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税前扣除
icon
搜索文档
涉税名词一起学|税前扣除系列(17)预提的绩效奖金可以进行税前扣除吗?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08-03 08:36
绩效奖金税前扣除政策 - 公司在汇算清缴结束前(次年5月31日前)实际发放的预提绩效奖金,可在汇缴年度税前扣除 [4][6][7] - 若奖金在汇算清缴结束后发放,则需在实际发放年度扣除 [7] - 举例:2024年预提100万年终奖,2025年5月31日前发放80万,80万可在2024年度扣除,未发放的20万需纳税调增 [7] 专用车辆购置税退税流程 - 纳税人购买专用车辆缴纳购置税后,若车型被列入《目录》,销售方可修改车辆电子信息标注免税标识并重新上传 [11] - 纳税人凭免税标识及其他资料可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退税 [11] - 举例:A公司2025年5月6日销售未列入《目录》车辆给B纳税人,B缴税后车型被列入第十八批《目录》,A可修改车辆信息标注免税标识,B可申请退税 [12] 新办纳税人开业电子税务局操作 - 取得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营业执照后,需通过电子税务局"新办纳税人套餐式"服务办理税务信息确认 [16][17] - 操作步骤: 1 以法定代表人或财务负责人自然人身份登录电子税务局 [19] 2 通过"综合信息报告"-"身份信息报告"-"新办纳税人开业"或首页"我的提醒"进入功能 [20] 3 选择企业或点击"新办开业"进入信息确认页面 [20] 4 录入信息并确认后完成税务信息确认 [21] 5 可继续办理一般纳税人登记、银行信息录入等业务 [21][22] - 办理前需完成实名认证,通过电子税务局网页端或APP注册即代表认证完成 [22]
涉税名词一起学|税前扣除系列(15)损失类支出申报要注意什么?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07-10 16:21
损失类支出的定义与范围 - 损失类支出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固定资产和存货的盘亏、毁损、报废损失,转让财产损失,呆账损失,坏账损失,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损失以及其他损失 [4] - 损失需实际发生且与生产经营活动相关,同时需符合合理性要求 [5] 税前扣除的申报要求 - 企业发生的资产损失必须按规定程序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后方能在税前扣除,未经申报的损失不得扣除 [6][7] - 申报时仅需填报《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及纳税调整明细表》,相关资料由企业留存备查 [8] 政策依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二条明确损失的定义和范围 [8] - 《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第五条强调申报程序是税前扣除的前提 [8] - 2018年15号公告简化申报流程,取消资料报送要求,改为留存备查 [8] 实际案例说明 - A企业2024年因自然灾害导致存货损失100万元,保险赔偿60万元,最终可税前扣除的损失为40万元(100-60) [9] - 企业需填报《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及纳税调整明细表》并留存备查资料完成申报 [9]
热点“京”选 | 事关发票报销、小型微利企业等企业所得税热点问题汇总!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07-06 20:43
职工供养直系亲属医疗费用税前扣除 - 职工供养直系亲属医疗补贴可作为职工福利费税前扣除 但总额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的14% [3] - 职工福利费范围包括因公外地就医费用 未实行医疗统筹企业职工医疗费用 职工供养直系亲属医疗补贴等 [3] 赞助第三方活动支出税务处理 - 与生产经营无关的非广告性质赞助支出不得税前扣除 [5][6] - 为宣传企业形象或产品的赞助支出可归类为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 允许税前扣除 [6] 以前年度应扣未扣支出追补确认 - 企业发现以前年度应扣未扣支出可专项申报追补至发生年度扣除 但追补期限不超过5年 [8][9] - 5年期限从发现年度的上一年度起算 例如2018年发现则最早可追补至2013年度 [10]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范围 - 知识产权申请费 注册费 代理费属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范围的其他相关费用 [11][12] - 此类费用总额不得超过可加计扣除研发费用总额的10% [12] 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 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仅适用于盈利企业 亏损企业当期无需缴纳企业所得税 [13] - 亏损企业可将亏损结转至以后纳税年度弥补 [13] 企业投资损失认定 - 企业投资损失认定依据《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相关规定 [14]
涉税名词一起学 | 税前扣除系列(11)还有哪些合规支出能够进行税前扣除?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07-04 22:22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规则 - 企业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扣除与收入相关的合理支出,包括成本、费用和损失[2] - 成本涵盖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如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及商品进价成本[3] - 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具体如广告费、劳动保险费、利息净支出等[3] - 损失包含营业外支出、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损失,以及固定资产盘亏、坏账损失等[3][7] 具体扣除项目示例 - 某企业2024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扣除500万元(含400万元原材料成本和100万元工资薪金)后应纳税所得额为500万元[5] - 工资薪金支出作为合理支出准予扣除,需取得合法凭证[7] 政策依据 -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九条明确成本定义,包含销售成本、业务支出等生产经营耗费[7] - 第三十条界定费用范围,区分已计入成本的费用与期间费用[7] - 第三十二条详细列举损失类型,包括资产盘亏、转让损失及不可抗力损失[7] - 第三十四条专门规定工资薪金支出的扣除标准[7] 系列知识延伸 - 该内容属于"税前扣除系列"专题,前期已讨论税金类支出扣除、往年凭证追补等主题[8][9] - 后续将涉及收益性/资本性支出划分、公益捐赠政策等延伸内容[9]
