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稳定红利
icon
搜索文档
国有大行强上涨趋势是否终结?
国盛证券· 2025-07-14 17:34
报告核心观点 - 国有大行强上涨趋势长期存在多段行情可能,短期未过热,当前 A 股上行趋势未改,全球权益多数上涨,商品价格多数上涨,中美利差小幅扩张,6 月通胀数据分化,特朗普公布对多国关税信函 [1][2][3] 策略专题:国有大行强上涨趋势是否终结 长期视角 - 2016 年至今行业强上涨趋势底层逻辑分宏观叙事和产业景气驱动两类,前者影响时间长,对应行业可能有多段上涨趋势,后者表现为一次二波 [1][14] - 2022 年底以来宏观叙事转向稳定红利,国有大型银行强上涨趋势符合第一类,长期存在多段行情可能 [2][15] 短期视角 - 从成交额占比、远期估值、机构持仓看,国有大行暂未出现过热迹象,2025 年国有大型银行成交额占比偏离度最高 63.59%,银行远期估值偏离度 28.72%,机构持仓比重在 1% - 2% 附近波动 [3][29] - 行业强上涨趋势中单日放量调整重要性不高,趋势转折需时间演变,即使趋势转折,震荡区间构筑时有充足时间离场 [4][36] 本周市场表现与政策事件 A 股复盘 行情表现 - A 股指数上行趋势未改,沪指突破 3500 点,两市成交量重回 1.5 万亿上方,免疫外围波动,但周五市场波动,权重板块回落 [39] - 本周 A 股指数全面收涨,微盘股和中证 1000 表现居前,风格上金融稳定和科技 TMT 等占优,申万行业普遍上涨,房地产、钢铁和非银金融涨幅居前 [42][49] 情绪资金 - 本周市场风险偏好小幅回落、情绪高位震荡,A股 ERP 反映风险偏好边际提升,复合情绪指标小幅抬升,可观测增量资金净流入 187.05 亿元,融资净买入增加、ETF 净流出缩减、新发偏股基金规模下滑 [52][56] 估值跟踪 - 市场指数估值分位全面上行,科创 50、中证 2000、北证 50 的 PE 估值分位较高,中证 1000、中证 2000、中证 500 分位回升较多 [59] - 申万行业估值分位普遍上行,房地产、计算机、商贸零售 PE 估值分位前三,非银金融、石油石化和医药生物分位提升前三 [62] 全球权益 - 全球权益市场多数上涨,越南股市领涨,美股窄幅震荡,三大指数小幅收跌,特朗普关税信函引发国际贸易担忧,美联储对关税通胀影响看法不一,少数官员考虑 7 月降息 [65][66] 大类资产 - 权益方面全球市场下跌 0.34%,商品价格多数上涨,布伦特原油、伦敦金、CRB 商品涨,LME 铜跌,铜金比回落、油金比回升,中债、美债长短端利率回升,10 年期中美利差小幅扩张,美元指数上涨,人民币贬值 [8][69] 政策事件 - 国内 6 月 CPI 转正、PPI 再创新低,香港财库局目标今年发稳定币牌照,智元机器人否认借壳上市,多只沪市权重股集合竞价下挫 [9][75] - 海外美联储对通胀前景看法不一,少数人考虑 7 月降息,特朗普公布对多国关税信函并将于 8 月 1 日实施 [8][9] - 产业动态上硅片厂商调高报价,北方稀土和包钢股份上调稀土精矿价格,求是网发文提城市更新,上海市国资委开展加密货币学习会 [9][75]
进入中年危机怎么办?
36氪· 2025-06-26 08:24
中年危机的定义与起源 - 中年危机指人在四五十岁左右对人生进行"大复盘",思考生命意义、时间流逝等深层问题[1] - 概念由美国心理医生艾略特·贾克1965年提出,源于对生命有限性的觉醒[2] - 非医学诊断术语,而是对年龄增长带来的心理冲击的通俗描述[1] 社会与经济背景 - 中国"35岁现象"源于经济体系对年轻劳动力的依赖,形成追求"短平快"的发展模式[5] - 企业低估35+人群的经验红利与稳定红利,过度追求短期KPI导致人才价值错配[6] - VC驱动的创业公司聚焦年轻用户群体,形成"数据闭环陷阱"忽视中年消费潜力[7][8] 制度性歧视与市场机会 - 公务员招考、人才落户等政策将35岁设为硬性门槛,强化年龄歧视[12] - 婚恋市场对35+女性存在生育价值"警戒线"的刻板标签[14] - 35+人群拥有更高可支配收入与理性消费观,是未被充分开发的蓝海市场[16] 行业影响与创新瓶颈 - 互联网等行业形成高强度消耗模式,35岁被视为性价比下降拐点[5] - 排斥中生代人才可能导致创新瓶颈,因其行业积淀对解决复杂问题至关重要[18] - 市场营销长期推崇年轻化,忽视35+人群在品质服务、忠诚度方面的消费特质[16] 行为特征与应对策略 - 典型表现包括职业倦怠、冲动消费、健康焦虑等11种信号[19][20][21] - 经历"不对劲-折腾-消停"三阶段,建议通过专业咨询梳理情绪[23][24][25] - 企业需调整用人观,挖掘经验红利以应对人口结构转型挑战[16][18]
永赢基金:2025年即将过半,下半年权益市场如何展望
证券之星· 2025-06-24 15:25
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与中国经济转型 - 中美贸易关系呈现阶段性缓和但战略竞争持续 高科技领域出口管制和投资限制仍是美国政策重点 这种"双轨并行"政策将长期影响全球产业链布局 [1] - 中国加速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显著 CIPS系统近3年业务笔数和金额复合增长率超30% 2024年末累计处理业务约600万亿元 [1] - 内需潜力持续释放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销售额1.1万亿元 发放补贴1.75亿份 重点培育AI+ 银发和县域等新型消费业态 [1] - 科技自主创新取得突破 DeepSeek引领AI产业发展 