保标准限制和技术门槛高等多重障碍 [7] 中国稀土产业战略调整 - 中国稀土集团进行高层大换血新团队更年轻化、国际化 [9] - 中国实施新版《矿产资源法》首次设立"战略性矿产目录" [9] - 新法明确将"保障国家矿产资源安全"写入立法目的 [9] - 中国对稀土、锂矿等关键资源实行保护性开采管理 [9] 稀土产业竞争本质 - 稀土之争实质是产业链主导权与国家战略安全的较量 [12] - 竞争结果将影响新能源汽车普及、智能手机价格和军事科技突破 [12] - 全球稀土产业链建立需要数十年研发积累和产业协同 [10] 美国战略意图与局限 - 美国试图建立从开采到制造的完整稀土产业链闭环 [7] - 但全球除中国外几乎没有国家具备稀土全产业链能力 [7] - 美国曾多次尝试稀土本土开采但因成本和技术问题失败 [5]
罕见,25年来第一次,中国退居全球第三,背后信号很不寻常
36氪· 2025-05-22 08:55
中国减持美债动态 - 2024年3月中国抛售189亿美元美国国债 持有规模降至7654亿美元 被同期增持290亿美元的英国超越 25年来首次退居全球第三 [1][2] - 中国持有美债占比从2008年巅峰期的23 2%降至2025年的8 46% 占美债总规模比例仅剩2 1% [2][4][5] - 2025年4月日本两周内抛售超200亿美元外国债券 创20年来最大规模 市场认为大部分为美债 [6] 美债市场压力分析 - 2024年6月到期美债规模达6 5万亿美元 占全年70%以上 创战后纪录 其中多数为利率仅1 8%的低息债券 [8] - 当前美债利率接近5% 相比1 8%旧债利息支出将飙升超2000亿美元 [9] - 美国国债利息支出占财政收入比重升至18% 远超10%的国际安全标准线 [11] 国际评级与政策影响 - 2024年5月穆迪首次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 从Aaa降至Aa1 打破105年维持最高评级纪录 [10] - 特朗普政府推动的减税法案或使美国债务未来十年再增3~5万亿美元 [10] - 10年期美债收益率从4月1日4 17%攀升至4月11日4 48% 创2月21日以来新高 [6] 中国资产配置调整 - 中国央行连续6个月增持黄金 4月末黄金储备达7377万盎司 环比增加7万盎司 [19] - 中国持有美债规模从2015年峰值1 3万亿美元降至2023年不足8000亿美元 为2009年以来最低水平 [18][19] - 俄罗斯案例显示美债可能被"金融武器化" 其持有量从1763亿美元骤降至2023年0 31亿美元 [21] 全球金融格局变化 - 美债总额从2008年10万亿美元飙升至当前36万亿美元 人均负债约10万美元 [4][21] - 全球央行增持黄金置换美元资产 动摇美元避险属性 [14] - 中国7000多亿美元美债成为经贸谈判中的重要战略筹码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