涉税名词一起学 | 税前扣除系列(7) 何时取得的凭证能扣除?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06-27 17:37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时间要求 - 企业应在当年度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汇算清缴期结束前(次年5月31日前)取得税前扣除凭证 [3] - 举例说明:2024年12月发生的5万元服务费支出,若在2025年5月31日前取得合规发票,可全额税前扣除 [3] 政策依据 - 国家税务总局2018年第28号公告第六条明确规定汇算清缴截止前需取得扣除凭证 [5][9] 相关学习资源 - 税前扣除系列知识包含不同增值税项目扣除凭证要求、内外部凭证区别、成本费用区分等专题 [5]
涉税名词一起学 | 税前扣除系列(5) 企业应保留哪些资料佐证扣除凭证的真实性?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06-26 08:51
税前扣除凭证管理原则 - 税前扣除凭证分为内部凭证和外部凭证,但仅凭凭证本身不足以保证税前扣除,还需留存与凭证相关的辅助资料以证实真实性[3][4] - 企业需保存合同协议、付款凭证等与经营活动直接相关的资料,这些资料虽非扣除凭证本身,但对证明凭证真实性具有关键作用[4] - 凭证管理需遵循三原则:真实性(经济业务真实发生)、合法性(凭证形式来源合规)、关联性(凭证与支出直接对应)[6][7] 政策法规依据 -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管理办法》(2018年第28号公告)第四条明确规定了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三项管理原则[9] - 该公告第七条要求企业必须留存合同协议、支出依据、付款凭证等与税前扣除凭证相关的资料备查[9] 实务操作要点 - 企业支出需确保实际发生,凭证来源需符合法规要求,且凭证内容必须与具体支出项目严格对应[7][9] - 税务机关核查时,企业需提供完整的证据链,包括但不限于原始合同、支付记录等辅助材料[4][9]
漫解税收|库房存货被淹,资产损失扣除额度计算要准确!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06-22 23:13
存货损失税前扣除处理 - 存货损失申报税前扣除金额需扣除保险赔偿金额 原申报500万元需调整为200万元[3][4] - 保险公司核定赔偿金额为300万元 需在损失金额中扣除[4] - 损失金额占企业该类资产计税成本10%以上或减少当年应纳税所得10%以上需提供专业技术鉴定或中介机构专项报告[5] 存货损失申报材料要求 - 需准备存货计税成本确定依据[5] - 需提供企业内部关于存货报废毁损变质残值情况说明及核销资料[5] - 需提交保险公司赔偿情况说明[5] - 大额损失需额外提供专业技术鉴定意见或中介机构专项报告[5]
涉税名词一起学|税前扣除系列(2)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划分标准是什么?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06-20 17:15
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区分 - 收益性支出指企业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纳税年度,应在发生当期直接扣除,如员工工资支出[5][6] - 资本性支出指企业支出的效益及于本纳税年度及以后纳税年度,需分期扣除或计入资产成本,如固定资产购置、专利研发等[5][6] 税前扣除的会计处理规则 - 收益性支出允许在发生纳税年度一次性全额税前扣除[6][7] - 资本性支出需通过折旧或摊销方式在资产使用期间分期确认税前扣除,例如建筑物、机械等资产[6][7] 税法政策依据 -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八条明确规定支出需区分收益性与资本性性质,并采用不同扣除方式[7] - 资本性支出禁止在发生当期直接扣除,必须通过分期或资产成本化处理[7] 实务案例说明 - 工资支出因效益仅关联当期,属于典型收益性支出[5] - 固定资产购置支出因效益跨越多年度,需通过折旧实现税前扣除[5][6]
涉税名词一起学 | 税前扣除系列(1) 什么是税前扣除?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06-13 18:46
税前扣除概念解析 - 税前扣除指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允许将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从收入中扣除后再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5] - 税前指未缴纳税款前的原始收入,税后指扣除税款后的可支配资金 [4] - 企业所得税的税前利润即利润总额,反映企业经营成果 [4] 政策依据 - 《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规定:与收入相关的合理支出(成本/费用/税金/损失等)可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7] 实际应用案例 - 公司月销售额100万,取得70万成本发票,则70万可税前扣除,直接降低应纳税所得额 [9] - 通过有效利用税前扣除项目可显著减轻企业税收负担 [9] 知识扩展 - 税前扣除项目需满足"实际发生、与收入相关、合理"三大条件 [7][9] - 成本发票是实施税前扣除的重要凭证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