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提升 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突破为经济转型提供支撑 [1] 全球宏观政策环境与货币政策 - 2025年下半年全球货币政策迎来转折 美联储预计启动降息周期 欧洲央行释放鸽派信号 缓解人民币汇率压力和资本外流风险 [2] - 中国货币政策将兼顾内外均衡 与主要央行政策节奏形成策略性呼应 5月已实施年内首次全面降准和LPR下调 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仍有调整空间 [2][3] - 新型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发力 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筹备同等规模专项工具支持科技创新 人工智能 数字经济等领域 [3] 财政政策与资本市场 - 财政政策强化逆周期调节 将扩大专项债发行和投向 继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 重点支持土地储备 保障性住房建设等领域 [3] - A股市场呈现结构性特征 指数中枢震荡是基准假设 上行受制于关税不确定性和盈利弹性不足 下行风险因政策托底而有限 [4] - 全A非金融盈利增速或将见底 但向上空间有限 市场对中美关税缓和已充分定价 风险偏好提升难度加大 [4] 结构性投资机会 - 泛科技领域受中美战略竞争驱动 关注国产算力 AI软硬件应用 人形机器人 半导体 军工等 [5] - 新消费崛起带来中期机会 聚焦体验式消费 AI+消费 服务消费等新型消费形式 [5] - 稳定红利资产在弱复苏和弱美元环境下具有确定性溢价 关注银行 电力 交运 运营商等 [5] - 中央加杠杆方向景气确定性高 包括电力(核电 风电 电网) 新疆煤化工 卫星互联网 低空经济等 [5] 经济发展前景 - 中国经济跨越最艰难调整期 高质量发展态势巩固 资本市场展现韧性和活力 [5][6] - 自主创新 消费升级 能源转型等优势领域提供确定性机遇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6]
5月A股市场怎么走?业内看好后市行情 5月或是布局良机
深圳商报· 2025-05-06 00:33
4月A股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4月累计下跌1.7%报3279.03点 [1] - 深证成指4月下跌5.75%报9899.82点 [1] - 创业板指4月下跌7.4%报1948.03点 [1] 历史数据与市场展望 - 2010年以来"五一"假期后10个交易日内上证综指15年累计上涨7次 [2] - 2020年后5年中有4年"五一"后10个交易日上涨 [2] - 华金证券研报显示2016年以来"五一"前后消费和大金融板块表现占优 [3] - 中央汇金2025年4月持有的ETF获得明显资金净流入且结构更均衡 [3] 机构配置建议 - 中信证券建议关注自主科技、必选消费、稳定红利及不依赖短期业绩的题材 [3] - 光大证券推荐三类资产:高股息/黄金、产业链自主可控、内需消费 [4] - 国泰海通建议配置科技主线、周期黑马及高分红股 [4] - 中泰证券建议防御底仓(银行红利)+科技板块(恒生科技/AI/半导体等) [4] - 银河证券建议5月关注消费、科技、红利三条主线 [5] 政策与资金面分析 - 中央汇金自2023年10月通过增持ETF稳定市场预期 [3] - 光大证券认为中长期增量资金将持续流入形成托底 [4] - 国泰海通指出"以投资者为本"制度改革将降低股市风险溢价 [4]
策略聚焦|僵持阶段看什么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4-20 14:41
贸易战僵持阶段的核心特征 - 超预期的刺激政策和基于妥协的贸易协议均难以达成,双方进入经济韧性比拼阶段 [1][2] - 中国政策工具箱更丰富,包括财政货币政策的克制使用、超额储蓄释放(14.8万亿元居民超额储蓄)及股市楼市稳定措施 [5] - 美国面临通胀反复(10年期美债收益率触及4.5%)、债务到期压力(4-7月累计6.9万亿美元美债到期)及政策空间受限的制约 [6][8] 中美经济政策对比 - 中国拒绝以加杠杆透支资产负债表对冲贸易战冲击,侧重定向扶持受损企业及劳动力市场(如出口商信贷支持) [3] - 美国联储降息需以CPI稳定为前提,与贸易战或美股表现脱钩,政策独立性受特朗普施压可能加剧市场动荡 [6][8] A股市场稳定措施 - 中央汇金增持带动ETF资金大规模流入(4月7-18日大盘宽基ETF净流入1500亿元),叠加上市公司回购贷款加速(4月单月225.96亿元创纪录) [10] - 国务院会议明确"稳定股市"优先级高于房地产,释放长期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信号 [10] 港股市场现状与潜力 - 短期受投资者情绪波动影响,但内地资金低配明显(港股ETF规模2500亿元 vs A股ETF 29000亿元) [12] - 中长期增量资金或来自海外华资回流(2020-2024年境外企业利润留存2.08万亿美元)及全球配置需求 [12] 配置策略建议 - **自主科技**:先进制程、国产算力、医疗设备等 [14] - **欧洲资本开支受益**:铜铝、军工、电力设备等 [14] - **纯内需必选消费**:食品、乳制品、血制品 [14] - **稳定红利**:水电、银行、运营商 [14] - **题材类**:多模态AI、固态电池等不依赖短期业绩的领域 [14]